1、1以能力为核心 促专业建设内涵发展摘要:专业建设作为职业学校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建设,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能否适应市场的关键环节。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能力为核心,以技能大赛为抓手,走专业建设内涵发展之路,打开了集团化办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内涵发展;能力;核心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6-0049-03 一、以 CBE 理论为指导,促专业建设科学规范 (一)CBE 理论 CBE 理论(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 ,即“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概括地说,CBE 理论是以能力为基础,强
2、调能力培养、能力训练的教育教学思想体系。以 CBE 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一种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以实际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 (二)以制度为准绳,促专业建设规范化 在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扬州高职校)清楚地认识到,要确保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质量,努力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水平,必须加强专业建设的规范化管理。为此,学校制定了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专业设置应具备前瞻性、就业导向性和现实性,并对专业设置的程序和材料,专业建设内容2及专业建设管理办法作了具体的规定,以制度建设确保专业设置及专业管理的规范合理。 学校成立了由行业专家、企业专家、职教
3、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指导全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审核调整每年的专业设置,务求专业设置定位准确,切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度,突出示范骨干专业群的亮色。 (三)加强市场调研,促专业结构科学合理 学校坚持“瞄准市场、跟踪市场、适应市场、服务市场”的办学宗旨,积极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加强市场调研,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扬州,主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围绕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建立专业设置动态预测调整机制,形成重点突出、结构优化、优势互补、特色鲜明
4、的专业结构,实现专业数量与质量、长线与短线专业的协调发展,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和商贸 4 大主干专业的专业群。其中,计算机及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应用、会计等 6 个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 “十二五”期间已建成省级品牌专业 5 个,省级示范专业和品牌专业全面覆盖学校各专业大类。 二、以技能大赛为抓手, 促专业建设内涵发展 (一)以赛促学,引学生专业能力提升 3实训条件的优劣是影响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与否的物质因素。扬州高职校非常注重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按照“生产性、真实性、示范性、开放性”及“教学、培训、鉴定、服务”功能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
5、基于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通过业务合作、合资共建、引企入校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学校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 1 个、省级实训基地 3 个、省级技能大赛点 3 个、江苏省和全国技能大赛集训点 1 个,建立了电子、机电、信息、建筑、经贸等 5大类专业实训基地 14 个技能实训中心。其中光伏工程实训中心、软件与信息服务中心、财会与金融服务中心被评为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同时,为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培养人才的功效,按照“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就业基地”三位一体的建设原则,紧靠行业企业,多渠道开发校外实训基地 30 个,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100 个,其中紧密型基地 50个以上。 有了良好的
6、物质保障,以学生技能提高为宗旨的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各系围绕核心专业技能成立了兴趣小组或社团,利用课余时间,提升学有余力学生的专业技能。此外,学校还将每年的 10 月定为学校技能展示月,以系为单位,开展覆盖全体师生的技能竞赛活动,通过全员学习、全面练兵、层层比武,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发现、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为省、市技能大赛做好充分准备。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而且提高了学校在各级技能大赛中的成绩。2012 年,学校实现国赛金牌零的突破。2014 年,在江苏省职业学4校技能大赛中取得 7 金 9 银
7、16 铜的成绩,金牌数创历史新高。 (二)以赛促教,助“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 专业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体现了学校办学的软实力,从某种角度来看,技能大赛“赛的是学生,比的是教师” ,因为技能大赛成绩与教师的教学理念、自身的技能水平和指导方法紧密相关。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具有从学校到学校的相同经历,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技能水平很难实现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由于技能竞赛的导向及竞赛项目的设置越来越贴近工作实际,教师必须在技能教育和新技能学习方面始终领先学生一步。以学校光电子技术专业为例,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非常匮乏。2012 年,学校以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光
8、伏发电设备安装与调试项目为契机,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指导,专业教师边学习边指导学生,当年该项目夺得国赛金牌。更为可喜的是,两名年轻教师在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逐步熟悉了光伏产业的生产流程及企业岗位要求,真正具备了技术过硬、理论精深的“双师”素质。正是在近几年的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中,参赛指导教师经过实践的历练,逐步成长为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双师型”职教人才,影响并带动其他教师加强业务训练,促进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目前,学校已有“黄炎培杰出教师”奖获得者 1 人、全国职业教育教学名师 1 人,扬州市特级教师 2 人、扬州市学科或专业带头人 9 人、中青年教学骨干或专业教学骨干教师 12 人、教学
9、能手或专业教学能手 13 人。(三)以赛促改,推教学改革深化 在围绕大赛抓技能的过程5中,扬州高职校并未满足于对少数技能选手的精英教育,而是更多地将大赛的有利因素融入课堂,面向群体,由单一技能的提高向知识技能的提升转化。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牢固树立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将技能训练尽可能对接岗位能力要求,学校也由此逐步确立了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课程体系由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的“知识体系”逐步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作体系”转变,使其更具职业性;同时,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以财会专业为例,在对学生进行会计基本技能考核时,不
10、再以文字描述的形式阐述经济业务,而是像技能大赛一样以发票等原始凭证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由此判断业务类型并进行账务处理。这一考核形式的转变,不仅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还有效实现了课程与岗位的对接。 目前,学校在专业的主干课程中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等,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课程改革。继续开发适应“双证书”制度的课程,突出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生产性实习内容,形成融合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鉴定证书相关要求、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结构,吸收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 2 个专业
11、被确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专业。 三、以职教集团为平台,优化专业建设环境 扬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出:“促进职业教育优质发展,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面向市场需求,引导6职业学校调整专业设置,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切实增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建立政府主导,职业院校、行业和企业多方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 ”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为学校改革和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条件。扬州高职校抓住机遇,于 2012 年5 月 20 日,牵头成立了江苏光伏职业教育集团,涵盖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涉及光伏类专业的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单位共 58 家。通过集团
12、运作,学校迈上了集团化办学的校企合作新台阶,为扬州高职校扬帆起航,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依托职教集团,建立校企共管共育机制 学校充分利用职教集团这一优势资源,拓展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广度与深度。以职教集团建设为依托,成立由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学结合指导委员会等多个专门委员会,形成“有序、持续、紧密、高效、互惠”的校企合作机制。与企业建立互为基地的紧密型合作关系,普遍开展“订单式”培养、企业专家工作室、学校教师工作站等形式的合作。根据产业人才需求,校企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专业教学、人员培训、技术开发等合作项目为依托,将行业和合作企业的生产、设备、标准直
13、接引入教学过程,将职业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和企业文化植入校园,实现了“学习与工作合一” 、 “作品与产品合一” 、 “教师与师傅合一” 、 “学生与员工合一” 、 “教室与车间合一” ,毕业生就业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重点完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训等生产性实训环节的实施方案和质量监控体系,与企业共同建立针对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流程和运行机制。推行任务驱7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校企双赢,加速共研共享平台建设 为进一步发挥职教集团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学校组建了校企合作平台项目建设团队,以争取政府、行业的支持和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校企合作
14、平台建设。关注校企、校际、厂际间的共同利益追求,在项目共研、信息共享、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校企文化共建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三)多方合作,扩大服务社会效益 学校专业建设的内涵发展吸引了企业的加入,而职教集团的建立又优化了学校的专业建设,也为实现中高职贯通及面向社会的终身教育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职教集团的成立为形成多方合力搭建了舞台,一批研究机构、学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任教或参与管理,给学校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活力,由此也进一步扩大了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学校优势专业的示范辐射作用得以彰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责任编辑:章跃一)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