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上接第 50 页) 科学的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和处理各种事物的能力。尽管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对科学素养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我们从不同的描述中可知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价值、科学思维方法等基本要素。 二、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育科学素养的策略 1.挖掘教材内容,渗透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结晶,包括科学术语、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观点等,在科学素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现有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虽不像科学课程直接而系统地呈现科学知识,但包含有丰富的科技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寻找教材内容与科学知识的交
2、汇点,在教学中根据内容特点采用合适的手段有机地渗透科学知识。如在教学八年级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一课时,结合半坡和河姆渡遗址房屋复原图,联系现代的地理位置,介绍一些自然地理知识;结合思考题,让学生先讨论小口尖底瓶的构造原理,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小口尖底瓶汲水的过程,领略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重力平衡原理。再如在九年级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一课中,因教学的需要,教材引用了一些如克隆、温室效应、因特网、基因等科学术语。 “克隆”这个术语虽然是常见的,但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范围,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本人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克隆的含义及应用,让学生既理解了克隆这个术语,获得科学知识,又能更好地理解“科
3、学也有负面影响”知识点。 2.开发事迹资源,熏陶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有其丰富的内涵,简单地说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具体的说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和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科学精神是科学家在科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是历史和社会学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中,虽对科学精神没有具体阐述,但要通过挖掘教材中科学家的事迹或补充科学家的事迹来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如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有居里夫人发现镭故事,在教学时就不能停留在讲述或复述故事层面,而要设计“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居里夫妇研
4、究条件的艰苦?” 、“看了手工处理了 8 吨沥青油矿渣,提取了 0.1 克纯氯化镭这句话后,你有何感想?” 、 “谈谈从居里夫人身上学到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探索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在教学布鲁诺捍卫真理时,教材中只提到他的学说和一张图片,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补充布鲁诺与教会斗争的故事并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倾听和思考中感悟捍卫真理也许要付出生命。 3.联系社会生活,感受科技作用。 历史与社会是综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知识的学科,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的阐述,该学科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3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从而认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
5、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意识。为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除了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史进行教学外,还要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让学生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如在教学九年级科学技术的力量一课时,让学生从开始的时间、主要的国家、标志性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对比这三次科技革命。通过对比论证了“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进步” ,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意识。同时要利用好专题探究材料,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享用的科技成果并带来的便利。这样既从学生生活出发,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在生活体验中理解观点,从而认识到科技发展
6、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科技在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在教学九年级“君子后德以载物” 一课时,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如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造成的环境问题、克隆带来的伦理道德或法律等问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也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了事物的两面性。 4.开展探究活动,训练科学思维。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明确指出历史与社会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处理和评价社会信息” 。收集、保存、处理和评价社会信息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的过程,也是学4生运用科学方法的过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会收集、保存、处理和评价社会信
7、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思维的很好途径。因此,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落实新课程理念,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抽象、概括、归纳、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如教材中的插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我们运用插图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复习教学中,比较相关历史事件、地理事物异同的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在分析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提炼知识点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此外,还可组织社会调查、制作手抄报等课外实践活动综合培养学生的搜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总之,在历史和社会教学中根据内容组织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
8、维方法,又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虽然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侧重人文素养培育的学科,但在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历史与社会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7 月版 2高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豆丁网, 2013.5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墙头学校) 【摘 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有着充分进行科学素养培养的条件。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只要实施合适的
9、策略,5就有可能实现学生科学素养得到培养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学;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日趋激烈的时代,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我国也不例外,正在实施多举措、通过多渠道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而中小学教育仍是目前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主渠道。在义务教育阶段,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应由数学、科学等自然学科来承担,与文史类学科无关。笔者认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虽然侧重人文素养培育,但在教学中只要实施合适的策略也可以培养科学素养。下面就此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科学素养内涵的理解 现在国际社会对科学素养的内涵有许多不同的理解,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2049 计划)对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作了如下的描述: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组成部分,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 (下转第 51 页)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