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自主探究中发挥历史“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旨在纠正新课程中“以教为中心”的片面做法,将学习者置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使个体学习和群体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和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下面结合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巧妙设计一幅幅美好的、诱人的环境,让学习者人人参与、共同学习,真正发挥历史“学习共同体”的有效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自主参与 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针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培养情感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主动的参与意识、友好的合作精神和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要激发学生的情感,首先教师要学会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2、 ,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全情投入到历史课的教学活动之中。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使学生的情感悄悄地被点燃。如,学习祖国统一大业之前,先播放歌曲:“你可知 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然后点明这首七子之歌就是 1999 年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这首炎黄子孙熟悉的歌曲,学生特别感兴趣,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学生的心紧紧地吸引住,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激起学生求知的阵阵热情:“七子”指什么、是怎么离开的、哪些已经回来了、怎么能回来?引人入胜,2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都“动”起来了,并始终以浓厚的兴趣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二、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自
3、主表达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从而过分地追求答案标准化,总是将知识点讲得足够细,将原因、经过、结果、影响阐述得足够清楚。不可否认,这种做法在应试教育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一定的效果,但它只有利于记忆性好、刻苦用功的学生,因为他们在高分的支撑下获得良好的自信和老师的好感;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被封杀了。事实上,许多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尤其是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回答时,我们身为“评判官” ,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去定夺。在课堂中,我改变了过去教师为“演员”这一角色,变“演员”为“导演” ,鼓励学生自主表达,想方设法让学生
4、嘴巴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我精心安排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而学生又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供学生自主讨论,主动想象。如,讲到“西安事变”时,我设计了一个题为“对被扣押的蒋介石,你认为要杀还是放?”的辩论会。对这个话题,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在小组发言中你争我抢,最后得出多种观点,而且观点新颖独到,他们所表达出来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远远地超出了教师的预料。以前信心不足的学生也争相发言了。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不只是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让学生放手去做自主行动 3孔子曰:“听其言,观其行。 ”学生“会说不会做”也不行,能动口还得会动手
5、。教学中安排学生动手做一做,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的好办法。在课前课后指导学生收集各种资料、画漫画、仿制历史文物等,有利于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如,讲“古代货币”时,可安排学生收集一些古代保存下来的货币;讲“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奇缺”时,收集当时的布票、粮票、油票;讲“大跃进”时,指导学生画漫画;讲“历史名人”时,收集名言名画,并分类展览。做到人人动手,共同分享,效果很好。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只是当一名忠实的听众和简评员,三尺讲台再也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学生尽显才华的舞台。 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自主探究 教室的空间有限,教材也仅仅是一个载体,教师的任务是要用“活”教材并超越教
6、材。历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需要与社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双脚走出课堂” ,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在历史教学中,我经常指导学生搞“社会问卷调查”活动,让学生走上街头,走进千家万户,访问居民。如,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单元时,课前先布置学生就近代以来我国在衣、食、住、行、用及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变化,分组对老一辈进行采访或进行实地考察,并做好记录,办成手抄报公布于众,让学生互动合作和交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历史、感知历史。事后,学生都反映这样做“很有意思” 。 五、使学生亲身体验自主解决 4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对学生由被动接受
7、历史到积极主动学习而言,更是一个惊喜。我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的体会:在课堂上注意增加学生的参与,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它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历史时代的特定人物,用自己的头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正是学生乐意去做的,是他们的兴趣点所在,我把这种教学方式称之为体验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近历史,为教学目的服务,而且可降低历史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如,讲“中国同盟会成立”时,我设计了一个演讲,题为“假设你是同盟会的领导,你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会讲些什么?”在讲“西安事变的解决”之前,我先以课外作业形式布置下去,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准备一个历史短
8、剧,并规定基本情节,然后我又把收集到的一些相关资料发给学生,帮助学生对剧情的理解和对历史人物性格的把握。经过学生课外时间的准备,又经过学生的自荐、互选,我挑选出最具表演才能的三位学生(二男一女)分别扮演蒋介石、周恩来和宋庆龄,让他们在课堂上表演,不超过十五分钟。服装和布景等可依据实际条件而定,也可以因陋就简。学生反映颇佳,教学效果好。演讲和话剧这种形式的最大好处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演练中加强了对知识点的把握,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再次,在排练演出过程中,学生都体现了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表现出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所缺少的。另外,表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宝贵机会,倍增了学生的信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5习共同体”环境下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才能使历史教学不断充满活力。作为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精心雕琢,巧妙设计各种富有情趣的教学画面,才能在历史教学这一舞台上演出一幕幕令人振奋的话剧来。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