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古为今用的尝试摘 要:以六国论为例,从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语言三个角度进行案例分析,以期借此提高学生写议论文的能力。 关键词:写作教学;六国论 ;文言文;议论文 一、从文言文教学迁移到议论文写作的可行性 高中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关键时期,而议论文写作能体现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所以,培养高中生写议论文的能力是培养高中生写作能力的重心。提笔成文的能力需要平时的大量训练。作文训练少不了范例,但我们的教材中缺少典范的现代议论文范例,更多的是讽喻类的文言文。这些各领风骚的名作构思精巧严谨,论证缜密巧妙,事例富含时代气息,语言准确,是很多现代文所不及的,都可以成为学生学写议论文的典范。
2、这些文言文和现在议论文具有很多共性:首先,他们都具备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其次,两者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大同小异;再次,两者的论证语言也都体现出准确凝练等特点。这些正是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时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将这些文言文作为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范本,使学生在掌握文言基本知识的同时,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以六国论为例,实现古为今用,提升学生写议论文的能力 六国论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一篇讲读课文。它是行文结构方面带有范式性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议论文的2论证严谨的特点。因为它论点明确,层次清晰,变化较少,很容易被
3、学生模仿,所以特别适合刚开始学写议论文的学生参考 模仿。 从结构方面来说, 六国论是如何体现结构完整而严谨的呢?首先,作者在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总领全文。接着,作者概括性的分析了两点原因:(1) “赂秦而力亏” ;(2)“不赂者以赂者丧” ,作为文章的两个分论点。围绕着两个分论点,作者结合具体的历史事实展开论述,每个论点又分为三层。最后五六两段,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意图。 既然有六国论这样范式性的文章,教师更应带领学生感受说理的雄辩力量和艺术性,模仿着学习设置文章的层次结构,让学生为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推进而进行谋篇布局。比如,分析“成为珍珠”的原因,分论点的设置
4、可以是:(1)历史文化的熏陶让我们拒绝平庸;(2)人的需求要求自我实现;(3)社会需要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可以是层层深入的纵向议论,也可以是多角度的横向议论,也可以二者结合。总之,要让学生从感性走向理性,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曲”议论文范式。 从论证方法来看, 六国论涵盖了要求高中生掌握的多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反向假设论证。苏洵的文章之所以严谨,不乏变化,除了论证过程的周密,还在于这些丰富的论证方法。而有时我们的学生好不容易想好了几个分论点,展开论证时除了事例论证,就没有别的论证方法了,使文章显得肤3浅,行文又呆板。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学
5、生的语言能力息息相关,因此,学生非常有必要学习运用丰富的论证方法,并锤炼议论性语言,使文章血肉丰满。 例如,作文多做一些中,学生写道:多做一些,可以让人实现原本难以达到的梦想。 台湾歌手林育群小时候因为曾经拥有的梦想,终于鼓起勇气在伙伴面前唱歌时,却遭到了伙伴们的嘲笑,面对伙伴的嘲笑也曾让他感到难过低落,但在爸爸的鼓励下,他仍然勇敢地重新来过,他希望能像爸爸告诉他的故事里的小黄蜂那样,即使身材根本不符合飞行的标准,仍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在伙伴的嘲笑后,林育群心中多出来的仅仅只是对于自己的一点希冀,希望能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在他人生的道路上,多出来的仅仅是他不断的尝试和努力,尽管在他长大后
6、,参加选秀时曾被评委针对他的身材有过讥讽,但他却始终不曾忘记从小的梦想。他做的仅仅是多一些的坚持,多一些的不懈,这份多一些的努力,最终让他实现了梦想,走向了歌手的道路。 对于以上这种以叙代议的现象,在学生的作文中比比皆是,可见,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处理好叙与议的关系。任何的议论文都不可能完全是议论性的语言,除了用强大的逻辑、缜密的分析来说服人,同时也需要语言的感染力。学生的议论文常常淡而无味,翻来覆去重复同样的论调,满口说教,味如嚼蜡,使用论据时过于华丽或冗长,妨碍了论证的严密与准确。 4六国论在这方面做了良好的示范,文字凝练又不乏形象生动。比如,文中写到先祖父们艰辛的开国历程,作者仅用“暴霜露,
7、斩荆棘”短短六个字,就将祖先们筚路蓝缕的开国过程写得淋漓尽致。第二段中,作者把秦国得土地和诸侯失地的两种情况进行对比;第三段中,把祖先和子孙对土地的不同态度,辟地与割地的土地规模进行对比,祖先们辛苦辟来“尺寸之地”被子孙们“如弃草芥”地割让,这种难易之间的对比尽在字里行间。由此看来,教师很有必要将议论文中的记叙语言列为单独的课程,让学生多加训练。尤其采取事例论证时,教师应当对学生强调,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是经常结合使用的,不需要强行割裂。 六国论中还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教学的过程要着重于体会段与段之中,句与句之间的对比关系。应当明确,这些对比都是根据论点的需要而设置的。在运用对比论证时,要找准对比
8、点,在对比中突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我鼓励学生写出能够相互照应的对比段落或以对偶句的形式形成对比的句子。 再如,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恰到好处地引用了古人的话,增强了论证的力量。同时,这又是一个比喻论证,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在亡国以前赂秦的欲望是不会有尽头的。除了解释比喻论证使文章在凝练的同时更形象生动,我还适时让学生尝试多写几个比喻论证,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 能力。 文中也多次运用了假设论证。第四段以六国的角度进行假设,为六国提出救亡图存的策略,从反面推进论证,为六国赂秦而亡感到痛心和5惋惜,启示后人要吸取这个历史教训。最后一段是从当时统治者宋朝的角度进行假
9、设的。如果以天下之大,继续奉行以贿赂求苟安的政策,那又在六国之下了。不同点在于第四段句末从消极方面说,不该用什么策略;第五段从积极方面说该用什么策略。迁移到议论文的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用“如果那么” “如果就” “假使那么” “倘若” “若” “试想”这样表示反向假设的关联词,在学生叙述完事例后进行进一步的推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除此之外, 六国论中对偶和排比句式的使用,设问的自问自答都对文章形成一种雄辩的气势有所帮助,使文章读来一气呵成。因此,灵活地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对学生的写议论文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关键的。 在我们的教材中,除了六国论可以作为学生写议论文的典范,结构宏伟,用对比手法极尽铺陈之能事,气势磅礴的过秦论 ,匡正时弊,具有批判精神的师说 ,运用大量比喻,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浅显易懂的劝学 ,深谙人心因势利导,让比喻力有千钧的寡人之于国也,无一不是可以参考的经典之作。多次的模仿,到刻意的专题训练,学生议论文的水平也在文言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炯.向教材学教法 向经典学技巧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01). 2孙士宏.从文言文行文谈议论文写作J.教研空间,2013(05). 编辑 韩 晓 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