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随着高考中,应用类型的题目逐年增多,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一、引起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差的原因 1、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 。这一论述揭示了数学在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数学作为从量的方面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关系的科学,当然也要处理有关生产关系的问题。这就是数学的价值。但由于历史的影响,教师们在过去的教学中过份强调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宁可一遍遍地去重复那些严谨的数学概念
2、、讲授那些主要为解题服务的技巧,却很少去讲数学的精神、数学的价值、数学结论的形成与发现过程、数学对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等等内容。这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片面化、狭隘化,比如许多学生就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逻辑证明和计算, ”甚至认为“数学只是一个考试科目。 ” 2、用数学的意识差 用数学的意识,简言之就是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释现象、分析问题。 意识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一种心理倾向,其重在自觉性、自2主选择性,它需要在较长时间中通过一定量的实践才能形成。 3、数学的能力弱(不善于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课中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数学的建模是关键。我们面对的是学生,首先应从学生的
3、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阅历有限,对应用问题的背景不熟,难以从中构建出数学模型,阻碍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 培养应用意识以数学教材中的应用问题为切入点 1、教材贴近现实,每一章的序言都编排了一个现实中的应用问题,引入该章的知识内容,以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如在第三章数列以趣味话题:“国王对国际象棋棋盘发明者奖励的麦粒数”的计算作为章头序言,激发学习欲望,增加教材内容的趣味性。 2、以实际例子引入“具体问题”的研究。高中数学的十章内容中,分别就概念引入、实例说明、数学表示等方面有三十一处都恰当地运用了实际问题和具体情景。如用“不同重量信件的邮资问题”表示分段函数,用功和位移的关系引入向量数量积的概
4、念等。实例引入增强了问题的实际背景,为顺利解决问题作了铺垫。 3、例题中的应用问题。例题中安排应用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通过范例讲解,使学生掌握解决应用问题的一般思想和方法。 4、练习、习题、复习题中增加了应用问题的分量。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在练习题、习题、复习题中增加了大量的应用问题,量大面宽,情景新颖,融知识性、趣3味性、自主实践性于一体。 三、以数学应用题问题的教学实践为着力点 1、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只有在教学中结合具体问题,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步骤和建模过程、
5、建模思想,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应用题的常规思路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转化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回答实际问题。具体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1)审题:由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及实际问题非数学情景的多样性,往往需要在陌生的情景中去理解、分析给出的问题,舍弃与数学无关的因素,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为此,引导学生从粗读到细研,冷静、缜密地阅读题目,明确问题中所含的量及相关量的数学关系。 (2)建模:明白题意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各量的特点,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是否可用字母或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它们之间存在着
6、怎样的联系?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或图形语言,找到与此相联系的数学知识,建成数学模型。 (3)求解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结论。 (4)还原:将得到的结论,根据实际意义适当增删,还原为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为了增强学生的建模能力,在应用问题的教学中,及时结合所学章节,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4行归类使学生掌握熟悉的实际原型,发挥“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可顺利解决数学建模的困难,如将高中的应用题归为:增长率(或减少率)问题;行程问题;合力的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最值问题;概率问题等。这样,学生遇到应用问题时,针对问题情景,就可以通过类比寻找记忆中与题目相类似的实际事件,利用联
7、想建立数学模型。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高中新教材的数学应用问题遍及教材的各个方面,教学时针对不同内容,有的放矢,各有侧重,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章头序言,指导阅读,留下悬念。对图文并茂的章头序言,由教师简单提出或由学生阅读,使学生稍作碰壁,留下解题悬念,增强解决问题的欲望。 (2)重视例题的示范作用。例题是连接理论知识与问题之间的桥梁,示范性强。因此在讲解例题时应在分析题目各个量的特点关系、建模、解决数学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诸环节都应很好地起示范作用,教师应重视例题的分析与讲解,积极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寻求基本实际模型的能力,重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8、 (3)指导练习,巩固方法。充分运用课本的练习题、习题、复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位于具体的理论知识后面,建模方向性强,教师只需稍作指导;而习题则更多利用教师批改作业的机会,主要纠正数学语言转化过程及解题的规范过程;复习题由于综合性强,学生解决有困难,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5提示。 (4)课外阅读,补充提高。对于不作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根据教学进度提出阅读要求,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研究性课题,重视自主探究。 “研究性课题”是新教材中的一个专题性栏目,具有探究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既是所学内容的实际综合应用,又对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训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