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07.50KB ,
资源ID:1692204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922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承接与转换:对班会课素材的开发与利用.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承接与转换:对班会课素材的开发与利用.doc

1、1承接与转换:对班会课素材的开发与利用班会课的素材对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起着关键作用。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在关注教师教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因此,班会课素材的选择和使用,要基于学生对素材的自主发现、自我感悟和自我激励。班会课素材,主要指的是在主题班会课上选取的案例、人物故事、引用的古今中外事例等。好的班会课素材,能起到烘托氛围、深化主题、渲染气氛、触及心灵的作用;而不合适的班会素材,如若加上不恰当的运用方式,就有可能偏移、淡化主题以致达不到预期效果。下面以一堂小学五年级放飞烦恼,迎接挑战的主题班会课为例加以分析。 一、案例解析 (一)班会实录(片断) 1. 了解挫折 小品展示:期末考试失利 (具体

2、内容略) ,引出“挫折”含义。组织学生讨论:你遇到过哪些挫折?教师小结。 小组朗诵:生命,生命 2. 品味挫折 介绍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少年残疾,经受了种种挫折,历经磨难终获成功。教师配合视频图片讲述杏林子的故事(略) 。 组织学生讨论:听后的感受和收获。 教师接着讲述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不平凡的一生(出示霍金图片) 。23. 战胜挫折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战胜挫折的办法。学生把自己认为有效的办法写在笑脸卡上,师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课题:面对挫折我做好了准备) (二)班会解析 整堂课,教师用“了解挫折品味挫折战胜挫折”三个环节,希望学生能学习他人精神,增强抵抗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并学习一些

3、战胜挫折的方法。但在素材的选择和使用上存在一些不足。 1.素材内容与学生现实需求脱节。班会课上,教师选取了台湾作家杏林子和英国科学家霍金的事例。这两位名人,无论是生活时间还是故事内容都和学生现实生活距离遥远。其实,在这堂课中,教师要求学生小组讨论自己面临的挫折时,学生实际上已经提到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学习不理想;同学关系相处不好;别人爱给自己取外号;爸妈不理解自己;爸妈吵架给自己带来的烦恼。对于生活在普通家庭的健全儿童来说,这些烦恼所带来的痛苦就是他们遇到的挫折。而这些恰恰是学生迫切希望解决的实际问题,是最现实的教育素材。 2.素材解读形式单一。教师选择杏林子和霍金的意图是很明显

4、的,希望学生能向他们学习,做一个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的人。但教师解读和呈现素材的方式较单一:呈现文字、图片资料,给学生介绍人物生活经历,然后就请学生谈体会。教师没有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这两位名人如何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以至3于在课堂上出现学生无话可说的“冷场”局面。当学生对问题缺少兴趣时,也就很难投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中。正如有学者指出, “长期以来,班会课中,尤其是德育案例或故事教学,往往存在以附带刻板结论替代学生思辨的现象,从而试图将需要宣扬和确立的价值观直接植入学生头脑” 。1因此,班会课的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二、案例重构 这一堂主题班会课真实反映了目前小学主题

5、班会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以“生本课堂”理念为支撑,将素材与学生现实需求有效对接,同时丰富素材的解读方式,从而变“教”为“学” ,充分体现班会课的主体价值。 (一)重构主题班会课的思路 1. 承接: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 首先,素材的选择要把握主题,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材料的选择是为了诠释主题、深化主题,为主题服务。因此,在选取素材的时候,首先要对班会课的主题进行解读,选择能够深化主题思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案例中这堂班会课,主题是“抗挫折” ,那么,教师首先要了解“挫折”的含义,关注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挫折” 。当然,教师还要了解这些“挫折”产生的原因,明确这堂

6、班会课要达到的目标。以此为基础,教师才能有目的地选择那些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教育素材,或者选取那些最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教育故事。总之,只有那些能深化主题,充分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与现实需求的素材才是有价值的。 其次,素材的使用要对接学生的能力基础。素材选取后,教师还要4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情感能力和理解能力,将素材进行具体化、层次化的再开发。 一是具体化,即将呈现的材料的重点或关键内容具体、细致地呈现出来。在上述班会课,教师不能仅仅讲述故事。如在讲述杏林子的故事前,应以若干具体问题加以呈现:杏林子小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想象一下,生活中会具体遇到哪些困难?杏林子在成功的路上,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听了杏

7、林子的故事,最打动你内心的是什么?只有通过把杏林子的故事具体化,将高高在上的人物拉入具体的现实生活中,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探寻杏林子从小到大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之产生敬佩之心。 二是层次化,即材料的呈现应讲究层次,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在这堂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霍金的故事中,先产生感性的共鸣,继而进行理性的分析。这样从感性到理性,有层次有步骤地将素材展示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考。 2.转换:变教为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1)丰富素材解读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如在一堂以“礼仪”为主

8、题的班会课中,教师事先组织学生排练了一个小品打招呼 ,故意选派平日里对礼仪并不重视的学生表演。小品表演结束后,请扮演小品的同学谈体会:“在刚才扮演过程中,自己有什么感受?”这个小主角谈到自己在扮演的过程中遇到冷遇时的感受:“虽然我明知道这是在表演,5但是对方不礼貌的行为还是让我很难受。 ”这样的效果就比老师滔滔不绝地说教要好。当然,教师要直观呈现素材,也要讲究一定的方式与技巧,充分利用视频、录像、背景音乐等多媒体技术,来营造一种情境氛围,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进而达成班会课的目标。 (2)由个体教育激活群体教育。利用社会心理学的从众理论,可开展小组讨论或邀请班级有一定权威和影响力的学生谈体会和

9、感想。这类学生的话语对班级其他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同时,因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其他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这样就能实现部分学生引领其他学生,将个体教育转换成群体教育。 (二)重构主题班会课的设计 1. 认识挫折 小品展示:期末考试失利 ,引出“挫折”话题。 (课件出示课题:面对挫折你做好了准备吗?) 讨论:你遇到过哪些挫折? 2. 了解挫折 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分类。 (这一环节以现场生成为主。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将讨论的话题分类:学业成绩、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 ) 请学生具体谈一谈遇到挫折时产生的心理感受,如“同学给自己取外号” 。 教师小结:挫折是成

10、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风雨”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因不如意而产生的挫败感,关键是如何认识,6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3. 品味挫折 视频介绍台湾女作家杏林子。 分小组讨论: (1)杏林子小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想象一下,他在生活中会具体遇到哪些困难? (2)杏林子在成功的路上,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你认为杏林子取得非凡的成就,主要原因是什么? (3)听了杏林子的故事,最打动你内心的是什么?你觉得杏林子身上有什么样的精神? (4)杏林子的这种精神对解决你面临的挫折有没有帮助? 讲述霍金的故事(展示霍金图片) 。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并体验霍金在吃穿住行中遇到的困难(设计坐在轮椅上阅读书写的情景,让学生体验后交流) 。 4. 战胜挫折 分小组交流讨论:如何战胜挫折?分组交流不同的主题:学业成绩、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 组员交流,并邀请学生谈谈自己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经历。 教师小结。 诗歌朗诵:生命 生命 (课件展示:面对挫折我做好了准备!) 参考文献 71刘建德.让主题班会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J.中小学德育,2012.(3):50-51. (作者单位:安吉县教科研中心浙江湖州 313300) 责任编辑 颜雪梅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