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摘要职业倦怠现象在高校辅导员中越来越普遍,主要表现在情绪、态度、行为三个方面,辅导员角色的模糊定位、工作繁重与无边际性、工作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付出与回报的不平衡是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为了有效消除职业倦怠现象,一方面,学校应该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提高工资待遇;另一方面,辅导员自身应该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积极参加校外活动,赢得社会荣誉。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0-0126-02 一、职业倦怠的含义及影响 职业倦怠(burnout)首先由美国人 Freudenberger 于 1
2、974 年提出,是描述那些助人行业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而出现的体力透支、疲惫不堪的生理与心理状态。80 年代,Maslach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于那些人员工作于连续的、紧张的行业中而出现的压力应激反应行为,表现为三个方面: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 、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 、低个人成就感(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压抑的心理状态。具体为,情绪衰竭:容易愤怒、易暴躁、容忍度低、对平常的琐事斤斤计较,经常感觉疲劳,生活悲观,工作与生活完全丧失热情;去个性化:不与同事、领
3、导交往,完全麻木、冷漠,对同事所说的话耿耿于怀、对学生讽刺挖2苦、甚至谩骂与体罚,做事完全被动;低个人成就感:完全否定自己日常的管理工作与从事的德育思想教育工作,感觉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完全失去现实意义,前景黯淡,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完全失去价值,失去工作的动力与激情,缺乏职业自豪感与个人成就感。 高校辅导员是承担高校学生思想德育工作与日常事物管理工作的特殊人群,这类日常工作具有细致、冗杂、繁重的特点,面临的压力巨大,生理与心理的状态因而容易发生变化,而这又极容易影响到他们日常所接触到的学生,容易把负面情绪传染给学生,带给学生不良的后果,影响大学生的人格成长与心理健康成长。正如美国学者 Dwork
4、in 所说:且不论教师职业倦怠对个人与学校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学生才是最终的受害者。研究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后果,针对职业倦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大学组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辅导员自己无疑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与教育意义。 二、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归结为内因与外因,这两者有时分得不是那么清楚,互为因果。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讲,有以下几个因素诱发职业倦怠。 (一)角色的模糊定位 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造成的角色冲突是造成其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辅导员原本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分子,但是由于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执行者与骨干力量,这就造成了辅导员的尴尬位置,也
5、造成了辅导员的角色矛盾性。这个矛盾性又造成了辅导员工作的繁杂性3与繁重性。凡是没有人管理的工作都是辅导员的工作,几乎囊括了除专业教师以外的所有工作。除此之外,辅导员还是学生生活上的辅导员、心理上的疏导员、学生的良师益友、甚至是学生的发泄桶、学生的监护人、学校的代理人、学生的保卫员,也可以说辅导员是学生的高级保姆、学校的消防队员,这些角色要求辅导员能够根据学校与学生的要求迅速转变身份。久而久之,辅导员压力巨大,发生精神疲惫、心理劳累、思想麻木情况的职业倦怠。又如,有些高校领导为了完成任务强迫辅导员完成两种相互矛盾的任务,一方面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的督促者与生活的关心者,学校要求辅导员尽可能关爱学生
6、;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又将辅导员的工资与绩效挂钩,直接将学生的医疗保险费、学杂费等与辅导员的考核挂钩,辅导员于是又成为学费以及助学贷款还款的催缴者。辅导员要同时完成这两种任务,这使得他们感觉到矛盾也常常充满困惑与疑虑。 (二)工作繁重与延续性 正是因为辅导员要兼职那么多身份,这也造成了辅导员工作任务繁杂、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有些高校虽然实行 8 小时工作制,但是却要求辅导员 24 小时手机保持开机的状态。所以,辅导员本身的工作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他们要走访学生宿舍、查看学生宿舍是否安全、关爱学生身体是否健康、与学生交流谈心、与学生家长保持交流,这些繁琐的工作任务都会占据辅导员的时间与精力。
7、辅导员要时刻保持待命状态,精神也处于压力状态。除此之外,辅导员要指导学生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同时自己还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与比赛,这种重复繁重的4工作使得他们感到压力大,且单调无味。 三、工作面临的挑战性 在网络和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多种文化剧烈冲突,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与方法甚至要多于辅导员,获得信息的速度也可能快于辅导员。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 90 后,他们的思想不再停留在循规蹈矩的生活层面上,他们更喜欢标新立异、时刻挑战自我的感觉,尤其在与港澳接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学生更加不拘一格。面对这些爱创新的学生,辅导员也要加强学习,避免与学生交流时存在隔阂与障碍,更要避免彼此心灵交流上
8、存在障碍。然而,辅导员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其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充电上来。另一方面,现在高校处于扩招的状态,学校难以保证学生的质量,学生素质良莠不齐,有些学生的意志不坚定可能会误入歧途,辅导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正确引导与帮助他们,但是辅导员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他们可能会承受长期的压力。 四、高付出、高投入与回报的严重不平衡 与专业的教师相比,辅导员在其自身的岗位上时时刻刻对学生高付出,但是得到的回报却是很低的,投入与回报的严重不平衡也是辅导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高校对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工资绩效提高、职称职务晋升等缺乏制度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辅导员产出成果少、科研论文少、工资补贴少
9、、出国培训少、工作负担重、工作压力大、晋升空间小、职称职务低等的现象。在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综合性高校,与专业老师相比辅导员的工作价值与存在价值得不到充分肯定。在与专业老师、朋友同辈相比,辅导员的预见成果周期长、成果无形化,5这会加剧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导致辅导员社会威望极低、社会认同感差、甚至导致职业自卑感。 五、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学校方面对辅导员角色与职责进行明确界定,明确工作范围、减小工作压力。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既有教育系统方面的问题,也涉及学校及辅导员自身的问题。所以避免辅导员职业倦怠应该是这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教育系统方面看,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10、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这两个文件是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但是却未得到有效实施,更无人监管。因此,辅导员的工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学校应该明确分工,从制度上确立辅导员的工作范围,避免辅导员承担过多与过重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务,正确的角色定位会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且有利于辅导员队伍朝着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方向发展。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辅导员的专门培训,把专业化、专家化培养的长效机制引导到辅导员的培训机制上来,提高辅导员应对职业倦怠的压力。还应当提高辅导员在学校的地位与工资待遇,设立辅导员专项基金,提高辅导员的学历培养层次,加强辅导员在岗培训与进修,设立辅导员可以转岗
11、机制,把辅导员看成是高校中一支从事区别于行政人员与专业教师的特殊人员。使辅导员劳有所获,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威望与自我认同感。学校还要明确辅导员的考核机制,明确辅导员的考核内容,采用弹性考核评价机制,重点从其思想政治素质、理论决策水平、学生的满6意度等方面考核,采取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考核。学校还要设立辅导员心理培训咨询单位,以使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能够及时得到治疗,避免其出现孤独感、沮丧感。 最后,辅导员要提升自我魅力。辅导员要正确看待自己,不要盲目妄自菲薄,更不要对同事、同学麻木冷漠。辅导员要保持良好的积极情绪,还要树立正确的信念。正确看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繁忙中追求自己所从事工作
12、的快乐信念与职业情感。还要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与工作能力。辅导员要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以宽容的心态与学生沟通、以良好的心态与同事、领导交流,不对周围的人苛刻,不给自己设立过高的目标,量力而行。要经常反省总结、给自己设定短期内可以完成的目标与任务。辅导员还应走出校园、广泛参与社会交往;还可以参加培训与学习,调节自己的心情。同时,建立良好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熏陶周围的学生,建立职业认同感。以自己领域的建树、人生智慧、人格魅力赢得周围学生、同事、领导的赞赏。 参考文献 1徐长江,时勘.工作倦怠:一个不断扩展的研究领域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680-685. 2MASLACHC,JACKSONSE.Themeasurementofexperiencedb urnoutJ.JOccupationalBehav,1981,(2):99-113. 3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72002,(6). 责任编辑:碧瑶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