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生态课堂就是用生态学的理念营造和谐的、自主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课堂。构建生态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得到发展,真正做到教学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服务,为学生将来负责,让数学的自然美、和谐美,滋润学生、营养学生。 一、对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认识 1. 生态课堂是真实的课堂 自然是生态课堂最本质的特征,而错误也是最真实的教育契机。教师应充分认识错误的价值,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潜能。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轨迹。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通过倒水实验,得出圆锥的体积
2、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1/3,如果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1/3,那么它们一定等底等高。问题一提出学生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另一种认为不是。这时教师没有直接进行判断,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验证并说明理由,然后进行小组辩论,经过反复辩论、比较、验证,最终认识到它们不一定是等底等高。给学生创造暴露错误的机会,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想办法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曲折而生动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参与。 2. 生态课堂是平等的课堂 在生态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显性的,而教师的教学过程是隐2性的。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引入部分,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年龄,有的学生说二十几,有的说三十几。这时教师又补充到:你们今年11
3、岁,我比你们大 17 岁,现在你能说出老师的年龄了吗?学生说出老师的年龄后,再一次进行师生交流:假如你们 17,20,33 岁那老师的年龄会是多少呢?这样假设说下去会有很多,你能用一个式子来概括吗?学生讨论如何用式子来表示,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这样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经历了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培养了数学情感。同时师生在谈话交流中体现了平等,增添了信任。 3. 生态课堂是创造性的课堂 生态课堂既不是让学生回答老师预先设计好的一连串问题,也不是全部问题的解决,而应让学生产生旺盛的生命活力,展现生命的灵性和思维的个性
4、。学生的学习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更多的问题。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新课程标准指出除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外,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要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时空。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自己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有的小组是把圆片切开,重新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周长、半径的关系,推出圆的面积,也有的小组另拼成近似的三角形或梯形,3也
5、推出圆面积的公式。珍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操作中领悟转换的思想,从而较好地发展创新的意识。 二、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策略 教师应该从“抓住课堂生成、倡导任务驱动、注重动手实践”出发,优化生态课堂的过程,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冲动。进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主体活动去体验数学和应用数学,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抓住课堂生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也是生态课堂极力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关注学生的动态信息。学生的信息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是学生灵感的萌发,稍不留意就会消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促进学生自
6、主发展。 曾在复习课上做过这样一道题,当时学生刚学完百分数应用题:书店运来一种儿童故事书,第一天卖了 30%,第二天卖的相当于第一天的120%,比第一天多卖 30 本。书店运来这种故事书一共多少本?(只列式,不计算) 生 1:30(30%120%-30%)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教师一时也比较茫然,顺便问了一句。 ) (沉默,可能忽然感觉单位“1”有问题,无法解释。 ) (教师结合题目信息,再仔细想了想。 ) 生 2:他单位“1”找错了,我们把第一天卖出的书看作单位“1” ,先求第一天卖了多少本?算式是 30(120%-1)=150(本) ,再把故事书4的总数看作单位“1” ,求出总数:150
7、30%=500(本) 。 师:同意生 2 说法的请举手。 全班举手。 师:生 1 的解答到底对不对呢?你能结合单位“1”帮他解释一下吗?学生思考。 生 3:这种方法也是对的。它直接求出了故事书的总数。他把故事书的总数看作单位“1” ,30%120%表示“第二天卖出故事书的本数” ,30%120%-30%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的分率。 教师进行鼓励:“这种方法看来也不错啊!”生 1 灵感闪现,也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不加思索,学生就失去了一次自主发展的机会。其实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时难免会考虑不周,但是当学生中出现不同的方法时,教师要在课堂中仔细思考,一定要抓住这种“昙花一现”的闪光点,这
8、样在课堂中长期坚持着,定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 倡导任务驱动 在生态课堂理念下,我们要倡导“任务驱动”教学,教师不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任务当中,让学生在主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发挥主体能动性,自然而然地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驱动有效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课堂氛围更加和谐、更加生态。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5问题”时,我们不妨出示这样一个任务:“小颖被推荐为本次校元旦文艺汇演的主持人,妈妈为她准备了 2 件上衣和 3 条裤子,你能帮她搭配衣服吗?她一共有几种穿法?可以
9、借助信封里的学具。 ”让学生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观察、讨论、实验等自主活动,让学生感悟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学生在和谐、生态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 注重动手实践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我们都不能忽视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的过程,只有考虑人的生态性,教学行为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长方体的认识”中“长方体的特征”教学环节。首先,引导学生切土豆,摸土豆让学生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土豆,任意在土豆上切一刀,肯定会产生一个面,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对面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演示后学生动手实践,把土豆转过来,在刚才的基础上,再竖直地切一刀,产生两个互相垂直的面和一条棱,再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对棱有个初步的认识;最后在前两个面的基础上,把土豆转过一些,再竖直地切一刀,产生如同部分长方体的三个面、三条棱和一个顶点,再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对顶点有个初步的认识。通过上面的动手实践,学生对面、棱、顶点有了深刻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用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和橡皮泥,试着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这样的自主实践活动,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西沟小学) 6责任编辑 李淳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