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践行新课标物理实验的教学思考摘要:课改前的物理教学中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 , “重讲解、轻实验” ,的现象, “重知识、轻方法”的错误倾向。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贴近,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能引起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在对物理的兴趣下,他们通过对物理现象的探索,发现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这些规律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样,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物理教学 本人就新课标物理实验的几个环节践行分析如下。 1、情境创设环节 运用故事、生活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提高学生的兴趣。生活走向物理, 物理走向社会。心理学表明, 人对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有较高的需求。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即处于“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的情境的安排,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及时产鼓励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本人如浮力的利用一节,先安排了“空心牙膏片在水中的浮沉”的学生小实验,激发了求知欲和复习旧知识的作用。在学习“阿基米德实验”以前首先通过多媒体先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2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 它在学生的视觉
3、中形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 再演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 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 2、问题提出环节 从物理情境中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如在“ 浮力”教学, 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 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抡,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
4、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时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大家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提问说明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观点又应该设计哪些实验?正是这样一层一层的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的问题设计中得到了答案, 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而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升华。事实证明,问题设置得好就可以带领学生以已知知识的情景为基础进入更新知识的情景,学生随着设置恰到好处的问题, 不断开启知识宝库的一个又一个大门,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喜悦。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3有
5、任知结构紧密相联, 并相互作用时, 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 3、猜想环节 “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它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进行理性思维加工以后,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所做的定型解释和说明, 它是使学生思维发散的最为活跃的阶段。要求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 猜想可能的结论。如讲力一节时,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可先让学生猜想: 可能与力的大小有关,也可能与力的方向有关,还可能与力的作用点等有关。本环节可激发学生热情,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4、探索环节 在猜想结论的基础上,
6、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演示或随堂实验。如讲蒸发时,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三个小实验:(1)在手背上滴两滴相等的水滴,把一滴涂开,看那个干得快?(2)在桌子上和手背上涂上大孝面积相同的水渍,看哪个干得快?(3)在桌面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 对其一片吹风,看哪滴干得快?虽然教材中未出现该实验, 但它不仅使学生懂得影响蒸发快慢的知识,而且渗透了物理研究的方法。 5、分析得结论环节 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数据并不等于实验结论, 实验数据是客观事实的反应, 而实验结论是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经科学分析的结果。引导学生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描述, 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
7、比较或进行因4果推理, 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或发现实验数据之间的规律,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6、深化环节 有些演示实验,按要求完成教学后,将其中的部分内容适当地加以拓宽、深化,形成一点“悬念” ,让学生再实验,学生观察到了教材上未曾出现的令人神往的实验结果, 求知欲、探究欲会极大增强。如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 将一只熟鸡蛋放入装有部分水的大量筒中,此时, 鸡蛋沉在底里,提出问题:不能倾倒量筒,也不能用手或工具伸入筒底,有什么办法顺利取出鸡蛋?问题提出后, 学生兴趣大增, 跃跃欲试,通过讨论、深化, 学生提出加盐水, 并让学生上台操作, 加适量盐水后, 鸡蛋慢慢地上浮,最终露出水面,学生轻松
8、地取出鸡蛋。通过实验拓宽、深化,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总之,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实验,把教师的教法和指导与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因为,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物理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与我们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相关。所以,老师要充分的利用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的教授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真正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苏平. 浅谈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之策略J. 新课程学习(社5会综合) , 2009, (10) 2邓健钊.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教育学术) , 2011, (04) 3喻平. 论教学策略J. 现代教育论丛 , 2000, (05) 4胡继渊, 沈正元. 浅论教学策略的内涵、类型及其他J. 外国中小学教育 , 2000, (02) 5和学新. 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J. 教育研究 , 200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