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07KB ,
资源ID:1693646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936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央苏区时期的医学教育探析.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央苏区时期的医学教育探析.doc

1、1中央苏区时期的医学教育探析摘要中央苏区时期为解决“战伤”治疗问题,中央苏区政府创办了几所医疗卫生学校。当时,医学教育的特点是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的医学教育,适应了革命发展的需要,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医学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央苏区时期的医学教育需要从医学教育的历史背景、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学出发点、教学内容及取得的成就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央苏区医学教育教材建设教育原则 中图分类号R-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015-02 中央苏区时期为解决“战伤”治疗问题,中央苏区政府创办了几所医疗卫生学校。当时,医学教育的特点是因人制

2、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的医学教育,适应了革命发展的需要,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医学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开创医学教育的历史背景及办学条件 (一)历史背景 随着革命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央苏区工农红军的伤病员急剧增多,仅有的少数医务人员难以满足战争需要,缺医少药的矛盾也异常尖锐。再加上当时中央苏区痢疾、疟疾、下肢溃疡及疥疮等流行病频发,严重削弱了工农红军的战斗力。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中华苏维埃共2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创办一些医学教育机构,开始培养属于自己的红色医生。 另外,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西医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中国。民国后期西医开始大面积为中国民众所接受。至中央苏区时

3、期,西医在民间已得到了认可和应用。随着中央苏区学校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从各期短程的训练班到夜校模式,再到后来的长学制教学,苏区的医学教育也摸索出了一系列办学模式,逐步成立了正规的医学院校。 (二)办学条件 受战争环境的制约,中央苏区时期的医务学校的办学条件比较艰苦,各医务学校的办学只能因陋就简、因地制宜。校舍一般设在废旧的房屋、宗祠或当地的民居内,没有校舍的只能露天授课,门板当黑板,席地而坐。学员睡的是稻草地铺,穿的是从家里带来的便衣,吃的是糙米饭;没有盐吃,就用酸菜、辣椒下饭;夜里没有煤油灯,就四五个人合用一盏茶油灯;缺少纸和笔就用沙盘和木笔代替;没有鞋穿,就自己打草鞋。学校还借用民间桌凳作

4、课桌,在破庙里进行尸体解剖和动物实验。学生使用的教材均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编写、油印。 当时各类医务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苏区的工农青年,一般为工农子弟。他们多数人从小就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比较能适应当时的艰苦条件。虽然当时的教学情况和条件很艰苦,但学员们能克服困难,利用一切机会自学,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使红军的卫生事业有了相对雄厚的后备力量。 二、苏区医学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及教学手段 3(一)教学目的 中央苏区政府创建医务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无产阶级医务人才,使他们具有多方面的医学素质从而能更好地参与到前线的救护及苏区的卫生工作中,使红军建立起一

5、支有相当数量、技术力量且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医务人员队伍,从而初步建筑起一道具有一定规模的卫生战线,以便使红军的卫生工作更好地适应革命战争形势。 (二)教学原则 1.苏区医学教育坚持了“教学一致,学用一致”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实物教学和形象教学,将复杂难懂的理论简化、通俗化、形象化,难记的内容歌词化,如“阿司匹林零点五,出汗发热除痛苦”等。教师们在课堂上边讲边示范,通过实际操作来说明。同时将教学和临床紧密联系,学校的临床实习课甚至增加到每天一节。 2.苏区医学教育坚持了“少而精,重点教育”的原则。学员们不可能长时间在校学习,战争形势要求必须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各类医

6、务学校根据部队的需要,教授精华的东西,控制了教学的数量,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3.苏区医学教育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医学院校在教学上重视面向临床,贴近实际。如中央红色医务学校的校长傅连璋结合了红军卫生工作的特点和作战地区的特点,提出了当时红军最需要的是解决“战伤”治疗问题。所以学校的教学就主要围绕“战伤”治疗问题展开,学员们学到了当时最迫切需要的医务技术。 4(三)教学手段 总体上来看,当时中央苏区各类医务学校的教学都坚持了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即“挑部队中最常见的病来教,挑部队中最常用的药来教,讲不懂,就做给他们看” ,将深奥的医学理论与具体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7、。当时中国社会的大背景是贫困落后的,学员的文化水平普遍很低,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将复杂抽象化为通俗形象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能更好地掌握必需的医疗知识和基本的医学技能。 三、苏区医学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 中央苏区时期的几所医务学校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围绕当时的特定环境和地区现实。如各军团的随军卫生人员训练班的教学重点主要是临床课,学员着重学习了阵地救护和流行性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快速地进入了战争角色。 当时中央苏区的医务学校的学员们所用的教材多为教员亲手编写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记忆性。教材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系统到逐步趋向于系统全面的过程。各军团的随军卫生人员训练班的学员无固定的

8、教材,他们主要学习了阵地救护和流行性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中央红色看护学校开设了普通内外科的诊断和治疗及绷带、救护、看护常识与卫生常识等。在校长傅连璋的精心备案下,中央红色医务学校的教材更趋向于系统化,有外科学、内科学、急诊学、处方学、药物学和绷带学等。 中央工农红军军医学校设在了兴国的茶岭,教学环境比较安定,学5校建立了标本陈列室,教材也变得更加全面。此时开设的课程有:生理学、解剖学、药物学、拉丁语、细菌学、组织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卫生学、防毒浅说等。 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的办学情况相对稳定。学校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其设备比军医学校期间更为充实,增加了解剖、病理、细菌、

9、理化等实验室。卫生学校的教学内容还有预防医学,举办了保健班。卫生学校开设的课程在“军医学校”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德文和日文医用术语、理化大意及生物学概要等。 四、中央苏区时期的医学教育成就 (一)适应了革命形势的需要,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红色医生 医务学校的毕业生大部分被分配到前线部队,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前线部队缺少救护人员的矛盾,使更多的伤员得到了及时救治,增强了我军的战斗力,适应了革命的需要。通过他们的工作,建立起了整个军队的卫生工作系统,使得一些后方医院、兵站医院、野战医院都先后成立,治疗救护、预防卫生和医学教育工作均得到了迅速开展。 (二)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中央苏区时期创

10、办的各类医务学校成为我军无产阶级医务学校大规模发展的奠基石和摇篮。后来以他们为基础,中国医科大学等一大批高、中等医学院校如雨后春笋,一个个崛起在中华大地上。 (三)传播了医学知识,特别是预防医学知识 苏区医学教育所培养出的医务人才对普及苏区教育卫生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编写出版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医学书籍,为苏区人民6更好地预防和掌控疾病提供了物质和人力的支持,从而进一步使中共赢得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于中央苏区所在地地形复杂,气候潮湿,群众缺乏基本的文化和卫生知识,不懂得预防疾病的方法,有些流行病、传染病经常发生,这严重削弱了军民战斗力。对此,中央苏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开办的一些医学

11、院校中注意对学员进行预防医学教育,也对中央苏区的军民进行了预防医学教育。 (四)办学精神鼓励后人 在学校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各期教员及学员为了苏区的卫生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在最艰苦的环境下,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他们这种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精神对于当今的医学教育仍然具有巨大的启示。当今的医学生应该从中得到力量,并以此激励自己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懈奋斗。 总体上看来,苏区医学教育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其培养出的大批医务人员战斗在苏区的各个战场上,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参考文献 1高恩显.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工作史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2江西省教育学会编.苏区教育资料选编G.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3刘善玖,刘薇.中央苏区时期医务学校创建探析J.党史文7苑,2008(10). 责任编辑:陈明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