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开发利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化学素质现行化学教材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目标,走进了课堂。与旧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更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那么,如何用好新教材呢?笔者结合教学体会谈谈想法。 一、创新教法,必须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先导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现在化学教材重视科学,注重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仅课程体系有了重大的调整,而且反映出了教学思想的革命性变化。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在栏目设置上增加
2、了“活动与探究” 、 “资料” 、 “讨论” 、 “化学?技术?社会” 、 “拓展性课题”等,在给广大师生提供很多信息的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学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其次,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要调整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在课堂教学中
3、,教师应帮助学生2监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种知识储备是以不断获取信息,更新知识为基础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有效带动学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 与此同时,增强教师的探究能力,是改进和创新教法的基础。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是一种教学技能,这是以前教学中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课程改革后的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敢于动手、敢于思考。例如,有学生学了大理石、石
4、灰石后乘旅游之际,去宜兴、惠山等地采来石子,要求老师配合检验它们的成分是否相同?同时提出:惠山比善卷洞山体大,为什么没有溶洞?这些地理地貌问题一般地理老师难以回答,这就启示我们,新课程促使教师不断进修学习增添新知识,在组织学生实施科学探究前,自己应事先进行科学探究,获取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和最佳的教学方法,才能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才能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因此,要用好新教材,教师的先行提高是关键。教师要努力转变观念,不断学习,真正做到学习、探究、实践、创新四位一体。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现行教材强调了科学探究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课程
5、目标”中强调过程和方法;在课程内容上把科学探究作为首要的一级主题;在评价上注重考核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学习方法上,倡导学生自3主性学习。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要想有效实施科学探究,就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此,首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如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增加探究性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再次要通过问题启发、讨论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中。二是注重实验的探究性。传统的实验教学多属于注入式,实验
6、教材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都写得清清楚楚,学生做实验只是被动地验证,实验报告千篇一律,实验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探究实验是在激发学生思维,对知识提出猜想和假设的基础上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除提出问题、做适当引导外,主要给学生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可以观察、分析、讨论,亲自感受、探究、查明问题的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例如:教学原电池时,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原电池是一种什么装置?电流是如何产生的?然后提供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引发学生联想,主动发现和提出若干问题:氢气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铜片、铁片上有质量变化?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两极发生
7、什么变化?从能量角度分析又是怎样?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释,激起思维火花,从而得到最佳结果,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勇于质疑、勤于思考的精神。 三、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为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例题、习题基本4上是训练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依据题目的限制条件,从限制的原理和知识点得出个别性结论,通常情况下,得到的是确切答案。这样长期不变的教学模式和思维训练方法,必然导致学生思维定势过于强化,发散性思维被忽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钻研精神。新教材一改常态,在编写上配有大量翔实、准确的“资料” ,生动丰富的“阅读”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设置了“研究性课题”
8、 、 “开放性习题”等,为学生探索思维的开展提供了机会,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构思,不被条条框框限制,不被学科知识限制,养成遇事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教师在习题教学过程中,设计并训练一些开放性试题,无疑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例如,在讲氧族元素时,有这样一道题:哪些事实能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的非金属性强,此题对氧和硫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因审题的角度的多样性,导致结论的不确定性,通过本题的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硫的非金属性比氧的非金属性弱这一结论,而且掌握了比较二者强弱的多种方法和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9、实践证明很多传统性的习题只要经重新设计就可以成为开放性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研究,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条件,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创造条件,有些方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实施。学生在创造条件的过程中,就是在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跃学生的思维。 四、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5(一)感受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化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界都十分关注的教育热点。现行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人的呼吸活动探究到水资源的保护;从学校周围工厂排出的废水、冒出的黑烟、产生的异味的调查报告,到日常空气质量日报都已成为学
10、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例如,因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河道取水样然后鉴别硬水、软水的方法区别河水、自来水,并与蒸馏水作对比、找异同,使学生深深了解防止水体污染的重要性,使节约用水不仅仅是存在的一个概念,而是变成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它与我们的生存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人提出:太湖地区水量这么大,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为什么还要保护水质?我们引导学生就此问题进行调查,找地图、上网、查阅资料,同时通过走访,取得第一手资料,然后分析研究,得出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影响程度,使学生认识到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学好化学大有用武之地。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同一个结论,达到了引发学
11、生思维求异和创新的目的。 (二)感知新科技,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研成果的创造。新教材密切联系现代科技,包括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现代问题,使学生感受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必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当前新科技、新成果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进“时代活水” ,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深切体会到人是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的,并激发他们向科学高峰攀登的热情。例如,结合当前“神舟”五号升天可以介绍航天业6中的化学知识,如火箭推进剂可以醇类为燃料,液态氧为氧化剂。能透过红外线的红外陶瓷可用来制造导弹头部的红外跟踪装置;用于制造气体敏感元件的陶瓷,能广泛用于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自动检测和报警。这样,便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和创造欲。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