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104KB ,
资源ID:1694176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941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实践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实践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doc

1、1论实践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摘要:数学实践活动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出发点,以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等为内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是“做数学”的具体体现。这一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诸多数学能力。 关键词:实践活动;数学课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14-02 数学实践活动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以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等为内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

2、用数学思想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是“做数学”的具体体现。其核心就是由学生本人把数学知识发现和“再创造”出来,并能灵活地实践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学数学的过程,体验如何“做数学” ,更好地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数学问题来源于实践活动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让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从而激发起学生最大的兴趣。例如某教师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设计了“动手游戏,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师:请同学

3、们拿出你学具袋 1 里面的三根小棒。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猜猜看。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可能可以,有的说可能不可以,有的说肯定可以师:到底答案是什么?数学讲的是科学是严谨,咱们还是动手试一试验证一下。现请同学们动手试试吧,然后在小组里说说你的结论。 (学生动手围,集体交流: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 )汇报结论,请能围成和不能围成的同学分别上来展示一下。(老师板书:能围成三角形,不能围成三角形)师:随意给你三根小棒,有的时候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时候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看来呀,咱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全面、周到。师:那么,能围还是不能围,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系呢?引导学生明白:跟三角形的边有

4、关系。师:对,跟三角形的边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探究这个问题呀?这样学生通过围三角形的实践活动,发现与旧知出现的矛盾,产生了疑问,发现了问题,点燃了他们思维的火花,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并据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继续探索。 二、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是一个大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书本知识得到运用,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将推动学生去思考问题、深究问题。如在教学认识二分之一时,老师先演示课3

5、件,把一块月饼分成两份(大小不一) ,问这样得到的一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吗?学生纷纷答道:“不对,没有平均分。 ”老师追问:“为什么?那怎么分呢?”学生们答道:“得平均分!”这时老师加以强调要想得到一半或 1/2 是就得平均分,平均分成两份,即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 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 1/2。老师用课件演示把一块饼平均分成 2 份,演示其中的 1/2。通过上面学习,学生对 1/2 的认识已经由形象认知过渡到表象认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 1/2 的本质,老师让学生用学具圆片折一折、画一画,用不同的纸片表示出 1/2。要求学习小组成员每人一张纸片(形状各不相同,有圆片、长方形、正方形等) ,

6、折一折,画出其中的 1/2,并在小组里交流是怎么得到 1/2 的。老师放手让学生主动尝试,加以巡辅。学生完成后指定小组进行汇报,展示不同的折法。让学生多样的思维在课堂中展示,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成果展示后,老师再追问:同学们想想,虽然大家折的方法不同,得到的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甚至每一份的大小也不尽相同,可为什么都可以用 1/2 来表示呢?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 2 份,不管它的折法、形状和大小怎样,其中的 1 份都是它的 1/2(强调平均分) 。通过学生参与观察、比较、分析操作,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等能力。教师在

7、教学活动中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定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每一位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的同时,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充分得到锻炼。4三、实践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获得新知,并不是学习的终结,学会应用才是最终目的。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剂”和“检验员”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学生才能更深刻地获得理解、更熟练去运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学生身边的生活结合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之中,拓

8、宽学生的认知面,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决生活动的实际问题。如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设计一个练习:请学生到操场的空地上,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为30 平方米的花坛,要求设计方案应美观,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学生对这道题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他们几个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老师把教学过程看作问题解决过程,有意创设在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选择,看哪些方法更适合设计。这样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及时用于实践,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亲身体验了如何“做数学、用数学” ,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出发点,创造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可以使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诸多数学能力。 5参考文献: 1吴正宪,张丹,朱慕菊.小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杨豫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李佐锋,周淑芬.小学数学教师知识扩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