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104.50KB ,
资源ID:1694766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947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论小学数学课的“预习”.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论小学数学课的“预习”.doc

1、1浅论小学数学课的“预习”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69-01新课标中描述:“有效地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很多的现代课堂中都是这样去努力地,都希望能营造出一种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前几日,我上了一堂圆柱的体积的常态课,分管数学的领导和我们学校聘请的专家来听了之后,引发了我们的又一场大讨论,我也觉得有必要抛出这个问题,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在这节课中,我考虑到了多个方面的因素,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去尝试,就是让学生们自主预习,并且把预习的内容先自行的整理出来,然后再在课上

2、讨论之后自行探索并独立解决。随后的课堂中,孩子们精心的准备好了,上课的时候也进行了精彩的发言,整堂课下来之后,孩子们也能够较好的把握住圆柱的体积公式及计算方法和要领,在我个人以为,这就算一堂比较自我满意的课了。但是大家在教研的时候专家的第一句话就把我问懵了:“你觉不觉的这堂课少了点什么?“我分析后答道,这节课我是完全按照最新的课标精神,充分的放手给了学生,而且学生们的回答从开课到最后都很精彩啊,没有觉得哪个地方不合适啊。专家最后给我点出,这节课缺少了孩子们思考的空间。这句话让我如遭雷击,我让孩子们充分的进行了预习,但是却没想到过这一点,是啊,预习固然有预习的好处,但是孩子们的这种空间观念的行程

3、却被极2大地压缩了,而且因为预习了,所以很多东西都不再需要思考了,直接又现成的图形啊。想通了这一点我不得不承认,这节课的预习可能真的是一大败笔。专家老师又给我分析到,数学课的预习本身可能并没有错,但是这节课不适合预习,因为图形教学中过多的预习会影响孩子们的思考空间,让孩子们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到想要的答案。我想了想,是这么回事啊。 那数学课该怎么对待预习的问题。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认为杰出中学生应具有 14种能力,其中最首要的一种能力就是:课前预习能力。有的人认为:预习可以提高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4、所以要通过预习,让学生充分准备,从而让学生能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时能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从而节约时间重点讲解疑难及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会生存一书作者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 的人。“教会学生学习“比教会学生知识更为重要。信息时代,许多知识都无法靠老师来教会,而是靠自己领悟,所以从小培养预习的习惯和能力,就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从以上种种问题来说,好像数学课真的离不开预习。预习是数学的重要学习手段之一。既然预习那么好,那我之前

5、上的那节课又该如何解释?这不是明显的一个不适合预习的例子吗?于是我们本校的数学教研3组中就着这个问题也开展了讨论。 先来看预习会带来的弊端。首先第一条就是会导致学生们偷懒,真正会学习的孩子也一定会预习,他们知道要提前学习一些内容,要知道体现学习了之后起点就会高,而且也能提出一些真正有价值的新问题供大家思考,但是其中很多学生却不这样做,虽然预习,但只是为了更快的去记住或者去了解,从而失去了预习原有的价值,而且这一点我们老师还真的没有办法落实,只能通过一些其他手段来检验,你总不能跑到孩子家中盯着他预习吧。 其次,预习之后再学习的过程,犹如嚼别人嚼过的馍,索然无味,因为已经知道了答案,所以也就会失去

6、思考的激情,也就感受不到数学学习过程中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数学课容易让人觉得毫无生机。这种炒冷饭似的课堂时间长了,孩子们甚至会厌恶。预习过后,孩子们也往往会直达目的地,教师所有的问题可能每个孩子都能给你答出最标准的答案,这样我们还能出现新问题吗?没有数学问题的产生,也就没有发展,这样的课堂好像在表演一样,失去了激情。 最重要的是预习过后,会严重的阻碍孩子们的思维发展,他们预习了就知道了结果,从而会淡化学习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真的很重要,我们数学课为的不是孩子们能考出多少个满分,为的也不是让孩子们各个都是做题英雄,而是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锻炼思维,更好地把自己的思维打开,展开丰富的

7、想象。一旦被束缚,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不会再愿意去亲自动手获取知识了,没有了那种劲头,也就会慢慢地导致厌学。 4那么,数学课到底该不该预习,如果应该预习又该怎样预习呢?网上很多人的观点我也浏览了,大多数人的想法也都是矛盾的,有的认为必须预习,有的认为没必要。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数学课中的预习不同于其他学科,是应该具体课题具体分析的,不仅要结合课题,还要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 首先,有的数学课真的需要预习。比如青教版三年级学习认识时间那一课,如果没有生活经验,那么教师的讲解将会让多数孩子陷入迷茫。而有的课堂,比如我讲解的圆柱的体积这类图形测量课,真不适合提前预习,因为预习之后,孩子们都知道把圆柱

8、怎么转化成长方体,就不会再去想其他办法了,尤其是利用了老师的学具后更是这样。这一课如果直接抛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去想,说不定孩子们还真的会异想天开,想出更美妙的方法。 除了考虑课型,还要考虑更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学生们的基础,有的孩子不预习也能理解课堂中老师所讲解的内容,有的孩子预习了还是一无所知。尤其现在这个社会,竞争压力大,很多家长都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们报了这个班那个班。很多孩子可以说刚上六年级的时候,这本书他们都已经提前学完了(我们班这样的学生不再少数) 。如果大家都不去提前了解,那么我们的课堂还有一种神秘感,大家都已经会了的东西再去讲解,还是那个味道吗?针对于这样的情况,预习和

9、不预习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这都是我们在当前形势下去分析的具体问题。孩子们会了,我们教师还要做些什么,怎么才能更好地吸引孩子同时还得照顾那些能力较弱的孩子们。 5所以我认为,数学课到底预不预习,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而是综合了多种情况的一个复杂的结合体。要想上好数学课,咱们先得真正的钻研好每一课,搞清楚这节课是否适合孩子们预习,如果适合,那么就可以大胆的放手,把课堂交给孩子,让孩子们充分的进行自学、交流和探讨。如果不适合,那就一定要保持好神秘感,让孩子们在上完课后还能保持一种期待,这才是数学课上的恰到好处吧。作为一名教师,你还要充分的了解你的学生,他们是否提前学习过了,有多少人基础还很薄弱,还有多少孩子存在其他的情况,备好学生,才能真正的上好课。我们也不能吃老本,一定要想更多的法子刺激孩子们多思考,虽然考试的结果中可能看不到咱们努力地过程,但是我们要为每个孩子们负责,我们要为每个孩子思维的发展负责。我的课堂理念就是“让每个孩子爱上数学“,我想,数学课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吧。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