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 2016-2020 年) 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 医药 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 2009 6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 201514 号)等文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 ,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现状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2015年,全省常住人口 6143.6万人,城镇化率 50.5%,人口出生率 12.92;地区生产总值( GDP)22005.6 亿元,财政收入 4012 亿元,较 2010年
2、分别增长 78%、 94.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93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821元,按可比口径计算,较 2010 年分别增长 70.6%、 104.7%。 居民 健康 状况显著改善。 2015年,全省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 76.4岁,婴儿死亡率 4.54,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85,孕产妇死亡率 17.26/10万,三项死亡率较 2010年分别下降 57.57%、 48.57%、32.2%,低于全国水平。 卫生资源总量上升较快。 2015 年,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24853个,其中 医院 1018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203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1721
3、个,基本建立覆盖全省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卫生人员377387名,其中卫生 技术 人员 280768名; 床 位数 267405张。 每千常住人口拥有 医疗机构 床位数 4.35 张、执业(助理)医生数 1.75名、注册护士数 1.94名, 较 2010 年分别增长 59.3%、 37.8%、 71.7%。卫生技术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占 24.96%,执业(助理)医师本科以上学历占 43.8%,注册护士大专以上学历占 62.95%(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 8.02%)。 服务利用率逐年上升。 2005 2015 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由每年 7452.2万人次增加至 26576.2万人次,年均增
4、长 13.6%;入院人数由每年 316.8万人增加到 847.9万人,年均增长 10.0%。 2015年省直医院、市级医院、县(区)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总诊疗人次占比依次为 5.59%、 8.81%、 12.99%、 61.17%、 4.62%,出院人数占比依次为 9.71%、 17.58%、 33.16%、 20.56%、 8.81%;病床使用率上升至 78.70%;平均住院日同 步缩小为 8.6 天。 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增长明显。第五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全省居民两周患病率为 22.8%(城市 24.0%,农村 21.5%),与全国 2008年的 18.9%(城市 22.2
5、%,农村 17.7%)相比,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均有明显上升,且皖南地区两周患病率高于皖中和皖北地区;两周患病主要以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为主,占 78.1%;高血压、糖尿病、椎间盘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城乡居民健康主要的三种疾病。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总量不足 全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低于全国及中部同期平均水平, 2015 年每千常住人口 床位数、执业(助理)医生数、注册护士数均位居全国后列。按第五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相关数据测算,每年全省两周患病总人次数达 3.58 亿人次、慢性病病例数达 1772.8 万例,且呈逐年上升态势,庞大的卫生服务需求进一步凸显资源总量的不足。 二、资源配置不均衡 地
6、域分布上,皖北地区每千常住人口卫生资源总体低于皖中和皖南地区。城乡结构上,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主城区。 学科发展上,专科发展相对较慢,儿科、妇产、精神卫生、老年康复等专科仍较为薄弱,其他专科优势不明显。 中西医发展上,中医发展滞后、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中医药特色和 优势没有彰显。人员结构上, 医护比 1:1.11远低于全国总体水平,公共卫生人员严重不足。办医结构上, 2015年全省社会办医床位数仅占全省总床位的 12.8%,多元化办医格局需进一步加强。 三、学科建设薄弱 学科建设缺乏系统性规划,投入不足,发展速度较慢,学科整体实力与技术水平存在“强项不强”问题,临床科研水平总体偏低,创新后劲不
7、足。同时,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体制不健全,培养方式落后,学术梯队建设存在断层或后继乏人的现象。技术创新、科研活动缺乏必须的基础条件支撑,实验条件、科研条件及相关设备等亟需改善和加强。 四、 服务能力不足 2015 年全省卫生技术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仅占 24.96%,卫生技术人员副高以上职称占 4.82%,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级看,省级不优、市级不强、县级不壮。 “ 2014 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显示,安徽仅 1 家省级医院列入全国综合百强和皮肤病专科前十位,省级医院技术和学科水平在国内影响力较低;市级医院缺少区域内优势临床专科,专科优势不显; 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不足,不能支撑 90%患者县域内
8、就诊目标的实现 ,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人员少、能力低、水平差等情况严重制约了 分级诊疗制度 的推进。 五、分工协作机制仍需加强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问题依旧存在,以医院为中心的服务提供模式仍未改变,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之间分工协作机制仍需加强,资源、信息联通共享不足,在应对慢性病等问题上缺乏有效的一体化安排,亟待建立健全与分级诊疗制度相适应的服务体系。 第三节 面临的主要形势 一、“健康中国”战略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带来发展新机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出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将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提升了医疗
9、卫生事业发展战略定位,拓宽了发展领域 。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调整,拓展服务内涵,将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打造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安徽”,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新要求 “ 十三五 ”时期是深化医改的攻坚期。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 知(皖政 201516 号)对全省医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对优化医疗机构布局,推动功能整合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不断完善 医疗服务 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宏观调控,促进医疗卫
10、生资源合理布局,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三、发展动力转换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新动能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调转促” 行动计划,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成为“十三五”发展的重要任务。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须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和资源调整步伐,着力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提高效率,以绿色为核心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健康发展。 四、社会、健康问题的凸显要求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十三五”期间, 安徽老龄化水平超过 30%以上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 35%;“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 全省平均每年新增出生人口 19万左右 。人口增长、老龄化、城镇化的发展
11、和疾病谱变化带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转变和卫生资源配置转变。 随着居民生活方式快速变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主要的疾病负担,现有卫生资源总量和结构不能有效适应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变化,迫切需要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五、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带来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云计算、 物联网 、 移动互联网 、大数据 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应用,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及创新智慧管理提供了条件,必将带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培育“ 互联网 +”生态体系,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形成网络
12、化、智能化、协同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业态,已成为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 第二章 总体要求及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群众健 康需求为导向,以打造“健康安徽”为目标,以推进综合医改试点为抓手,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落脚点,着力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区域协调、运转有效、分工协作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
13、健康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强化政府对医疗卫生的责任和投入,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大力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社会办医向高水平、规模化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需求导向,合理布局。围绕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卫生资源规划和配置,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主线,突出调整布局结构、补强短板、夯实基础、发展 健康服务 业等重点,适度有序发展,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职能及布局。 (三)调优结构,系
14、统整合。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调 整,盘活存量、发展增量、优化结构、补齐短板、突破瓶颈、协调发展,促进医疗卫生系统合作共享,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提高医疗卫生系统的协同性。 (四)改革创新,转变模式。以创新为动力,以打造“健康安徽”为目标,抓住主要矛盾,运用创新思维推动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和医疗模式的转变,积极探索符合医改要求、省情发展、具有安徽特点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模式。 (五)内涵发展,提升能级。转变公立医院发展方式,合理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推动公立医院走精细化的内涵发展之路。建设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 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注重科研、人才、制度环
15、境等软件建设和基础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扩大优质卫生资源,构建适应居民多层次健康需求、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全省医疗卫生服务能级。 (六)公平可及,兼顾效率。优先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公平、公正。以基层为重点,注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七)层级分明,信息支撑。充分考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统筹不同地区、类型、层级医疗卫生资源的数量和布局,分类制 定配置标准,分层分类构建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广普及居民健康卡,推动智慧医疗、信息惠民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促进分级诊疗、
16、双向转诊,提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第二节 总体布局 构建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 强基层、扩优质、补短板 ,实现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双轮驱动”。 一、推进分类发展 根据不同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及发展潜力,统筹经济、人口等因素,将全省 16 个设区市划分为医疗卫生创新、发展、成长类城市,实行分类发展。 创新类城市包括合肥、芜 湖、蚌埠、阜阳、安庆市,作为全省区域医疗(次)中心,在急危病症、疑难重症诊疗、医学 教育 和科研领域发挥引领作用,鼓励设置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一流水平的三级专科医院,引导现有三级医院发展具有国际(内)领先医疗技术水平的临床
17、专科。 发展类城市包括淮南、马鞍山、淮北、 铜 陵、滁州、池州、宣城市,在区域内急危病症、疑难病症和科研教学领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鼓励以现有医疗资源为基础,发展高端医疗技术,新增资源向薄弱领域倾斜,使之具备国内先进水平或省内一流水平的临床服务能力。 成长类城市包括亳州、宿州、六安、黄山市,具备区域内整体综合性或专科性医疗服务水平,引导卫生资源向薄弱区域和薄弱领域倾斜,增强卫生资源的综合服务能力。 二、优化区域医疗中心布局 坚持统筹兼顾、分级规划、择优设置、辐射带动的原则,按区域地理位置和安徽经 济社会区域发展现状,将全省划分为 3 个区域设置区域医疗中心:皖中医疗服务区包括合肥、六安、滁州 3
18、 市,合肥市既是皖中医疗服务区,也是全省区域医疗中心;皖南医疗服务区包括芜湖、安庆、黄山、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 7 市,芜湖市既是皖南医疗服务区,也是全省区域医疗分中心,安庆市为皖南的区域医疗次中心;皖北医疗服务区包括蚌埠、阜阳、淮北、亳州、宿州、淮南6 市,蚌埠市既是皖北医疗服务区,也是全省区域医疗分中心,阜阳市为皖北的区域医疗次中心。 3 个区域医疗中心:以合肥市为中心,芜湖市、蚌埠市为分中心,支持建设 1 个代表国家先 进水平的国家综合性医疗中心, 3-4 个达到全国较高水平的省级区域综合性医疗中心,若干个相关专科专业的省级区域专科性医疗中心,向全省和周边地区提供紧急救援、疑难病症诊
19、疗和专科医疗服务,在临床学科、人才培养、医学科研、教学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2 个区域医疗次中心:以阜阳市、安庆市为次中心,打造 2-3个代表本省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性医疗中心,向多个地(市)居民提供急危病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并承担人才培养和医学科研任务,提升全省优质医疗资源总量和水平。 8 个区域医疗基地:以淮北市、亳州市、黄山市、宿松县、 金寨县、泗县、天长市、广德县为基地,向周边县区提供较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性医疗服务,打造优势医疗服务圈,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解决边远地区群众就医问题。 三、健全区域公共卫生应急基地 依托省办综合性医院,在合肥、蚌埠和芜湖市分别设置安徽省紧急医疗救护基地及皖北、皖南分站,负责片区范围内紧急医学救援的指导、培训、演练和重大救援工作。依托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置全省卫生应急演练培训中心,负责承担全省各类卫生应急专业培训演练,指导卫生应急准备工作。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建设健康安徽,以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多元办医为动 力,合理布局卫生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增进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