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117.50KB ,
资源ID:1704152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041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矿冶文化的黄石旅游业发展研究.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于矿冶文化的黄石旅游业发展研究.doc

1、基于矿冶文化的黄石旅游业发展研究【摘要】 黄石素有矿冶之都的美誉,有着深厚的矿冶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矿冶遗址旅游资源,利用好矿冶文化资源将会对黄石塑造特色旅游品牌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充分挖掘黄石矿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分析黄石矿冶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举措和对策。 【关键词】 黄石历史 矿冶文化 旅游产业 对策措施 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的黄石市不仅是国家级矿冶名城,还是一个资源丰富、人杰地灵的城市。它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所辖面积 4582.9 平方公里。黄石是一座因工矿冶炼设置的城市,是我国最早开采青铜并且延续至今的少数地区之一,三千多年的青铜

2、开采与冶炼为这座城市积淀了丰富而深厚的矿冶文化历史,使这座城市充满了浓浓的“铜”味,青铜文化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载体,也是黄石市最具特色、价值最高的人文旅游资源。黄石市矿冶文化底蕴深厚,无论是城市建筑、名胜古迹,还是地方戏曲、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无不具有浓郁的矿冶文化特色。矿冶文化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林立的会馆宫庙、古矿遗址、矿山公园、古朴的石板街坊、幽雅的官绅别墅,无不与矿冶有着渊源的关系,可以说,是矿冶塑造了这座美丽的城市,是矿冶孕育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黄石的矿冶文化资源应该说具有世界级品位和国家级的垄断性,这一优势为黄石市文化旅游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的资源

3、条件,在湖北乃至全国旅游业中可谓别具一格。因此,在思考如何发展黄石市旅游业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应该关注和考虑的就是矿冶文化在这座城市尤其是在黄石市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众所周知,旅游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生命,每个城市每个地区的旅游产品,只有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从而产生旅游需求和消费。目前来看,文化旅游以其独具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氛围受到了许多旅游者的青睐,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日益成为广大旅游者的首选旅游项目,黄石矿冶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是黄石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独有的潜力和优势。如何

4、更好地对黄石旅游产品进行阐释与包装,使旅游与文化紧密相连,以求得旅游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双赢,通过充分挖掘黄石矿冶文化资源来打造黄石城市品牌和标识,借以与其他城市相区别,从而提高黄石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已成为黄石市大旅游产业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命题。 一、黄石市矿冶文化资源的优势与特点 作为黄石文化的历史积淀,黄石市矿冶文化资源是黄石人民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直接表现,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黄石市矿冶文化资源的优势 (1)丰富的矿冶生产遗址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一定要体现其真实性,矿冶生产的遗址和现场就是矿冶文化的载体和基础,没有它们,矿冶文化的内涵就是不完整的,对旅

5、游而言也是不真实的。值得自豪的是黄石市矿冶生产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殷商小乙时期,黄石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掘井取矿,点燃了最早的炉冶之火。驰名中外的铜绿山的古矿冶遗址,位于黄石大冶市城区西南约 3 公里处,是我国建国以来重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列入世界遗产申报名录。自 1973 年发掘以来,该遗址共清理出不同时代的不同结构竖炉 10座,战国时期炼钢竖炉 2 座和宋代铜地炉 17 座。另外,随同出土的还有铜斧、铜铲、铜锛、木瓢、竹篮等生产和生活用具,专家鉴定该遗址采冶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采矿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深井开采,最深近 60 余米,并且成功地解决了井下通风、排水

6、、提升、照明和井巷支护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在冶炼方面,掌握了鼓风竖炉的建筑、矿料的整粒、造渣配矿、炉温的控制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1984 年建成大型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古矿遗址中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生产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的古铜矿遗址。除铜绿山之外,黄石地区的古矿冶遗址还有花炉山、铜山口、狮子山铜矿、叶花香铜铁矿遗址等。这些都反映了黄石作为“古代铜都”的悠久矿冶历史和深厚的矿冶文化根基。 黄石矿冶生产历史的另一见证就是 4A 级景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该公园占地 23.2 平方公里,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生平视察的唯一一座铁矿山。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历经了从“孙策筑炉” 、 “岳

7、飞铸剑”到张之洞推行洋务办厂、盛宣怀成立汉冶萍公司,直到现代的大冶铁矿开采,已形成世界第一高陡边坡、亚洲第一硬岩复垦基地。其中矿山核心遗址是世界第一高陡边坡,最大落差达负 444 米,地表面积 118 万平方米,底部面积 8150 平方米,一层层赤褐色像古树年轮的墙面现场,鬼斧神工,蔚为壮观。 (2)深厚的矿冶历史文化底蕴。黄石的煤矿、石灰石矿开采始于明朝,延续至今。明洪武十八年(公元 1385 年)明太祖朱元璋用黄石产的石灰和砖筑“应天府城” (即今南京城) 。清咸丰十一年(公元 1862 年)罗祖达、罗谷成在上窑合伙开办石灰窑,年产石灰达 1000 吨。炭山湾煤矿是黄石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8、黄石近代开采的主要煤矿有 1911 年兴办的富源煤矿、1916 年兴办的富华煤矿和 1936 年成立的源华煤矿等。黄石的石灰石矿约有 5 亿吨的储量,不仅储量占湖北省总储量的近 40%,而且品质好,黄荆山水泥用灰岩含钙量在 90%以上,达到国家一级品标准。黄石现今以石灰石矿为主要原料建设的百万吨以上的水泥厂有华新、尖峰、华祥水泥厂等。 在黄石矿冶生产的各个历史时期,在长江边、大冶湖、阳新富水、三溪河、保安湖各主要交通线上逐渐产生了许多因矿冶业而兴盛的军事、商贸、货运聚散的古战场、古堡垒、市镇和港口。一是军事古塞西塞山。其位于黄石市区东部长江南岸,地势险要,危峰突兀,壁立江心,状若关塞,自古为军

9、事要塞。孙策攻黄祖,周瑜破曹操,刘裕攻桓元,曹王皋复淮西,陈玉成大战清军等战事皆发生于此。二是黄石港。 湖北通志记载:此处因石色黄,又突出江面故名黄石矶。黄石港兴起于汉代,至宋代建有磁湖镇、市,南宋设有磁湖寨,明末清初黄石城日渐繁荣,设黄石港市。现今黄石港是全国 28 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三是石灰窑堡。 大冶县志载:明嘉靖年间,大冶县设道士?,磁湖等七个市镇,清康熙年间增设石灰窑市。清同治七年(1868 年)“石灰窑市改为石灰窑堡” ,民国十年大冶设有十个区,第二区有申明堡、五庙堡、道士堡、石灰窑堡、黄石堡。民国三十四年(1945 年)日本投降,恢复石灰窑镇。四是大冶。唐

10、天佑二年(公元 905 年)杨吴在武昌郡永兴县建置青山场院,大规模采矿冶炼;宋乾德五年(公元 967 年)南唐升青山场院,并析武昌(今鄂州)三乡与之合并建县,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大冶县。五是铁山。其以盛产铁矿而得名,又以发达的采掘工业而闻名于海内外。 大冶县志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铁山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生活繁衍;唐僖宗乾符五年,黄巢率部攻下鄂州后,在铁山安营扎寨冶炼兵器;宋高宗绍兴四年(公元 1134 年)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曾在铁山置炉冶铸,制成“大冶之剑” ,后用大冶之剑武装士卒,多次战胜金兵;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 1181 年) ,南宋朝廷在铁山设置铁山寨。近代铁山名气更响,太平天国革命

11、军在此置炉炼制刀剑;清光绪十六年(1890 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和技术,兴建汉阳铁厂,开办大冶铁矿;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盛宣怀合并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成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股份有限公司,掀开了我国近代工业的序幕。这些古军事要塞、古港口、古堡、古市镇、古地名记载并见证了黄石那一段兴盛的矿冶生产历史,也是构成这座矿冶古都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保存完好的工矿业主的古宅古寨。随着黄石矿冶生产开发和工商经济的崛起,逐渐出现了因工矿冶炼而致富的富商阶层。在早期有殷、曹、石、陈老四大家族,后来又产生了林、李、方、张新四大家族。这些工矿业主富豪们

12、耗巨资修建自己的住宅大院、家族祠堂。到目前保存较好的有大冶境内的南山、青山住宅别墅;以李氏宗祠、李蘅石故居为代表的阳新境内的玉堍村大型明清古村落。此外,矿冶业主富豪们为了躲避战乱,保护自己的家产,还联合集资修建城堡山寨。比如坐落在丛林之中的徐家垅村寨、宫台山寨等,这些寨堡是黄石地区矿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工矿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本能的保护措施。 (4)形式各异的矿业文化古建筑。黄石古代的矿冶经济是一段盛世经济。记录这一段辉煌历史的除史书方志之外就是矿冶古建筑。在黄石,随着矿冶业经济的发展,矿山、冶炼中心出现了各阶层的人群自然地结成各自的行帮组织,并先后修建自己的活动场所。如

13、精神信仰场所东方山道观与佛寺、大冶孔庙、采矿工人修建的炎帝宫等;商人与中下层百姓交际场所:各地商会会馆、冶炼工人修建的火神庙、屠夫行会修建的兜?宫等;工矿冶炼厂房与场所:大冶铁矿地下井巷与露天开采场所、大冶钢厂高大的冶炼车间与烟囱、华新水泥开采与烧制场所等。这些会馆、宫、庙、开采与冶炼场所等古建筑,既是黄石矿冶经济发展的见证,也是黄石矿冶文化的精品,更是这座矿冶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黄石市矿冶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景点。 (5)独具矿冶特色的地方饮食文化与风情习俗。一个地区饮食习俗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黄石地区矿冶生产历史悠久,集散了越来越多的人

14、口,有两广、闽越、江西、云南、四川、河南甚至北方的商人、劳工,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饮食方式和习惯口味汇聚在一起。由此形成了黄石矿冶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由于矿冶经济的兴盛,四面八方的“淘金者”吸收全国各地菜品精华,并主动加以改造,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黄石饮食文化的内容和风味,从而形成了黄石特殊的矿冶饮食文化。黄石最具地方特色的食品就是大冶的鸭、阳新的?、工矿市区的牛,突出辣、爆、炖、卤、烤,与以武汉风味为代表的鄂菜相得益彰,并辐射到鄂东南一带。 同时,黄石的矿冶生产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进程中积淀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情习俗。这些风情习俗被打上了深深的“铜铁”烙印,对黄石产生

15、了厚重的文化投影,铸就了黄石人钢铁般的性格特征。如“黄石人天不怕地不怕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性格。大革命时贺龙整军、大冶兵暴、彭德怀在刘仁八成立红三军团、阳新龙港革命根据地、黄石矿山工人大罢工等有力证明了黄石人民冒险、吃苦、一往无前的精神。另外,黄石有许多独具矿冶文化特质的节日庆典,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迸发、去展现,如舞龙狮、赛龙舟、东方山庙会、炎帝会、土地会、采茶戏等。黄石人民这种独具矿冶特性的地方文化与这座城市矿冶经济的社会氛围协调一致,是其务实、创新精神在社会生活和民间会节上的真实体现与反映。 总之,黄石市矿冶文化底蕴深厚,无论是城市建筑、名胜古迹,还是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无不

16、具有浓郁的矿冶文化特色,内容可谓丰富多彩。 2、黄石市矿冶文化资源的特点 黄石的人文旅游资源是伴随着矿冶生产的诞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黄石矿冶文化资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黄石的矿冶景观奇特、年代久远、价值极高。以黄石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为例,它在人类文明史、科技发展史、青铜冶炼史上占据着突出地位,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再生和复制的。 (2)黄石矿冶文化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内容十分丰富,品味极高。黄石有铜矿、铁矿、煤矿等多种矿藏资源,都经过深度开采,历代遗留下来的遗存遍地皆是。黄石冶炼场地、厂房、实物、工具、各种历史文物遗存保留较完整。如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钢厂、

17、华新水泥厂、有色金属公司等。 (3)黄石的矿冶文化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其伴生的旅游资源也极富特色。一是矿冶与军事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如西塞山古军事战场风景区、阳新龙港古商贸红色旅游区、刘仁八农业生态红色旅游区等。二是矿冶与自然山水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如仙岛湖水资源生态旅游区、大泉沟原生态旅游区、黄荆山风景区等。三是矿冶与文化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如东方山佛道文化风景区、磁湖文化风景区、青龙山休闲文化风景区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黄石的矿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众多的与矿冶文化相关的旅游项目尚未开发出来。但是,笔者相信随着对外宣传的加强和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黄石矿冶文化旅游资源的巨大

18、潜力将会充分发挥出来。 (4)黄石独特的矿冶民俗风情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从民俗风情上看,黄石因矿冶设市,来黄石淘金者大多背井离乡、孤注一掷,因而民风彪悍、精于算计。性格上大多豪爽讲义气,生活上大多节俭,不怕吃苦,喜欢群体热闹活动。许多习俗和节庆如炎帝会、土地会、龙舟会、舞狮会、庙会在我国其他地方都是罕见的。从自然风光上看,黄石自古交通便利、自然风光优美,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来此观光吟诗赋词,留下足迹。如唐代的李白、刘禹锡、张志和、皮日休、韦应物、韦庄等,宋代的陆游、张文潜、黄庭坚、苏轼、苏辙,当代的毛泽东等。 (5)黄石特有的矿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作品。矿石是冰冷而无情的,矿井是深幽而黑暗的,采

19、矿和冶炼是艰辛和成就相伴的过程。三千年绵绵不灭的炉火铸就了黄石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创新争先”的精神,这种精神力量,使黄石人民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作品。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至 2009 年 3 月,黄石已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4 个,省级“非遗”名录 5 个,市级“非遗”名录 12 个,已编撰出版了黄石歌谣 、 黄石传说 、 大冶传说 、 黄石俗语 、 黄石机智人物故事 、 黄石民间传说故事 、 黄石民间谚语集成 、 情系红土地等民间文化史料及研究著作数百万字。其中,西塞神舟会已申报成为世界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文学作品

20、。勤劳智慧的黄石人民在三千多年的矿冶历史长河中,通过故事、诗歌、民歌、传说等形式创造着反映人们生产、生活的矿冶历史文学作品。如孙权把当时的鄂县改名为“武昌” ,寓意东吴要“以武而昌” ,黄石当时就属武昌管辖。公元 226 年孙权在铜绿山和铁山采炼铜铁制造刀剑,由此民间创作了孙权铸造武昌剑的故事,流传至今。类似的还有岳飞大冶铸剑 、 彭德怀智惩窑老板等历史故事。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黄石看到“大兴炉冶”的场景,激情满怀,写出“铜铁曾青,未择地而出。大冶鼓铸,如天九神,既烹且烁,数盈万亿”的豪放诗句,充分反映了当时黄石地区炉火熊熊、大冶鼓铸的盛况。清代的诗人范轼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大冶铁山歌 “铁山三千六

21、百九,崭岩藏金自故有矿师远致碧眼胡,火轮近试黄石港。”黄石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探矿采矿的经验并创作了许多民谣,如找铜矿的有“通草山上挤,矿藏在兜里” , “山上盛开铜草花,山下铜矿叫呱呱” 。找铁矿的有“瘦田黄水流不歇,不出黄土就出铁” , “山里蛤蟆都不叫,红脸铁汉山里笑” 。找煤矿和采煤的有“山石成片,烟口成线,没有煤才有鬼” , “一山乌石板,里面藏煤炭” , “入地不吸烟,吸烟喊皇天” 。这些民谣不但反映了人们认识自然找矿采矿的规律,而且反映了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精神风貌。 面对如此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它们搞好黄石的旅游业,把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以带动和发展黄石的旅游经济,已成为黄石旅游业发展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黄石矿冶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黄石市的矿冶文化旅游资源如此丰富,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与全省乃至全国相比还是显得相对落后,存在着世界级的文化资源与初级的旅游市场发展之间的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外旅游交通条件较为落后 快捷、舒适、方便、安全的交通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黄石市交通条件仍处在发展阶段,联系省外的全国交通网络和联系区外的国际交通网络都较为落后。进出黄石的客流大多数是经武汉中转,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