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波动中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摘 要:分析经济波动过程中不同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特征,以及股票市场的表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搜集数据重点探讨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等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最后得出结论:在经济波动中,作为调控经济增长手段的货币政策总能影响股票市场,并在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之前,股市就做出反应。股票市场的涨跌,与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股票市场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纵观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在各种反映宏观经济指标都良好的情况下,经济却出现了大幅波动。究其根源,波动的主要成因不是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而是金融市场,
2、特别是股指的大幅变动。在这样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冲击效应成为金融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新方向,特别是在经济波动处于繁荣期拐点及衰退过程接近复苏来临的拐点时,国家采取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效应十分显著,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正负效应已成为当今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波动过程中不同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特征以及股票市场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搜集数据重点探讨了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国币供应量等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 一、经济波动过程中不同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特征以及股票市场的表现 (一)先紧后松的货币政策与股市的表现 1993 年,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使得中国经济出现过
3、热。1993年的增速竟然达到 58.6%,远超往年。经济增长过快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1994 年通胀上升至两位数,达到 24%,而经济增长率由 13.2%一路逐年下降至 1999 年的 7.6%。1994 年开始执行提高利率、增加税收的 “双紧”配合。在“双紧”配合下极力化解通胀,给经济退烧。财政政策方面注重调控消费税、增值税,合理减小财政支出,大量发行国债;货币政策通过控制信贷规模,存贷款基准利率消除居高不下的通胀。1995 年利率上调至最高点,而股票市场则在 1994 年的325 点见底,经过 1995 年的波动,至 1996 年初的 512 点构筑双底。19
4、96年采取的降息政策引导了储蓄资金流向股票市场,上证指数有年初的 512点上升至 1996 年底的 1 258 点,形成拐点,治理通胀显效,实现了储蓄转化为投资,并最终顺利实现了软着陆。努力三年后,1996 年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到 9.6%,通货膨胀率也被降低到 6.1%;1997 年进一步巩固了“软着陆”的成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的“高增长、低通胀” 。 经济经过一轮调整后,19961999 年股票市场新的投资带来了经济可持续增长。尽管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了外贸出口,但国内加大改革力度,从而避免了通货紧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二)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股市的表现 1999 年以来,中央政府实
5、施 “双松”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取消贷款限额,逐步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财政政策方面,积极大力发行国债;扩大实施财政赤字政策。这次调整力度比较温和,没有导致大幅经济波动。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宏观经济逐年向好,从 1999 年低点 7.6%开始 GDP 增长率逐年上升。上证指数也结束盘整状态,从 1999 年 5 月 17 日至 2001 年,股指从 1 047 点上涨到 2 245 点。 (三)灵活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股市的表现 20012005 年,货币政策处于灵活稳健期模式,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增长,通胀有所上升。为了
6、支持这阶段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一阶段实施了汇改,推动出口大幅增长,引导消费与实体经济投资。股票市场主动进入调整回落期,上证指数从 2001 年的 2 245 点下降至 2005 年的998 点,抑制了股市泡沫。 承接 2003 年发展势头,2004 年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于是在总体上采取了稳中偏紧的调控方式。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等手段灵活又适当地控制银行信贷规模与速度。从 GDP 和 CPI 指标来看,这次调控达到了预期目标。保持了物价水平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也逐渐下降;工业产品结构调整逐步取得新进展。 (四)稳健从紧转化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股市的
7、表现 20052007 年,在全球量化宽松的背景下,以及我国实体经济增速加快,出口收兑外汇投放了大量货币,促使我国 M2 大幅增加,股市大幅上涨,达到 6 124 点,泡沫过大,经济呈现过热现象。为治理通胀,采取了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同时也受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我国大量外汇遭受损失,经济波动处于繁荣转折的回落期。由于 M2 开始收缩,2007 年上半年,股票市场上升乏力,由 6 124 点下跌至 1 664 点。 M2 的减少不能支持股市继续上扬,一般而言,我国货币政策变化主要是从货币供应量 M2 的增减中看到松紧现象。M2 总量总是领先于股票市场的回落而拐头,也总
8、是领先于股市的见底而上升。2008 年,为避免经济危机,在 1 664 点处,宽松的货币政策,4 万亿注资拯救经济,为股市回暖带来资金的推动,形成了上证指数 3 478 点的反弹行情。 由于经济处于持续下降中,股市作为经济运行质量的反映也持续低迷,并在 2013 年见底,作为领先指标的 M2 则在 2011 年开始由偏紧转向2011 年开始的降准,其后的可松可紧的灵活的公开市场业务,到 2014 年、2015 年的降息降准,M2 总量连年逐渐攀高,GDP 增长率在 2015 年达到低点 7%,经济新一轮增长逐渐启动。 作为领先指标的货币政策指标 M2,其领先作用主要显现于繁荣期走向衰退期之前或萧条期走向复苏期之前。M2 的拐头往往预示经济即将见底或见顶,股市也会在经济见底见顶之前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