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突出特色 塑造品牌 积极探索民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路党的十八大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传承、创新、引领文化的历史使命。近年,黄河科技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促进了学校的科学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 传承体现学校理念的办学思想文化 在黄河科技学院艰苦奋斗、改革发展的历程中,全体师生员工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总结长期实践奋斗中取得的精神成果,确立自己的办学理念,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凝聚智慧,引领学校与时俱进,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形成
2、了包括办学宗旨、共同愿景、校训、大学精神在内的办学思想文化,这是学院校园文化的灵魂。一是“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文化。1984 年,黄河科技学院建校伊始,创办人胡大白就把以忧国忧民、爱国爱民、振兴中华为己任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作为基准,提出了“三为”办学宗旨。秉承“三为”办学宗旨是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具体体现,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渗透于多年的办学实践,根植于广大师生的心灵深处。 “三为”办学宗旨作为2学院最高的教育理想和最核心的办学理念,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29 年来,我们在“三为”办学宗旨的指引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
3、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民办教育公益性原则,发扬艰苦创业和改革创新精神,为社会培养了近十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高校发展的新路子。 二是“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大学”的愿景文化。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作为黄河科技学院师生员工的共同愿景和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是我们永恒的教育理念,也是贯彻“三为”办学宗旨的必然要求。对学生负责任,就是对国家和人民、对教育事业负责任,这是办学最本质、最核心的要求。我们致力于为学生建立一个“条件优越、安全稳定、宽容和谐、自由开放”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一个“倡导自主学习、支持广泛实践、崇尚个性发展”的学习氛围,使他们
4、在黄河科技学院度过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学时光,使他们成为既具有良好专业技能,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思辨力、勇敢的探索精神以及健全的完美人格的栋梁之才。 三是“厚德博学,砺志图强”的校训文化。厚德为基,博学为本;砺志修身,致远图强。 “厚德” ,就是要自省自励,注重道德修养,造就“大德” ,播撒“大爱”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 “博学” ,就是要“以学为本” ,广览博识,具有宽广的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功底、强烈的创新精神和突出的实践能力。 “砺志” ,就是要磨砺意志,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挫折屈服,永远做自己的主人。
5、“图强” ,就是要树3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勇于拼搏,不懈探索强盛之路,艰苦奋斗、追求卓越。 “图强”是校训的精髓,充分展示了学院鲜明的个性和特征。 四是“开拓、拼搏、实干、奉献”的精神文化。 “开拓、拼搏、实干、奉献”的精神是“清醒敏锐的开拓精神,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的简述,这是黄河科技学院办学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 “开拓” ,就是要“锐意进取” “改革创新” “敢为天下先” 。 “拼搏” ,就是要“勇敢无畏” “敢于挑战” “逢金必夺、逢一必争”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 “实干” ,就是要“脚踏实地” “勤勉奋斗” ,有“坚韧顽强” “锲而不
6、舍”的劲头。 “奉献” ,意味着“付出”和“贡献”,就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奉献精神是学院精神的核心,也是学院办学的价值取向。 实践具有自身特色的多元校园文化 近年,学院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在已有的校园文化资源基础上,深入挖掘文化特色,着力培育文化品牌,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发展格局,营造了格调高雅、健康活泼、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是文化体育活动异彩纷呈。以高雅艺术为引领、以品牌活动为重点、以大众化活动为基础、以参加赛事活动为延伸,广泛开展校园文体活动。中国歌舞团、国家京剧院、北京朗诵艺术团、河南话剧院等单位先后来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提升了学校
7、的文化品位和广大师生的艺术素养。学院开设“黄河讲坛” ,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等百余位专家学者、英雄模范、成功人士等来校讲学、作报告,大大开阔4了青年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校园文化艺术节、文化广场活动周等品牌活动稳步推进,英语文化节、护士技能大赛、海报作品展等大众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是科技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系列竞赛、数学建模等各级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院出台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管理办法 ,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资金” ,支持大学生从事学术创新活动。举办专家报告会、大学生创新论坛、学科知识竞赛等活动,拓
8、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满足学生的创新需要,营造了勤奋学习、追求真知的学术科技文化氛围。三是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本着“依托专业、倡导学术、突出个性、支持公益”的原则,审批学生社团。学院制定学生社团管理办法 ,积极加强监管,并着力打造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品牌社团。学院先后有 6 个学生社团被评为“河南省高校优秀学生社团” ,其中青年志愿者协会被授予“河南省首届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和“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新闻传播学院星愿剧组在全国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两次勇夺一等奖和最佳校园栏目奖。学生社团活动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和谐校园氛围起到
9、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是民族文化活动相互交融。生源的广泛性、民族的多样性造就了黄河科技学院的校园文化具有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特色。学院学生来自全国 2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上学院又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第一个5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近年,学院每年都有 40 多个少数民族的 1000多名学生在校就读,形成了一个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不同的地域习俗和民族文化在黄河科技学院的校园中相互彰显、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相互交融。在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中,学院都会邀请少数民族学生表演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等节目,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沟通了解与相互交融。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各民族思想开放、兼容并包的文化
10、特性,同时也正是这种文化特性成就了学院多民族文化和谐交融的文化奇景。 打造以党建为核心的思想教育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既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先进思想文化。学院通过建立并实践“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思想教育”的德育工作模式,积极创新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师生中形成了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一是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党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思想教育中的政治优势,是学院“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这一做法主要是通过“三早、两抓、一严”的党员发展教育培养模式来实现的。 “三早”是早发现
11、、早选苗、早培养,着力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两抓”是以党校和校卫队(学生自律组织)为抓手,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一严”是严格发展程序,把好“入口关” 。在学生入党的申请、培养、考察、发展全过程,我们都进行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入党的过程成为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过程,也对周围的学生产生“见贤思齐”的影响,起到“发展一个,带6动一片”的示范效果。 二是把思想教育体现于“三风”建设中。学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师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师中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开展教师培训、强化教学督导、重视教师考核等工作环节,形成“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
12、学、与时俱进”的良好教风。在学生中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促学风、优良考风促学风、树立榜样促学风、激励机制促学风等活动,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在学院管理工作人员中通过推行“服务承诺制”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形成了“联系群众、服务师生、求真务实、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 三是把思想教育融会于文明活动中。学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制定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引导师生积极争当文明教师、文明学生,创建文明院系、文明处室、文明班级和文明宿舍。在“两争四创”活动的基础上,突出“三个重点” ,开展“三个工程” ,即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加强教职
13、工队伍建设,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以公民道德建设为重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大学生文明形象工程” ;以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为重点,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程” 。这些活动的开展让精神文明的春风吹满校园,有力地推动了学院精神文明创建步伐,营造了“处处讲文明、人人争文明”的良好氛围。2011 年,学校率先在全省民办高校中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四是把思想教育根植于社会实践中。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7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学院每年都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做出具体安排,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 “三下乡” 、 “四进社区”等实践活动。目前,学院已经在 20 多个县市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作者系黄河科技学院党校办公室主任) 责编:赵东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