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有效调控:实现本真课堂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摘 要: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但学生与文本之间往往存在着“智慧上的差距” 。教师要着眼于翔实的案例,抓住调控的切入点,巧设调控的支点,让阅读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让语文回归本真课堂。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调控;本真课堂 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由于过分强调“想怎么学就怎么学”的个性化阅读,造成文本悬置化、学生主体标志化、教师“无所作为”倾向愈演愈烈,以致学生对文本有多种理解,各执一词,莫衷一是。那么,我们一线教师如何走出认识误区,如何在文本、学生、作者之间进行有效调控,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提升学生阅读能
2、力,实现本真课堂呢? 一、在预设的目标中进行课堂教学调控 “知识能力” “方法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原本是一个目标的三个维度,它们相互融合、构成一个整体,可我们硬是把它们割裂成三个目标,造成人为的复杂化。面对同一篇课文,有的老师把文本阐释得面面俱到,有的老师把文本撕裂成一块块碎片,有的则浮光掠影匆匆而过。由于不能把握文本的特点,不能发现文本的可“取”之处可“教”之处,所以不能确定明晰的教学目标。正如王荣生教授所指出的,语文教材里的材料带有某种自主性,蕴藏或衍生着各种可能的“教什么” “学什么” ,2教师学生在与材料的交往中也会挖掘或生产出各种其他的“课程内容” 。长期以来,正是因为有着极大
3、的自主性,教师不能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要讲的东西太多反而什么都没讲清楚,造成语文教学的长期低效。这就要求我们教者设计每节课时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尽可能具体单一,切勿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有效调控要以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前提。范进中举是一篇难度较大的阅读课文,要教的内容和值得教的内容实在太多了。为了品味课文中讽刺艺术这一核心,我在千头万绪中选择范进中举发疯时的丑言丑态作为深入文本的切入点,以“好”为主线,把前后情节(中举前、中举时、中举后)贯穿起来:中举给范进带来哪些“好”处?范进连说“好了” ,他的境况果真“好”起来了吗?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引发学生把握故事情节,深入人物内心,完成与小说中人物
4、的对话。然后通过文中人物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变化深入理解作品主题,透过表面的“好”诱使读者深入作品的内涵讽刺当时社会的势利、趋炎附势的不良风气,讽刺当时读书人虚伪、醉心于功名的丑态。学生在文本的品读中,完成了与作者的对话。由于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且调控适当,避免了教学时的轻重不分、平均用力,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在教学对话中进行课堂教学调控 真正的语文学习拒绝独白,一定要进行深入的对话。要追求本真课堂,教师必须把握对话的本质,以话题统领对话。萧乾先生曾把阅读比作读者与作者的经验汇兑,他说:“如果你的经验库里没有那些现款,3纵想感觉,也仍难兑现。 ”学生的个性化解
5、读正因为有缺陷、有不足、有需要提高的地方,所以才需要有效调控。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的暗示,找到文本对解读的限制与解读自由度之间的契合点进行有效调控。 笔者执教苏教版泰格特的窗片断呈现如下。师:近窗病人为远窗病人描述窗外的美景,远窗病人是不是应该充满感激之情?(停顿)但是他是怎么想的呢?生:“为什么偏是他有幸能观赏窗外一切?” “为什么自己不应该得到这种机会呢?” “紧挨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师:这三个句子在语气或表达上有什么变化?生:“偏。 ”“不应该。 ”“不该是。 ”可看出嫉妒心的强烈。师:还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顿时无语,陷入沉思之中。 )生:“他”“自己”“我” ,人称发生了变化,
6、从中可看出远窗病人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妒忌心越来越强,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师:他是一开始就有这种想法的吗?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生 1:想要告诉我们即便是这样的绝境也应该打开自己的心窗。生2: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样的绝境,如果一味封闭自己就可能走向毁灭,毁灭自己毁灭别人。 此课例紧抓“远窗病人为什么有这种想法”这一问题引领学生展开对话,对话中教师适时追问,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变文本解读为文本赏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教师巧设调控的支点,发现学生赏读只停留在对“偏” “不应该” “不该是”的品悟时,根据学生思维发展趋势,继续引导学生咀嚼文本,深入思考文本,挖掘“他” “自己” “我
7、”人称变化中隐含的深意。正如于漪老师所强调的,“只有真正体会到文中语言文字的精湛” “你才会真正触摸到作者思想的4深处、感情的深处” 。经过多重对话,学生的思维焦点更加集中,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在贴近文本的有效对话中养成一种自主思考的习惯。 三、在随机生成中进行课堂教学调控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有鉴于此,教师要改变学生仰视文本、盲从教师、等待结论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自主亲历阅读过程。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讨论交流的时间。这样,教学才会有不断生
8、成,学生才会有不断的习得。因此,当在课堂教学中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观点,把他们的独特体验当成珍贵的教育资源,并通过捕捉有效的课堂生成适时进行调控。 笔者执教桃花源记片断呈现如下。师:你喜欢桃花源这个地方吗?结合文中的语句说明。 (预设喜欢) 生:不喜欢。 (一石激起千层浪)师:为什么?生 1:交通不便,出入麻烦“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处处志之,不复得路” 。生 2:信息不通“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生 3:太自私了,不能与桃源外的人共享安居乐业的生活,因为文中写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生 4:生活太平静,太
9、闭塞,缺少竞争意识。师:看来这个话题留给我们太多的思索,请每位同学以“今日看桃源”为题写一篇短文,再上网搜索桃源印象与评价的资料,下节课我们来一次综合性学习,同时开展人生观、价值观主题讨论。 5由于时间、空间差距较大,加之价值观的变化,学生认知偏差也较大。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促使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轨,同时补充背景资料,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就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当学生的回答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时,笔者顺势调控,引导学生写短文,开展综合性学习,而非按照固定的预设“喜欢桃花源”打断学生思路,急于赶路,以自己的解说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如果一碰到节外生枝就把学生强制
10、拉回来,那么教学就失去了能力形成的一些支点。只有尊重学生的生成,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关注生成,对错误的生成应找准基点予以有效调控,促成预设与生成的平衡,实现语文核心内容的语文价值。 此外,追求本真课堂可通过教师在课堂调控中结合言语环境,引导学生钻进字里行间,置身于言语环境中去感悟文本;也可通过情绪调节进行课堂教学的调控,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酿就震颤心灵的情感体验;还可抓住文本空白处让学生联想想象,运用空白艺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调控,促使学生走进文本进行多元创作,品得文本美的意蕴。 总之,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又要关注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的“智慧上的差距” 。而且这个“智慧上的差距” ,正是课堂教学教师有效调控之所以必要的前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抓住调控的切入点,巧设调控的支点,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有所得。 6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曾祥芹,陈万珍.现代读书经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