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与保定主流人文精神的型塑摘 要: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论语中的思想在当代社会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为解决现代社会的许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保定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借鉴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论语中的思想,立足保定实际,具有保定特色。 关键词:论语 ;保定;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032-03 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人文精神的缺失会造成许多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文化
2、素质的提高。保定市作为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文化遗存众多,彰显着古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京畿强市善美保定的今天,保定市人文精神现状却不容乐观,如远远不能适应建设文化强市的现实需要,必须从多方面加以培育和提升。 论语中的思想在当代社会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为解决现代社会的许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保定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借鉴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论语中的思想,立足保定实际,具有保定特色。 一、 论语忧患意识与保定人忧患精神的型塑 2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具有忧患精神的民族,忧患精神千百年来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中重要的
3、组成部分。 易传系辞下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让人们居安思危。忧患思想在孔子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论语子罕中说:“仁者不忧。”在卫灵公中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那如何理解“仁者不忧”呢?孔子给出了答案,他说:“君子忧道不忧贫。 ”(卫灵公以下凡引此书只注篇名)君子心系天下,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理想,不为自身的荣辱得失、贵贱毁誉而忧虑,这对当代保定人忧患精神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面对时代的迅猛发展,保定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时刻保持清
4、醒的头脑,时刻心存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时刻不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语训诫。一是要有忧道不忧贫的宽广胸怀,时刻心怀保定,心怀河北,心怀中国,心怀天下,不以自身是非得失荣辱而惴惴不安,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二是不要总是躺在过去的成绩簿上睡大觉,不思进取,保定取得的所有荣誉和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并不能说明现在,更不代表未来,面对激烈的竞争,保定人应全盘谋划自己的发展思路,体现自身特色,彰显自身精神,表现自身风貌;三是保定人应有一种敢于拼搏和勇于承担的危机意识,应少一些等因奉此的遵循,多一些独立思考的创建;少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多一些思想自由的火花;少一些安于现状的沉稳,多一些改革创新的
5、冲动。 3二、 论语诚信思想与保定人崇信品质的塑造 诚信作为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历来为人们所颂扬。 为政中记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能做些什么。在颜渊中说,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关于诚信的相关论述,对当今保定人崇信品质的塑造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诚信在当代社会表现得非常重要,它是一个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品质。保定人要深刻认识诚信对于保定未来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一是要重视社
6、会诚信氛围的营造。通过教育宣传、榜样示范等多种途径在全社会形成“崇信”的良好风气,鄙视和抵制背信弃义的不良行为。二是要重视诚信教育。要从中小学开始诚信教育,构建诚信传承体系,打造保定特有的崇信品质。三是要重视诚信形象展示工作的开展。要通过典型引领、口碑宣传等途径向外界广泛宣传保定人崇信的良好形象,增强保定的美誉度、感召力和竞争力。 三、 论语人本精神与保定人仁爱品质的养成 儒学是一种人本主义的道德哲学,它的核心精神是“仁” 。孔子说:“仁者,人也。 ”(礼记中庸 )孔子的弟子樊迟向他请教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是:“爱人” 。 (颜渊 )仁是涵盖所有美德的一个总称,它体现了人本主义和博爱精神,
7、人本主义和博爱精神正是儒家思想的灵魂。儒家人本主义思想的特点就在于重视人类生活的群体性,而且用伦4理关系来解释人类群体生活的特征,认为道德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把人类社会看成伦理的共同体。所以儒家十分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以互爱为基础的人际关系视为维持人类群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论语中的人本精神对保定人仁爱品质的塑造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是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一切工作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拥护不拥护”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以增加人民的福祉和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为执政的最高理念。二是保定人要有仁爱的博大情怀。
8、保定人要有一副热心肠,尊重人,关爱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卫灵公 ) ,善于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不推卸责任,不尖酸刻薄,让外来人都能在保定找到家的温馨感觉。 四、 论语忠恕之道与保定人包容意识的塑造 曾参曾把孔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思想概括成一句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里仁 )此言可谓一语中的。何谓忠恕之道?忠是从肯定和积极的方面说,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 ) ;恕是从否定和消极方面讲,是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 ) 。忠恕之道不只是为了独善其身,更重要的是要“兼济天下” ,要在成人中去成己。1993 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发表了走向全球伦
9、理宣言 。与会者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条就是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另一条是人道原则,即把人当人看,而不把他当物看,即使是敌人也要首先承认他是人。杜维明先生认为可以把它翻译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样一来,全球伦理的两条基本原则就是儒家的5“忠恕之道” 。 包容精神在当代社会尤为重要。胸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论语中的忠恕之道对于培养保定人的包容精神、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是要推己及人,善于替他人着想,包容他人。保定人度量的大小体现着自身境界的高低,浓缩着保定城市的开放程度。要善于和习惯于替他人考虑,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允许他人犯错误,容纳他人的
10、缺点,鼓励和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努力营造思想开放、学术繁荣的浓厚氛围。二是做人要有自身的底线,尊重他人意愿,不强迫他人。尊重他人,不强人所难是保定人的做人原则和底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充分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 论语学乐精神与保定人学习素养的培养 论语开篇即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快乐的,通过实习检验学习效果也是快乐的。在雍也中,孔子更是把学习之乐提升到了境界的高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爱好很难保持一贯性和持久性,快乐也可能是暂时的短暂的,只有将其提升到“乐之”这种发自生命体内心的持久的人生境界,其快乐才
11、是永恒的,而且知识与生命个体融为一体,进而超越了兴趣爱好的愉悦,达到了精神的永恒快乐,至此,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都超越了功利世俗范畴,达到了人生境界的完美高度。孔子在晚年,饶有兴趣地对子路表述自己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述而 )这种境界,便是“乐之”境界的生动体现。 学乐精神在当代浮躁的社会尤其难能可贵。保定人要充分认识学习6对于提升自身素质和城市形象的极端重要性,培养自身的学习素养。一是培育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活到老,学到老,把学习当成人生的第一要义坚持不懈。二是培育学以致用的实践观念。克服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培育注重
12、完美人格塑造的理想教育。一切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培育健全人格。要落实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培育学习型社会。要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树立典型,赶超先进。六、 论语入世情怀与保定人争先精神的型塑 孔子终生不遇明主贤君,其政治理想自然难以实现,在周游列国途中也是险难交加,如在卫国,行踪遭遇卫灵公监视,在匡地被人围困五日,刚逃脱匡城,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后来在陈国和蔡国边境被围,差点绝粮而死。孔子一生栖栖遑遑,如同“丧家之犬” ,然而,即使在最危难艰苦的时刻,他也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他曾经对子路说,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
13、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罕 )照样弹琴自若。他在危难中坚守,在乱世中思考,在寂寞中积淀,在教育中推广,在总结中升华。孔子的入世情怀对当今保定人争先精神的型塑有着重要的现实影响。 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和不为挫折回头的顽强意志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现实社会,儒家的入世情怀依然有着指导意义。保定人要充分继承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奋勇争先,勤勉不止。一是要有深深的7忧患意识。 “君子忧道不忧贫” (卫灵公 ) ,心系天下,不为自身安危荣辱和是非得失而患得患失,要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勇于承担社会重担,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在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理想。二是要有
14、不懈拼搏的意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保定人要牢记民族振兴、国家繁荣的历史使命,不畏艰辛,知难而进,不为逆境所困,不为挫折所畏,不为路遥所累,献身崇高理想,实现自身价值。 七、 论语孝悌思想与保定人至孝品质的塑造 孝是敬爱父母,悌是敬爱兄长。 学而中说,孝、悌是为仁之本。论语孝讲得比较多。如何做到孝呢?一是能敬。子游问孝,孔子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道之要在于敬。二是能谏。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谏要注意两点。一是谏时不能声色俱厉。二是谏而不听,必须一直谏下去,且终不失其敬,终无其怨。三是能体察父母的爱
15、子之情。子夏问孝,孔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色养”就是子女的颜色表情,要使父母愉悦。子女要体察父母的爱子之心,就尽量不要使父母为自己难过,因此,有忧患,有愠怒,有悲戚,在父母面前,不能形之于色。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尤其应该继承和发扬。一要在全社会营造孝敬的浓厚氛围,树立孝道的模范榜样,弘扬孝道的传统美德,贬斥不孝的不良言行。二要把孝道作为人才招聘、评定、升职、晋级、评优的重要参考标准,把孝道作为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三8要从娃娃抓起,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孝敬老人的良好品行。 八、 论语中庸之道与保定人重和精神的
16、培育 中庸之道的方法论,在孔子看来便是“允执其中” , 尧曰中记录: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中庸思想的核心就是“中正” ,处理一切问题,首先要中正。 先进中记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孔子评价子张和子夏时说“过犹不及” ,是说凡事做过了头不好,而不及也不好,恰到好处就是孔子中庸思想的精髓。 子路中记载: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敢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于狂
17、,也不偏于狷。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中庸的思想。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主线,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今天,和谐理念更应得到尊重和推广。保定人应继承和发扬论语中的中庸之道,努力培养自身的重和精神。一是培育自身“和而不同”的卓越理念。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承认和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谋求不同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不抹杀原则,不做好好先生,不回避矛盾,不一棍子打死。二是要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要用全面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不死板,不偏激,不固执,不走极端,不自以为是。三是秉承天人合一的卓越理念,构建善美保定。要努力彰9显保定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文化底蕴,谋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再造秀美山川,打造宜居城市,努力提升保定人民的幸福指数,让保定人民过得舒心,活得开心,吃得放心。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