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14KB ,
资源ID:1709727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097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doc

1、1安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摘要:以安徽省 17 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 5 个方面反映安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水平的 22 个重要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指标的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指数模型。通过对原始数据的采集处理,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最终将安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划分为 5 类,分别进行客观评价,并对安徽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层次分析法; 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1101(2013)04003506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在户籍、劳动用工、

2、社会福利、住房、教育以及土地使用等方面制定的政策或制度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分割的局面,导致城乡隔离,城乡贫富差距扩大,农民收入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安徽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农业大省,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打破城乡相互分割的壁垒,缩小城乡差距,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是安徽建设中部经济强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积极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而对安徽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则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由于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受多种2因素共同影响,而各因素本身又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一般不能用传统的“二值”逻

3、辑即“是”与“非”来判断,必然要借助于数理统计方法加以解决。聚类分析是数理统计领域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多元综合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先将 n 个地点看成自成一类的样本,并定义样品间、类与类间的距离,进而选择距离最小的一对合成一新类,以后计算新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再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这样,每合并一次都缩小一类,直至所有的样品都成为一类为止,最后根据各类之间的亲疏关系,画出一张完整的分类谱系图。 为了避免对安徽省各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定位分类之间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 本文运用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以安徽省 17个地级市作为评价单元,选取 5 个方面反映安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水平

4、的 22 个重要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指标的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指数模型。通过对 2010 年原始数据的采集处理,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法,对 2010 年安徽省 17 个地市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针对 17 个市自身的水平和区位特点,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安徽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文献回顾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充分评价研究发挥城市和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使城乡的劳动力、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诸要素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合理流动和配置1,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使城乡在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思想

5、意识、生活水平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广泛融合,3形成“相互依托,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共同发展”的城乡关系,把城市和乡村建设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最终实现城乡的全面融合、协调发展2。 城市与乡村的对立始于城市的产生。国外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探索脱胎于对不公平社会制度的批判。16 世纪托马斯?莫尔描绘的“乌托邦” ,提出没有固定农业人口的社会方案。19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组织“法郎吉” ,希望建立没有工农差别,没有城乡差别的社会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提出农工结合、消灭城乡对立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城乡必然经历三个阶段:起初,城市诞生于乡村,乡村在整个人类社会系统中

6、占据主导地位;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经济逐渐占据人类社会的主体地位,城市与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也愈加明显,城乡分割、城乡对立等现象也逐渐显露出来;最后,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依存度大大加强,城市与乡村之间逐步走向融合,城市与乡村通过协调合作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三个阶段的论断为城乡一体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城市学家 Howard 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20 世前期,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和亨利?赖特的“广亩城” ,提出了城乡差距较小的城乡区域均

7、质体,表达了城市小型化、分散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思想。日本学者岸根卓郎从精神需求和生态环境视角,主张发挥农业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功能、社会公益功能和生态功能,提出在农业和工业协作分工基础之上的城乡融合社会系统。McGee 从区域4发展视角,研究了亚洲发展中国家城乡结合部的发展问题4。Epstein从城乡关系视角,探讨了城乡通过建立经济伙伴关系5,消除城乡差异。我国学术界对城乡一体化的探索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冯雷从城乡发展、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和城乡建设四个方面探讨了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并提出中国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6;完世伟研究了城乡一体化测试与评价指标体系问题7,构建了评价城乡一体化水平的评价

8、指标体系;余?辉从工农关系角度出发,研究了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工业反哺农业,消除城乡差别的问题8;王哲等对安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9。 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模型构建 (一)指标选择与说明 指标选择是城乡经济经济社会一体化模型构建中最关键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多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最大程度考虑指标的科学性、系统性,尽可能做到简洁性。在理论分析、经验借鉴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采用“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 3 层结构7、5 个一级指标、22 个二级指标来反映安徽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指数(如图 1 所示) 。 图 1 安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指标体系 在图 1 中,目标层为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

9、指数,用以判断特定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高低。准则层由经济融合度、社会融合度、生活融合度、人口融合度和生态环境融合度 5 个指标构成,从五个方面反映城乡一体化状况。指标层由 22 个指标构成,解释 5 个准则层指标,具体为: 5(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选择构造了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的空间维度,但所选择指标的重要性差异要求给不同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层次分析法(AHP)是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常用方法,它运用构造判断矩阵并求解判断矩阵,找出最大特征根 max 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W(即权重) ,要求通过一致性检验,方可确认权重。否则,必须重新调整矩阵,直至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通过测算,并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指

10、标权重如表 1 所示。从表 1 可以看出,准则层的一级指标中,经济融合度(B1)占有较高权重,反映了随着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其城乡一体化进程也会随之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因此,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方面。 (三)准则层聚类分析数据的综合集成与聚类分析 指标数据的综合集成是求得特定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Ai=5i=1nj=1(BijWij)Wi 式中,Bij 是第 i 专项指标内第 j 个具体指标的原始数值,Wij 是第i 专项指标内第 j 个具体指标的权数,Wi 是第 i 专项指标的权数。Ai 是第 i 个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指

11、数。但计算结果只适合评价各区域一体化水平现状,或作简单的排序,对如何提高各区域一体化水平,并无帮助。只有对全省 17 个地市级行政区域进行适当分类,才能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有所裨益。对准则层数据标准化后作聚类分析,可实现上述意图。 6三、安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收集整理 为分析研究安徽城乡一体化发展状况,数据收集小组走访了安徽省统计局、17 个市的统计局、安徽省农调队等单位。数据收集活动主要依据模型 22 个指标展开。对收集的绝对数据,根据公式 Bij=aij/Aij 计算出指标层 Bij 指标数值(其中,aij 表示乡村区域第 i 专项指标内第 j 个具体指标的原始

12、值,Aij 表示城市第 i 专项指标内第 j 个具体指标的原始值) ,再将 22 个指标计算转化成相对指标,然后再根据上述综合评价指数公式计算出准则层综合评价值。17 个市的综合评价值结果如表 2 所示。(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表 2 各数据 xij(i=1,2,m; j=1,2,n)不同变量之间存在不同量纲、不同数量级的情况,为使各个变量更具有可比性,使数据得以在更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分析,有必要对数据进行转换。为便于更直观地比较各地区之间同一指标的数值大小,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方式转换,其计算公式是: xij =xij-minxijmaxxij-minxij(i=1,2,m; j=1,2,n

13、) 极差标准化后的新数据 xij(i=1,2, ,m; j=1,2, ,n)中,原最大要素转化为 1,最小要素转化为 0,其余要素位于(0,1)之间。所得具体指标数值越是接近于 1,则说明该农村区域与城市之间越接近于一体化;相反,所得值越是接近于 0,则说明该农村区域与城市之间7存在的差距越大。标准化后的数据表 3,是进行聚类分析的合理数据。 四、聚类结果分析 (一)聚类结果 表 4 是聚类进度表,表中列出了类合并的详细步骤。图 2 显示了聚类的全过程。图中左侧 117 为表 3 第一列依次的 17 个地级市。图 2 上部标尺将实际距离按比例调整到 025 的范围内,用逐级连线的方式连接性质相

14、近的样本或新类,直至合并为一类。在图上部的距离标尺上根据需要选定一个划分类的距离值,然后垂直标尺画线,该垂线将与水平线所对应的样本聚成一类。本例选标尺为 15,则所有样本分为 5 类:铜陵和马鞍山为一类;合肥、淮北和芜湖为一类;宿州和阜阳为一类;安庆、六安、宣城和巢湖为一类;黄山、淮南、池州、蚌埠、滁州和亳州为一类。根据表 3 数据,用 PASW Statistics18.0 提供的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都可分为 5 类区域,由此说明以上对安徽省区域城乡一体化所作分类的结果比较准确。 (二)分类结果分析 上图和上表清晰地说明了安徽省 17 地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可以

15、划分为 3 类。第一类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马鞍山市、铜陵市、合肥市和芜湖市属于第一类,它们都有着较好的工业基础。马鞍山市以马钢为龙头的钢铁产业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拉动作用,良好的地理区位使马鞍山全面参与到泛长三角、皖江城市带和南京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根据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决定 ,马鞍山 2011 年的目标任务为实现工业集中度 90%,农村劳8动力转移率达 80%,城市化率 7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8000 元之上。在本研究指标体系中,2010 年的数据显示马鞍山人均 GDP,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两大指标位居十七地市之首、文盲率、农业财政占财政支出比

16、重最低,马鞍山城乡一体化发展表现出较好的势头。但是马鞍山城乡低保水平差异度与其他地市相比较大,有待于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调整。 铜陵也是一个资源型工业集中的地区,重型工矿企业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铜陵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 ,铜陵要形成“一主两副”的格局,农村形成以中心镇、中心村为主体的格局;城市建成区面积达 80 平方公里以上,城市化率达 72%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 8 万元,财政收入突破 100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 12%和 13%以上。本研究中,铜陵城乡一体化综合指数得分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第二产业和第

17、三产业占 GDP 比重较大,人口城市化率较高,为十七地市的最大值,这些指标表现出了铜陵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较高。但是城乡人均消费品零售额差异度较大,农村与城市还存在着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城乡统筹水平。 合肥市具有较好的工业、服务业发展基础。在本研究中,合肥市各项指标均处于十七地市中上游位置,尤其是城乡低保水平差异度最小,显示出合肥在城乡保障统筹上的工作较为完善。合肥目前正在推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和合肥经济圈规划,通过实现市域范围内的各类规划来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芜湖市制造业发达,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较大,人口城市化率也位列前9茅,但城乡人均消费品零售额差异

18、度是十七地市中最大的,可见芜湖市在城乡消费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相关规划,2015 年芜湖市要实现的目标为生产总值 2 400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0 万元,城市化率达到 65%。目前,芜湖市修订芜湖市户口管理制度改革暂行规定 ,对于新划入城市新区的户籍实施“一元化”管理,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 第二类包括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一般的地市,他们是蚌埠市、淮南市、滁州市、安庆市、淮北市、宣城市、池州市、黄山市。这些地市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需要用工业化的思想和先进的技术发展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缩小城乡差异。以淮北市为例,淮北市地处平原,

19、自然村庄零散,基础建设薄弱。发展路径选择推动农民向重点区域聚集的方式“向城市集聚、向开发区(园区)集聚、向矿区集聚、向中心镇(重点镇)集聚、向集中居住区(中心村)集聚,充分发挥各重点集聚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并加快中心村建设、村庄整治和宅基地置换工作,以此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符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水平。 第三类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落后地区宿州市、六安市、巢湖市、毫州市、阜阳市。宿州、阜阳、毫州等北方城市,农村经济发展靠后,而且这些地区缺少大型的工业企业,没有形成强劲的经济增长极,故而,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城乡一体化进程滞后。各地区理应克服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发展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

20、统筹发展之路。六安市和巢湖市,与北方地区比较而言,经济发展状况好,但10是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整体水平依然较低。这两个城市发展较快,区位优势较为明显,经济增长极正在形成之中,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应受到关注。城乡一体化衡量的是整体水平,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对于地区的经济综合发展有较大的阻滞作用。参考文献: 1Cecilia Tacoli.Rural-urban interactions: a guide to the literatureJ.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1998,10(1):147-167. 2苏春江.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1、2009(7):96-100. 3罗伯特?欧文.欧文选集(第 1 卷)M.北京:中国商务印书馆,1979:102-108. 4McGee. New Regions of Emerging Rural-Urban Mix in Asia: Implications for National and Regional PolicyM/Emerging Urban-Regional Linkages: Challenge for Industrialization,Employment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Bangkok:1989:16-19. 5T.Scarlett Epstein,David Jezeph.DevelopmentThere is Another Way:A Rural-Urban Partnership Development ParadigmJ.World Development,2001,29(8):1443-1455. 6冯雷.中国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农村经济,1999(1):69-72. 7完世伟.区域城乡一体化测度与评价研究J.天津:天津大学博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