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安置模式对水库农村移民家庭经济发展的影响摘 要:针对宜昌市三峡库区百户农村移民家庭 12 年的经济发展状况的跟踪调查表明:就地后靠农业安置移民不仅能平稳过渡,其家庭经济状况逐年好于全市农村家庭平均水平;外迁农业安置移民家庭在安置初期经济状况下滑,但能逐步实现过渡,并跟上农村平均水平;而非农就业安置家庭的经济状况波动大,且长期处于低水平,与城镇困难户家庭水平相当。因此,就地后靠农业安置应成为今后工程建设农村移民安置的首选,外迁农业安置是在环境容量限制下的次选,而非农就业安置在农村移民安置中应慎重选择。水库建设移民政策的制定应以能力贫困与能力发展理论为指导,现阶段应遵循“以土为本,就地后靠为主、
2、就近外迁为辅”的原则,要注重库区环境容量的扩大和移民发展能力的提升,针对不同安置模式的移民家庭应该出台差别性的、针对性的移民安置政策,并全面开展持续的移民跟踪调查工作。在三峡后续移民工作中,应该妥善解决非农就业安置的遗留问题。 关键词:移民安置模式;农村移民;农业安置;非农安置;就近后靠安置;就近外迁安置;移民家庭;社会资本;能力发展理论;环境容量 中图分类号:F061.3;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4)01002612 一、引言 2水库建设移民是一个集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等问题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的问题众多,包括迁移动力、迁移模式、迁移心理
3、特征、移民社会适应性、移民社会融合、移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很多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风笑天 等,2004) 。截至 20 世纪末,尽管我国就已兴建了大小水库 8 万多座,安置移民超过千万,但工程移民问题一直是水库工程建设的重大问题,处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之中。总体来讲,经历了从“重工程、轻移民”思想指导下的单一补偿性移民方针到开发性移民方针的转变(李伯宁,1994) 。在水库移民问题中,安置模式问题长期是移民工作的重大问题,也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 移民安置模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划分。从安置的人口类型来划分,可分为农业人口安置和非农业人口安置;根据移民安置后从事的产业,可分
4、为大农业安置和非农二、三产业安置(另一提法是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 ;按安置点去向及迁移距离划分,可分为本地就近后靠安置、异地近迁安置和异地远迁安置;根据就业安置途径,可分为农业安置、企业招工安置以及自谋职业和养老保险安置;按安置点是否需要政府统一规划和建设可分为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从政策依据上,又可分为补偿性安置与开发性安置等;根据安置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分别选择大农业安置方式、小城镇安置方式、成建制外迁安置方式和混合型安置方式等(苏爱华 等,2004) 。 对于农村移民,在农业安置与非农业安置的选择上,已有研究有三种不同观念。第一种观念以我国过去移民的经验为基础,强调以土为本的大农业安置模
5、式(高建国 等,1998;邱正光 等,2000) ;第二种观点3认为应该让农村移民进行城镇非农化安置,其主要依据是劳动力乡城转移与城市化是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借着水库建设的契机,提前实现水库地区农村人口的劳动力转移,同时缓解库区人地关系紧张、环境容量有限的突出矛盾(苏爱华 等,2004;韩光辉,1997) ;第三种观念则认为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安置模式,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支付给移民一定款项的补偿费后,由移民自主选择去向(伍黎芝,1999) ,其实质是一种单一补偿性的非农安置模式,由于脱离目前中国的具体国情,因而持这种观念的人相对较少。 三峡库区的农村移民工作根据 1991 年
6、2 月 15 日国务院发布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基本原则,实际实行的是以大农业安置为主,兼顾二、三产业安置的开发性移民安置模式;在大农业安置中,又主要实行就近后靠安置兼顾就近外迁安置的安置模式。时至今日,从“迁得出、稳得住”的角度来看,三峡移民工作已告结束。但是,回顾已有的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在总结归纳三峡移民工作的成绩、问题与及评估不同安置模式的实际效果时,调研数据主要是基于某一时间点的横截面调查数据(马力 等,2011;刘远新 等,2011) ,缺乏连续的时间序列的数据支持,而移民过程本身是一个长期的延续过程,从最初的动员到迁移、适应、发展,家庭状态一直处于变迁之
7、中,因此仅靠一个时间点的观察所得到的资料,不能完全反映移民家庭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就现有研究文献来看,不仅仅是对三峡工程移民的研究缺乏连续的跟踪调查数据,关于以往的工程移民的研究同样缺乏类似的数据。 。同时,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研究人员对于农村移民家庭4的不同安置类型,特别是非农安置与农业安置移民家庭,一般采用同一基准进行比较包括搬迁前后比较、同迁入地居民比较、不同类型搬迁方式的相互比较等。 ,忽视了非农安置移民家庭丧失土地这一事实所造成的实际影响。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丧失土地对非农安置家庭来说,不单是土地这一重要资本的丧失,同时还意味着离开熟悉的生产与生活环境(自然资本) 、原有的生存技能的
8、失效(人力资本)以及社会关系网络的重建(社会资本)等多重问题,他们遭受的是家庭资本的多重损失乃至剥夺。由于该类型家庭已经完全脱离了农村,家庭经济不再具备任何自然经济的属性,因此,我们在比较与评估安置效果的时候,不能简单地与其迁移前或者是一般农村家庭相比较,而更应该同当地城镇家庭的经济发展状况相比较。 向华丽:安置模式对水库农村移民家庭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宜昌市移民局在宜昌市统计局的技术支持下,在各县移民局的通力协助下所开展的百户农村移民家庭 19962007 年的家庭经济状况跟踪调查数据显得弥足珍贵。虽然样本量略显不足,但该调查具备如下特征:一是具有搬迁前的基准数据,二是调查样本同时
9、包括了农业安置与非农安置两种安置模式,三是农业安置模式同时包括了就近后靠安置与就近外迁安置两种类型。本文拟以该跟踪调查数据为基础,从资本剥夺、介入性贫困与能力发展(Sen,1984;Bebbington,1999;杨云彦 等,2008)视角出发,对库区就地后靠农业安置移民、外迁农业安置移民与坝区非农安置移民的家庭经济发展做一个时间轨迹上的考察,并通过比较后靠移民、外迁移民与一般农村家庭的差异和坝区非农安置5移民与当地城镇家庭的差异,深入分析不同安置模式对农村移民家庭经济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以往三峡移民工作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为后续三峡移民工作提供参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辨析现行移民政策的
10、实际效果,可以对今后移民政策的调整以及其它工程移民的安置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瞄准性的政策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根据湖北省宜昌市移民局提供的宜昌市三峡工程百户移民定点跟踪调查资料历年报告进行整理。该跟踪调查由宜昌市移民局直接组织实施,宜昌市统计局制定跟踪调查问卷,从 1996 年开始调查,2007 年结束,前后累计 12 年。100 户农村移民家庭,分别为库区后靠安置移民 50 户、坝区非农安置移民 20 户和外迁安置移民 30 户,1996 年总计 402 人家庭总人数由于出生、死亡、成家立业后分家等影响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截至 2007 年,家庭总人数 407 人;2003
11、 年以后,由于库区后靠家庭中有 2 户迁往外地,因此 20032007 年的实际调查住户为 98 户。 。选择调查对象的标准是:经济条件较好、经济条件一般和经济条件较差的移民家庭各占三分之一。调查对象的安置地点分布在秭归、宜昌、兴山、枝江、?亭、点军六个县市区的 14 个乡镇 30 个村和 2个居委会。其中,库区后靠 50 户家庭分布在茅坪(10 户) 、香溪(10 户)、郭家坝(10 户) 、太平溪(10 户) 、峡口(4 户) 、建阳坪(3 户) 、高阳(3 户)七个乡镇;外迁移民 30 户家庭分布在?亭云池(5 户) 、?亭虎牙(5 户) 、枝江董市(10 户)和点军联棚(10 户)三个
12、乡镇;坝区非农安置 20 户家庭分布在小溪塔(10 户) 、乐天溪(5 户)和三斗坪(5 户)三个乡镇。 6该调查的指标分为 11 个大类共 64 个数据。大类数据包括家庭人口、应生产安置人口、耕园地面积、生产成果、生产用固定资料、全年总收入、全年总支出、全年家庭纯收入、年初存款及手存现金、年末存款及手存现金、住房情况等。根据研究需要,本文提取了家庭人口、耕园地面积、全年总收入、全年总支出、全年家庭纯收入、住房情况 6 大类共计 16 个数据进行分析在历年汇总报告中,2005 年和 2006 年存在一定量的数据缺失。2005 年的调查没有对坝区移民收入和支出项目细分,外迁移民家庭的总支出也没有
13、调查数据;2006 年同样没有对坝区移民收入和支出项目细分,同时没有调查外迁移民家庭。 。 本文使用的对比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 19972008 历年的宜昌市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在 1997 年至 2008 年编写的历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 。其中,宜昌全市农村家庭人均数据、宜昌全市城镇家庭人均数据以及宜昌全市城镇困难户家庭人均数据来源于宜昌市统计年鉴 ;低收入贫困线数据根据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绘制,其中,2000 年以前由于不存在低收入贫困线,采用绝对贫困线数据代替采用低收入贫困线而不是绝对贫困线进行对比的原因是,根据贫困研究的发展,低收入贫困线更能客观地反映农村居民是否处
14、于能力发展的贫困,绝对贫困线仅仅是一种满足基本温饱状态的水平,而且在2008 年以后,绝对贫困线不再被国家统计局采用,而统一用低收入贫困线衡量贫困水平。 。 三、库区后靠移民家庭经济发展状况与比较 1.人均收入情况 7图 1 是 19962007 年库区就地后靠农业安置移民家庭的人均年收入变化情况、收入的主要构成及其与宜昌全市农村家庭平均人均总收入的对比。由图 1 我们可以对后靠移民的收入情况做如下总结: (1)由种植业与养殖业构成的农业经营性收入是就地后靠农业安置移民的基础性的、保障性的家庭收入。其中,养殖业收入虽然比重较小,但非常稳定,维持在 250400 元/年之间,这主要是由于家庭养殖
15、业主要以圈养猪、羊以及鸡鸭等为主,属于家庭庭院经济所得,由于搬迁距离很短,该部分收入基本没有受到搬迁的影响。种植业收入在搬迁的第一年(19961997 年)有一定的下降,随后保持了相对的平稳;2000 年后逐渐下降,到 2003 年下降到最低点 757.27 元;随后又有所增加,种植业收入最高年份 2000 年与最低年份的差距达到 2 倍以上。从调查了解的情况分析,就地后靠安置对种植业收入的影响主要呈如下的发展脉络:搬迁第一年的下滑主要是由于搬迁影响了生产,这一年移民家庭的主要精力在于住房及家庭财产的搬迁上,农作物的耕种受到了影响;19982001 年能够维持在较高水平的主要原因在于,搬迁家庭
16、获得了新的土地,但由于水库淹没线下的耕地虽然距离较远,但仍然可以耕种,因此原有土地加上新开垦荒地的收入就超过了搬迁前的整体收入;随着水库的分阶段蓄水,原有耕地逐渐被淹没,加之新垦荒地的管理问题及开发熟化不到位,导致该部分收入逐年下降,2003 年到最低点;在 2005年以后,随着新垦荒地的逐渐熟化以及水果园的挂果成熟,该部分收入得到逐步的恢复。以上只是一个总体的趋势,其它影响该部 分收入的因素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灾害的影响,二是农产品8市场价格的影响。总体来看,虽然该部分收入在整个收入比重中慢慢在下降,但仍然是就地后靠移民的基础性的、保障性的收入,同时还提供了其最基本的家庭食品保障。 (2
17、)劳务收入与其它经营性收入的比重逐年扩大,并逐渐成为后靠移民的最主要收入来源。劳务收入和其它经营性收入总体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01 年以前这两部分收入均没有超过农业收入,2002 年其它经营性收入超过农业收入并在其后基本保持稳定,2003 年劳务收入也超过农业收入并持续递增。从调查的情况分析,我们认为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三峡工程的长期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导致了劳务收入的稳步增长,并使得该类移民家庭的劳动力掌握了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劳动技能;随着三峡建设的逐步完成,由于劳动技能已经形成,虽然周边劳动力市场需求萎缩,但并没有影响劳务收入的增长;同时,三峡工程建设带动了部分辅助性
18、建筑行业市场需求的增加,部分移民家庭及时抓住契机开办了石灰窑、预制件加工等企业或成为其它个体经营户,一方面整体拔高了其它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本地的非农业劳务需求。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其它经营性收入保持稳定却不能持续增长,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3)其它来源收入为就地后靠移民家庭的金融资本积累与家庭能力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其它来源收入的主要部分来自于政府转移性支付收入,主要是搬迁的各种一次性补贴及连续性补贴。这部分收入对库区后靠移民家庭是非常有益的支持,特别是在搬迁的第一年,在另外的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保证了家庭总收入并没有受到影响;其后随着后续扶9持资金的逐
19、步到位,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4)从库区后靠农业安置移民家庭的人均总收入与宜昌全市农村家庭的人均总收入对比来看,后靠移民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有望实现“逐渐能致富”的目标。在搬迁前以及搬迁后的前三年,后靠移民家庭的人均总收入只是略高于宜昌市农村家庭的平均水平,但在 2000 年以后,后靠移民的总收入持续增长,增长幅度远大于平均水平;2002 年以后,差距一直维持在 2 500 元以上,即使除去其它来源收入,后靠移民家庭的人均收入仍高于平均收入 2 000 元以上。 图 1 后靠移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变化情况TS) 2.人均支出情况 图 2 是后靠移民家庭人均年支出变化情
20、况、支出构成及其与宜昌全市农村家庭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后靠移民家庭的支出变化中,税费所占比重极小,教育费用变化幅度不大,生活及其它费用的支出也基本是随着市场物价的提高而出现的小幅稳步增长 1997 年后靠移民生活及其它费用的大幅度增加明显是由于搬迁涉及房屋建设等引起的,19982000年人均支出高于全市农村家庭也主要归因于搬迁新房的陆续完工,2001年以后的增长则主要是在总收入增长带动下的消费及其它投入的增长。 。其中,值得分析的是生产费用的支出情况。在搬迁后的最初几年,由于淹没线下的原有耕地仍然可以继续耕种,因此在生产费用支出较少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随着三峡水库逐步蓄水,
21、原有农田淹没,为了增加新垦荒地的产出,生产费用投入加大。如果不考虑移民家庭自产自销的因素,2003 年以后,农业经营性收入尚不能弥补10生产费用的投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以上至少说明两点:一是直接反映了就地后靠移民分配到的土地的贫瘠,如果迁移前不对新开垦荒地进行有效开发,那么对后靠移民家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势必会产生影响,这同时也似乎在印证很多研究认为“库区环境容量过低而不足以承载大量就地后靠农业安置”的论断;二是间接表明了在政策层面与实际操作层面,所谓的开发性移民政策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移民搬迁前就对要新开垦的土地进行有效的改良,从而保证土地的产出能力能
22、达到应有的水平。以上情况直接导致了少数单纯依赖土地维持生计的移民家庭面临实际的经济困难。 图 2 后靠移民家庭人均年支出变化情况TS) 3.人均纯收入情况 图 3 是后靠移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情况。在起点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库区就地后靠农业安置移民家庭的年人均纯收入在经历搬迁的头三年以后,始终高于宜昌全市农村家庭的平均水平,且远远高于农村低收入贫困线的水平,并呈现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表现出了“逐步能致富”的良好势头。调查的事实表明,就地后靠农业安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极为有效的安置模式。该模式不仅能使移民家庭在经济上实现平稳过渡,而且还有可能促进家庭能力的发展。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这种安置模式不会人为割断移民家庭与原有生存状态的自然联系与社会联系,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移民家庭不丧失原有的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尽管耕地面积减少直接影响了农业收入后靠移民家庭的耕地面积从搬迁前的 0.97 亩/人逐渐下降,至 2003 年后维持在 0.5 亩/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