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17KB ,
资源ID:1710060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100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城市化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城市化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oc

1、1城市化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摘要:基于全国省市指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通过对假设模型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但多区域的城市化发展有明显的不均衡状态,且城市化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因此,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出路和方向应该体现在中小城市发展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城市化进程质与量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非均衡发展;评价模型;城镇化;经济转型升级;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3-0033-06 一、文献综述 城市化一词源于英文 urbanization。城市化一词的出现

2、,至今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然而由于城市化研究的多学科性和城市化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对城市化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综合各学科对城市化的不同理解,可以概括为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人口城市化”观点。这种观点将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镇)人口或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孙中和,2001) 。二是“空间城市化”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数量的增多和城市地理界限调整过程的综合” (朱林兴,21996) 。三是“综合城市化”观点。目前城市化研究大都认识到了城市化过程的复杂性,从而从更全面、更综合的角度来描述城市化。该观点认为

3、城市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管理手段、服务设施、环境条件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等要素由小到大、由粗到精、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到复合的一种转换或重组的动态过程。 孙中和在综合多种城市化观点的基础上,将城市化概括为:实质上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以产业为驱动,实现人口、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并形成规模经济,进而影响地域空间结构演变的过程,是一种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孙中和,2001) 。而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从城市化的动态进程将其概括为:城市化实质上就是以内向式集聚为主和外向式推延为辅的综合作用的过程,二者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推挽力度与功

4、能形态是不同的。 综上,城市化不仅是人口、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的过程,而且是城市在空间数量上的增多、区域规模上的扩大、职能和设施上的完善以及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甚至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的较为抽象的变化过程。总之,城市化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受众多因素影响的、极其复杂多变的系统转化过程,包括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两大系统的更替和提升,是一种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 二、城市化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城市化评价指标的选择 在城市化的相关研究中,经常需要测度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城市化水3平。现有文献对城市化水平的评价主要采用指标法,包

5、括单一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在城市化的相关研究中,单一指标法绝大多数选择城市人口指标来评价城市化水平。由于单一指标法简单明了,有权威数据来源,因此在一些研究中被使用,其中在研究一国的城市化水平或者进行城市化水平的中外对比时使用最多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指标,在研究区域城市化水平时,考虑到指标的精确性,学者们倾向于选择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这一指标。 考虑到城市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只以一个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方法存在片面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采用复合指标法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公认的复合型城市化指标体系,大多学者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来构建指标体系。研究发现:随着研究

6、的深入,评价指标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评价指标在 10 个以下时,学者一般从自己的研究需要角度选取指标,指标差异性很大;评价指标在 10 个以上时,从经济、人口、社会这三方面评价城市化水平得到了学者的共识。大多数学者会从这三方面选取指标,但是评价角度不限于这三方面,学者还会根据自己研究需要选择其他不同的方面,具体指标的选取也各不相同。目前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指标体系越复杂,数据收集难度越大,且指标体系的针对性强,通用性差,可比性也差。 本文指标的选取主要有频度统计法和理论分析法两种的结合,然后通过访谈专家,确定最终的指标体系。频度统计法主要是对目前有关城市化水平评价和基于生态视角研究的期刊文献、论文

7、进行频度统计,选择那些使用频度较高的指标。首先大量阅读了国内外与城市评价相关的4文献,对其中出现的评价指标逐一进行了统计,根据前面的文献,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四个方面,选取了 24 个评价指标。 (二)城市化评价模型假设 所选取的 20 个指标作为二级指标体现为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四个方面的一级指标,由此形成区域城市化评价模型假设 H1,具体如表1。 模型中所涉及到的二级评价指标解释如下: C1: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指非农人口比重,是用来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很多研究都直接用这一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反映非农化水平。 C2: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人)

8、 。这一指标既反映城市的人才规模和质量,又反映高等教育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计算公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学年初开学以后,具有学籍的全部在校学习的大学生总数/以万计算的总人口数。 C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这一指标反映劳动力分布状况。反映了从业人员在第三产业中的就业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第三产业的活跃程度。 C4:人口自然增长率() 。这一指标反映人口发展速度,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 C5:城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城市人口密度指生活在城市范5围

9、内的人口稀密的程度。它是表示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计算公式: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城市面积。 C6: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 。这一指标反映了区域发展水平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C7: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人) 。这一指标反映了社会医疗保健水平。 C8:万人拥有电话数(个) 。这一指标反映了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 C9: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辆) 。这一指标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生活质量的改观。 C10:人均邮电业务总量(元) 。这一指标反映了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区域基础设施状况。 C11:年人均生活用水量(立方米/人) 。这一指标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 C12:人均 GDP(元) 。GDP 反映了一国或

10、区域经济活动的价值,本文选用人均 GDP 来反映综合经济发展水平。 C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这一指标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人均实际收入,以地区常住城镇居民人口为基数计算。 C14: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 比重(%) 。这一指标反映了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力。经济城市化中最直接的推动因素是工业化,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则是城市化向更高层次深入的表现。 C1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 。这一指标指的是按农村人口平均的“农民纯收入” ,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其中“纯收入”指的是农村居民当年从各个来

11、源渠道得到的总收入,相应6地扣除获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 C16:环保投资额占 GDP 的比重(%) 。这一指标指在污染源治理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中,用于形成固定资产的资金,其中污染源治理投资包括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三同时”项目环保投资两部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与“三同时”项目环保投资之和。反应了国内的环境问题、环保产业巨大的需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无论是指标上,还是要求上,投入力度都要加大。 C17: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平方米) 。这一指标反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城市道路铺装长度指道路长度和与道路相通的桥梁、隧道的长度

12、,按车行道中心线计算。 C18:城市园林面积(公顷) 。城市园林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 C19: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这一指标反映了一个市的城市化区域的大小。 C20:森林覆盖率(%) 。这一指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生态平衡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C21: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比重(%) 。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既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要素之一,又是供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计算公式: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7天数占全年比重=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

13、的天数/366100。 C22: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这一指标是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总量的比例。 C2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这一指标指报告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与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比率。在统计上,由于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易取得,可用清运量代替。计算公式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生活垃圾无害产生量100%。 C24: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 。计算公式:湿地面积/国土面积。其中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包括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米的水域以及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

14、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三、城市化评价模型的检验 (一)全国各省市城市化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 (2002-2011)得到相关数据,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并更好地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研究采用 Z-Score 技术(即 Zi=(xi-x)/S,式中 S 为标准差)对各个指标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篇幅所限不再附上标准化之后的数据。 (二)城市化评价模型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选用全国各省市 20012010 年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 Z-Score 技术(即 Zi=(xi-x)/S,式中 S 为标准差

15、)对各个指标原始数据8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运用主成份分析法,正交旋转最大方差法(Varimax)抽取因素,判断是否保留一个指标的标准为:该项目在某一因素上的负荷超过 0.5,且不存在交叉负荷,即不在两个因素上都有超过0.5 的负荷。按照以上标准分析,第一次因子分析的结果不是非常理想,主要体现在,有些指标有交叉负荷。因此要对不合适的指标进行逐条删除调整,指标删除的原则为:(1)逐条删除交叉负荷较高和总负荷较小的指标;(2)逐条删除那些虽然聚积在一个维度上,但是内容含义与其他项目相差较大的指标。本文删掉了第C1、C3、C4、C5、C7、C8、C14、C16、C20、C21、C23、C24,共计 12

16、 个指标,最后剩余 12 个指标。 用剩余的 12 个指标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 值和 Bartlett 球形检验结果如表 2 所示,可见 KMO 值为 0.816,大于 0.7,Bartlett 球形检验,显著系数为 0.000,小于 0.01,因此 12 个指标形成的指标体系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对剩余的 12 个指标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特征值大于 1 的三个因素,具体如表 3 所示。 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看,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可能是由三个因素组成的结构,表 3 中的数据显示,三个因素总体可解释 81.257%的变异量,且各指标在相应的维度上具有 0.5 以上的负荷,基本没有明

17、显的交叉负荷现象。 (三)城市化评价模型的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指多次测验测量所得的结果间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或估计测量误差有多少。包括外在信度和内在信度:外在信度通常9指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一致性的程度,再测信度是外在信度最常用的检验方法;内在信度指的是每一个量表是否测量单一概念,组成量表题项的内部一致性如何。因此,在多选项量表(multipleitem scales)中,内部一致性信度特别重要。 本研究预分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主要通过 Cronbachs ?琢系数来检验,其作为测量分数信度之一的数据,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或相关期刊中的使用率甚高。 对 12 个指标进行内部一致

18、性信度分析,各维度及总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如表 4 所示,每一维度的 Cronbachs ?琢系数均大于 0.6,问卷整体的 Cronbachs ?琢系数为 0.873,因此可以说 12 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具有比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四、城市化评价模型的应用研究 (一)全国各省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在确定了最终评价指标体系以后,结合相关数据,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将评价城市化水平的各级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定量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将我国各省的二级指标进行标准化,计算我国各省一级指标的综合值。 (2)再将计算得出的一级指标综合值进行标准化,计算出我国各省市城市化发展水平综合值。

19、 (3)根据结果对我国各省城市化水平近十年进行综合评价值进行排名,结果如表 5 所示。 10(二)全国各省市城市化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本文运用 SPSS 软件提供的系统聚类法对我国 31 个省市十年的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得分进行 R 型聚类,即对个案聚类,得到聚类结果,见图 1。 根据图 1 显示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以清楚的将全国 31 个省市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区域为城市化发展特快的省市,有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这五个省市都占有较好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迅速。北京和上海,一个政治文化中心,一个商贸经济中心。北京主要靠政策优势发展。其行政区之外附近的地区自然因得不到政策的惠及,在体制上又严格

20、受到京城的限制。上海周围的江苏、浙江省是农村经济搞活,村村办工厂,发展小型经济实体。那些地方,自古就有经商的历史。广东珠三角洲属国内经济较发达、城镇化基础较好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多种因素,通过多种形式发展乡镇工业,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城镇化的过程。 第二类区域为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市,主要有天津、湖北、福建、山东。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山东、福建也都位于沿海地区,沿海城市交通方便,工业基础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高,科研文教事业比较发达,既有开展对外贸易的经验,又有进行对内协作的网络,经济效益较好。可以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技术、知识和市场,推动老企业的更新改造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创造,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