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城镇化过程中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力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因此,着力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是政府各部门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的一个极为紧迫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对策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实质上是我国城镇化的伴生现象。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的教育不容忽视。这既是我国城镇化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现有制度和经济
2、体制改革新形势下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经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进城务工人员 245亿人,进城务工人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在现在和未来都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切实解决随迁2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对于提高城市新增劳动力综合素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大计关
3、系到民族复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它给人提供公平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帮助弱势群体改变命运,减少社会的不公平。作为弱势群体,进城务工人员把摆脱贫困生活、融入城市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如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他们可能离城市生活越来越远,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距离也会越来越大,这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格格不入。因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与“三农“问题和社会的公平性密切相关,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进城务工子女教育的必要性 每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权利接受与城里人平等的教育,政府应该保障他们的基本的受教育权,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的成长环境。在
4、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育部门更应该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对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 二、现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就读依然困难 目前,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顺利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学习。但由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3务教育的经费不足,一些地方尚未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专项经费,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相关政策的宣传不够,缺乏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资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5、,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仍然不足等原因,尚有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很难进入流入地城市的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对于国家已经出台的免收义务教育补偿金、借读费等政策,一些地方执行起来也是大打折扣,甚至违背政策。公办中小学校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额外乱收费的现象并未停止,有的学校仍然要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交纳借读费,不然就以学额己满为由拒收;还有的学校变相收取借读费、赞助费。尽管有些城市已经执行了公办学校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政策,但在制定入学程序时没有考虑到进城务工人员的实际情况,需要办理各种证明,手续繁琐,无形中加大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难度,不合理的收费和脱离实际的入学手续导致部分农民工子女自然难
6、以入学。 (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不到教育机会均等 公平是社会的一个基本价值观念与准则,并以此为基准规定社会成员具体的基本权利,规定资源与利益在社会群体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的适当安排和合理分配。联合国 1948 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把“受教育权“确定为一项基本权利,规定不论什么阶层、经济条件、父母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我国教育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 教育起点平等指个人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即个人有平等享受教育的4权利和进入教育领域接受教育的权利, “它直接决定个体进入教育机构受教育后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潜力的发挥
7、” 。然而在现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存在诸多矛盾。一是户籍制度与受教育权的矛盾;二是办学条件与教育支付能力的矛盾:三是公办学校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同时,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只能进入学费相对比较低廉的民工子弟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存在较多弊端,一是师资严重缺乏,教学质量差,部分教师只有初中、高中毕业程度,没有受过专门的上岗培训:二是校舍简陋,学习环境、交通、卫生及消防条件差,安全隐患大;三是教学管理差,依法治校意识淡漠。除语文、数学两门课外,其他科目课程的教育教学均不能确保,导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失去与城市居民子女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 (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安全问题 健康安
8、全问题包括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问题。首先人身安全问题。进城务工人员居住的环境既恶劣又复杂,住所通常距离学校较远,学生上学和学校与家长联系不便,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很好结合,学生脱离父母监护问题日益突出,课余时间及往返学校途中学生的人身安全没有充分保障。进城务工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缺乏对大城市治安形势的认识,导致他们的子女安全隐患比较严重。孩子心理稚嫩,自身防范意识差,不能分辨是非曲直,容易被引诱甚至上当受骗。 其次心理健康问题。第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一方面沿袭父辈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另一方面在繁华的大城市耳濡目染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深切感受到出生地与大城市生活极其悬殊的差距。强烈的
9、5落差与他们在学习和交往中感受的排斥和歧视相结合,容易导致相对剥夺感的加强、认同上的危机,难与城市生源的学生相互融合,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等不健康心理状态,并可能引发反社会行为。第二,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生活与交往范围的局限性也影响其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尽管生活在广阔的城市空间,他们实际只拥有狭隘的生活空间,缺乏与城市居民的接触,特别是与当地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处于一种游离于城市生活主流的境地。社会交往相对封闭性、闲暇时间利用单一性、与人交往局限性等都妨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对城市文明的认同,影响他们社会认知的形成。农民工流入城市后,既脱离原来的乡村社会,又无法融入现存的城市社会,没有良
10、好的社区和人际关系基础,内心处于常态失衡,产生茫然卑微心态。家长这种心态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子女,使他们缺乏自信,对未来没有明确目标。 三、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状况的对策 (一)营造问题解决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级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进城务工人员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严重性、长期性、全局性、复杂性。进城务工人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是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也是加速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切实肩负起解决进城务工人
11、员教育问题的职责,合理调配城市教育资源,充分协调好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扎扎实实地落实好进6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让每一个城市公立学校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来说,既“进得来” ,又“上得起” ,还能“学得好” 。 (二)改革教育财政投入机制,设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专项资金 要意识到教育经费不合理的投入体制将导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首先,国家必须统筹规划,促进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设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专项资金,用以弥补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城市所产生的预算缺欠。以保证流入地政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经费的充足。其次,保障进城务
12、工人员子女在流动过程中的政府经费支付到位,还可以实施教育券制度。教育券制度的主要特点就是“钱随人走” 。此制度主要可以缓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流入地财政拨付中的困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强。因此无论是国家拨付还是地方政府拨付的经费,都难以固定在特定的学校和地区。教育券的经费来源可采用中央财政拨一点、流出地政府出一点、流入地政府补一点的方法来解决。采用教育券的方式,可以消除户籍制对学生自由流动的不利影响。学校可以凭学生缴纳的教育券在当地政府兑换,这样一来教育经费的分配与流动学生规模就相匹配了,也提高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
13、教育政策以公平为首要的价值目标,消除社会排斥,使其完全融入社会主流学校的教育秩序。解决的渠道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教育为辅,适当调整现有教育资源的7分布,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四)公办学校建立平等的教育环境,消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障碍 公办学校的学生社会阶层多样,有利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快速适应新的文化和生活,城乡孩子共同学习,从小杜绝差别歧视,为社会交往创造良好的环境。公办学校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环境和良好的卫生条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教学,有利于新世纪儿童的健康成长。第一,建立适应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办学方式和灵活多样的管理办法。第二,教师尊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
14、经验,给他们真正平等的教育。第三,创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学生之间的横向互对对他们互助行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并帮助“新来者”与学校边界有一定距离感的学生社会化。 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问题的启示 第一,能否妥善解决好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进城城务工人员能否安居乐业,关系到能否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的流动,关系到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因此要正确认识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及时 制定应对措施,有效协调各方面利益。要认识到中国经济要发展,中华民族要复兴,必须依赖于综合国力的提高,而国民的综合素质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社会才能真正的发展。 第
15、二,农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作为涉及城务工人员切身利益的8重大问题,关系到实现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甚至可以说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的重大政治问题。因此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问题应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张国,新时期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N社科纵横 2012 年 5月(166168) 。 2杨恿如,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晨看教育公平问题,教育与职业,2005.(1) 。 3胡平,简析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及实现途径,农村经济,2005.(5) 。 4中国农村教育网,专家指出:应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5陆学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更加重视调整社会结构 ,转引自新华文摘 ,2006 年第 10 期。 6刘祖云,戴洁, 农民工转型中的中国的特殊阶层 ,转引自新华文摘 ,2006 年第 10 期。 7中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研究及数据库建设课题组,中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8高扬,为什么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J,求知,2008(3):33-34。 9 周佳,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以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为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910吴新慧、刘成斌,出路与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国家政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7):19-2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