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24KB ,
资源ID:1710364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103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不平衡到平衡:重塑中国产业结构.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不平衡到平衡:重塑中国产业结构.doc

1、1从不平衡到平衡:重塑中国产业结构摘要: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对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建国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经历了在波动中不断调整、改进、完善的演变历程,产业比例从农业主导转变为工业主导,再到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内部结构也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由追求总量平衡转向结构优化与升级。结合国际发展经验,未来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产业结构应向“绿色产业结构”转变,一方面继续加强产业外部结构调整,力求第一产业稳定发展,第二产业适度增长、加快升级,第三产业加速增长,由“传统工业主导”转变为“现代服务业主导” ;另一方面要注重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转型,发展新

2、兴绿色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形成以现代化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为引导的新型产业体系,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调整;经济转型;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3)08-0013-07 关于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以及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不少的研究。有研究认为中国经济受到产业结构不同程度的正向或负向冲击影响,宏观经济周期才呈现出有规律性的扩张与收缩,中国经济波动中大约有 15-20%的部分应该归因于产业结构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在优2化产业结构时须考虑产业结

3、构调整对宏观经济稳定所形成的冲击,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必是一蹴而就的。可以说,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虽然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所产生的响应具有长期性和缓慢性的特点,不会短时间内引发较大的经济波动,但是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深度是相当大的,而且这种经济结构的失衡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调整过来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努力。 一、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与经济波动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各个产业之间的比重是否均衡,直接影响到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总体来说,在过去的 60 年里,中国的产业结构是围绕着一个均衡区间上下波动的,产业机构偏离均衡点越远,经济发展就越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的概率就

4、越大。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是在波动中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处于农业时代,1952 年农业总产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 50.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70.7%。另外,在工业总产值中,轻纺工业占了 65%,而重工业仅占 35%。从 1953 年开始,中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巩固国防,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因此这一时期的建设重点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优先。以苏联援助的 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为中心。从这 156 个重点工程项目分布来看,基本遵循了这一思想。能源工业是建设的第一重点,占 33.3%

5、,其次是国防工业,占 28.2%,机器制造业居第三位,占 15.4%,冶金工业居第四位,占 12.8%。这四大工业合计约占 90%,而轻工业比重最低。李富春在一届全国人大二3次会议上关于“一五”的方针和任务中指出,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任务是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而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他同时也指出,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则下,还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积极地发展轻工业,因为农业和轻工业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为重工业部门提供了生产原料。因此,在建国初期,要保持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一定比例关系,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按比例地

6、发展国民经济。可以说, “一五”计划是一个典型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计划,它成为一种发展模式,虽然之后对此进行过多次的调整,但是中国始终延续着这一发展模式。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才开始摆脱和放弃这一模式,开始寻找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协调发展。 到 1957 年,即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中国的第二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经上升到 29.7%,其中工业比例上升至 25.4%。可以说,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努力,中国初步改变了建国初期不合理的工业结构,虽然重点发展了重工业,但是同时也兼顾了轻工业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这五年中,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8%,重工业平均每年增长 25.4%,轻工

7、业每年增长 12.9%,轻重工业比例从 1952 年的 64.4:35.6 调整为 51.7:48.3,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因此,中国在“一五”时期所选择的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化发展战略和发展速度是比较合适的,对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比例控制也是比较得当的。 但是,从 1958 年开始,中国开始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由于提出4“大跃进”的口号,中国突然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在 1958 年、1959 年、1960 年三年中,第二产业比重迅速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比重,三年的比重分别为 37%、42.8%、44.5%。在这段时期,国民

8、经济建设集中在工业发展,而工业的发展又被简单化为重工业,尤其是钢铁业。为此,国家只能依靠压缩农业和轻工业的建设来保证以钢铁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发展。1957 年,中国钢产量为 535 万吨,到 1958年,上涨到 800 万吨,上涨幅度达 50%。到 1959 年钢产量已经达到 1387万吨,比上年增长 73.3%。1960 年,钢产量再次攀升至 1866 万吨,比1959 年增长了 34.5%。1958-1960 年,中国重工业年均增长 50.9%,1960年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高达 66.6%,是历史最高,轻工业仅占33.4%。与此同时,农业产出开始下降,1959 年中国第一产业产值首

9、次出现负增长,比上年减少 15.9%。1960 年继续下降,下降幅度达 16.4%。农业和轻工业的全面退却使得产业结构严重失调,结果导致了生产效率下降,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三年的“大跃进”使国民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波动。面对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中央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的调整,其中重点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包括压缩工业生产建设,加强农业投入,整顿工业企业,对一些急于上马的项目采取关、停、转、并等措施,对于在建项目进行排队清理,区分停建、缓建、续建三种情况。经过大规模的调整和整顿,到 1963 年,第一产业产

10、值比重重新上升至 40%左右,此外,到 1965 年,轻重工业比例为 50.4:49.6,基本达到了 1957 年的结构比例,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5理。此时,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也恢复到一个稳定的正常区间。 从 1966 年开始。受政治运动影响,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退。1967 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 9.6%,其中工业总产值下降13.8%。主要工业产品方面,钢产量下降 32.8%,煤炭产量下降 18.3%,棉纱产量下降 13.6%,铁路货运量下降 21.6%。第二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出现大幅下降,从 1966 年的 38%下降为 1967 的 34%,到 1968年,下降

11、到 31.2%,是自 1958 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1967 年农业总产值增长 1.6%,粮食和棉花与上年生产水平相平。农业生产形势比工业生产较好,一方面由于农村分散,受到城市中的“全面内战”影响范围较小,另一方面,在周恩来的主持下中央对当年的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护了农业没有受到过多政治运动的冲击。在后来的几年中,受“左”的思想影响,片面追求高速度,高积累,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使得工业比重先降后升,来回折腾。进入 70 年代以后,再次出现了盲目扩大基本建设规模,尤其是重工业生产急速扩大的势头,主要表现为“三个突破”:一是到 1971 年底职工总数突破 5000 万人(达到 5318

12、万):二是职工工资总额超过 300 亿元(达到 302 亿元) ;三是粮食销量突破800 亿斤(达到 855 亿斤) 。这三个指标均大大超过了原订计划,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产业结构不合理性进一步加剧,农业劳动力人数大幅减少,工业生产率下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社会经济状况更加不稳定。在“文革”十年中(1966-1976 年) ,轻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6.9%,重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9.7%。在工农业总产值中,重工业由 32.7%上升到38.9%,农业由 35.9%下降到 30.4%,轻工业由 31.4%下降到 30.7%,农轻6重比例再次陷入严重失调。 进入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中国在

13、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开始对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此时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特点是:农业严重落后于工业,阻碍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轻工业落后,不能满足城乡人民提高生活水平;重工业脱离农业、轻工业片面发展;交通运输业落后;商业、服务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基本战线规模过大,战线过长:“骨头”和“肉”的比例关系失调,非生产建设发展过慢,城市住房严重短缺。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民经济中的一些重大的比例失调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变,全党必须集中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因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些年来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目前就总体来说还十分薄弱。1979

14、 年 6 月召开的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首要任务是集中经济把农业发展搞得快一点,坚决按照农、轻、重次序安排计划,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要努力把轻纺工业搞得快一点,增加更多更好的轻纺产品供应城乡市场和外贸出口,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财政收入。到 1980 年 12 月,中央工作会议又对国民经济进一步调整作出决定,明确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点,要求继续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进一步加快轻工业的发展,使轻工业生产继续快于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在基本建设大量压缩的情况下,对重工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使之同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相一致。重工业内部采取“重转轻” 、 “军转民” 、 “长转短

15、”等形式进行调整。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中国三大产业产值结构以及各产业内部结构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善。 7首先,农业得到了较好的恢复,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从 1978 年的 28.1%上升至 1982 年 33.3%,此外,1982 年农业总产值比 1978 年增长了 26.1%,年平均增长 6%,是建国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除了农业总产值上升以外,第一产业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解放后中国长期实行“以粮为纲”的政策,因此,农业生产中种植业比例过大,种植业中粮食生产比重过高,经济作物生产相对短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方针和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提出“大力恢复和加快农业生产,坚决地

16、、完整地执行农林牧副渔并举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随后。在 1979 年 9 月召开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其中明确指出:过去我们狠抓粮食生产是对的,但是忽视和损害了经济作物、林业、畜牧业、渔业,没有注意保持生态平衡,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要有计划地逐步改变我们目前农业的结构和人们的食物构成,把只重视粮食种植业,忽视经济作物种植业和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的状况改变过来。 ”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农业内部结构迅速进行了调整和改变。到 1990 年,中国农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比重已经从 1978 年的 80%下降为 64.7%,而牧业产业比重上升了

17、10.7 个百分点,林业比重上升了 0.9 个百分点,渔业上升 3.8 个百分点。可以说,经过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内部结构的根本性调整,解决了温饱问题,同时也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日常消费的需要,为宏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其次,轻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工业发展开始轻型化。1979 年,国务院批转轻工业部关于轻工业工作着重点转移问题的报告 ,报告指8出轻工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积累多、换汇高的特点,把轻工业的着重点转移好,可以加快轻工业的发展速度,改善人民生活,繁荣城乡市场,扩大对外贸易,为国家增加资金积累和外汇收入,从而加速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1980 年,国务院对轻工业实现“六个

18、先行”政策,即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挖潜、革新、改造的措施优先;基本建设投资优先;银行贷款优先;外汇和引进技术优先;交通运输优先。1981年中国轻工业投资额为 43.4 亿元,占国家总投资比重从 1978 年的 5.8%上升到 9.8%,与此同时重工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从 1978 年的 48.7%下降为 1981 年的 39%。随后。工业内部偏于重工业的结构被初步打破。被长期压抑的消费需求被迅速释放出来,对中国的工业化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通过产业结构的恢复性调整,中国经济在 80 年代迅速进入一个高增长时期,1983-1985 年连续三年 GDP 增速超过 10%,虽然 1986 年降到

19、 8.8%,但是在随后的两年又重新上升到 10%以上,波动系数进一步下降,经济增长开始趋于稳定。进入 80 年的中后期,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下降,但总体保持稳定,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经过了 80 年代轻工业的恢复性发展后,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已经从 1978 年的 43.1%上升到 1990 年的 49.4%,中国轻重工业的结构性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进入 90 年代以后,中国的产业内部结构继续调整和升级,中国开始加快重工业的投资与发展,工业结构开始由轻型化向重型化转变。中国的第二产业比重结束了多年的下降趋势,开始上升并保持在 45-50%。第一产业比重加快了下降速

20、度,国家进一步向工业化道路迈进。另外,第三产业加快了发展速度,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 80 年代9的 30%稳步上升。到 2000 年已经超过了 40%。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虽然在 1998 年和 1999 年 GDP 年增长率低于8%,但是总体保持稳定。可见,在产业比例相对均衡、产业内部结构相对合理的情况下,中国发生大的经济波动的可能性也是逐渐减小的。 二、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转型 纵观中国建国后产业结构的演变,其实是沿着一条在波动中不断调整、改进、完善的道路。三大产业比例由农业主导走向工业主导,再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内部结构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产业结构由追

21、求总量平衡转向结构优化与升级。未来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将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国民经济要按比例发展。早在“一五”建设时期,主管经济和计划的陈云同志就十分注重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在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几点说明中,他提出了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的四大比例关系,即农业与工业的比例,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重工业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工业发展与铁路运输之间的比例。陈云同志明确指出按比例发展的法则是必须遵守的,但是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具体比例,在各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各个时期,都不会是相同的。一个国家,应根据自己当时的经济状况,来规定计划中应有的比例

22、。此外,针对产业平衡的分寸把握方面,陈云同志也创新性地提出了“计划中的平衡是一种紧张的平衡,计划中要有带头的东西。样样宽裕的平衡是不会有的,齐头并进是进不快的,但是紧张决不能搞到平衡破裂的程度” 。可见,产业结构的平衡并不10是说要使得三大产业“平均化” ,在不同的时期都需要有主次之分,有轻重缓急之分。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以及产业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当前历史发展需要,必须看它是不是能够在满足人民生活消费需求的同时,对国家急需发展的重点行业进行有效的投入。在“大跃进”时期,中国的产业结构出现畸形发展,过度强调重工业发展,而轻视农业以及轻工业的投入。使得产业结构向重工业倾斜,国民经济结构出现建国历史

23、上最严重的不平衡。虽然在 1961-1965 这几年中进行了调整,但是农业和轻工业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农、轻、重各产业之间的比重始终处于失衡状态。虽然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在工业积累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由于农业和轻工业的相对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各种依靠农业及轻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供应不足,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形成了摊子铺得很大,但是效益很低的局面。正如 1995 年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对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诠释: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必然不断优化升级,逐步形成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合理结构。这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我国也不例外。处理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其次,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三大产业对中国经济的推动力也是在不断增强的,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由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无粮不稳,无粮则乱”形象地说明了农业以及粮食生产波动对经济不稳定、社会不稳定的影响作用。农业部门不仅是广大城乡人民基本食物的主要供给者,也是消费品工业原料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