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形合与意合角度探讨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摘 要:近几年来,形合与意合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形合与意合角度探讨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并选取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朱纯深英译版本进行实例分析,从而为文学翻译提供参考。 关键词:形合与意合 语言 文化 荷塘月色 一、引言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于 1927 年 7 月在北京清华园创作的一篇精美散文,堪称中国现代散文的名篇。作者采用首尾呼应的结构、清新自然的语言、天然去雕饰的风格、新奇贴切的联想、新奇别致的比喻及精心推敲的炼字,描绘了一幅有着梦幻般诗意的立体可观的荷塘月色图,营造了一个静谧阴沉的小天地(李平,2005) 。朱纯深的整篇译文的风格始终与原
2、文一一辉映,文笔清新、自然、流畅,全文首尾相连,通篇透着质朴气息。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的一个重要层面。本文将阐述形合与意合的内涵,并以荷塘月色汉英文版本为例进行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的对比。 二、形合与意合 形合指一切借形式与形态手段完成句法组合的方式,包括语汇词类标记、词组标记、语法范畴标记、句法项标记、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句法层级标记、句型标记(如从句) 、句式标记(如提问句)等;意合指不借2助形式手段来体现词语之间或句子之间的意义或逻辑关系。 (张迪,2011) 许多学者对形合和意合的定义及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王力(1984:310)曾提出意合和形合两个概念:汉语里多用意合法,联结成分
3、并非必要;西方语言多用形合法,联结成分在大多数情形下是不可少的。连淑能(2010:73)指出:“所谓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其中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 ” 由此可见,目前学者对形合与意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层面上。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形合与意合的差异不仅表现在汉英谋篇成章方面,还体现在汉英文化语境与思维方式上,因为语言形式是意义的体现。因此,我们将把形合与意合放在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来共同探讨。 三、语言层面 连淑能(2010:74,78)指出:“英
4、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与从句,注重显性衔接(explicit cohesion) ,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英语是重形式的语法型语言。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形连贯(implicit coherence) ,注重时间和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意役形。汉语是重意会的语义型语言。 ”接下来我们将从词的形态变化、关系词和连接词、介词等角度来进行逐一对比分析。 (一)词的形态变化 3英语中有很多形态变化形式,包括词缀变化,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如性、数、格、时、体、语态、语气、比较级、人称等) ,还广泛使用代词以保持前后呼应
5、的关系,以及使用“it”和“there”作替补词起连接作用等等,而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没有这类替补词,代词也用得较少。 (1)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译文:A full moon was rising high in the sky; the laughter of children playing outside had died away. 这一句话体现了英语极其丰富的形态变化,如“was rising,playing”及“had died away”,这几个动词形态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句子的逻辑顺序,而汉语只是用“渐渐地”和“已经”就表现了句子的逻辑关系。
6、(2)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寂寞。 译文:It is peaceful and secluded here, a place not frequented by pedestrians even in the daytime; now at night, it looks more solitary.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英语善用替补词,如“it”在文中充当了主语,而汉语没有这类替补词,汉语有时也经常省略主语,但这并不影响句意的表达。 (二)关系词和连接词 关系词包括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如4“who,whom,whose”等用来连接主句和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
7、或定语从句。连接词包括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如“and,but”及“when,while”等,用来连接词、词组和分句。英语造句几乎离不开这些关系词和连接词,而汉语则很少用这类词,往往通过句子本身的意义进行句与句的衔接。 (3)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译文:The leaves, which have been standing shoulder to shoulder, are caught shimmering in an emerald. 这句译文风格与原文基本相似,句子结构没有做太大的变化。但是译文用到了“which”连接词并加上“have been”结构,
8、使译文再现原文“本是”这层含义。 (4)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译文:The moonlight is streaming down through the foliage, casting bushy shadows on the ground from high above, dark and checkered, like an army of ghosts; whereas the benign figures of the drooping willows, here and there
9、, look like paintings on the Lotus leaves. 这句译文用了一个“whereas” ,可谓是点睛之笔,不仅把句与句连贯地衔接起来,而且成功地再现了原文的对比之意,但原文并没有使用连接词。 (三)介词 5介词是英语中最活跃的词类之一,据统计,英语各类介词共约 286个,有些学者把英语称为“介词的语言” 。大体包括简单介词(“in,about,of”等) 、合成介词(“within,throughout,into”等) 、成语介词(“apart from,because of,on behalf of”等) 。英语造句基本上离不开介词,汉语则常常不用或省略介词
10、。 (5)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译文:Here and there, layers of leaves are dotted with white lotus blossoms, some in demure bloom, others in shy bud, like scattering pearls or twinkling stars, or beauties just out of the bath. 从例(5)可以看出,译文中用介词“with”和“in”等将句子成分连在一起,而
11、原文中极少使用介词,只是将其转化为短小的分句,然后排列在一起,通过意思的连贯联系起来。 四、文化层面 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看,英语重形合与汉语重意合的特点,不仅体现了两种语言表达模式的差别,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国人民所积淀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上。因此,在进行汉英形合与意合的对比时,我们会从两种语言文化的思维模式角度去考虑。下文主要从悟性与理性这个思维角度来探讨英汉语言文化上的形合与意合。 6对于悟性和理性这对思维模式,连淑能(2010:346)曾概括到:悟性与理性是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不同思维模式的另一表现。悟性思维借助形象,运用直觉、灵感、联想、想象等思维形式,把感性
12、材料组织起来,使之构成有条有理的知识,具有直觉性、形象性、主观性、整体性、模糊性、偶然性、或然性等特征;理性思维借助逻辑,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探索、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客观性、分析性、确定性、普遍性、必然性等特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虽含有理性主义因素,但较注重直觉、体验、领悟,因此本质上是悟性主义的,但不归为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西方哲学思维方式本质上是理性主义的,德国古典哲学堪称其范本。 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是语言生成的哲学机制,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操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语篇的形合意合概莫能外(徐?,2006) 。由于汉民族的思维模式注重悟性,以直
13、觉和迂回式思维为主要特征,因此汉语语篇通常是把思想发散出去,再收拢回来,使得文章的段落以螺旋式发展,每个段落大意从不同角度和侧面与主题相关,但不直接点题。而西方民族注重理性的思维模式,以逻辑推理为主要特征,因此英语语篇通常比较拘泥于形式结构,比较刻板,段落之间衔接比较紧密,体现了以形达意的特征。 (6)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6)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首徐回,兼传羽杯;?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7译文:A brilliant description can be found in Lotus Gathering
14、written by the Yuan Emperor of the Liang Dynasty: So those charming youngsters row their sampans, heart buoyant with tacit love, pass to each other cups of wine while their bird-shaped prows drift around. From time to time their oars are caught in dangling algae, and duckweed float apart the moment
15、their boats are about to move on. Their slender figures, girdled with plain silk, tread watchfully on board. This is the time when spring is growing into summer, the leaves a tender green and the flowers bloomingamong which the girls are giggling when evading an outreaching stem, their shirts tucked
16、 in for fear that the sampan might tilt. 这篇小赋节选了采莲赋中间的一部分,描写了少男少女荡舟嬉游的情景。整篇小赋语言工整,音节谐美,而举体轻灵小巧,笔调婉转多姿,时时闪现出玲珑剔透、潇洒飘逸之气,堪称梁朝抒情小赋中的上佳之作。朱自清引用这篇小赋,使静美的荷塘有了文化的诗意感。在自由的荷塘里,作者“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在热闹风流的采莲古俗里,现实的家园之思可以得到暂时忘却,精神可以得到慰藉。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抒发了作者对当时国民政府的强烈不满。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这篇小赋的原文与译文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首先,由于汉英语言存
17、在系统性和语法性差别,因此在把汉语言作8品(尤其是诗歌)译成英语时常常会让人感到难以下笔,因为汉语译者需要把隐形的文化内涵转化成显性的直观的文化。小赋的原文主要是靠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构成一幅完整的少男少女嬉戏游玩的画面,体现了汉语文化重领悟、重意合的思维方式,而译文则受到严格的语言形式限制。首先,译文要平铺直叙地把整件事讲清楚,所以译文通过添加一系列时间副词,关系词和连接词等对译文结构做了严谨的布局;其次,原文“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一句省略了主语,而译文则添加了主语才能让目标语读者明白;最后,这篇小赋的译文在语言层面上的形合法,很好地体现了西方注重逻辑推理的理性思维
18、习惯。 五、结语 综上所述,汉英语言的差异实际上是东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在语言组织和结构上的具体体现。通过对荷塘月色汉英版本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汉语是“以意统形” “以神摄形” “遗形写神” ,句式活泼多样;而英语句子以形统神,主谓一致,形式严谨规范。两种语言的差异体现是受社会文化、思维模式等因素影响和制约的,这从侧面反映了英汉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性。当然,这种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特征并非绝对的,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这种语言层面的界限也将越来越淡化。 参考文献: 1乔萍,翟淑蓉,宋洪玮.散文佳作 108 篇(英汉,汉英对照)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92张迪.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J.科技信息,2011, (11). 3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李平.朱纯深译荷塘月色部分段落赏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 (12). 6徐?.汉英语篇意合与形合的文化阐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12). (吕萱 牛新生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