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心理因素角度谈职务犯罪预防摘 要:内因是事务变化的基础,职务犯罪主观方面的原因一直是预防工作研究的一个重点。但大多数是从宏观角度以及教育、思想等角度来研究主观原因。本文旨在通过对微观的心理因素分析,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来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心态及主观原因,并从该角度提出职务犯罪预防的相关措施。关键词:职务犯罪;心理过程;个性心理;预防职务犯罪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名词,对职务犯罪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处以刑事处罚的犯罪,主
2、要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 、 “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力、民主权利的犯罪。1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将职务犯罪称为“腐败” 。从严格意义上说职务犯罪并不完全等同于腐败行为,但却是腐败的最突出的表现。职务犯罪作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腐败形式,严重地侵蚀着国家肌体,甚至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动摇了党的执政基础,家和人民造成严重损失,破坏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坏了社会公平正义,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没有放松对腐败危害性的警惕。2005 年 1 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2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之后确
3、立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放在打击职务犯罪工作并重的地位。一、从心理因素角度分析职务犯罪的意义传统的职务犯罪预防往往着眼于某一个发案行业,从该行业的案发情况着重从管理机制上、监督制度等方面研究预防对策,忽视了作为职务犯罪个体心理因素对职务犯罪的影响。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要正确分析职务犯罪发案原因、特点,绝对不能忽略个体心理因素。从心理因素角度分析职务犯罪的意义主要有:1、从心理因素角度分析职务犯罪有助于全面、正确地认识职务犯罪发案原因。职务犯罪高发、频发,管理及监督机制上的不健全无疑是重要原因,但
4、是为什么在相同的时空条件下,有人犯罪了而有人没有,这正是由于内部主体因素差异所致,即在特定时间和场合下,犯罪人特定的身心状况直接引发了犯罪。2因此,如果只着眼于机制建设而不关心心理因素,就无法正确地认识职务犯罪发案原因,也就无法准确地做好预防工作。2、从心理因素角度分析职务犯罪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建议,强化预防职务犯罪的效果。通过对职务犯罪人员心理要素的分析,可以使提出的预防对策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提出更有建设性的对策,有助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创新。3、从心理因素角度分析职务犯罪,有助于全面了解职务犯罪人员心3态,便于职务犯罪侦查的突破。准确分析职务犯罪人员的
5、心理因素,有助于把握其内心想法,寻找新的角度来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从而快速、高效地侦查职务犯罪案件。二、职务犯罪个性心理因素分析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统一体。3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4(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主要包括个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因此认识过程出现错误主要就是指认知性错误。对于职务犯罪人员来说,认知性要素错误主要体现在:公私不分、错误
6、的权力观等方面。2、情感过程情感过程是人对现实态度的体验,包括情绪、情感、情操等方面。职务犯罪人员在情感过程方面的错误主要体现在高级情感过程减弱、低级情感过程增强,而最明显的表现是利己心态的增强和为公、奉献的心态减弱。3、意志过程意志过程主要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时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分为采纳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而意志品质的特4性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对于职务犯罪人员来说,在履行公职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如果意志品质不够,就极有可能会导致职务犯罪。典型的表现有“59 现象”和自认为“怀才不遇”的情况。这类人员如果觉得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自己的
7、理想抱负无法实现,就可能产生意志过程障碍,从而出现职务犯罪现象。(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不同成分。而在个性倾向性中,与职务犯罪关联最为紧密的就是需要与动机:1.1 需要需要是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5需要是职务犯罪最主要的动力性因素。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场需要论,他假定个人与环境之间有一定的平衡状态,如果这种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就会引起一种紧张,这种紧张状态就会导致力图恢复平衡的移动。需要满足后,紧张的心理系统就得到解除。反之,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或动机受到阻遏,这种紧张的心
8、理系统就会保持一定时间,并使人具有努力满足需要或重新实现目标的意图。6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的层次理论,他认为需要主要由 5 个层次构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根据勒温的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由于需要的作用,人类不断地进步,从最初满足生理需要到最后的自我实现,都是由于需5要不断推动引起的。但是如果公职人员一旦发生需要的偏离,就可能会产生职务犯罪。需要的偏离主要是指“当职务犯罪主体需要的内容和取得方式偏离社会现实基础所产生的低级的、畸形的、层次颠倒的不合理需要。 ”7一旦对金钱、美色、权力等不良的、不现实的需要战胜了实现自我实现、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职务犯罪就会出现。 1.2 动
9、机需要是一种倾向性,并不必然引起某种行为。要引起行为,必须要有动机。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8它以某种方式引发、促进、保持和中止指向目标的行为。9引起动机必须有内在和外在条件,内在条件就是需要,而外在条件就是诱因。仅有对金钱的渴望而没有得到金钱的条件不可能引发职务犯罪,而对于职务犯罪人员而言,手中的权力就是他们换取金钱、权钱交易的诱因。有了需要、有了诱因才可能引发动机,继而出现职务犯罪行为。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在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对人的气质有一个基本的划分,并沿用至今:多血
10、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不同的气质造成了人的不同个性。在职务犯罪方面,也有部分的职务犯罪人员走上犯罪道路是由于性格、气质等地影响。三、个性心理因素引起的心理现象分析浙江省原交通厅厅长赵詹奇的忏悔录中写道:“之所以有今天的结局,在六方面值得反思:一是放松了学习,忘记党的教诲;二是交友不慎,给人留下了腐蚀的空间;三是盼子发财心切,急需用钱,起了贪念;6四是太重感情成为了自己人性上的一大弱点;五是心存侥幸,认为自己的手法隐蔽安全;六是潜在的受贿意识,总认为帮过别人理应得到回报。”10从以上对个性心理结构各要素的分析来看,由于单个因素或是多个因素出现偏差,就极有可能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正如赵詹奇在
11、忏悔录中分析的,因素偏差主要会形成以下几种具体的心理现象:1、贪婪心理。贪婪心理主要是因为需要及动机出现偏差而引起的。作为一个国家工作人员,原本的需要应该是在满足自身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为国家、为人民谋利,通过这种方式最终自我实现。但在该过程中,由于自身需要出现偏差,加上外界环境诱因的影响,就可能导致部分人员放纵于吃喝嫖赌享乐型生理需要的满足高于其他一切高级社会性需要,成为完全由生理支配的奴隶。11如原湖南省机械工业局原局长兼党组书记林国悌在忏悔书中写道:“想为儿女、家庭多留些钱财,使他们有个好的经济基础,不仅现在而且将来吃穿住玩都高于众人,结果利令智昏,不但毁了自己,把妻子、儿子也推入了火炕 。
12、 ”122、人情第一的心理。部分的职务犯罪人员尤其是一些渎职类犯罪,往往是基于人情滥用公权力,这同样是基于一种需要的偏差。在这些职务犯罪人员心中,人情是第一位的,甚至高于公权力的正确行使。这主要是由于归属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出现了偏差。这类人员希望以自己滥用公权力为他人谋利的行为换取他人的认可、得到他人的认同甚至尊重。这同样是一种低级需要战胜高级需要的错误的心理。3、自我实现的心理。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看,自我实现是一种7最高级的需要。但是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而言,正确的自我实现方式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工作实绩得到国家、人民的认可,并以这种方式取得自己应得的名利。但
13、是这对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并非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自我。如果通过正常合法的渠道无法达到自我实现,就可能会利用非法渠道实现。如利用手中公权力贪污、受贿,以赃款作为活动经费,求取升官;或是利用权力以收受干股、开展第二职业等方式实现金钱上的所谓成功等。4、投机、侥幸心理。 礼记中庸中有“小人行险以侥幸”之说,意思是说冒险行事以求利。英国法理学家、哲学家边沁提出了人具有趋利避害的特性。同样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而言,职务犯罪就是一个趋避冲突,职务犯罪的获利性让人趋向犯罪,但同时犯罪的刑罚当罚性让人在实施行为前会有犹豫。如果潜在的职务犯罪人员认知出现了偏差,认为被查出的可能性小于职务犯罪获利可能
14、,就可能会实施职务犯罪。诸如,现在职务犯罪屡见不鲜, 很多身居要职, 甚至是执法犯法的工作人员犯罪, 往往认为自己受罚的可能性小, 错误认为法制不健全, 社会监督机制不力, 权力制衡方面有缺陷,转轨时期的“相对真空” 、管理中有漏洞等, 而且认为通过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利益, 可获得更多的金钱,荣誉、地位和享受。13同时,也有部分职务犯罪人和赵詹奇一样,认为自己手法隐蔽,或是权钱交易过程中,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会被查处,正是这样一种侥幸、投机的心态助于引发了职务犯罪。5、懈怠、补偿心理。懈怠、补偿心理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偏差和意志力减弱共同作用引起的心理现象。典型的表现就是“59”现象。处在这8
15、个年龄层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上的成就感往往减弱,甚至有部分人会认为我为国家付出了一辈子,即将退休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部分意志不坚定者就可能考虑从其他方面作补偿。如原浙江省桐乡市乡镇企业局副局长、经贸局局局长,安监局党组书记兼局长马维祥写道:“当初我之所以会这么操作,主要有以下两条理由:一是我年龄大了,总要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现在在岗位上通过创办中介公司可以为自己今后谋求新的发展打好基础;二是确实受了某些部门领导适时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马上进入企业谋求二次发展行为的影响”14同样,一些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也极可能出于补偿心理而滑入职务犯罪的深渊。6、寻租心理。正如前文所述,仅有需要而没有诱因也
16、较难产生职务犯罪的动机,对于最终实施职务犯罪的人员而言,动机的诱因就是公权力。公权力的滥用是产生腐败行为的重要条件,滥用公权力就是一种典型的寻租心理。社会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决定了社会资源分配的权力不可能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行使,必须由代表来行使分配的权力。公共权力在产生之初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实际上是在人们的愿望之下才得以产生的。人们为了切实维护自身的实际利益,来有效保障自然权力,进而通过社会契约的方式将这一权力交给了部分人来行使,这就形成而来公共权力。15公共权力从本质上来讲,其社会价值与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其所开展的正是社会大众所普遍需要并且还是关乎到人们自身实际利益的,具
17、备一定社会价值的资源或者是事物的分配工作,再加上公共权力本身所独有的强制性的特色,导致了分配具9有一定的强制性。16一些人在取得公共权力的支配权之后,可以支配公共资源以及部分人员行为,少数人将这部分的公共权力看作了一种“租金” ,请托人要想取得支配上的优势地位,就可能通过对支配权力人行贿,从而产生了腐败及职务犯罪。对于这部分职务犯罪人员来说,其认知出现了错误,错误地将应该属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公权力当成自己的私权,利用这种权力为己谋私。 7、轻视心理。作为我国和党中央工作的重点,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并未放松过,但是部分人员在思想上轻视预防工作,在其内心的认知上,将政绩以及经济建设成果放在
18、第一位,忽视廉政教育,这也是导致职务犯罪多发的重要主观心理。不少的职务犯罪不人员在被查处后,甚至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清醒的认识,将一些行贿行为看成是过年过节的人情往来,这都是轻视廉政教育的后果。四、从心理角度预防职务犯罪建议通过对心理因素以及职务犯罪心理现象的分析,笔者针对职务犯罪心理提出如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建议:1、针对补偿、寻租等心理,要建立和健全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对于职务犯罪人员来说,能够产生职务犯罪结果,是因为公权力成为了一种犯罪诱因,而公权力成为一种诱因是因为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上存在较大的漏洞,让这些人员有机可乘。因此,要减少甚至杜绝职务犯罪,完善体制、机制十分重要。相对于人内心的心理
19、因素,外部诱因较容易控制,在内心心理与外部诱因之间只要能够切断一个,就可以有效预防职务犯罪。因此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通过对犯罪手段、环节的分析,10不断建立健全管理、监督体制必不可少。2、针对贪婪、轻视等心理要不断加强爱国、爱岗等教育,端正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虽然相对于内因,外部机制容易控制,但不可能存在一种机制是完美无缺,没有任何漏洞。此外,好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不可能百分之百达到效果。因此,内部心理因素的完善同样不可废弃。通过爱国、爱岗教育,培养国家工作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其在工作中能够牢记自己的职责,自觉抵制职务犯罪。3、针对侥幸心理,要加大打击力度,强化警示教育。最典型的侥幸
20、心理就是认为周围的人犯罪都没有被查处,自己同样也不会被查处。而产生这样想法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查处力度不够大。近些年来,检察机关打击职务犯罪的力度不断加强,但是由于人员、经费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腐败黑数仍然较大。因此,国家应该不断加强对腐败打击的投入,在强有力的后盾保障下,持续、大力度地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使国家工作人员减少侥幸心理,自觉远离职务犯罪。4、开展心理知识学习,建立心理调节机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公职人员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大,甚至各地都经常爆出因心理压力而自杀的公职人员。因此可以模仿香港、西方等建立心理调节机构。香港警察、美国 FBI 等机构都配备有专职的心理工作人员,对内部公职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但相对于西方,心理学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专业,从事公职人员心理研究的专业人员较少。因此在公职人员内部开展心理知识宣传、加强心理知识学习也是一个有效的过渡措施。一方面, 大力宣传心理健康和心理保健知识, 增强公职人员的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