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学生村官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实地调查摘要:目前大学生村官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有多方面因素影响大学生村官公共服务满意度。以上海松江区为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出路不畅、福利待遇偏低、受重视程度不足、与村民互动较少、自身知识与能力构成的缺陷等问题。可以通过落实和完善配套保障制度、改进招录模式、健全出路机制、多方协作提升满意度、 “村官”来源上坚持“引进来”与“本土化”培养并重等提高大学生村官公共服务满意度。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公共服务;满意度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053-04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缓慢,城乡差距不
2、断扩大,大批优秀人才不断流向城市,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不足、发展滞后的处境。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政策能否起到预期作用离不开对“人”的主观因素的分析。大学生村官作为该项政策的主体,村民作为感知客体,上级领导人员作为监督、管理人员,这三方面群体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服务能力、服务现状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因此,本项目以上海松江区为例,从多角度出发,在对影响大学生“村官”公共服务满意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调查结2论提出大学生村官公共服务满意度提升的建议。一、研究现状(一)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学
3、术界对于大学生村官问题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1.实证性研究成果较为突出。在此方面,宋相义1以鹤壁市为例,程毅2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个案,针对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刘慧3基于连云港市的调查,认为项目选择、运作资金、专业技能、个人素质以及持续经营这五个因素是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制约因素。莫根虎、周建民4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将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归纳为“三个不到位”和“三重三轻”现象。2.研究视角多样化。蓝楠、张锦高、陈燕5从公民社会的视角出发,认为新农村是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村官带去的知识和公民意识推动了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陈忠6从政治学视角出发,指出
4、大学生村官作为一项制度是中国政治生态的系统产物,但在政治生态转变的背景下,同时也面临政治生态困境。宋相义7、聂邦军8在此方面的研究立足公共政策的视角,主要考察政策实施的背景、价值意义及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苏益南9、张洁瑛10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村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以及预培养机制,加强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培养。3.研究主体多向性。当前研究对象不局限于政策本身和大学生村官群体的研究。刘洪玉、李晓明11认为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村官的重要阵地,应当肩负起创新培养机制的研究,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机制。邱冠文、3蔡秀娟12更是将研究对象具体到农林院校。宋言奇13认为,作为一个制度“嵌入”过程,只有与农村社会环
5、境相契合,政策才能发挥实效。4.现实意义与理论基础相结合。李荣田14等学者从农村发展、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社会进步等方面阐释了该政策的现实意义。武国胜15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公共治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行政组织理论、需求层次论都是其理论支撑,对理论基础的研究,同样可以验证政策宗旨并考察政策实效。(二)当前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作为一种较新的研究对象,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探索相对不足,成果主要集中于 2006年之后,专著较少,多见于期刊文献。2.当前研究多限于政策层面,主要是针对制度的不足而提出的建议,且建议较为宏观,实施性不强,描述性
6、、解释性不足,缺乏多角度的实证研究和对比研究。在大学生村官的主体心理因素、价值观、认同感、满意度等心理层面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3.目前虽有从公共政策、公民社会、人力资源等视角的研究,但系统地运用理论进行分析的文章并不多见,理论支撑较为不足。4.从研究方法上看,大多数学者基于文献的研究,从实证角度进行的个案调查研究,能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还是比较少的。二、研究方法及核心概念界定(一)研究方法41.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本项目的调研主要针对三部分群体。对就职于上海松江区 5 个镇的 16 名大学生村官(目前在职的 13 人及服务期已满考录公务员的 3 人)进行了走访调研。发放问卷 16 份,
7、回收 16 份,有效问卷 16 份。向大学生村官就职村的村民发放问卷 240 份,回收 212份,有效问卷 188 份。在对上级管辖单位的领导、村委会人员发放的 120份问卷中,回收 107 份,有效问卷 98 份。2.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掌握目前学界对于大学生村官研究现状以及对工作满意度研究的理论动态。并向上海市松江区大学生村官、村民以及上级管辖单位的领导、村委会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对问卷的处理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的资料分析方法,全部问卷资料在整理好之后统一进行编码,输入计算机,利用 SPSS16.0 统计分析软件对之进行统计分析,涉及基本频次、频率分析、方差及平均值的计算和分类对比的方
8、法。另外,用通过访谈和参与观察所得到的文字资料对数字分析报告进行解释说明和补充。3.研究目的:在了解三方主体对大学生村官公共服务满意度总体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效性的调查,以及大学生村官、村民、上级领导对大学生村官服务现状的评价,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分析影响大学生村官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素,为大学生村官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提升提出合理建议。(二)概念界定1.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是指政府选拔 30 岁以下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工作一到两年的本科生、研究生(原5则上为中共党员或是预备党员)到农村任职,主要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
9、在身份界定上,他们是从事村务管理工作、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非公务员” ,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2.满意度。满意度是将可感知的实际效果与期望值之间相比较而得出的一个相对概念,最早源于商业领域对顾客满意度的研究。所谓顾客满意度是指顾客对企业所提供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评价与其心理预期进行比较而产生的一种体验结果,具有主观性、相对性、差异性三个主要特征。美国密歇根大学费奈尔博士在 1989 年提出的“顾客满意度指出(CSI) ”中,最早提出了满意度测量这一问题。本项目中,作者将“大学生村官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概念界定为:大学生村官在致力于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
10、、促进农村发展、满足广大农民需求时,大学生村官、村民、上级领导人员对大学生村官服务成效的实际感受与各自对其期望相比而形成的感受状态。关于满意维度的划分,采取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大满意、很不满意五维度的划分方法。三、数据统计与分析(一)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总体评价针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主要从大学生村官自身角度、村民和上级领导这三个方面的总体评价而得出。满意率是调查对象表示满意的百分比,在本项目中,满意率是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频率累积。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村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相对较高,集中在“一般”的维度之上,12.5%的村官觉得“非常满意” ,大学生村官对自身服务的满意率为681.3%。村
11、民对大学生村官的服务满意率为 77.7%,17.6%的村民对其评价为“一般” ,仍有 4.8%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表示不认可。上级领导对大学生村官的服务满意率为 91.4%,8.6%的人感觉“一般” ,不存在不满意。上述三部分群体的总体态度较为一致,半数以上的人感到“比较满意” ,但也存在进一步提升满意度的空间与必要。(二)政策实效调查这部分主要针对大学生村官对该项政策的评价、当前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各项配套制度建设中他们最看重的是哪些方面、在哪些方面应当继续完善这四个问题展开。1.大学生村官在对政策目标理解的基础上,81.2%的人对该项政策的总体评价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该政策利大于弊。
12、仅有 18.8%的人认为利弊相当,没有人认为“弊大于利” 。受访者表示,该政策受到了他们的广泛支持和认可,政策成效总体上已初见端倪。2.大学生村官对培训方面满意度较高。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培训形式多样,主要有“一对一”带教、外出实地考察、定期思想交流会等;第二,无论是岗前培训还是日后工作中的岗位培训,均能提供较多的学习机会;第三,创新培训方式。如新浜镇政府积极响应上一级的号召,积极探索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此外,50.0%的大学生村官表示要继续完善跟踪培养制度,31.2%的人选择了配套保障制度,这两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改进。3.对目前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56.2%的人认为激励
13、措施不到位是首要问题,31.2%的人认为尽管在目前政策的规定中,针对出7路不畅的问题提出了各项鼓励措施,但保障乏力,难以落实。同时,调查显示有 6.2%的大学生村官均表示面临村民认可难、村委会态度冷漠的问题。4.就国家目前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的各种优惠和保障政策来看,有56.2%的大学生村官表示最看重公务员考试录用方面的优惠政策,其次为在村任职时间可计算工龄、社会保障缴纳年限。对继续深造的加分政策,仅有 6.2%的大学生村官表示关注。该部分的分析表明,大学生村官对政策的实效是认可的,认为该政策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虽存在缺乏激励措施、出路难以保障这样的突出问题,但不影响他们对政策本身
14、的总体评价。大学生村官对公务员考试录用方面的优惠措施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完善跟踪培养并结合适当的激励措施能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当前工作的满意度。(三)大学生村官眼中的“自己”大学生村官对自身满意度的评价主要从内心顾虑、影响满意度的外在因素、对自身作用的认知三方面展开。具体如下:1.在被问及当前内心最大的顾虑时,62.5%的人表示期满后的去处是主要困扰,31.2%的人担心在职期间能否发挥相应的作用,6.2%的人比较在意相关的优惠政策能否得到落实。围绕大学生村官政策是长久之策还是权宜之计的争论一直不断,政策实施的时间并不确定,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更难以持续,面对并不明朗的职业前景,他们难以有清晰的职
15、业规划, “再就业”的困扰仍是其担心的首要问题。2.本项目对影响满意度的外在因素分析中采用赋值的方法,依次用815 这五个数字代表很不满意、不大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通过统计可发现,大学生村官对工作量的打分,平均值接近“2” ,满意度最低。调查中,这些大学生村官主要担任村书记助理一职,工作任务并不重,但工作较为琐碎,多为执行性的。工资收入与福利待遇的平均值都接近“3” ,且众数与中位数也都为 3,反映了他们对这两方面持“一般”的稳定态度;平均分最高的两项是上下级关系和同事关系。3.在大学生村官对自身作用的评价中,62.5%的人认为自身对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一般,37.5%的人认为作用很
16、小。就目前自身在所任职岗位上发挥作用的程度,12.5%的人认为发挥了较大作用,81.2%的人表示只发挥了一点作用,6.2%的人认为发挥了很小的作用。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在于:第一,每个镇的大学生村官数量较少,在调研地,一个镇同时在岗的人数最多也仅有 5 人。第二,原本三年的服务期限较短,更有人在服务期不满时就已考录了公务员,放弃了村官工作,造成资源不足的情况,更影响了自身作用的持续发挥。第三,大学生村官本身也存在知识和能力构成的缺陷。第四,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缺乏主体间的协调和整合。(四)村民眼中的“大学生村官”此部分的调查主要围绕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互动情况展开。在调查中发现:第一,26.1%的村
17、民表示在过去一年中从来没有和大学生村官来往过,55.9%的村民表示只是偶尔来往,表示经常来往的村民人数仅占受访者总人数的 18.0%。第二,当出现邻里矛盾时,17.0%的村民表示会主动向大学生村官寻求帮助,表示不会的人数有 58.0%,25.0%的村民表示9说不准,态度不确定。第三,当村民向大学生村官询问有关补贴政策的内容时,38.7%的村民表示他们能解释得很清楚,57.4%的村民表示他们仅能说出来一部分,并不详细,4.8%的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完全不了解。第四,就制约大学生村官作用进一步发挥的因素来看,45.7%的村民表示是因为农村基础设施不足,25.5%的村民表示主要是因为他们与村民的关系不
18、够融洽,20.2%的村民认为是他们自身能力的不足,8.5%的村民认为是领导的不重视。 此部分分析表明,在村民看来,大学生村官与其接触较少,当他们遇到邻里矛盾时,半数以上的村民不会主动找他们寻求帮助,而当村民主动向他们询问有关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时,大学生村官因缺乏了解,无法向他们提供较大的帮助。由此,可能会导致双方互动不足、缺乏信任、大学生村官难融入等问题。(五)上级领导眼中的“大学生村官”上级领导作为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的考核者、工作表现的评价者和监督者,他们对大学生村官的满意度如何呢?此部分的调查主要包括上级领导对大学生村官能力与素质的考核。调查结果显示,47.6%的人对大学生村官的总体能力与
19、素质表示“非常满意” ,40.0%的人表示“比较满意” ,感觉“一般”的人数占受访者的 11.4%。在对其各项能力的具体评价中,创新能力与应变能力的满意度较低,持“很不满意”与“不大满意”的人数均占到 2.9%。满意度较高的是学习能力与沟通能力。在对大学生村官各项素质的具体评价中,3.9%的人对其服务意识、4.8%的人对大学生村官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感到不满,满意率较高的两个指标是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满意率分别为 86.7%和 87.6%。10此部分分析表明,上级领导人员对大学生村官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评价中,大体持“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态度。上级领导对大学生村官在能力与素质的评价中,对各
20、指标的满意度呈现差序排列的趋势。这说明了大学生村官十分重视自身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同时,这些能力在工作中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获得了领导的普遍认可,但在创新能力与应变能力方面仍需加强,合作意识与责任意识也需进一步提高。综上五部分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是大学生村官本人还是村民、上级领导,均对大学生村官公共服务的现状感到比较满意,但也存在不满意的方面。大学生村官认为虽然当前政策仍存在不少问题,但已初见成效,对该政策仍表示出了较高的认可度。政策方面,激励不足、保障乏力、培养力度不够、配套政策难落实是影响政策成效的主要因素。此外,出路不畅、福利待遇偏低、受重视程度不足、与村民互动较少、自身知识与能力构成的缺陷等因素是影响满意度提升的制约因素。四、项目调研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公共服务满意度,本项目提出如下建议:(一)落实和完善配套保障制度大学生村官制度不是一项孤立的制度安排,这项事业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的支撑来提升系统的整体功能。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是人们工作的两个主要动机,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不满,激励因素则有利于满意度的提升。针对大学生村官既要注重保障,又要强化激励。在基本物质保障方面,要落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