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当代女大学生性别意识的迷乱与重构【摘要】当前高校中的女大学生多为“90 后” ,她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想,但由于受到我国长期以来“男尊女卑”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对于社会和人生的认识难免出现偏差。文章围绕“迷”与“乱”二字,从平等意识、差异意识、协调意识三个层面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进行了探析,提出了重构女大学生性别意识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女大学生;性别意识;策略 【作者简介】李教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广西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3021004 一、 “迷”在何处问题的提出
2、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高校中女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女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女大学生分布在各个专业之中,成为大学的中坚力量,也成为大学生活之中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当前,校园中和社会的女大学生多为“90 后” ,她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她们也是知识女性之中最有活力和最有思想的一群人,她们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和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却在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上表现出了一定特殊性。同时,由于受到我国长期以来“男尊女卑”及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女大学生在性2别意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女大学生即将走出校园的时期,在受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因
3、素的影响下,女大学生对于社会和人生的认识难免出现偏差。社会上某些媒体为了博得眼球,往往存在“丑化女大学生”和“妖魔化女大学生”的趋势,这也客观上影响了女大学生对于价值观及性别意识的判断。因此,探讨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对于促进她们健康成长、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和形成良好的两性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女大学生今后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具有促进意义。所谓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是指女大学生在社会关系中对男女两性的角色定位、地位、关系、责任、权利、使命的一种评价意识和认识。特别是对男女两性之间的角色差异及相互关系的评价和认识。一般来说,这种性别意思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平等意识,在尊严与社会权利上男女两性的平
4、等关系;其次是差异意识,在对男女生生理上存在差异进行承认基础上的性别气质和性别角色定位;再次是协调意识,是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的强调。 西蒙德波伏娃明确地提出, “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命定,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之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 。 ”这说明波伏娃不仅意识到了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也更深刻地感觉到了基于男女生理差别之上的社会差别对女性的影响。张河川认为,我国社会性别角色分化较西方更为突出,传统文化中“男性独立、自信、控制、竞争;女性教养、柔弱、顺从、谦3逊、温顺”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 ,潜移默
5、化地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性别意识。范牡丹指出,当代女大学生面临着传统的性别角色和现代女性意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淑女”和“女强人”的两难选择。她从社会化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因素对大学生性别角色意识的影响。万琼华运用定量的方法分析了当代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现状,认为当代女大学生对传统观念表现出普遍认同并具有较低的主题意识、自我发展目标定位不高,而后从社会心理学的刻板印象、传播学中大众媒体的影响以及教育学中教师的观念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女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的因素。 以往的研究往往延续研究女大学生性别意识的普通思路,从社会心理、社会化、大众传播等角度分析影响女大学生性别意识的因素,相对
6、缺乏了对于女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本身的深入剖析。我们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影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认知方面的因素已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时代特征,因而需要作新的研究和分析。本文着重在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的三个维度平等意识、差异意识、协调意识展开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女大学生性别意识偏差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随后从高校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女大学生性别意识偏差问题的策略。 二、深入解“迷”当代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剖析 (一)平等意识陷入困惑 男女是否平等是一个热点的话题。伴随着近代以来社会的改革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女权主义思潮、女性维权组织大量涌4现。相对于中国古代“男尊女卑”
7、、 “三从四德” 、 “内外有别”等社会规则来看,当代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和解放,但一些“重男轻女” 、 “男外女内”等社会思想仍有很大的存在市场。 女大学生作为当今女性中具有较好知识的群体,相对于传统女性来说,她们从内心拥有更多展示自己、获得与男性平等待遇的渴求。但由于传统的文化在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影响这个社会运行和人们的思维方式,女性在发展机遇和待遇上普遍不如男性,男性在社会资源的掌握上明显多于女性。这导致了女大学生虽有实现更大发展的目标,但是内心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默认或者承认男性的相对较高的地位。相关调查表明,89.9%的女大学生表示想找一个各方面比自己都强的男人,她们对
8、男性的长相不太在意,而将近 50%的女大学往往更关注自身的容貌,而对于自己的学业和能力不太在意,有 63%的女大学生“因为自己是女性而在有些事上约束自己” ,34.8%的女大学生对他人对自己的议论与评价比较“很在意” ,特别是来自男性和男大学生的评价。而对“人最重要品质”的调查之中,女大学生的选择也往往有异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中选择“竞争”所占人数为 11.4%,选择“冒险”所占人数为 4.6%。这些数据都生动的说明,当代女大学生在内心对“男强女弱、男主女从” 、 “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有着某种认同,这也就默认了男性在家庭中应该为家庭提供更多经济保障以及在社会上应该有更多的地位和空间。 一
9、方面,由于现代社会主张男女平等,女大学生往往倾向于认为男女在社会地位上是应该平等;但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在资源分配、发展机会等倾向于男性,所以女大学生也认识到男女在现实上不可能平等5的现状,加之传统观念的巨大影响,女大学生对于“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等男女互动规则有着较强的认同。所以总体上看我国女大学生的平等意识是不太理想的。 (二)差异意识刻板难改 差异意识,在对男女大学生生理上存在差异进行承认基础上的性别气质和性别角色定位。差异意识是个体不断的成长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只有在个体人格基本成熟后才基本形成。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等对女性的期望多为“贤妻良母”的温婉淑女,这种成长的共同文化环境就在
10、某种意义影响女大学生在心中倾向于认为自己应该温柔细致,成为一个优秀的“贤妻良母” 。所以,女大学生性别意识的差异意识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男性更有优势这一社会现实的一种适应和承认。当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女大学生也有可能突破这种差异意识的可能。这也许会是另一个阶段的女权运动。 所以,目前来看,女大学生的差异意识是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所影响的社会化的结果,父母、学校、媒体等有形无形都在起着影响作用,他们时刻提醒着女孩子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以区别于男孩子。而到了大学,虽然接受大学教育,但认知已经基本成熟,这种根植于女大学生的、区别于男性性别特质的差异意识内容将伴随着女大学生的成长过程。
11、 (三)协调意识有待增强 协调意识,是对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的强调。只有两性协调发展,人们才能获得和谐的生存发展环境,人类文明才能不断进步。在社会长期的发展中,男性更多的占有了社会资源,在政治、军事等社会关键部6门很少有女性参加。当今社会是一个倡导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男女分工有了新的看法和习惯。一般来讲,从职业上看。女性在服务、教育等行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家庭的分工上,以前是女性更多的承担家务,现在很多进步的男性也开始与女性共同承担家务, “不会做饭的老公不是好老公”一度成为网络的流行语;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上,女性也拥有了更多与男性平等的竞争机会。可见,当今社会,两性关系是比较协调的。
12、从女大学生的男女协调意识来看。女大学生一方面希望自己有较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可见。女大学生性别意识的协调意识主要体现在把个体适当的发展和拥有温馨家庭二者结合的追求中。但是在传统家庭分工中,女性会承担家务、养育孩子等更多的家庭事务,这势必会影响女性在职场中的角色发挥。如果社会为女性的发展提供更多平等待遇,如果男性对女性多一些尊重和理解,那么男女双方良好互动下的社会和谐发展将离我们不远。 通过对社会性别意识中平等意识、差异意识、协调意识的剖析,我们更明细的了解到当今女大学生性别意识偏差主要体现在:一是对“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两性观念的认同和遵守。以及对两性关系不平等现实的
13、认同所带来的对这种传统性别观念不仅没有淡化,反而在不断加深,认为女人始终是“弱者” ,创业打拼闯天下是男人的事,女人应该“与世无争” ,不应做争强好胜的“女强人” 。二是没有真正形成正确的区别于男性的差异观念与强烈的独立意识,对自己发展目标的定位仍然依附于男性,不少女大学生以追求“嫁个好老公” 。找份安稳工作以便于将来“相夫教子”为满足。更有甚者,个别女大学生早早放弃学业深造,迷7恋于“傍大款” 、做“小三” ,过上所谓“安逸生活” 。三是在家庭和工作的两难选择中往往倾向于家庭,甚至因此形成内心矛盾:家庭安逸却往往因事业失落而内心空虚;一旦事业有成却又担心无力经营家庭而失去“港湾” 。女大学生
14、性别意识存在这些偏差的深层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最主要的是“男外女内”等传统社会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力、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在分配上向男性的倾斜、社会化因素对于女大学生思想认知和个性的影响、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社会媒体推波助澜以及延续至今的女性更多承担家务的男女家庭分工惯性等。 三、何以应“乱”当代女大学生性别意识的合理重构 探讨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目的在于引导和帮助女大学生形成和树立正确、健康、向上的性别观、人格观和人生价值观,使广大女大学生在当代社会的实践和生活中健康地成长成材,发挥出知识女性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国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总体上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但与西方发达国家女性的个
15、性解放与发展的理想状态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女性意识的要求也还有一定差距。 “妇女能顶半边天” 。引导、培养正确、健康的女性意识,关系到妇女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幸福。也就是说。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与引导,帮助广大女大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平等意识、合理的差异意识和科学的协调意识。 大学是女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站,高校在纠正女大学生性别意识偏差应扮演关键角色。因此我国高校有必要采取综合措施去改变存在于女大学生心中的带有传统色彩性别意识,加强对女大学生性别意识8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她们树立健康正确积极的性别意识。 (一)精心策划组织
16、实施女性教育课程 女性教育课程是矫正女大学生性别意识和价值观偏差的有效手段,国外在这方面有着很好的成功经验。例如:在美国约有 1800 所高校开设了女性系列课程,这些课程可以为各个层次的女大学生进行教育,这些课程在培养女大学生性别意识和价值观方面取得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在这个方面刚刚起步,在国内仅有部分大学开设了女性课程,在课程内容建设和教育体系建设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在国家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之中列入女性系列课程,同时对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之中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规范化。同时,在女性系列课程的形式上,也应该注重多样化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女性系列课程多层面、全方位地
17、普及和发展。 (二)强化女大学生正确的性别角色期待教育 高校应该对女大学生设置“角色期待教育”环节,且教育内容应该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性别社会化目标。大学教育应该向女大学生提供性别角色模式,让女大学生明晰什么是理想的女性角色,使她们在入学时就能够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期待。在校园文化建设时,学校应该占领宣传思想高地,对一些成功的女科学家、女政治家、女企业家进行宣传,设置可以邀请成功的女性人事进行现身说法,为女大学生提供成功的榜样和目标。对于女大学生的性别偏差的意识和行为,进行矫正和教育,大学教师和辅导员也应该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三)建设一支具有矫正女大学生性别和价值观偏差的
18、师资队伍 9教师队伍是对女大学生性别及价值观教育的成败与否的关键。建立一种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是女大学生性别和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因为,教师是一切教育手段的执行者和监督者。要想成功的培养女大学生,就应该首先对教师队伍加强培养,把性别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课程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的必修课程,也把这两类课程的成绩作为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标准之一。学校应该首先确定教师具备性别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能力,然后培养价值的性别和正确价值观的筛选能力,增强教师的性别和正确价值观的敏感度,使得教师建立起正确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最后对教师的言行进行规范,使得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女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19、性别意思。 (四)开展丰富的女性文化活动 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立健康良好的校园环境,是矫正女大学生性别和价值观偏差的重要手段和环境基础。高校应该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丰富的女性文化活动使女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性别意识。首先,可在大学校园的校园广播和媒体之中创办女大学生专栏,校园广播和媒体是大学校园文化重要的宣传工具,高校应该对校园舆论宣传工作的主动权进行牢牢的掌握,对那些有利于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东西进行多宣传,使得女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要通过教育和引导学生对于那些消极、错误的思想进行抵制和批评。其次,开展网络女大学生主题活动。当
20、前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高校应该对于网络的隐蔽性、实时性和广泛性进行充分的利用,使网络成为校方、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采10用多种形式对先进健康的文化进行宣传。 (五)发挥女大学生社团的平台作用 社团是社会组织在大学中的一个缩影。通过建设有特色的女大学生社团,也可以培养女大学建立健康性别意识和价值观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增强女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例如,针对女大学生缺乏职业素质和创业意识的弱点。可以组建女大学生创业联盟;针对女大学生性格脆弱和消极的特点,可以组建女大学生体育社团和励志社团。此外,学校和教师应该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开始多样化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对女大学生的身心进行
21、锻炼。提高其社会意识和参与社会活动和竞争的能力。以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使女大学生在未来竞争之中获得更好的能力。同时建设女大学生社团可以提高女大学生之间及教师和女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她们通过社团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六)成立专业的女大学生社会工作服务组织 针对女大学生的社会工作是高校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大学生社会工作组织可主要运用女性学、心理学、个案工作等知识和方法,针对女大学生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介入和分析。帮助女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两性观念和性别意识,鼓励他们发展独立的个性,鼓励她们在学生组织、实习基地等发挥自己应有的能力,促使她们形成更加自信、乐观、独立的内心状态。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内心支撑。此外,具有一线女大学生高校社工实践的组织或个体还可以展开一些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以丰富学界对女大学生性别意识的研究,为以后的女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