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16.50KB ,
资源ID:1711050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110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启示.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启示.doc

1、1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启示摘要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公正和政治公正。经济公正建立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贫穷的基础之上,坚持反对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按照实施两个构想、顾全两个大局的战略步骤,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政治公正建立在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前提之上,按照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推进路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组织路线不动摇,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方向。在当前中国社会公正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的社会公正思想,应进一步解决好分配问题,实现没有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和

2、谐社会的制度保障;更加注重社会公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加强软实力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火车头”作用。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公正;经济公正;政治公正 作者简介常泓,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72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4-0043-0 实现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分配不公、贫富2差距过大、贪污腐败等涉及社会公正的问题,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极大困惑。在这一背景下,

3、认真梳理、研究邓小平有关社会公正的思想。对于理清人们对转型时期社会公正观的认识,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公正缺失问题,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经济公正:共同富裕 1.物质基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决消灭贫穷 实现社会公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奋斗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意味着社会的发展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为前提。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党在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一度忽视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中国人民不但没有享受高度丰富的物质生活,相反却陷入了普遍贫困的境地

4、。针对过去建设社会主义不讲发展生产力,把社会主义越建越穷的教训,邓小平认为:“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 ,忽视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哪有什么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搞了几十年, “还这么穷,那要社会社义干什么?”针对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资本主义先进,不存在解放生产力的片面观点,他指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3达,坚决消灭贫穷。这在邓小平看来,既是社

5、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必要物质基础。 2.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 分配制度是否公正合理不仅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只有实行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才能调动劳动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公正的实现。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段时期里,我国在分配领域实行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差都一样的平均主义,这使得干得少的、干得差的侵占了干得多的、干得好的部分劳动成果,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这种不公正的分配局面尤其是将按劳分配视为“资本主义因素” 、 “资产阶级法权”的错误观点,邓小平指出,多劳应该多得,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只

6、能是按劳,不能是按政,也不能按资格” 。他强调, “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 ”这是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按劳分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不是资本主义的。 ”在邓小平看来,平均主义是小生产的产物,也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表现出优越性,就不能再沿着“大锅饭”的僵化模式走下去。过去的平均主义实际上是共同贫穷、共同落后。按劳分配与平均主义的“均富”是不相容的。改革开放首先就要破除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 。 3.战略步骤:实施两个构想,顾全两个大局 共同富裕是个逐步实现的动态过程,既不能停滞不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认为应该有步骤地推进,

7、为此他提出了两个战略构想。第一个构想是让有条件的地区“先富”起来。4他认为。为鼓励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应当大力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目的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它地区也较快地富裕起来,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这个道理。第二个构想是实现共同富裕。他提出,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其它地区发展慢点,然后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和帮助后发展起来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所说的“先富共富”的两个构想,虽有富裕次序之间的差别,但却是高度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战略步骤。至于如何保障先富带动后富,邓小平认为还要照顾好两个大局。第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沿海这个广大地带快速

8、地优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第二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的时候,需要沿海拿出更多支持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到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清醒而又充满信心地指出, “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但通过以上战略步骤使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后,我们就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4.最终目标:实现共同富裕,反对两极分化 邓小平始终认为,实现富裕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 “全民共同致富” 、人人都有追求富裕的权利和机会。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邓小平就提出了“贫的变富、富的更富”的主张,认为这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方针。 ”这种允许差别

9、的同向富裕与我们党早期提出的“均贫富”观点是有区别的,可以视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早期形态。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趋于完善和成熟。他指出。 “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5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归结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邓小平看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不可动摇的原则。他通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得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因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

10、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 ”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就有悖于社会主义制度,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二)政治公正:民主法治 1.根本方向:人民当家作主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公正社会。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这说明,从马克思主义诞生时起,无产阶级就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重要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前,针对黄炎培关于“人亡政息”周期率的疑虑,毛泽东指出,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 “这个新路

11、,就是民主。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他认为,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就是广大人民充分当家作主,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走人民当家作主的道路。相比较而言,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6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同样,也只有民主的充分发展,才有社会主义的高度发展。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他强调,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继续努力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

12、现代化。 ”这说明邓小平明确而又深刻地指出了实现政治公正的根本方向。即只有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化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2.实现前提: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 邓小平认为, “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 ”他深刻分析了现行政治制度的弊端,指出, “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因而,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领导制度的问题。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方面来看,权力过度集中以及缺少监督和制约是各种问题的总弊端,也是产生官僚主义、形形色色贪腐现象和特权现象等社会不公的总病根。他认为,如果我们不受监督,

13、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 “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 ”由于中国留给下的封建专制的政治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比较少,而要克服这些弊端,就“应该明确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实的改革。 ”他强调,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目的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他总结历史教训告诫全党, “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7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 ” 3.推进路径:实现民主的制

14、度化、法律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制定了宪法等少数法律,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找到实现民主的恰当途径和方式,更没有树立起法律和制度的权威。邓小平深知无法制的民主给国家、给社会、甚至给个人带来的危害和教训。1980 年他在回答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问题即如何避免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时说:“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他指出:“我们的民主同法制是相关联的” 。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

15、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这里虽没有明确提出“法治化”这一概念,但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科学设想蕴含了丰富的法治精神。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民主只有同社会主义法制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法律和制度加以贯彻,才能得到切实保障。两者之间是互为依存、辩证统一体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内容,而后者是前者的体现和保障。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仍不忘强调:“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 4.战略保障:抓住两条路线不动摇 邓小平强调,不管是对于现在还是对于将来, “我讲的东西都不是从小角度讲的,而是从大局讲的。 ”为确保顺利推进社会

16、主义现代化建设的8伟大事业,邓小平认为需要抓住两个战略保障。首先,要抓住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邓小平指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四个坚持是成套设备 。 ”这一点决不能改变,也决不能放松。 “否则,我们非垮台不可。 ”在此基础上,他认为要在 21 世纪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就决不能动摇改革开放政策。有了这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大有希望:否则,我们就会走弯路。其次,要抓住党的组织路线不动摇。他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得好,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政策能不能坚持下去,经济社会能不能发展得快一些,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

17、,关键在人。解决组织路线的问题,其中最大、最难、最迫切的问题,就是选好接班人问题。 “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主要就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 ”邓小平告诫全党,对这个问题要高度清醒,要按照“四化”的标准,选拔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进班子,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万古长青。 二、启示 (一)进一步解决好分配问题。实现没有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 以邓小平的两个战略构想为衡量尺度,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第一个战略构想的实施。经济社会潜能获得了巨大释放,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和行业的先富任务已基本完成。但从第二个战略构想即实现共同富裕的角度看,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明显不

18、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如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不但没有较好地解决。甚至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近年来,我国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合理的浮动区间,基尼系9数已达到了 0.5 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达到了 5-6 倍,居世界各国之首。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价值追求都要求将公正分配问题放到一个更加突出的地位。按照邓小平的第二个战略构想。到21 世纪中叶达到人均 4000 美元的目标时,就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时机。实际上,我国在 2011 年已经达到了人均 4000 美元的既定目标,这意味着解决分配不公的战略时机已经出现。在

19、这个基础上解决好公正分配问题,既是邓小平对全党和全国人民最庄严的政治交待和深情嘱托,也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而又现实的紧迫任务。 (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一手抓民主,一手抓法制” ,勾画出一个“民主法制”的蓝图来揭示政治公正。他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他认为,到那个时候,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和政策,会更加定型化。依据邓小平的多次论述和一贯思想,他所说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应当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系。此后,党的十五大确

20、立了“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体制改革新目标。党的十七大更是明确指出,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这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条件。从已经取得的成效来看,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系促10进社会公平正义,既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改变以前那种“重人治,轻法治”的人治传统以及传统价值中“重道德,轻法治”的片面观念,实现民主法治由政治理念向制度安排的有序过渡。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民

21、主法治体系越是完善,就越是能够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和拥护,同时也就越是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更加注重社会公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应该而且能够比资本主义创造出更高的社会生产率,更好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历史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一方面,不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的问题,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就不可能最终得以实现。因此。 “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是实现和保障我国社会公正的前提。但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牢记,发展仅仅是手段和前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才是发展的价值前提和终极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但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既要重视发展,又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社会公正。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由此可见,社会公正与科学发展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这提醒我们,在发展问题上,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