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多目标企业间的效仿与追逐摘要: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总是假设企业最大化自己的利润,但是现实中企业有各种动机来确立多重目标,或非最大化利润的目标。文章主要讨论了寡头企业在确立了非最大化利润的目标函数,即企业的目标是最大化一定权重的利润和一定权重的其他目标;从战略替代品、战略互补品等企业行动之间的关系,以及目标之间的关系等,来分析企业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企业之间目标的影响,以及企业目标对于竞争对手的影响。论文中还具体讨论了两种非最大化利润的目标函数,其一是包含了企业自己收益的目标函数,另一个是包含了行业某个利润水平的目标函数。 关键词:最大化利润;非最大化利润;企业行为;战略替代品;战略互补品 中图分
2、类号:D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3)02007709 企业目标的确定是企业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所谓企业行为就是企业为实现某一或某组特定目标的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现代企业行为理论认为, 企业是企业内部主要主体要素, 即所有者、经理和职工或工会利益和权力关系的组合。企业厂商的主导行为目标就取决于处于主导地位的利益和权力主体的目标趋向。所以, 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国家所有制内, 主导的行为目标是完成国家计划; 在古典的私有制内, 主2导的行为目标是利润的不断增加; 在经理主导型的股份制内, 主导行为目标是企业成长;在传统南斯拉夫社会所有制内, 主导行为目标是收入的增
3、加。 实际上,随着理论的发展,相对于绝对偏好,相对偏好或多元化目标、非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考虑了更多的因素。除了利润之外,还有市场份额、每个工人的平均收益、股东权益、管理者报酬,甚至公司的声誉,这些因素在管理理论中都有所涉及。企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确立不同的目标,企业的目标不仅限于利润最大化,而且是多重目标。企业确立了目标,便会有相应的战略来实现这些目标。企业目标的变化,或者说企业偏好的变化,引致企业行为和绩效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资源的配置,从而也影响了竞争对手的企业行为。这种目标改变所带来的企业们的行为改变,也即多重目标下企业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是本文的兴趣所在。 用经济学的范式语言描述如下:如
4、同对于个人的偏好的分析,对于企业相对偏好的讨论也有很多方向。如偏好的变化对于企业行为的影响。如同绝对偏好,企业也会确定一个目标函数,但此目标函数,不仅包含了一定权重的利润,还包含了一定权重的其他因素,如上面提到的市场份额、每个工人的平均收益、股东权益、管理者报酬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有其现实基础,也表现了该企业或企业的所有者对于企业发展的看法或倾向。笔者在这里把这种更符合现实的、企业具有的多重目标称为非最大化利润的目标(non-profit maximization) 。文中,笔者主要讨论了两种企业的相对偏好或者说非最大化利润目标的情况。一种是企3业将它自己的收入包含进目标函数;另一种是企业将
5、自己的利润和行业中的某个利润水平相比较,最大化此相对利润。 一、研究现状 对于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质疑以及对企业行为研究方式转变的建议为时已久。Berle and Means 指出股东不断减弱的作用和相随的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作用的增强,预示了管理理论开始走强。Cyert and MarchCyert,Richard M.and March,James G.(1956) ,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the Theory of Oligopoly,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2) ,398-412.进一步指出,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一定
6、的可以接受的利润水平,这个水平由以往的经验和外在的标准决定。Baumol 认为企业最大化利润至少要实现一设定的最小利润水平,Baumol 讨论了最大化收益的增长率的约束。这些研究通过将现实经验转化为约束条件,讨论在此基础上非最大化利润目标的实现。Cyert and MarchCyert,Richard M.and March,James G.(1963) ,A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Second Edition,Cambridge,MA:Blackwell.认为企业是适应性的组织,他们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不是最大化任何目标。Oliver Williamso
7、nWilliamson ,Oliver E.(1963) , ”Managerial Discretion and Business Behavior”,Ameriacan Economic Review,53(5) ,1032-1057. Williamson ,Oliver E.(1964) ,The Economics of Discretionary Behavior:Mangerial Objectives in a Theory of the Fir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把管理者的效用函数标4准化(最大化效用同时有最小利润的约束)
8、,效用函数里包括实现管理者目标的方式和管理层的报酬。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和管理者升迁相关的花费规模、工资、保险、权力、荣誉、专业级别,还包括令人费解的可任意使用的支出账户和办公室大小。MarrisMarris,Robin, ”A Model of the Manegerial Enterpris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77(2) ,185-209.认为管理者在最小利润的限制下最大化企业规模增长率,这里企业规模是由公司资本定义的(固定资本、存货和现金) 。John WilliansonWillianson,John, ”Profit,Growth and
9、 Sales Maximization, ”Economica,33(129) ,1-16.提供了一个对利润最大化、增长率最大化和贴现收益最大化的比较。这些作者都认为最小利润的限制来自于管理者对工作保险的兴趣:低利润(因而低股价)使他们被替换的可能性增大 Yarrow,G.K.(1976) , ”On the Predictions of Managerial Theories of the Firm,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4(4) ,267-279.。 以上研究皆针对管理者管理的企业,管理者是重要影响因素,与管理者有关的经济变量被考虑进目标函数
10、。 另一类没有假设利润最大化的模型是劳动力管理的企业。DrezeDreze,Jacques H.(1976) , ”Some Theory of Labor Management and Participation, ”Econometrica,44(6) ,1125-1139.和MeadeMeade,J.E.(1972) , ”The Theory of Labor-Management Firms and of Profit Sharing, ”Economic Journal,82(325s) ,402-428. 作出了最初的贡献。假设雇员们参与企业的决策过程,在这个认识的基5础上,劳动
11、力管理的企业的目标被认为是最大化雇员的福利。WardWard,Benjamin(1958) , ”The Firm in Illyria:Markrt Syndicalis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48(4) ,566-589. 认为企业应最大化每个人的净收益(收益中除去非劳动的费用) 。这些目标函数考虑了雇员的效用。 MiyazakiMiyazaki,Hajime(1984) , ”On Success and Dissolution of the Labor-managed Firm in the Capitalism Economy”,Journal of
12、 Political Economy,92(5) ,909-931.和Nearyiyazaki,Hajime and Neary(1983) , ”The Illyrian Firm Revisited,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4,259-270. Miyazaki,Hajime and Neary(1985) , “Output,Work Hours and Emlpoyment in the Short Run of a Labor-Management Firm, ”Economic Journal,95,1035-1048. Aoki,Masahiko
13、(1980) , ”A Model of the Firm as a Stockholder-Employee Cooperative Gam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0(4) ,600-610. 定义了雇员的福利由工资和失业导致的闲暇的效用所决定。AokiAoki,Masahiko(1983) , ”Managerailism Revisited in the Light of Bargaining-Game The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1) ,1-21。Baumol
14、,William J.(1959) ,Business Behavior,Value and Growth,NewYork:Macmillan. 把企业的目标进一步发展为股东和雇员之间博弈讨价还价的结果。1983 年 AokiKaneda, M., Mastui A. 2003. Do Profit Maximizers Maximize Profit? 6Divergence of Objective and Result in Oligopoly. mimeo, University of Tokyo, available at http:/www.e.u-tokyo.ac.jp/amat
15、sui/profit50.pdf. 把企业进一步假定为股东、雇员和商业伙伴的联合。 Kaneda and MatsuiKaneda, M., Mastui A. 2003. Do Profit Maximizers Maximize Profit? Divergence of Objective and Result in Oligopoly. mimeo, University of Tokyo, available at http:/www.e.u-tokyo.ac.jp/amatsui/profit50.pdf. 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更广泛形式的企业的目标函数,假设它是一定权重的利润和其他目
16、标的平均数。 上文所介绍企业的相对偏好或偏离最大化利润目标的理论,都集中在讨论当偏好发生变化时,也就是对于不同的企业目标,企业的行为如何发生改变,是目标对行为的影响。但是,这样的讨论是否合理,非最大化利润的目标是否有其理论和逻辑的合理性,这些更深入、更根本的讨论,并没有触及。 国内也有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国外的讨论类似,一方面有对理论合理性的探讨,例如:谭顺1表明了对利润最大化理论的质疑。他认为在利润最大化原则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第一种倾向是把利润最大化等同于利润唯一化,强调追逐利润是经济活动的唯一目标,对其他的合理目标加以排斥;第二种倾向是把利润最大化等同于逐利合理化,从而
17、使利润最大化原则在法律、道德上处于无可挑剔、无可争议的地位。笔者认为利润最大化是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背离的;7王曲华2讨论了商业银行设立非最大化利润目标的合理性。合理设定经营效益目标,对商业银行实现稳健经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润最大化只是一种理论抽象,实际工作中很难找到衡量的标准,而且极易诱发经营者的非律行为。因此,作为工作目标,商业银行应当而且只能设置适度利润的效益目标,才能推动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郭卫,陈庆中从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对企业目标作了简要的分析,并针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两种目标模式作了对比。联系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利润增加、企业成长、提高市场份额、
18、职工收入增加、完成国家计划、经理收入增加等目标,指出中国企业应以维护股东利益为目标。 另一方面,就是和非最大化利润理论和现实经济相结合,探讨转型期中国的企业行为:刘小玄3讨论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转轨过程中的目标差异以及其所导致的行为差异。国有企业的目标是模糊的多元的,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民营企业的目标则是明确的和唯一的。在中国目前的转轨经济过程中,这种最基本的目标差异实质上就在于,国有企业的目标实际上就是经营者或政府管理者的利益目标,他们通过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或者可支配收益最大化,或者可控制资源最大化,或者满足效用的支出最大化等具体的经营目标和方式,来实现其利益目标。民营企业的目标则可以
19、简单地归结为所有者的利益目标,与这个目标相匹配、相一致的经营目标和方式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徐传谌,高元禄和庄慧彬4讨论了国有企业多元化目标形成的原因,并阐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笔者认为随着产权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国有企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而是在产8权制度现代化和管理体系市场导向两个维度都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型国有企业” 。在国有企业的身后,人们总是可以同时看到两股力量:一股是非经济的,出于政治或意识形态考虑的力量;另一股是经济的,出于实用主义考虑的力量。正是在这两股力量的交互作用下,国有企业成了一种同时拥有非经济目标和经济目标的特殊的企业组织,刘小玄5 以利润最大化的
20、企业行为作为效率和市场均衡的参照系,构造了一个双重目标的企业行为模型,即所有者和经营者各自具有自身最大化利益的不同目标,来分析中国经济中的企业行为,考察中国特有的产权结构和转轨过程中的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的作用及其结果。模型假定政府决定的企业行为是税收最大化,而经营者控制下的企业行为是企业可支配收益最大化,得到的关于税收最大化的行为导致的市场价格低于利润最大化的均衡价格,市场供给大于均衡供给的水平的结论。 无论是国外和国内的研究,都更多地集中于对于企业的不同目标的讨论,或者是非最大化利润理论本身的合理性,而对于确立了非最大化利润目标之后,企业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如何影响,影响程度如何,讨论较少。
21、这也正是本文的努力方向。 文中,笔者采用了 Kaneda and Matsui 提出的更广泛形式的企业的目标函数,即企业的目标是一定权重的利润和一定权重的其他目标,如收入、成本、市场份额、每个工人的平均利润等。在一个寡头竞争市场上,分析讨论目标变化引致的企业行为的变化,以及企业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影响程度。 除了普遍形式的目标函数,笔者还讨论了两种具体的偏离最大化利9润的目标函数。一种是在最大化利润的同时,还最大化企业自己的收益;另一种是将行业的某个利润水平考虑进来,企业比较自己的利润和此利润水平的差距,最大化这个利润水平的差距。在这两种目标函数下,对企业进行产量竞争和价格竞争的行为都进行了分
22、析,并且对于第一种目标函数,采取了所有者管理者两阶段博弈。论文的结构如下:第 2 部分我们讨论了普遍形式的多重目标的模型,对于两个企业之间竞争行为或战略的相互影响,以及企业对于不同目标的重视程度,进行了讨论;第 3 部分提出第一种目标函数下的理论模型及其相应的假设,并讨论了企业在此目标下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时,进行产量竞争和价格竞争的均衡结果;第 4 部分提出了第二种目标函数下的理论模型及其相应的假设,同样讨论了进行产量竞争和价格竞争的结果,对企业行为进行分析;第5 部分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进一步可能的研究。 二、一般模型 寡头市场上有两个企业和,这两个企业都具有非最大化利润的目标函数,包括利润
23、和利润之外的另一个目标,两个企业同时选择它们的战略变量和,这可以是产量,也可以是价格。我们假设一个较高水平的变量表明企业的比较激进的行为。比如企业的目标是最大化利润和市场份额的组合,它选择产量作为变量进行竞争,一个较高水平的产量也就表明该企业比较激进。同样,进行价格竞争的话,一个较低水平的价格是企业比较激进的标志。 五、总结 本文讨论了企业在确立了多重目标或非最大化利润目标的情况下,10怎么选择自己的竞争策略的问题。显然,企业不仅要考虑自己在不同目标之间的权重(如果不是外生的情况) ,还要参照竞争对手的行为确定自己的行动。 处在同一市场上的企业行为相互影响。一个企业的行动或策略会刺激或抵消它的
24、竞争对手的行动。简单说,若两个企业的行动相互抵消(offset) ,则称它们的行动互为战略替代品;若两个企业的行动相互加强(reinforce) ,则称它们的行动互为战略互补品。 显然,企业的目标对于企业的行为有影响,一个企业确立了多重目标,它的均衡产量、价格、利润都会发生变化,竞争对手亦是如此。但到底是怎样的影响,在什么程度上影响自己的行动,影响竞争对手的行动,进而影响最后的均衡结果,笔者从战略替代品、战略互补品等角度分析了企业的不同目标的关系和不同企业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企业确立不同权重的目标,可以称之为目标结构,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要给予企业自身的远景规划和价值取向,以及外界的影响。有时,企业暂时确立了利润之外的目标,但它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最大化远期利润。在文中所讨论的第二个例子的结论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结论,当企业确立非最大化利润目标时,它反而可能取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更大的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对最大化利润目标或“as if ”的质疑。但并不是说最大化利润不对。实际上,一个理性的企业即使确立了多重目标,它的最优策略也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一致,这样企业才能持续繁荣,否则企业会失去持续发展的资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