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翻译策略中辩证统一的归化与异化摘 要:在翻译策略中,归化和异化是两种相辅相成的翻译方法,各有特点,在一定的语境中各有优劣,因而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归化和异化也是翻译领域的一对矛盾,相互依存,在翻译时缺一不可。必须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我们的原则是:归化时不改变原作的“风味” ,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达自如。 关键词:翻译策略 归化 异化 辩证统一 翻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活动,这一活动也极为复杂。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在近三十年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翻译研究也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翻译理论被深深地打上了交际理论的烙印;二是翻译研究从重视语言转换转向重视文化转换。这两种倾向的结合,就把翻
2、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学术界达成的共识是:翻译已不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模式。 一、 “归化”与“异化” 正因为翻译涉及两种不同语言中的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一个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问题。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没有语言,文化就不可能存在;语言也只有能反映文化才有意义。翻译既然与文化密切相关,就很自然地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怎么处理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尤其是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差异较大的文本。对待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的问题,翻译界内部产生了两种对立的意见,2即“归化(domestication) ”与“异化(foreignization) ”。1995
3、 年,Lawrence Venuti 在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 ”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 ”。前者主张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作者为归宿,后者则认为译文应以源语或源文读者为归宿。就翻译中涉及的文化转换而言,可分为以源语文化为归宿(source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or SL culture-oriented)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or TL culture-orie
4、nted)两种原则和方法。 Venuti 可以说是异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反翻译”的概念。这种翻译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在风格和其他方面突出原文之“异” 。Venuti 声言, “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翻译理论和实践,以抵御目的语文化占指导地位的趋势,从而突出文本在语言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差异”(Venuti,1991) 。在这一概念中,他提出了一种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策略(Neubert 1992:24) ,即译文故意弄得不通顺。有些译者对读者毫不妥协,要求读者接受异国文化的特异之处(Brewer,1988) 。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至今西方文论界已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反意图论”的出现
5、,即文论从以作者为中心转移到以文本为中心;第二次是阐释学和接受理论的出现,即从以文本为中心转移到以读者为中心。第二次变革的重点是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参与作用,认为文本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完成的。作者的意图只与作品的发生理论有关,而与解释理论无关。因此,西方现代文论家认为文学作品不是永恒不变的客体,而是向未来的理解无限开放的显现过程。也就是说,不同3时代、不同环境、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作品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此。鲁迅先生曾说过类似的话:一部红楼梦 ,多情男女看到“缠绵” ,禅学家看到“空” ,易学家看到“阴阳” ,道学家看到“淫”。 随着文学批评的重心从文本转移到读者,翻译理论也出现
6、了类似的转移,读者在翻译中的作用突出起来,而奈达的翻译理论就体现了这种转移。奈达可以说是归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的概念。他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出发,把译文读者置于首位, 并仔细分析源语信息的意图。奈达在不同场合重复了他这一观点,即“译文基本上应是源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 ”对奈达来说,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的目的是译文的表达方式应是完全自然的,并尽可能地把源语行为模式纳入译文读者的文化范畴,这是关于翻译的概念不强调读者为了理解源语信息一定得接受源语文化的模式(Nida,1964a:159) 。他提出了“功能同构(functional isomorphs) ”的策略作为解决方
7、法,以求在不同体系中取得相同的效果。因此,英语成语“to grow like mushrooms”在译成中文时可用汉语成语“雨后春笋”来表达(Nida,1993:121) 。 二、归化和异化在翻译中的体现 归化和异化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源语和目的语(译语)的文化差异。归化派主张以目的语文化“替代”源语文化,而异化派却执意“保留” 。 (1)It is as significant as a game of cricket. 4a.这件事如同吃饭一样重要。 b.这件事如同板球赛一样重要。 译文 a 改变了原文的形象,以汉人的“吃饭”替代英人的“板球赛” ,显然是为了照顾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和语
8、言认知,属于典型的归化译法。的确,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吃饭很重要,但失去了异域之景英国人的板球赛。再者,此译法容易对中国读者产生文化误导(cultural misleading) ,即认为英美人对吃饭也有同感。译文 b 忠实地保留和再现了源语的文化特征,增强了语言文化的“异域感” 。因而无论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还是从翻译的“信”的准则上看,此异化译法更为理想,但却忽视了普通中国读者对异域文化的接受能力。 (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曹雪芹) a.Man proposes,God disposes.(Hawkes,1973) b.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Ya
9、ng,1994) 杨、戴和 Hawkes 都是利用同一英谚,仅差一字,但使目的语文化和源语文化相去甚远。Hawkes 直接引用原谚语,虽说更利于普通英美读者理解和接受,但这样一来便把一个佛教徒转变为一个基督教徒,有悖于源语文化和作者意图。杨、戴保留和再现了红楼梦中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即佛教和道教,有利于在英美读者中导入中国的“异域风情” ,但却可能令那些扎根于基督教文化传统的英美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3) nor was Mrs. Hurst,who had married a man of more fashion than for tune,less disposed to conside
10、r his house as her home when it suited her.(J.Austen:Pride and 5Prejudice,Ch.4,V.I) a.再说那位嫁了个穷措大的赫斯特太太,每逢上弟弟这儿作客,依旧像是到了自己家里。 b.而那位赫斯特夫人嫁了个家财不足、派头有余的绅士,因而一旦得便,也很情愿把弟弟的家当作自己的家。 显然,例(3)a 属于归化译法。文中的赫斯特先生本是个好吃懒做、从不读书的绅士,译者用“穷措大”来形容他,虽然既顺当又简练,但却扭曲了人物的形象,将其刻画成一个类似孔乙己式的穷困的读书人。例(3)b 采用异化法,将“a man of more fas
11、hion than for tune”译作“家财不足、派头有余的绅士” ,就显得比较贴切。 (4)原文:O my lu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uve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ed in tune.(Robert Burns,A Red,Red,Rose) 郭沫若译文:吾爱,吾爱玫瑰红 六月初开韵晓风; 吾爱,吾爱如管弦, 其声悠扬而玲珑。 原诗含有苏格兰方言,郭沫若采用以归化为主的翻译方法,效果显著。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同时译者突破了原文押韵框架,采用古
12、汉语七绝形式,使译文琅琅上口,译诗的读者因此深深体会到了原文诗人真挚6的感情。 异化译法既可以充分传达原作的“异国风味” ,也可以引进一些源语的表达方式来丰富目的语语言。假如翻译只讲归化不求异化,那汉语就只会有“猫哭老鼠” ,不会有“鳄鱼眼泪” ,只会有“全副武装” ,不会有“武装到牙齿” ,只会有“一箭双雕” ,不会有“一石二鸟” 。如此一来,汉语就会失去不少光彩。 三、归化和异化的辩证统一 异化与归化是否一定水火不容?译者翻译作品时是否只能选择一种方法而不可两种方法兼用?要解答这些问题,还得从翻译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说起。关于翻译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中外的译论家作过不少论述,但最全面、最
13、精到的还是泰特勒的三原则:一是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二是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作相一致;三是译文应和原作一样通顺。 如果我们接受泰特勒三原则,就会认识到:翻译要想实现这三个目标,译者必须兼而采用异化和归化两种方法,而不是择一而从。原因有二:一是在前两条中,前者要求完全地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后者要求忠实地展现出原作的“风格和笔调” ,无论是原作的“思想” ,还是原作的“风格和笔调” ,都带有浓厚的异国情调,翻译中不采用异化的方法是很难完成的;二是第三条要求译文像原作一样“通顺” ,要做到这一点,译者在语言表达中不得不作出必要的归化。 在我国的翻译史上,相比注重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化特色的“
14、异化派” ,注重适应汉语语言文化规范的“归化派”一直占据明显的优势。严复、7朱生豪、张谷若等的译作至今广为流传,而“异化派”翻译家尽管有中国新文化的旗手鲁迅和新月派代表徐志摩,但他们的译作过于拘泥于原文,影响远不如前者,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异化的作用和意义。归化与异化是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两种翻译手法,归化求同,异化存异,两者辩证统一,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在实际操作中,译者可以根据作品和读者的要求交替使用这两种手法。这两种方法的运用是由翻译所涉及的不同语言各自的特点所决定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随着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的加强、各种语言的日益丰富以及读者不同时期的不同的要求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据读者
15、反应论和奈达的翻译理论,不管采用归化还是异化, 译者都必须考虑读者的感受,并据此选择两种翻译手法。 (5)I passed out of my mind,and the next thing I knew I was sitting down on the ground,very cold in the shadows,and looking up at the rock where I had been within an eyelash of eternity There are such reflections,and for some of them I have the names.
16、(N. Scott Momaddy The End of My Childhood ) 译文:我当时晕了过去,等醒来时,发现自己坐在地上,阴影笼罩中,只觉浑身冷冰冰的。我抬头看看上面的石壁,我刚才撑在那里险些丧生现在我还有这样的回忆,其中有一些我还能说出名目来。 这段译文是异化和归化交错运用的产物。比如,把“the next thing I knew”译作“ 等醒来时,发现” ;把 “within an eyelash of eternity”译作“险些丧生” ,均属归化译法,而将“for some of them I have the names”译作“其中有一些我还能说出名目来”则属异化译
17、8法。 (6).while the abilities of the nine-hundredth abridger of the History of England.are eulogized by a thousand pens,there seems almost a general wish of decrying the capacity and undervaluing the labour of the novelist.(J.Austen Northanger Abbey,Ch.5,V.I) 译文:有人抛出英国史的不知是第几百个译本诸如此般的才干受到了上千文人墨客的赞颂;然而
18、人们几乎总是愿意诋毁小说家的才能,贬损小说家的劳动 值得注意的是“the nine-hundredth abridger of the History of England”这个短语的意思是说英国史有着多如牛毛的删节本。作者说“第九百个删节人”是夸张说法,译者译为“不知是第几百个译本” ,既贴近作者的表达方式又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兼有异化和归化的因素。四、结语 不管是采用归化还是异化,译者都应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对读者负责,在加强译文可读性的同时,不能仅仅满足于达意,还应将传达异质语言文化视为己任。许钧先生曾说过:翻译是历史的奇遇。译者要注意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并根据原文的风格和内容、读者的层
19、次和要求,对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侧重点作相应的调整,同时还必须根据翻译实践的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力求准确、生动、畅达地再现原文的风格、内容,从而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翻译是“选择的9艺术”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始至终面临着归化与异化的选择,通过选择,在接近作者和接近读者之间找到一个“融汇点” ,这个“融汇点”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居中点” ,它有时距离作者近一些,有时距离读者近一些,但无论更接近哪一方,都必须恪守一条原则:接近作者时,不能距离读者太远;接近读者时,又不能距离作者太远。换言之,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改变原作的“风味” 。翻译策略中的归化和异化是相互依存
20、的,缺一就不成其为翻译。如同直译和意译一样,异化和归化也是翻译领域的一对矛盾,也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参考文献: 1Hawkes,David.The Story of the Stone.Vols. 1-3M. London: Penguin Bookes,1973. 2Lefevere,Andre.Translating Literature:Practice & Theory in a Comparative ContextM.N.Y.: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1992. 3Nida,Eugene A.Towards a Sci
21、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E.J.Brill,1964. 4曹雪芹,高鄂.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5胡卫平,周峰.翻译的目的与异化翻译A.大学语言教学与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7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 (1). 108许建平,吴朝霞.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处理手段A.大学外语教学研究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9叶子南.论西化翻译J.中国翻译,1991, (2). (钟永军 王松林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