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钢筋锈蚀对混凝土梁破坏模式影响的试验研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78211,51174291) 作者简介:卫军(1957-) ,男,河南新乡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 摘要:研究钢筋锈蚀对混凝土梁破坏模式的影响.对 4 组共 21 根不同剪跨比、不同锈蚀程度的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纵向配筋率及剪跨比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纵筋、箍筋锈蚀程度的变化,梁会产生弯曲、剪压、剪切粘结 3 种不同形态的破坏.针对此现象,基于试验研究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的试验结果,根据现行规范中的分析理念建立了考虑剪跨比、箍筋锈蚀率、纵筋锈蚀率及粘结退化等因素影响的锈蚀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据此再考
2、虑弯剪区的平衡条件,分析讨论得出了试验梁产生破坏形态转变的临界条件和锈蚀混凝土梁构件的综合承载能力的变化规律,从而建立了锈蚀混凝土梁破坏模式转变的分析模型.据此模型分别以纵筋锈蚀率和箍筋锈蚀率为横、纵轴,考虑剪跨比等因素得出临界曲线划分的破坏形态区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关键词:钢筋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破坏模式;剪切粘结破坏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在严酷的服役条件下,特别是暴露于海洋环境及严寒地区的除冰盐环境中,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锈蚀往往难以避免.钢筋锈蚀将导致混凝土梁承载性能的劣化.已有许多学者开展了钢筋锈蚀对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2承载性能影响的研究,建立了考虑钢筋
3、有效截面积的减少和力学性能的退化、保护层锈胀剥落及粘结性能的退化等因素的锈蚀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而锈蚀混凝土梁的弯剪区受力复杂,钢筋锈蚀对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的影响机理更为复杂,也有一些学者进行了锈蚀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性能的理论和试验研究1-3,结果表明,箍筋锈蚀率、纵筋锈蚀率、粘结性能退化程度及剪跨比是控制锈蚀混凝土梁受剪性能退化的主要因素,Higgins、徐善华学者分别提出了各自的锈蚀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 尽管目前人们对锈蚀混凝土梁的受弯及受剪性能退化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研究深度不够,主要侧重在钢筋锈蚀对构件的承载力的影响方面.基于这种局面,本文开展了箍筋和纵筋锈蚀的
4、混凝土梁破坏模式及综合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以更加深入地揭示钢筋锈蚀对混凝土梁构件的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 1 试验概况 1.1 试件设计 为了研究弯剪区纵筋及箍筋锈蚀对混凝土梁的受弯及受剪承载性能退化的影响,参照我国原来规范 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4 进行了试件的配筋设计,最后在试验结果分析阶段又按照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5进行了设计复核.由于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弯剪区的承载性能,这里按照强弯弱剪设计原则(即钢筋未锈蚀时,最终为斜截面抗剪破坏)进行.设计了两种剪跨比和两种箍筋间距的 4 组 21 根钢筋混凝土梁试件,每组由 1 根不锈蚀的对比3梁试
5、件和若干根不同程度锈蚀的混凝土梁试件组成,具体设计参数如表1 所示.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试件制作时预留混凝土标准立方体试块自然养护 28 d,实测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为 49.8 MPa,纵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 25 mm,纵筋采用公称直径为 20 mm 的 HRB335 级钢筋,实测屈服强度为 355 MPa,架立筋及箍筋分别采用公称直径为 10 mm及 6 mm 的 HPB235 级钢筋,实测屈服强度为 275 MPa,试件的配筋如图 1所示. 1.2 混凝土内钢筋的锈蚀 采用半干法通电的方式进行纵筋和箍筋的快速锈蚀,如图 2 所示.首先将浇筑成型的试件置于质量百分比为 5%
6、NaCl 溶液中浸泡 1 个月,使试件内混凝土充分饱和并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然后设定直流电源的电流密度 icorr=0.2 mA/cm2,采用施加 直流电进行试件内钢筋的快速通电锈蚀.纵筋及箍筋的锈蚀程度按照法拉第定律估算的通电时间和试件表面的锈胀裂缝宽度进行双重控制.试件内真实的钢筋锈蚀程度,需要根据静载试验完成后将试件破开取出钢筋,按照标准试验方法6进行酸洗、称重,计算得出钢筋锈蚀率进行评价,结果见表 2. 1.3 锈蚀混凝土梁的加载 锈蚀达到预定程度后,依据 GB/T 50152-9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规定的程序,对试件进行两点对称加载的静载试验,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如图 3 所示.其
7、中 a 为剪跨,对于 =2 和 =3 的试件,a 分别取为 570 mm 和 855 mm.试件预载后,以 10 kN 为一加载等级进行分级加载,4当荷载接近试件破坏荷载时,则以 5 kN 为加载等级.加载间隔不少于 10 min,在试件接近破坏时不少于 15 min.当压力传感器指示荷载不再增加时,即认为荷载水平达到试件的破坏荷载. 2 试验现象及结果分析 2.1 试验现象 试件在通电加速锈蚀至预定锈蚀程度的过程中,随着钢筋锈蚀程度的增大,其表面逐渐出现锈胀裂缝.试验过程中不仅在锈蚀试件出现了由于纵筋锈蚀引起的纵向顺筋裂缝,而且出现了由于箍筋锈蚀引起的横向锈胀裂缝,典型构件的锈胀裂缝如图 4
8、 所示. (a) 3(120)3 箍筋锈胀裂缝 (b) 3(120)3 纵筋锈胀裂缝 锈蚀混凝土梁试件从开始加载至最终破坏历经了如下 3 个阶段: 1) 荷载水平较低时,试件内未出现受力裂缝; 2) 随着荷载的增大,试件跨中纯弯段和靠近支座的弯剪段底部相继出现与纵筋垂直的受拉裂缝,受拉裂缝宽度伴随荷载的增大而向上延伸,弯剪裂缝向加载点延伸; 3) 纵筋及箍筋锈蚀率不同的梁,在荷载继续增加后,出现 3 种不同的破坏现象:()当纵筋及箍筋锈蚀率较小时,试件纯弯段受拉裂缝随着荷载增大而向上延伸,而弯剪裂缝向加载点延伸缓慢或停滞,而荷载继续增大,一条主要受拉裂缝宽度明显增大,并向上延伸,跨中混凝土逐渐
9、被压碎剥落,即梁发生弯曲破坏,如图 5(a)所示;()当纵筋及箍筋锈蚀率较大时,纯弯段受拉裂缝向上延伸缓慢或停滞,弯剪5裂缝由梁底继续向加载点斜向延伸,逐渐形成临界剪切斜裂缝,荷载继续增大,临界裂缝继续向加载点延伸,宽度继续增大,达到极限荷载时,箍筋屈服甚至被拉断,试件剪压区混凝土开始被压缩,即试件发生剪压破坏,如图 5(b)所示;()当纵筋及箍筋锈蚀率更大时,试件弯剪区出现的剪切斜裂缝很快发展至梁顶,临界裂缝将弯剪段梁体斜劈成两半,同时梁底沿纵筋产生劈裂裂缝,保护层剥落,破坏时纵筋滑移明显,而剪压区混凝土并未压碎,本文将这种破坏形态定义为剪切-粘结破坏,如图 5(c)所示. 2.2 试验结果
10、分析与讨论 采用上述试验方法,得出的锈蚀混凝土梁试件的试验结果汇总如表2 所示.由表 2 可以看出: 1)对于相同剪跨比、相同纵向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梁构件,纵筋和箍筋的锈蚀会导致其破坏模式发生转变.未锈蚀时发生弯曲破坏的梁,随着纵筋、箍筋锈蚀程度的发展,可能依次出现向剪压、剪切粘结破坏转变;未锈蚀时发生剪压破坏的梁,随着纵筋、箍筋锈蚀程度的发展,可能出现向剪切粘结破坏转变;箍筋间距偏大时,钢筋锈蚀较小的情况下破坏形态即发生转变,而箍筋间距 120 mm 的试件则能承受相对较大的钢筋锈蚀程度而不发生破坏形态转变; (a) 3(120)1 弯曲破坏 (b) 3(120)2 剪压破坏 (c) 3(1
11、20)3 剪切粘结破坏 2)随着纵筋及箍筋锈蚀率的增大,试件的承载能力显著下降.而在箍筋锈蚀率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纵筋锈蚀率的增大(如 2(120)4 和62(120)5 两根梁) ,试件的受剪承载能力也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可见,纵筋锈蚀也会对构件的受剪承载力产生不利影响 3 锈蚀构件受剪承载力分析 钢筋锈蚀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协同工作性能,当承受弯剪荷载时,钢筋因锈蚀而背离其初始状态,同时因钢筋锈蚀使用钢筋混凝土界面状态改变,使得梁构件整体力学行为背离其最初设计状态. 3.1 非锈蚀构件受剪承载力 鉴于受弯构件受剪承载机理的复杂性,目前各国规范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相差较大.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参照中
12、国规范 GB 50010-2010 受剪承载力设计公式的设立模式,考虑纵筋抗剪贡献,通过对本试验及F.J.vecchio,Gonzalez 等人的相关 40 组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建立非锈蚀试件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为验证式(2)的普遍适用性,采用文献14中剪跨比为 2, 1.5,1.8,2.2 的 4 组共 10 根不同箍筋锈蚀率、不同纵筋锈蚀率的梁的试验结果对式(2)进行校核.结果可知,式(2)计算值与实测值比值的平均值为 1.064,变异系数为 0.102.由此表明,式(2)有较好的精度,可以用来推算锈蚀构件的剪切承载能力,作为本研究判断构件破坏转型临界条件的基础 4 钢筋锈蚀对构件破坏
13、形态的影响 锈蚀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受到剪跨比、箍筋锈蚀率、纵筋锈蚀率及锈蚀引起的粘结退化系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鉴于规范要求工程实践中构件的设计应发生剪压破坏,故本文试验及分析中选取 =2 和 =3 两组7具有控制意义的剪跨比,并主要针对钢筋锈蚀对构件破坏形态的影响展开研究. 4.1 弯曲向剪切破坏的转变 试验研究发现,试件的受弯承载力 M 与纵筋锈蚀率 s 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根据本文实验结果及金伟良15等人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试件的受弯承载力为: 4.2 剪压向剪切粘结破坏的转变 对于发生剪切破坏的试件,当纵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不足以保证纵筋和箍筋协同工作时,纵筋粘结失效,在试件破坏阶段
14、,纵筋被缓缓拔出,弯剪段如同机构一样转动,因此,锈蚀纵筋临界粘结强度是剪压破坏向剪切-粘结破坏转变的控制因素. 4.3 破坏形态区域 依据上述钢筋锈蚀程度对混凝土梁破坏形态转变的影响分析,分别计算式(6)和式(10) ,可划分破坏形态区域如图 6 所示,并同时将本文试验数据见图 6 中. 由图 6 可知,不同剪跨比下钢筋锈蚀对混凝土受弯构件破坏模式区域划分有不同影响: 1) 纵筋锈蚀率在 4%以内时,纵筋锈蚀程度较低,纵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略有提高且纵筋具有足够的锚固,故无论 =2 或 =3,随着箍筋锈蚀率的逐渐增大,试件的受剪承载力逐渐降低,可能发生由弯曲破坏向剪压破坏转变; 2) 对于
15、 =3 且 S=120 的试件,箍筋锈蚀率较低(如 sv16%)时,8试件的受剪承载力显著退化,并下降至试件正截面受弯破坏对应的极限荷载以下而起控制作用,此时随着纵筋锈蚀程度的增大,试件将出现由剪压破坏向粘结剪压破坏转变;而由图 6(a)和图 6(c)可知,相同配筋率下不同配箍率对破坏转型的划分也有影响. (a)=3,S=150 (b)=2,S=150 (c)=3,S=120 (d)=2,S=120 3) 对于 =2 的试件,当箍筋锈蚀率 sv20%时,试件则可能出现由剪压破坏向粘结剪压破坏转变. 4) 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得出的破坏形态的分区比较表明,二者吻合较好,可见本文建立的分析模型能较好
16、地反映钢筋锈蚀对试件破坏形态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试验及分析中主要针对 =2 和 =3 的试件展开研究,实际工程中剪跨比变化的条件下,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分析纵筋及箍筋锈蚀对混凝土梁破坏形态的影响. 5 结论 通过钢筋锈蚀对混凝土梁破坏形态影响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 试验结果表明,当钢筋锈蚀率较大时,钢筋锈蚀不仅会引起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的显著下降,而且会导致其破坏形态的转变.在相同剪跨比和相同配筋率的情况下,未锈蚀时发生弯曲破坏的梁,随着纵筋、9箍筋锈蚀程度的发展,则可能出现向剪压、剪切粘结破坏转变.这意味着对于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构件,为了防止由于钢筋锈蚀而
17、产生的破坏模式转变,应对构件建立相应的配筋率和配箍率的限定取值. 2) 考虑梁内纵筋及箍筋锈蚀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弯剪区的平衡条件建立了锈蚀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据此提出了考虑剪跨比、箍筋及纵筋锈蚀率、粘结退化系数等因素影响的锈蚀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转变的分析模型.绘出了基于纵筋锈蚀率、箍筋锈蚀率及剪跨比的梁破坏形态区域分布图,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较好.借此可根据钢筋锈蚀状态的检测结果,对锈蚀构件的破坏模式等进行估算. 参考文献 1徐善华,牛荻涛. 锈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抗剪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4,25(5): 98-104. XU Shanhua, NIU Ditao
18、. The shear behavior of corroded simply supporte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J.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2004, 25(5):98-104. (In Chinese) 2ZHAO Y X, CHEN J, JIN W L. Design of shear strengths of corrode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ling,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19、2009, 7(2): 190-198. 3HIGGINS C, FARROW I W. Test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with corrosion-damaged stirrups J. ACI Structural Journal, 2006, 103(1): 131-141. 104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1-68. GB 50010-2002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20、 & Building Press, 2002:61-68. (In Chinese) 5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4-64. GB 50010-2010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10:54-64. (In Chinese) 6GB/T 50082-200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64-66. GB/T 50082-2
21、009 Standard for test methods of longterm performance and durability of ordinary concrete 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09:64-66. (In Chinese) 7GB 50152-9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4-41. GB 50152-92 Standard methods for testing of concrete structures 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1992:4-41. (In Chinese) 8VECCHIO F J, SHIM W. Experimentral and analytical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