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策略研究摘要:针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不对称的现象,采用调研法、比较分析法等,介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的现实状况,剖析了人才培养和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症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就业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01-03 自 1998 年国家教育部将财务管理专业列为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开始招生,各高校因其就业市场广阔而纷纷开设此专业。经历十多年培养实践,很多高校面临“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在社会需
2、求旺盛的同时,高校却普遍存在“供应过剩”现象。很多非财经类的普通高校所开设的财务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财管专业” ) ,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滑坡,导致进一步扩大投资信心不足,专业建设滞步不前。所以,分析普通高校财管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状况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的对策,是破解目前困扰全国普通高校财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困扰的重要课题。一、普通高校财管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现状 1.财管专业人才培养状况。绝大多数高校在财管专业办学经验、专业和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就业市场培育等方面,都远远落后2于会计学专业。目前,全国共有 400 多所院校开设财管专业,每年毕业生人数达 600 万人左右,并仍保持增
3、长趋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4年首批招生财管专业,仅有百余名学生,分两个行政班教学。近年来招生计划都在 100 人左右,但实际招收(含专业调整)规模会大有突破。可以说,对承担本科大众化教育重要任务的普通高校,财管专业始终是其创收的“重点专业” 。从培养状况看,抛开普通高校教学投入不足、办学软硬件条件落后、市场知名度低等客观情况,高校财管专业普遍面临三大主观困扰:(1)财务管理同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区分问题;(2)财管专业课程结构同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相互冲突;(3)人才培养志向高远同培养人才力量薄弱的矛盾。首先,很多高校开设财管专业都是借助会计学专业的办学力量特别是教师资源,制订人才培养
4、计划主导方向不清;其次,高校试图将财务管理大学生培养成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金融、会计、法律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并具备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组织内部独立地从事会计、投资分析、证券市场、金融理财等岗位工作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更加注重投融资、财务评价、资产管理与评估、财务分析、税务筹划等财务决策能力方面的专业培养,但社会需求的不是刚刚毕业的财务经理人,而是直接胜任会计岗位的人才;最后,高校旨在培养未来的国内“理财家”甚至走向世界的国际“财务大师” ,但普通高校的社会地位和办学能力决定其很难拥有高端教育人才,只能望“洋”兴叹。 2.财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截至 2013 年,我国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 万,其
5、中经济学、工商管理类占全部毕业生的 14.56%,仅财务管理3一个专业每年就对社会输出 7.14 万本科应届毕业生,但中国的高级财务管理市场人才缺口仍在 30 万以上。由此反映出目前我们面临的状况是:传统会计人才“供大于求” ,财务管理人才“供不应求” 。那么,现阶段社会对财管专业各层次的需求状况如何,在接受调查的黑龙江省 12 家用人单位中提供的 75 个财会类职位中,对本科学历的要求有 29 个职位,占全部调查对象的 39%;大专学历 21 个,占全部调查对象的 28%;大专以下占 33%。这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5 年针对高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的权威报告反映的趋势一
6、致,教育部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61.3%的用人单位表示招聘经济、工商管理类人才主要面向本科层次,25.4%的用人单位表示面对硕士研究生层次,博士研究生层次和专科层次仅占 3.7%和 2.4%。其中部分对学历要求差异是受地区发展程度影响。另外,对拟招聘财管专业本科学历人才的企事业单位调查发现,工作经验也成为用人单位在甄选应聘者时考虑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人单位招聘要求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居多,不限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不足 50%。在全部调查对象中,要求 2 年以内工作经验的占 19%,要求达到 35 年工作经验的占全部岗位的 23%,要求具备 810 年工作经验的为 14%,合计占全部招聘岗位的 56%。这意
7、味着社会单位招聘本科财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大部分岗位被社会经验要求堵死。资产评估与纳税筹划筹划方向逐渐受到企业重视,对财务管理学科的建设开发过程中,要把这一部分社会需要却专业人才上缺少的部分作为开发重点来建设。 3.财管专业人才就业状况。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于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与最初专业成立时设置的目标发展不一致,并引发4了一系列的就业问题。对高校来说,招生计划是学校经过认真研究确定的,甚至很多学校安排招生计划都考虑到了办学资源和能量的上限。而实际招收规模的膨胀,势必打乱教学资源和教师力量等在新老生之间分配的均衡性,出现办学资源短缺,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就业市场日趋拥挤,应届毕业生
8、一次性就业率滑坡。调查资料显示,社会每年可向财管专业提供约 3 万多个岗位,但由于毕业生经验与管理能力的缺乏,初次就业岗位集中在会计核算或金融业务岗位,几乎没有直接进入财务管理岗位的。目前高校财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83.85%,但从事财管专业工作的凤毛麟角。 二、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问题及其症因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就目前全国设立财管专业的各普通高校而言,普遍存在着毕业生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就业竞争力弱等现象。 1.普通高校财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及症因。 (1)对社会需求估计不足,盲目扩大招生规模。社会对财会人员的需求近年来不断攀升,使得财会类
9、专业成为近年来的十大热门专业,报考时受到更多考生的青睐,高校只考虑增加学校收入,不断扩大招生比例,忽略自身实力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影响学生培养质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差。 (2)教师资源、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学资源的不足体现在两方面。首先,部分教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难以把心中所想完整地传授给学生;也存在教师固守传统知识理论和教学方法,从教以来只注重理论研究,忽略了自身实践能力的锻炼,导致课堂内容枯燥老旧、不贴合实际,既不能5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又没有实践指导意义。(3)专业课教学内容安排本末倒置。财管专业是从会计学分离出来的新设学科,没有成熟的经验来借鉴,因此在课程
10、安排上模仿了会计专业的同时加入了体现财管专业的特色学科,如财务管理学、财务分析、投资学、风险管理等课程。但在学习过程中,会计业务的处理核算、财务管理的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把课堂上的重点集中在解决以上问题,而忽略了实际中对财管工作的要求是利用专业知识、财务信息来分析问题制定决策能力培养这一事实。 (4)培养方式程式化,培养层次单一。高校财务管理大部分采取入校前进行专业划分,之后对所有学生四年一套培养方式、一个培养目标;教学方式还遵循以往的模式, “单方面的讲与听” ,不能激发学生潜力;要求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面广,反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没有掌握一项社会需要的专长。制订培养计划时,没有考
11、虑社会财会岗位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 2.普通高校财管专业就业存在的问题及症因。 (1)毕业生的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对职位的要求。财会行业处于低端人才泛滥,高级人才短缺,企业对于高校毕业生有较高的期望,但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不能融会贯通又欠缺实践经验,并不能做到一进入企业就立即投入工作,还需要企业对其进行短期培训。 (2)财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大。财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压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同相邻专业竞争压力大。比如会计学专业始终处于就业旺势,财管专业因与社会工作岗位在名词、培养方向上都“不对口”甚至脱节,使之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会计的“边缘地带” ;二是与社会财会工作者的竞争压力
12、。财会行业从业门槛低,对6学历要求不高但都对工作阅历和经验要求却很普遍。企业招聘财会人员更看重工作经验,这恰恰给应届毕业生设置了就业障碍。 (3)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有限,择业过于挑剔。受到学校所在行政区域的影响,面临的就业机会少,学生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获得的信息有限且不及时,就业的情况不如意。另外,大学生高估自己的能力,对于工作过于挑剔,要明确的是,工作初级阶段主要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 三、高校财管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策略 1.优化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上,尽量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减少学生的课时压力,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适度减少通识必修课,增加专业必
13、修课比重;大幅度增加实验实训课,减少课堂教学比重;专业选修课要紧密围绕社会实践需求,选设一定数量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课程如财务风险管理 、 公司理财规划和纳税风险等,切实保证所开课程同学生毕业年份的社会需求衔接;同时,将会计心理学 、 纳税检查 、 会计错弊与查账技巧等具有职业教育特征的应用课程融入教学体系当中。 2.强化师资力量培养。教师是本科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学校也要定期组织在职教师的培训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破除教师“照本宣科” 、 “照版宣科”的授课习惯;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恢复年轻教员“助教制” ,要求其参加优秀教师观摩教学;条件具备的学校,可以聘请有丰富
14、实践经验的会计、注会、注税等实战专家进课堂,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接触到当代最新的企业管理思维与财7务分析方法。 3.学校提供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保障。财管专业的培养要把重点放在实践操作能力上。学校要提供硬件保证,改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与审计模拟实验室,手工模拟实验室的条件,定期投入资金更新软件系统,还应延长开放时间,保证学生有更多机会亲手进行操作。学校图书馆要补充财管专业学科建设和教学所需的工具书和期刊杂志,为与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相适应,对网络图书馆的普及程度不断加深。学院的资料室也要对学生开放,既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提高了资料室的利用价值。4.实施分方向培养策略。大学本科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
15、众教育”转化,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为实现目标,满足社会的需求及考虑到学生个人发展意向提出了分方向培养策略,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不同层次需求的实用人才,将财管专业依照社会岗位需求热点,划分成财务成本管理、纳税筹划、财务风险管理、金融理财和资产评估等方向,使培养方案更有针对性,符合社会对经济活动中某一环节“专才”的渴求。 5.丰富校内实验的内容,改变实验方法。学生校内实验的多以工业企业为例,实际工作中,学生从业涉及领域不固定,对实验材料的编制过程,也要加入如房地产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内容,防止
16、学生就业后,面对工作不知从何入手的问题发生。以往的实验采用罗列某企业近几个月的业务发生事项,要求学生进行处理,实际工作中,经济业务8的发生都以票据的形式展现,在对学生训练时,应将习题式实验内容变为票据式,让学生根据票据自己分析业务,采取合适的处理办法。 6.落实本科生培养和就业的“导师制” 。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下,与现阶段实行的导员制相比,学生与导师之间互动的机会增多,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导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提出指导性建议。拉近教师同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形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取得的成果在
17、就业竞争中形成优势。在就业时,导师也可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 7.学校保证就业信息的流通。就业信息的不畅通,使学生错失更好的就业机会。学校应拓展合作企业的范围,不仅局限于学校所在的行政区域,为学生营造广阔的择业平台。还可联合企业,形成一套用人育人的链条,定向培养人才,同时也丰富了学生课外实践的范围。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吸引更多企业主动到学校来引进人才。 总之,要解决普通高校财管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的现状,就要从专业建设抓起,加强师资力量、优化课程体系、凸显专业特色,特别是财管专业,作为在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基础上成立的一门独立学科,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学科和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地只做集大成者,“广积粮,不如深挖洞” ,要形成自己专业的独特竞争力;在培养的环节,加大实践的比例,包括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致力向社会、企业培养实用型应用人才。 基金项目:教育部本科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基金项目财务管理专9业本科生分层教育与导师制培养战略 (编号 201310223004) 。 作者简介:张馨月(1993-) ,女,黑龙江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财务管理本科 2011 级,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