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新子学”几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摘要:“新子学”是发掘于“诸子学现象”又全面超越诸子学的全新事物。它是一种基于多元、开放、发展世界以面对他者而实现自我否定式发展为基本理念的新哲学。 “新子学”也是重新梳理“子学” 、 “经学”,以改造整个中华学术文化的基本结构、实现其全面发展的学术文化工程;它是治疗当下学术文化“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交错综合症”的良方,尚有广阔的开拓空间。 关键词:新子学;诸子学;经学;他者;文本;后现代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3)05-0104-006 自方勇先生提出“新子学”命题,并初步建构其理念以来,1该话题备受学界重
2、视,在半年多时间里获得了多方向、多层次的探索。这在“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获得了最集中的体现,从“新子学”大观上海“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2也可窥一斑。在讨论日趋激烈的同时,笔者也深感相关理念已发展到又一个关键期,故试对部分问题作进一步阐发,以期其进一步发展。 应该说, “新子学”作为一个固定符号,是指称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本身不可以简单割裂,更不能与此前的任何旧有概念相比附、对照。比如,将相关文字割裂为“新之子学 ”或“新子之学” ,那就是导向与所谓“旧子学”的直接对照。这种做法是先入为主之见,会造成2“新子学”内涵的狭隘化。 “新子学”作为一个概念符号,从本质上可以用任何其他词语,如“
3、甲乙丙丁”或“ABCD”等来代替。 “新子学”之称作“新子学” ,并没有万不能改的道理,但又之所以要如此自然地称呼,则是因为其与客观存在的“诸子学现象”有内在关联。 “新子学”这个符号下所指的正是发掘于“诸子学现象”又全面超越诸子学形式与内容的一种全新事物。 大体而言, “新子学”应该包括两个层面,即哲学性“新子学”和学术文化性“新子学” 。第一个层面,即理论层面,它是我们在面对自身与世界时基本思维方式的变革,是以此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哲学,可以称之为“新子学”哲学。第二个层面,是指在这种全新哲学的观照下,对学术文化所进行的重新发现、梳理、建构和发展,可以称之为“新子学”学术文化工程。 一、作为
4、一种全新哲学而出场的“新子学” (一)它是一种怎样的哲学 经学思维一直主导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建构,由此所建立的传统哲学其实就是经学体系下的哲学。它的核心内容是确立一元世界,对此加以论证、展开。具体而言,它强调先验世界的本源存在,以此赋予宇宙一个本质,并以“道生一,一生而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一元论下的生殖理念来演绎世界。 在传统哲学的视阈中,现有的一切都存在着一个绝对的、最初的本源,不论是称之为“天” 、 “道” 、 “理” ,还是其他。它是空间与时间的起3点,一切都是它的延伸与波动。同时,这个抽象的本质浸渗在万物中,或者说,万物也只是这个
5、抽象本质的具体化而已。这是一个“理一分殊” 、“月映万川”的世界。 这种一元论的世界看似井然有序,过去与未来都绳绳有迹可循。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一元论思维自身所制造出的假象而已。万物皆由“道”生殖而来,但是“道”如何生“一” ,尤其是“一”如何能生“二” ,一个单一、纯粹的原子如何能生殖出多元且丰富的世界,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对于该问题的回答,一元论者总是含糊其辞。 当我们要逐层剥离这些包裹,追问它那最初的一元本体时,它会告知我们“上帝不可追问” 、 “道不可说” 。表面上,这个一元本质与万象万物有如此紧密的关系,生殖也是如此有迹可循,但在我们追问这个问题时,它却犯了难,企图敷衍了事。这就
6、好比有人为我们展示了有着千年传承、井然有序的树形家谱,但我们追问其最初的祖先时,却顾左右而言他;又如同那副清明上河图画卷,市郊、城区一切都历历在目,到了皇城内部却是烟云笼罩。这仿佛是在暗示我们,在表面的有序生殖之下,彼此却不在同一个道理之中。然而我们相信的是,既然我们同在一个维度之中,那必然是在一样的阳光之下! 当一元论思维所制造的假象被破碎而露出一点光时,我们看到在背后的真实世界是:一个单子不能保持其自身的单一状态。如果它要作为单一事物而存在,它必然会内在地自我否定,走向自己的反面,而制造出非一元的客观世界。单一性对自身这种单一性的天然的、绝对命令式的否定,恰恰正是单一性天然地无法存在的明证
7、。当我们将整个一元论4用于遮蔽过滤的帷帐扯下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无数单子的自我否定,自我走向反面式的裂变。 单一原子自身的否定性裂变,恰证明了世界从来都是不可孤独而自在的多元世界。如果绝对单一原子存在,纯粹到拥有完满而绝对的孤独,这必然带来绝对的稳定,又何来突变的动因。实际上,自我的否定式突变,正是纯粹孤独可能性的证否。这是一元性不能完满存在的明证。同时,突变的发生正是源自自身多元性的表达,以及对从始至终都存在的丰富,甚至博杂无序世界的一种回应。即世界从来都是多元而丰富的。 我们一直在多元的世界中,面对他者,从而不断地自我否定地发展。生殖就是这样一种集中表现。多元世界的存在已经否定了一元论
8、的生殖理念,绝对单一不具有生殖力,不可能单元生殖单元。生殖是多元世界中万物共同作用下的多元性生殖。且单元思维的理念中,生殖是单元与万象之间的纽带,是单元传质于万象、万象继承单元的表现。而客观的多元性生殖,更多的不是一种继承,而是一种自我否定式的直接发展。新生物不是由对旧物的继承而来,而是在对它的否定中发生、发展。旧物也不是通过对新生物的占有,或使其对自我继承来实现价值,而是通过后者对自身的否定呈现过程性意义。 多元性是世界的自在状态,它从来如此,在多元性生殖中连续呈现。多元性的世界没有起点的位置,也没有终点的价值,一切都是在面对面的对话过程之中。因此,对于每个个体而言,不存在脱离社会而纯粹孤立
9、的本质,是在面对他者中获得自己的确立。同时,也以此进行着自我否定式的发展。它永远在多元而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在永不停息的自我5否定式发展中。 (二)这种新哲学为什么取名为“新子学” 上述的这种哲学,本可以用世上任何符号来指称,但它所以用“新子学”这个名词,是因为这种理念的核心内容发掘于“诸子学现象” 。所谓“诸子学现象” ,是指从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到清末民初“新文化运动” ,代有勃兴的多元性、整体性的学术文化发展现象。 “诸子学现象”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是,其内部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极大差异,相互诘难,乃至否定,但在客观形势上却促成了各自独特性的确立。在学术文化上,任何诸子个体必须在面对他者,
10、尤其是在面对多元的诸子现象本身时,才确立自身。如孔子正是面对老子、子产、墨子、韩非子等时才确立为孔子。在学术思想流派上也是如此,如道家在面对儒家、墨家、法家等等时确立了自身。也就是说任何诸子个体,乃至流派都是在面对他者的基础上确立自我。同时,他们的差异与诘难,却在客观上促成了自身的不断发展,呈现为诸子百家这一整体事物不断繁荣发展的客观现实。 整体性“诸子学”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正是多元性世界的基本特点。在这个世界中,诸子百家各具独特性,没有谁派生谁,谁统摄谁,谁依附谁,甚至也没谁包容谁,谁要被谁包容。在相同点与差异性之间,差异性得到了彰显。正是因为看到了彼此的差异,才确立的自我。同时,也正是因为
11、差异,才有了彼此真正的对话、交流与共处。具体表现为,诸子个体之间总是相互诘难,甚至在理念上否定对方,表现出紧张关系,实际上却实现了诸子个体面对他者而自我否定式的发展。比如,儒家内部各诸子在面对其他诸子时,各有否定式发展。思孟否定孔子不谈性命6而发展出心性之学,荀子否定思孟“五行”之说,发展出了“化性起伪”之法,从而在各阶段实现了儒家自身否定式发展。其他诸子九流莫不如此。它们就是以此实现自身与他者,最终实现整体性诸子学的真正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新子学”哲学正是发掘于“诸子学现象”这个母体。但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继承或拓展。对于“诸子学现象”而言, “新子学”哲学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也正因
12、此,我们在命名时考虑到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新子学”并不能用“新诸子学”来代替。 “新子学”的“新”字除强调自身的为新哲学之外,也在文字上避免与“诸子学”的简称“子学”相混淆。同时, “新子学”的“子”发源于诸子,但并非指“诸子” 。 “诸子”是指思想家群体,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简单整体。 “子”不是指其中的个体,也不是指它们的简单整体,而高度抽象化、理论化后的一种特质。 “子”的本质就是“子性” ,是相对于“经”单一性和统摄性而言的,它以多元性、开放性为内核,是整体性、个体性的统一,在“面对面”对话下具有自我否定发展的生发力。所谓“新子学”哲学,就是指发掘于“诸子学现象” ,具有这种
13、理念的哲学。 (三)该新哲学是否具有“道统” 春秋末期,诸子各拥其学,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是师徒相传,无所谓“家” 、 “流” 。至战国初期,诸子才形成彼此间的相互研习,虽然还只是以诸子个体对个体的研究为主,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流派自觉。简单而言,当时以儒家为首,墨、道、法各家相面而生。到战国中后期,诸子间的相互研究逐渐规模化,渐从诸子个体研究扩展到流派研究。 庄7子天下篇即此体现,只是还相对粗糙。汉代司马谈又进一步发展,梳理为“阴阳” 、 “儒” 、 “墨” 、 “名” 、 “法” 、 “道德”六家。至于刘向、刘歆父子则梳理出“九流十家” ,班固汉书艺文志继承之。后世诸子学理念多不出其藩篱
14、。 即使这样,后世的研究更多的只是诸子个案的研究(包括文献与思想内容研究) ,真正对它们所形成的整体现象进行考察的,可谓凤毛麟角。实际上,永远无法从诸子个案研究推论出“诸子学现象” 。极少数涉及整体现象的,也只是停留在对“百家争鸣”这一现象的简单描述上,并未有自觉的“诸子学现象”研究。 且更为重要的,不论是先秦时期的归纳,还是汉代以后的梳理,都是在诸子学不自觉之下完成的。它们的所谓“诸子” ,基本上只是经学思维主导下经学体系中的诸子,由其而来的诸子学也只是经学体系内对“六经”要旨的补充而已。这样的诸子学最多也只会是经学下的经学思想在诸子身上的具体体现而已,本身不可能产生“子学哲学” ,更不必奢
15、望“新子学”哲学的产生。 即以前只是在客观上存在“诸子学现象” ,在主观上对它没有自觉,一般都只是侧重诸子个体的内容整理,少有整体性研究,且相关研究本身也只是经学体系下的研发而已。诸子学的真正觉醒,应该是酝酿于诸子学刊的创刊、 子藏的推出和中国诸子学会的创立,其真正确立则是到“新子学”命题的提出。所谓诸子学自觉,是指将诸子学作为整体现象研究,同时将其从经学思维与体系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真正呈现其自身。由此, “诸子学现象”才会真正地呈现, “新子学”哲学才得8以破卵而出。 “新子学”作为一种哲学,是在当下才出场的。因此,无所谓历史上的“道统” 。同时,对于“新子学”哲学而言,过去无所谓“道统”
16、,将来也不会有。 “新子学”哲学是一种基于多元、开放、发展世界,面对纷繁复杂而变动不居的他者,实现自我否定式发展的哲学。它不断释放自身固有的开放性,实现自身与整体学术的良性发展。它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内容,也无永恒的范式,因此,它对“道统”之类的观念与事物,天然地具有否定性。 (四) “新子学”哲学介入学术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式 “新子学”哲学对事物的把握着眼于“整体性” ,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实践过程中,侧重用“形式”变革带动“内容”发展。在面对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话时,则强调“差异性” 。不同事物间,不论“内容” ,还是“形式” ,彼此间相同点甚为了了, “差异性”才是彼此间的真实关系
17、,一般所谓的“相似性”也只是一个主观回避之下的差异而已。且唯有在自觉此点之后,才能形成真正的对话。 在过往的以经学思维为核心的经学体系下,一般都试图用所谓的“内容的共同点”来实现不同学术与文化的对话。但实际上,这样的共同点少的可怜,根本不足以对话,更多的只是似是而非的“内容上的相似” 。这种“内容上的相似”具有极大的迷惑性,由“相似”去比附“相似” ,只会落入泥塘,最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过去常用中国的“太极阴阳”与西方的“矛盾统一” 、经学社会的“士大夫”与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 、专制时代的“民本” “法势术”和现代社会的“民主”9“法治”相比附,以期实现传统文化转化发展。但这些可怜
18、的“内容上的相似” ,在巨大的形式差异面前微不足道,因此做了百年的相似内容的比附,仍不知出路何在,以致陷入无尽的迷茫与混乱之中。 “新子学”哲学在涉及具体学术文化时,以“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出发,用“文本”理念进行研究发展。 “文本”是“文本形式”和“文本内容”的统一体,从本质上两者不可分离,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有意识地通过“文本形式”的变革带动“文本内容”的发展,从而实现作为整体性“文体”的变革。 以老子研究为例, 老子作为一个文本,本身就是一个始终开放、一直在发展中的事物。我们通过对历代老子版本的研究可以发现,相关字词句都在无尽的变化之中,篇章结构的变革也是一刻也未曾停休。这些“文本形
19、式”的变革直接带来了老子学的强有力发展。不仅诸子个体的学术史发展如此,如果我们视诸子学乃至整个传统学术为“文本”的话,文本形式的变革也始终是它们发展的最直接、最强大的推动力。如以文本的文体变革为核心的唐宋古文运动和以文本的语言变革为核心的白话文运动,都相应地带来了学术与文化的大发展。 “新子学”哲学不仅发现了这些现象,继续将之运用于具体的个案研究中,更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全面地重构了传统学术文化这一大文本的结构。即将它的构成体系由经学统摄体系转变为子学多元体系。这种形式的改变,必然带来学术文化文本在内容上的大革新、大发展。 也就是说, “新子学”哲学通过对整体性的把握,强调形式上的差异,
20、10以形式的变革,带来内容的改变。它将整体性学术文化视作一个大文本,首先改变了学术文化的构成形式,直接带来大内容的新变革。同时,也以此理念深入到更细节的个案研究中,并结合其他原有的一系列研究手法,推进学术文化全面变革发展。 二、作为一种系统性学术文化工程 而出场的“新子学” (一) “新子学”学术文化工程与“诸子学”发展 “新子学”学术文化工程,是在“新子学”哲学观照下对中华文化的再梳理发展。 “诸子学”是指对诸子思想及其现象的研究与发展。前者的范畴大于后者,后者只是前者的内容之一。同时,在“新子学”学术文化工程之下的诸子学必然与传统,乃至清末民初以来的诸子学存有本质区别,可以分别称之为“传统诸子学” 、 “近代诸子学”和“新诸子学” 。“传统诸子学”是指晚清以前对诸子之学的研究。它的根本特点是,研究者将“经”视作一切学术的内在核心,诸子思想只是其派生物和多样化实践。因而,诸子学也只是经学系统下的诸子学,只是经学的补充而已。 “近代诸子学”则是清末民初时,在西方学术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它以胡适等人的诸子研究为代表,主张经、子平等,将诸子学视作与经学同等的另外一种学术。 “新诸子学”则是子学思维与精神觉醒后的产物,是“新子学”哲学观照下的新学术。它重新发现了诸子学的本质:诸子学不是经学的派生物或实践方面的运用,甚至也不是与经学相对等的另外一种学术,而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