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资源诅咒”理论的桂西资源富集区开发摘 要:“资源诅咒”是指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一种负相关关系。目前,居于桂西资源富集区重要地带的河池市具有明显的“资源诅咒”倾向性,建议通过提升理念、发展生态经济、走循环经济之路、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制度规制等措施进行规避,努力使河池市走出“资源诅咒”的怪圈。 关键词:桂西资源富集区;资源诅咒;河池市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2-0116-05 “资源诅咒” (resource curse)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怪象,是指那些拥有丰裕自然资源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容易造成产
2、业结构单一、加工链短、贸易条件恶化、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创新动力萎缩、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不仅没有使丰裕的自然资源转变为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反而是成为一种限制,最终导致那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更慢。这种现象被喻为经济发展的“怪圈” ,对资源富集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潜在的威胁。所以, “从理论到实践上,都呼唤构建一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的资源观和资源开发模式,用科学的资源观来解决科学认识资源的问题,用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来解决自然资源富集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而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破除2资源诅咒 ,破解富饶的贫困难题。 ”1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广西划分为“北部湾经济区” 、 “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三类区域,资源富集区对于桂西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关于如何规避“资源诅咒” ,已经成为桂西资源富集区当下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 一、河池市资源及其开发情况简介 桂西资源富集区是指地处广西桂西地区的河池、百色、崇左三市所管辖的区域。该区域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富集,但处于云贵高原余脉,山区面积大,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09 年 12 月 7 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要求积极实施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开发建设桂西资源富集区。桂
4、西北河池市属于桂西资源富集区的重要地带,区域内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富集。其中,因地处环太平洋金属成矿带,是世界上罕见的多金属共生富矿区,丹池矿带面积达 3000 平方公里,已发现矿种 46 种。已探明 43 种,保有储量 846 万吨,价值达 700 多亿美元。其中锡矿 90.55 万吨,占全国三分之一,世界 25%;锌矿 510.8 万吨、铅锑矿 171 万吨,均居全国第二;锑矿 72.03 万吨,超过世界锑生产大国玻利维亚;铟矿 4188 吨,居世界首位;镉矿 2.4882 万吨,占广西 92.47%。 立足于桂西资源富集区的重要地位,河池市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
5、意见提出的要求,大力实施优势资源开发战略,以资源换产业,资源经济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有色金属、电力、化工、绿色长寿食品、桑蚕丝绸、旅游等六大优势产业持续加快3发展。其中有色金属业已建立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年采选达 530 万吨、冶炼达 70 万吨,产品涵盖铅、锌、锑、锡、铜、铝、锰等系列;电力业已建和在建的 118 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近 866 万千瓦,已建成水电站 130多座,年发电量达 280 亿千瓦时;桑蚕业实现县域桑蚕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一,桑园面积、蚕茧产量、桑蚕优良品种推广率、方格簇推广率、年均增长率居广西第一,年生丝产量达 3500 多吨。绿色长寿食品业初成规模,有投资规模或年销售收
6、入 100 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 119 家。2010 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 468.74 亿元,比上年增长12.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97.87 亿元,增长 5.77%;第二产业增加值 216.29 亿元,增长 16.96%;第三产业增加值 154.58 亿元,增长11.36%。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9.96%、57.58%和 32.4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2991 元,比上年增长 13.27%。在主要资源产业方面,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41.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39.8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 15.9
7、0 亿元,比上年增长 8.2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 57.78 亿元,增长4.3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 9.70 亿元,增长 3.62%;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加值 3.84 亿元,增长 132.02%;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 0.68 亿元,增长 15.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 7.33 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 2.82 亿元;电力热力行业实现利润 13.64 亿元2。 二、桂西资源富集区“资源诅咒”的倾向性分析 国内有专家(徐康宁等)认为,我国能源资源丰裕的地区经济增长4速度普遍要比能源资源贫穷的地区慢许多,且耕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
8、、森林资源四种资源丰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由高到低依次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国内也普遍存在“资源诅咒”问题,尤其是中国西部和东北地区更加明显。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看,桂西资源富集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高度吻合,具有明显的“资源诅咒”倾向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产业上看,结构单一和链条短同时存在 桂西资源富集区依托优势的资源和政策的支持正在快速地发展,但从目前看,产业结构单一化突出。河池近年来形成的有色金属、电力、化工、绿色长寿食品加工、桑蚕丝绸、旅游等六大优势产业 2010 年工业产值突破 350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83.3%。这六大产业大都是资源型
9、产业,没有技术型产业。其中有色金属产业 2010 年完成工业产值 163亿元,占六大优势产业全年总产值的 46.5%;全市有工业产值亿元以上企业 40 家,有色金属企业就占了 19 家;全市有年纳税 1000 万元以上企业42 家,其中有色金属企业占了 23 家。有色金属产业已经成为河池市的第一支柱工业产业。自然资源是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经济和发展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是危险的。此外,从产业链来看,河池的资源型产业没有形成产业群,产业小型化、链条短,积累的技术、人才、市场要素资本不多。以采掘和原料工业为主且比重过大,各类产品的加工链很短,中间产品比例高,最终消费品比例低,挤占
10、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最终产品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河池的有色金属产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千年来才迈出了三个步伐,即采、选、5冶。目前只有河池市津泰资源再生有限公司在探索把锡锭做成焊接条等产品,其它的企业都全是在“做锭卖锭” ,出口初级产品。另河池年产鲜茧 158.29 万担,占广西 37.09%,占全国 11.46%。但全市蚕茧加工企业20 家中只有 1 家企业能够生产半成品的丝绸,其余均为缫丝企业。纺织、丝毛、家纺用丝绸及厚重宽幅织物等高档丝绸产品生产仍是空白,整个生产链大都还处于原料生产的原始阶段。 (二)从效益上看,以规模生产为主,人力资本投入不足 目前,全市六大优势产业大都属
11、资源依赖型产业,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都是以资源优势带来的较低生产成本和通过扩大资源开发规模来支撑发展,深加工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人力资本投入严重不足。2008 年单位 GDP 能耗 1.3 吨标煤/万元,超出生态市指标(0.9 吨标煤/万元)44.44 个百分点。在技术改造投入方面,1995 年河池用于更新改造投资为 5.15 亿元,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23.8%,排广西 14 个地市的第 3 位;2000 年用于更新改造投资为 2.57 亿元,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6.3%,排广西 14 个地市的第 11 位;2005 年用于更新改造投资为 10
12、.04 亿元,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7.33%,排广西 14 个地市的 13 位;2010 年用于更新改造投资为 94.6 亿元,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26.14%,排广西 14 个地市的第 6 位。从这组数据看来,长期以来,河池确实存在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人力资源投入不足,技术落后,管理缺乏创新。 (三)从生态上看,污染严重,城市环境压力大 河池的工业以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加工、制糖、化工、建材为6支柱产业。工业特点:一是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二是采矿、选矿、冶炼、水泥、化工、制糖等企业污染严重。这些工业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河池市工业仍然是粗放型、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经营模式,
13、环境压力大。 “十一五”期间,河池虽然淘汰了落后的选、冶企业 130 多家、废水排放企业 6 家。投资 1.207 亿元,完成二氧化硫减排工程 6 项;投资 1.73 亿元,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工程 23 项;投资 7.67 亿元,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共 12 项;投资 3.67 亿元,完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 9 项。但污染仍然严重,生态环境压力仍然很大。2008 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还高达 20.65 千克/万元(GDP) ,是生态市指标 5.0 千克/万元(GDP)的 4 倍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高达 14.47 千克/万元(GDP) ,是生态市指标 4.0 千克/万元(GDP)的
14、3 倍多。2009 年全市尚有 139.29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流经有色金属加工区的刁江车河河段、平村河段水质超过国家地表水类水质标准,龙江河金城江段氨氮、砷时有超标。 (四)从收入上看,城乡差距大,社会稳定压力大 据2010 年河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0 年河池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599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89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 4.14 倍。从这些数据的变化和对比中来看,河池的城乡差距超过了全国水平。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河池市并没有因为资源经济的发展而缩小城乡差距,相反逐渐扩大。特别是一些资源富集开发区,数据反差更
15、大。如 2008 年河池市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 1851 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7收入(2944 元)低 1093 元,当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42元)是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6.5 倍。水资源富集区的岩滩库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 1700 元左右,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低 1244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岩滩库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7.08 倍。收入差距扩大,说明资源逐渐集中到少数企业或个人手中,形成垄断,且对资源收入的分配不均,影响社会稳定。 三、桂西资源富集区规避“资源诅咒”的着力点 虽然依托富集的资源来发展经济并非必然导致“资源诅咒” ,但从桂西资
16、源富集区经济发展的特点看,已有明显的倾向。为此,寻找一条规避之径,破解“资源诅咒” ,使富集的资源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已成为当前桂西地区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 (一)充分认识过度依赖某种富裕资源发展的危险性,树立多元发展理念 长期以来,河池的有色金属一直稳居支柱产业第一把交椅的位置,而成为招商引资的推介重点、工业的龙头产业、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技术革新的重要领域,等等。如 2010 年河池市六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产值 350 亿元,其中有色金属产业就完成了 163 亿元,占 46.5%;全市有工业产值亿元以上企业 40 家,其中有色金属企业就占了 19 家;全市有年纳税
17、 1000 万元以上企业 42 家,其中有色金属企业占了 23 家。这样的一个格局,说明河池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有色金属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有色金属产业的强势,一方面会导致资本、技术、劳力、甚至是政策高度汇聚于一身(业) ,形成一边倒的局面,从而对其他产业形成“挤出效8应” ,使其他产业在“被边缘化”中失去均衡发展的环境和推动力而萎缩或淘汰,使产业结构过度单一化。另一方面有色金属产业利用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低廉劳动力的结合,通过集中开采或初加工就可直接获取大量收入,不仅容易抑制技术革新改造,而且容易造成掠夺性开发,造成资源透支和低成本出口能力,制约产业链的延长与发展。这样会加速“资源诅咒”的形成。
18、这种依赖某种丰裕的资源而形成的“鹤立鸡群”的低端“优势”是不可持续的,对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战略,由过度依赖于有色金属业向以有色金属为基础,其它特色产业“千帆竞发、齐头并进”的多元发展理念。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河池虽然已经形成了有色金属、电力、化工、绿色长寿食品加工、桑蚕丝绸、旅游等六大优势产业“六龙戏水”的局面,但有色金属“一龙独大”还是非常明显,必须着力改变。 (二)大力培育和扶持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经济产业,逐步替代有色金属“一龙独大”的局面 “以生态经济学的视角观察资源诅咒能够让我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中介、技术和传导机制的研究。 ”3广西三大国际旅游目
19、的地之一红水河生态旅游区位于河池境内。红水河旅游资源丰富独特,集垄断性、唯一性、世界性于一体。有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长寿文化、刘三姐文化、铜鼓文化等;有原生态山水地质风貌和神秘的自然风光,是中国观赏奇石之乡、洞穴之乡、喀斯特峰丛洼地群、红水河大峡谷、龙滩电站高峡平湖等;同时,红水河是珠江的母亲河,是珠江三角洲的“水塔” ,是我国西南、华南地区的“肺叶” 。这个肺叶是我国目9前少有的还未被污染的肺叶之一,对我国环境质量的稳定,对广西、广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河池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特色农业资源。河池全市森林面积 2216.56 千公顷,森林覆盖率 66.9
20、7%。市辖区内有木论自然保护区、九万山自然保护区、龙滩自然保护区、三匹虎自然保护区,其中九万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2007 年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论自然保护区是 1998 年 8 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池地处亚热带,地形地貌复杂,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特色种植业品种达 400 多种,其中糖蔗、桑蚕、山葡萄、中草药等作物的种植条件尤为优越。2010 年全市桑园面积达 63.97 万亩,占广西 30.68%,占全国 4.39%。宜州市桑园面积 28.60万亩,年蚕茧产量达到 93.6 万担,排全国第一。这些丰富的生态资源是河池发展生态经济的基础,也是优势。要统筹规划、
21、整合发展,坚持建设与转型、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走环保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等生态经济产业。创造包括生态投资、生态生产、生态销售和生态消费在内的生态经济发展链条,强劲推动和科学发展生态经济,将生态经济培育成为桂西资源富集区经济增长新一极,逐步替代有色金属“一龙独大”的局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多业齐头并进。 (三)走循环经济之路,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资源本身并不是问题, “资源诅咒”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对资源的不科学利用,从而使资源失去可持续性。如前所述,河池的有色金属主要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采选冶三大环节的综合回收率仅为 30%,企业仅有实力
22、回收有价金属元素中的锡、铅、锌、铜、金、10银、铟、镉等,其余大部分元素没有实力回收,被作为尾矿丢弃,且回收的金属元素综合利用率也是很低。因此造成资源消耗大。早在 2007 年,河池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资源自给率就仅为 43.20%,提前进入了资源“枯竭”期。 “资源诅咒”效应已逐步呈现。因此,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已成为河池规避“资源诅咒”的势在必行之举。目前,河池已在有色金属新材料和桑蚕业进行循环经济发展探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如在有色金属方面,初步实现了提高对共伴生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废渣的处置再利用、硫元素回收用于制取硫酸、对废气中的金属的回收、余热回收用于发电等;在桑
23、蚕业方面,探索出了“桑菇肥”循环利用模式,即蚕茧制成丝绸(次等茧加工成被子) 、桑枝生产食用菌、蚕沙制成有机肥。但总体上,资源循环利用率还很低,面不宽、水平也不高。如 2010 年全市栽培桑杆食用菌 4000 多万棒,利用桑杆 4万多吨,仅占当年桑秆总量的 7.4%。硫元素回收利用率也仅规划达90%。今后,还需加大力度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从集中处理“三废”做起,使每一种上游企业的废弃物都是下游企业的原材料。通过首尾相连的项目衔接,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把有色金属矿“吃干榨净” ,逐层减量利用。尤其是要重点抓好矿山尾矿、工业废物、再生金属等的综合回收利用,推进有色金属废料的资源化利用。依托富集的资源,构建结构合理,组合优化,配置高效的循环经济产业群,使循环经济步入快速发展车道,以推动富集资源的科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投入,延伸产业链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