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思考摘要:近年来,许多地方提出了以新型城市化为重要途径的区域发展战略,在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以后,新型城市化逐渐成为了全国性的宏观发展战略。新型城市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环节,以农村人口城市化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展的战略,也是适应小康后人民生活要求提高,实现生态环境友好和城市功能增强的生活家园建设模式。本文首先对新型城市化进行了概述,然后从四大方面详细探讨了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举措,最后对新型城市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预测。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产业;创新;和谐;城乡统筹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新型城市化概述 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内涵是
2、: 走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增强产业集聚功能,形成结构合理的城市体系,实现集约化和内涵式发展模式,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 从新型城市化的内涵看,新型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其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强调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集约发展;社会和谐强调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和谐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强调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同冲发展,即新型城市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化、集约发展的城市化、和谐发展的城市化。具体说来新型城市化具有如下特征: 新型城市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化 城市化的城乡统筹发展,即实现大中小城市
3、、小城镇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的互促共进。在城乡差距日益加大, “三农”问题凸显的形势下,城乡统筹为新型城市化提供了体制保障,有利于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新型城市化是集约发展的城市化 集约发展的城市化强调把城市发展与优化资源配置、环境保护和高效经济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要数量和质量并重,更重视质量;要速度与可持续发展并重,更重视可持续发展;要实体和环境并重,更重视环境建设。 新型城市化是和谐发展的城市化 和谐发展的城市化要求把城市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把以人为本的宗旨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加快培育城市精
4、神,提高居民素质,建设和谐城市。 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举措 (一)新型城市化要注重结构创新 结构创新是新型城市化的核心,城市的发展涉及诸多领域,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新型城市化的结构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产业结构的创新 产业结构的创新包括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优化两方面。产业布局优化就是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对城乡产业布局统筹加以考虑,实现城乡之间产业结构的联动调整,促进城乡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首先,要打破城乡产业分隔的局面,统筹制定城乡产业发展规划。 其次,针对城乡工业结构雷同的局面,大力培育小城镇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对小城镇经济的拉动作用。 再次,对目前不同企业的城乡布局,要努力促进企
5、业布局的“退二进三” 。产业结构的优化,一方面要调整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加大高技术产业的投入;另一方面,要落实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就业结构的创新 城乡差距和“三农”问题的凸显,要求我们必须对目前我国的就业结构进行重新审视。新型城市化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进行有利于城乡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改革,努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 空间结构的创新 空间结构创新包括城乡结构创新和区域结构创新。城乡结构的创新是要运用城乡统筹的思想,以城市为中心,在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强调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以此带动农村的空间开发,使城乡分割的二元空间结构逐步转变为
6、城乡一体的空间结构、 区域结构的创新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和消除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通过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形成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城市化空间布局;对于区域内的结构创新,则要进一步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 (二)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必须体现集约化和内涵式发展模式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只能追求资源短缺约束条件下的集约发展模式,并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选择其集约化发展的具体手段。在当前,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包括: 建立城市集约化发展考核评价制度,深化集约化发展理念;借鉴国际上发展集约化的基本经验,建立城市经济生态区并提高其质量;制定和完
7、善有利于城市集约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及相关政策;运用经济手段,建立有利于城市集约化发展的投入机制;推动资源节约方面科技的研究和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因此,新型城市化道路是资源集约型条件下的城市化,是循环经济制导下的城市化。中国的国情是人均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短缺,因而,在城市集约式发展中,必须集约利用土地,通过合理投入劳动、资本和技术,充分挖掘城市土地潜力,获得土地最佳的综合利用效益。根据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合理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恰当制定项目建设标准,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 做好城市发展长远规划,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依法行政,控制人为因素对土地资源的侵害,
8、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违法用地的查处力度;积极推进城市土地整理,充分利用城市存量土地;设置城市房地产保有税类,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充分利用。 (三)新型城市化的生态规划方案 从城市所造成的能源危机角度来看,全世界 80以上的能源被城市消耗,同样比率的二氧化碳是城市所排放。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高潮期,消耗了全世界 42的水泥,35的钢材,同时,迅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带来了石油进口的迅猛上升。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耗也大增,在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一味追求城镇化速度和规模的势头,其结果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大量减少,水土流失,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近年来,
9、国外学者提出以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为主旨的“精明增长” 、 “紧凑发展”理念,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现实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新型城市化需要城市化生态解决方案:在城市规划手段上,重视土地、水等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严格执法,禁止资源的浪费。在环境保护方面,建立和完善重大环境质量预警、检测和反馈系统。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污染者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在宣传教育方面,培养公民节俭、文明、环保的消费理念,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及生活习惯。 最为重要的是,应该将被动的生态治理,转化为主动的生
10、态建设,并将生态建设融合到生态带动性产业(如休闲产业)中,进一步实现生态产业型城市。这样的城市化,可以形成良性结构,实现市场与商业运营上的有效发展。 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方向 (一)有选择性的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性大都市 当今世界,国际性大都市是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中心,是联系世界的枢纽,它能带动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走向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力增强,完全有条件集中力量建设一、两座国际性大都市,同时,全国应统一筹划,确保具有区位优势、基础条件优越、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建设成国际性大都市。 (二)积极推进超大城市内涵式发展 城市化包括两个发展过程:
11、一是外延式发展,即人口向城市集中;二是内涵式发展,即城市自身的现代化,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般而言,城市经济效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提高,超大城市应该降低人口增速,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有计划地更新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三)不断提高中、小城市的聚集效应 中国有庞大的农业人口,促使其合理有序的流动是中国城市发展战略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中、小城市发展上,不能走传统大城市发展的老路,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统筹考虑,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加强生态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四)城市群将在城市化进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
12、然产物,其顺序一般是由“点”到“线”到“面” ,当城市发展向“线”两边集中到一定的程度时,城市群就出现了。此外,当城市之间的联系需求大于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的联系需求时,城市就有一种相互吸引的作用从而导致城市群出现。我国城市群的发展已初见端倪,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沿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结语 综上,中国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需要。它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和城市化的内在规律。新型城市化道路以新的发展理念对城市化进程、速度、质量、水平、方向做出选择。新型城市化的提出必将对我国城市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新型城市化必将成为中国城市化研究的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1许苏明.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城市持续成长J.南京社会科学,2006.5. 2张英洪.推进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2. 3王永昌.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合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J.中国发展,2007.1. 4邱晓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协调发展J.中国信息报,2005.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