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规划中龙头城市的带动作用摘要: 本文结合大都市延绵区理论,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案例进行研究,针对山东半岛的双中心城市现象,对比国内其他都市延绵区的首位度,得出山东半岛城市群需要加强青岛龙头地位的结论。并对如何加强区域分工与协作,以提升区域整体实力进行讨论。 关键词:都市延绵区山东半岛双中心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识码:A 理论研究 1.1 戈特曼的大都市延绵区理论 上世纪 60 年代,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研究美国东北部城市群的时候首次提出了 Megalopolis(大都市延绵区) ,用以描述美国东海岸出现的大城市连绵区现象。戈特曼认为大都市带是具备特定条件地区出现的沿着特定轴线发展的
2、巨大多核心城市系统,它由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密切相互作用、空间形态相连的多个异质子系统(都市区)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以人口、交通、信息、资金、物资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流”的形式具体体现出来的高强度的交互作用,使得这一巨大系统在自然景观和社会活动功能的许多方面都与周围地区表现出的显著差异。在这一巨大的城市化地域内,支配空间经济形式的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大城市活都市区,而是聚集了若干都市区,并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联系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整体。它并不是单个的都市区的过分膨胀或多个都市区的简单组合,而且有着质的变化的全新的有机整体。 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纽约无可置疑的是美国东北海岸大都市带的经
3、济和对外联系中心,华盛顿则表现出鲜明的政治特色,而产业职能则主要由其他城市承担:费城是全国造船和石油工业的主要中心之一;巴尔的摩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进出口贸易在城市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戈特曼将这种组合体结构形象的称为马赛克。这种多元的马赛克结构和构成要素的高度密集交织特点是大都市带的各种功能的形成基础。 1.2 周一星对中国都市延绵区的研究 1986 年周一星在分析中国城市概念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时,借鉴西方城市不同尺度空间单元体系,较早提出了市中心旧城区建成区近城区市区城市经济统计区都市连绵区,这样一套中国城市的地域概念体系。1988 年,进而将其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中国城市空间单元体系。其中与功能
4、地域概念都市区相对应的为城市经济统计区。他提出中国东南沿海已经形成了两个都市连绵区,即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含港澳)地区,并认为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和福建沿海也有都市连绵区的雏形或形成的潜在可能。 都市连绵区是一个相当大范围内的城市系统,有较强的自组织性,是我国现行的地级市辖县系统、城市群系统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城市经济空间组织形式。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效应极大的增强了城市应对全球经济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使自上而下的工业化扩散和自下而上的农村非农化发展相互衔接,中心城市借此空间形式可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空间调整,保持其控制和指挥能力,也使其周围地区在产业空间转移过程中获得发展。
5、同时,都市连绵区超越了行政界限的藩篱,在有效组织区域内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享方面具有其他城市空间组织所无法替代的优势。 2、山东半岛城市群研究 2.1 山东半岛城市群研究 本文采取周一星于 2002 年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济南、青岛、淄博、威海、烟台、潍坊、日照和东营八个城市。 国内很多研究将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提并论。事实上,山东半岛、京津唐、辽中南三个城镇密集地区呈南中北之势环渤海分布,它们有各自的核心和各自的腹地(图 1) ,在我国北方组成各自的二级经济区,它们的区内联系远远超过它们之间的区际联系。环渤海地区无论从它的空间尺度还是它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内涵都是不同
6、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环渤海城市群不是一个城市群,环渤海地区也不是一个经济区。因此本文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时候,将山东半岛城市群看成一个整体,同长三角和珠三角进行对比。 2.2 山东半岛城市群双中心城市现状 济南从 14 世纪的明代成为山东布政司所在地开始,成为山东第一大中心城市。青岛于 1898 年开埠才开始开始了城市发展的道路,青岛在不足 40 年的时间里弥补了和济南至少 500 年的差距,其城市人口和城市经济都赶上和超过了济南。1933 年青岛人口 43.6 万,同年济南为 42.7 万。从此,青岛和济南的人口、经济不相上下,成为山东省的两个中心城市。1932 年改济南为省辖市,1945
7、年国民政府在青岛设“院辖市” 。如果按照市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正常规律,青岛早已经成为山东的首位城市,但直到现在为止,济南、青岛一直维持了 50 多年的典型双中心格局。究其原因,无非是财政关系导致政策的倾斜。由于青岛是副省级城市,财政收入上缴中央而非山东省,山东省内投资对青岛的支持减少,投资明显向济南、烟台倾斜。 2.3 山东半岛城市群与珠三角、长三角首位度对比 1933 年美国学者杰斐逊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时发现,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首位城市”总要比这个国家(或这个区域)的第二位城市大得异乎寻常。首位度理论提出后其基本概念已经被普遍使用,自 20 世纪 40 年代后成为衡量城市
8、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常用指标,以测度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和地区差异。本文采用 GDP 首位度对比,进行简略的比较。 长三角的研究范围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员,即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兴、镇江 14 个城市。珠三角的研究范围根据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镇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 ,定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 9 个城市。 表 1 三个城市群的首位度对比 区域 第一位城市 GDP(万元) 第二位城市 GDP(元) 首位度 珠三角 98794145 95815101 1.03 长三角 169715503 474077
9、88 3.58 山东半岛城市群 32305706 29598443 1.09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1) 整理) 表 2 三个城市的人均 GDP 对比 区域 人均 GDP(元) 珠三角 88320 长三角 125098 山东半岛城市群 88463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1) 整理) 由以上两表,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定量结论,但可以看出一个趋势,即首位度较高的地区,区域整体的经济发展较好。这种结论与改革开放时的“先富”理论一致,即先富才能带动共富。 2.4 以强化区域优势为目的的龙头带动策略 由上文可知,龙头城市的发达程度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目前山东还
10、没有形成龙头城市,计划体制下的双中心结构,已经制约经济发展。实践证明,核心城市对城市群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只有服从一定的能量分布规律,才能使得城市体系的作用趋于最大,否则城市的功能就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根据城市的能量分布法则,必将有一个城市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青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功能,决定了其有能力汇集更多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因此青岛更适合担当半岛地区的龙头城市,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外向型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系演化的必然。研究成果指出,要把青岛培育成半岛城市群的龙头,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应当以黄岛开发带动青岛发展。此外,半岛城市群不仅要成为山东发展的龙头,还要成为
11、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头 2.5 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的经济协同战略 以青岛为龙头,并不是抑制其他城市的发展,而是在确定龙头地位的基础上,取得协同发展。针对当前的双中心结构的情况,应当在当今的发展中逐渐明确各自的性质与智能,将双中心结构逐渐转变成准双中心结构,最后变成单中心结构。青岛是我国黄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经济中心和国际外向性联系中心。济南是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内向性联系的枢纽。其他城市也要在承认青岛龙头作用的前提下,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形成良好的产业链。 在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和空间组织的基础上,半岛城市群地区应当构造以青岛、济南和烟台三个综合性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职能分工和产业协作体系
12、,改变目前各个城市产业竞争大于合作的尴尬局面,形成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补充的整体经济,发挥核心城市在城市智能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带动作用,推动城市群产业的整体升级和经济协同发展。其他城市则应当以制造业为重点,适当发展服务业使城市职能向相对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各个城市在依据自身特色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县级市、镇的产业带动和辐射,使单个城市的优势产业组织成为城市群的整体优势产业。 2.6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1 年 1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半岛蓝色
13、经济区规划主体范围包括山东半岛全部海域和青岛、烟台、东营、潍坊、威海、日照 6 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 2 个沿海县所属的陆域。在这份规划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的发展目标被明确为:面相日韩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广大西部内陆腹地。其中,青岛将被培育成国家级中心城市,成为山东省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和滨州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被强化,成为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在地域空间上形成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群。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形成以三个城镇组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镇形态相结合,空间布局合理,城镇职能协调的沿海城镇带。 依据区域
14、产业布局、城镇发展现状等因素,经济区域内七大中心城市各自确定了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和区域定位。到 2020 年作为龙头城市,青岛将成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发展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烟台将成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港口城市、区域性金融、贸易和服务中心,全国重要的旅游度假圣地。威海将被打造成中韩经济带的桥头堡。日照将借助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鲁南城市带出海门户,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林海产业基地。潍坊的城市职能将重点倾斜海洋化工以及现代制造业。东营以石油化
15、工为基础,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以及具有生态特色的中心城市。滨州则要成为鲁北地区机械制造、纺织、印染为主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工商中心。 3、结语 区域之间的实力消长是经常发生的,关键是能不能把握住历史的机遇。2001 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国外直接投资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2002年更是占中国大陆的三分之一。上海的大规模开发比珠江三角洲晚 10 年以上,现在后来居上,这就是区域实力变化的反应。我们相信,通过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建立良好的管理秩序与投资环境,在新的机遇下,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既相互合作又彼此竞争的浪潮里,在与更发达地区的角逐中,山东半岛迎头赶上并后来居上是可以期待的(从统计数据来
16、看,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人均 GDP 已经超越珠三角,但实际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域整体发展仍任重道远) 。 参考文献 1、于峰,张小星.“大都市连绵区”与“城乡互动区”J.区域与城市,2010 2、史育龙,周一星.戈特曼关于大都市带的学术思想评价J.经济地理,1996 3、周一星,杨焕彩.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雷仲敏,康俊杰.城市首位度评价: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J.城市理论,2010 5、仇保兴.关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规划师,2004 6、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1)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7、王钰,叶涛.中国都市区及都市连绵区划分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 8、伏兴,栾贵勤.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化J.开放导报,2011 9、陈维民.青岛城市首位度评估分析及相关政策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0 10、张韶天.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J.商周刊,201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