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移民条件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探讨【摘要】以十八大关于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建立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指导,以我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柴湖镇美丽新村建设为平台,为移民改善居住条件,建设好美丽新家园。 【关键词】:柴湖 移民 美丽乡村 中图分类号: U13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认知中国第一大移民镇钟祥市柴湖镇 “大柴湖”原名叫“水湖” ,后来污水横流,沦为沼泽,芦苇丛生,一眼望不到边,故名“大柴湖” 。它属于汉江分洪区,本不该安置移民,但柴湖移民还是以大局为重,在经历初迁青海省失败后,19661968 年,河南省淅川县 4.9 万移民为支援国家重点工程丹江口水库的建设,分三批迁
2、移至钟祥。大柴湖随后改为“新建区” , 1968 年周恩来总理听取汇报丹江口水库移民工作后,随后改为“大柴湖” ,延续至今。 一、规划背景 湖北省省委书记李鸿忠 2013 年 7 月 11 日在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柴湖现场办公会上提出:“把柴湖下一步开发搞好,是柴湖人民的期盼,是中央的托付,是我们应尽的历史职责” 。2013 年 9 月,湖北荆门大柴湖经济开发区获得省发改委批准筹建。目前, 湖北省柴湖镇镇域规划 、 前营村新农村社区与棚户区改造规划 、 大柴湖发展战略专题研究和柴湖镇城乡土地利用专题研究等各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开展。 二、用地现状与分析 曹寨村位于柴湖镇镇区北 4.5
3、公里,东部紧邻沪蓉高速连接线-216省道。本村共分 5 组,405 户,1727 人,耕地 1427 亩。现有宅基地面积540 亩。现有住宅中,包含平房 251 户,二层以上住宅 154 户。 规划用地呈方形,四至范围为基地周边四条道路,规划用地面积191493 平方米,其中南北向长约 460 米,东西向长约 450 米。 规划选址位于曹寨村东部,该选址有如下优势: 1.地缘优势明显:基地紧邻 216 省道西侧,处于钟祥市南大门端口,并与武荆高速毗邻,地缘优势十分突出。 2.基础设施较好:基地用地地势平坦,为四周道路环绕,其中东边紧邻 216 省道,北、南、西三侧道路为水泥路或碎石路,基础设施
4、较完善。3.用地方整,现状建筑少,工程投资省:基地呈方形,现状除东西道路两侧沿线布置部分建筑外,基地其它用地为闲置用地,会减少建筑拆迁量,降低工程造价。 三、规划原则与定位 3.1 规划原则 1) 集约节约用地、紧凑布局 2) 坚持科学发展观,规划因地制宜,尊重当地生活习性 3) 综合配套、服务一体 4) 布局科学合理、生产方便、生活舒适 5) 坚持可持续发展,生态布局、低碳运行 6) 政府引导、尊重民愿 3.2 规划定位 1) 建造城市文明下的现代田园生活 2) 打造柴湖镇美丽乡村示范区 3) 塑造柴湖镇北大门新形象 四、规划策略与特色创新 4.1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公共交往空间
5、的缺失 乡土生态景观的消失 对自然地形地貌的忽视 对传统生活生产方式的忽视 大拆大建,破坏地方特色 4.2 规划策略: 三打破、三提高 1)打破“夹皮沟” ,提高村庄布局水平;禁止在公路两侧夹道修建房屋。依法从严控制公路两侧农房建设。 2)打破“军营式” ,提高村落规划水平,结合地形地貌,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体现山水田园风光和自然和谐。 3)打破“火柴盒” ,提高民居设计水平,农房设计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民族风格,塑造农房建筑风貌和特色。 4.3 特色创新:尊重民俗文化、产业支撑、引导就地城镇化 柴湖镇大多数人来自河南淅川,以中原文化为核心,随着居住地和时代变迁,逐步与荆楚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今
6、天独特的豫风楚韵,规划结合河南移民风俗习惯,在用地布局与建筑细节设计上均予以充分考虑,如院落布置呈多样性,四合院、三合院,凸显河南民居特色。 其次,考虑村民集局后的生产与生活问题,结合大柴湖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将本社区作为产业发展配套用地,以解决村民就业,为农民变市民提供先决条件,同时引导就地城镇化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五、规划结构与布局 5.1 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一心 一轴 五片 一心:由村委会、活动中心、超市、幼儿园等 组成综合服务中心。 一轴:沿 216 省道景观主入口形成空间对称轴。五片:规划道路将基地分成五个组团。 5.2 布局方式研究 5.2.1 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结构分析图
7、 围绕中心,向内形成集中式布局 错落于地形之中,形成组团式布局 随地势或流水蜿蜒曲折,形成带形布局 受地理环境影响,围绕中心形成环形布局 不利地形地势下,形成离散型布局 模拟生活环境,形成象征性布局 5.2.2 传统乡村聚落对当代新农村规划的启示: 强调动态的发展与演替 强调与自然山水的有机融合 强调聚落多中心,层层推进的自然肌理 强调曲轴处理,形成生动婉转的空间形态 强调隐喻和象征,阐释深厚的文化底蕴 5.2.3 设计要素提炼 地域自然特征 乡村整体肌理 有地域风貌特点的居住空间 本规划提炼要素为道路、水体、建筑,并对其适当改造,如对南北两条道路分别拓宽升级和硬化拉通;基地内部南北向水渠在局
8、部拓宽以造景,提升社区景观品质;其次对东西两侧现有建筑对其立面、屋顶等进行改造,以求风貌统一。 5.3 总平面布局 5.3.1 出入口设置 充分考虑村民实际出行需求和新农村建设与一般城市社区建设的差异。为方便村民生产生活,本规划充分利用 216 省道,作为本社区车行主出入口,并在中部开设一人行主出入口,作为人行交通引导和造景之用;其次在南北向道路上各设置一车行次出入口。 5.3.2 建筑布局 居住建筑分五个组团,以中部人行出入口轴线呈南北向对称式布局,组团内住宅以每两户组成一单元,每栋由 2 至 4 个单元拼接,并错落式布局,呈半围合空间;公共建筑群位于社区中间对称轴上,由村委会、活动中心、社
9、区商业网点和医疗站及幼儿园三栋建筑围合而成;东西两侧部分居住与现状建筑在梳理内部交通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结合。空间序列上,住宅除在北部布置部分三层建筑外,以两层建筑为主,高 8-12 米;公共建筑为形成严明空间序列,对称轴中部村委会主楼由三层组成,两端副楼为两层,南北两侧其它公建为两层,高 9-13 米。 5.3.3 交通组织分析 结合空间布局和农村生活特点,注重交通体系的整体性与适用性,加强各组团相互贯连并便利内外交通,方便村民生产生活。社区道路分三级:社区主路车行道宽 6 米,支路宽 4-5 米,宅间路宽 3 米,区内道路顺而不穿、通而不畅,能够杜绝穿越性交通。通过社区内部环状的曲线路网构成社
10、区车行交通的主体,再通过宅间小路将车行交通引入各户。步行通过社区内部的步行轴线进入各住宅院落,居民沿“绿轴”可就近通达居住地,避免人车混行给居民带来的干扰,保证居民生活的宁静和舒适 5.3.4 绿化布局 社区绿地规划具体可分为三种形式:组团绿地、休闲生态步行绿化空间、小品及绿化。三者共同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社区绿地系统。 六、建设引导与建议。 1.注重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美丽乡村经济。 2.注重市场运作,着力增强美丽乡村发展活力。 3.注重群众受益,放大美丽乡村建设实际效应。 4.注重政府引导,凝聚美丽乡村建设合力。 参考文献: 1 国内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高立龙、邓平农村经济 2.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 汪彩琼 浙江农业科学2012 年第 8 期 3.关于如何推进武义县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思考胡月珍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第 9 期 4.德国村庄更新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 常江、朱冬冬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