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彰武县砖混结构房屋震后调研的启示摘要:通过本地区一次震后现场考察,对灾后村镇民居破坏情况进行归类,结合现行国家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和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161-2008 规程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制定既经济又有效的抗震措施。 关键词:抗震砖混结构圈梁构造柱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2013 年 4 月 22 日 17 时 11 分在辽宁阜新彰武县、内蒙古通辽科尔沁左翼后旗交界(北纬 42.9 度,东经 122.4 度)发生 5.3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米。 震区砖混结构房屋的震害及原因分析 : 彰武震区没有倾斜倒塌等严重损毁的房屋,大部分砖
2、混结构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使房屋发生损坏。 经现场调查破坏形式大致分下面 5 种: 1. 竖向裂缝(见下图一):这种裂缝大都在纵横墙交接处出现,交接处被拉脱或成马牙状。这是由于房屋结构体系的变化、相邻部分两个方向刚度差异很大引起的的振幅不同而产生竖向裂缝。 2. 交叉型缝(见下图一):凡与主震方向平行的墙体,虽承受不了地震作用,但又尚未倒塌时,则常出现交叉形缝。如果各层的砌体抗主拉应力强度不变,则因地震作用下层大,而上层小的缘故,交叉形缝常下宽上窄。在横向,房屋两端的山墙最易出现交叉形缝,这是因为山墙的刚性大而其压应力又比一般的横墙小的缘故。另外,在纵向,窗间墙上也常出现。 。 3. 水平
3、裂缝:这种裂缝大都在外纵墙的窗口上、下皮处发生。当房屋纵向承重、横墙间距大而房屋的刚度又较弱时,则垂直于纵墙方向的地震力迫使纵墙在刚度小的方向发生横向弯曲,从而在窗口的上、下皮处产生水平裂缝。 4.楼梯间的墙体一般震害较重,原因是:楼梯间处楼板不连贯,空间刚度较小;横墙间距小,抗剪刚度大,地震力集中。 5.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 、烟囱、女儿墙等房屋附属物,由于“鞭端效应”引起破坏。 彰武县民居房屋裂缝示意图一 二抗震地区砖混结构房屋结构布置一般规定: 单层或多层砌体房屋是我国村镇地区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这种房屋的墙体是脆性的,纵横墙体的联结比较弱,因此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
4、性能比较差。砖混结构抗震首先应该把握住建筑结构布置这个大方向,结构布置合理了,再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才能实现“小震不坏,设防烈度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标。结构布置一般规定如下: 1.平、立面布置要规则:大量震害表明,规则对称的平、立面布局各部位受力比较均匀,大大减小了由于扭转和变形不协调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2.房屋总高度、层高、层数及高宽比要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规范要求控制:房屋越高楼层越多底层地震力也就越大,所以根据震害经验的总结和对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分析研究,对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及层数要给以一定的限值。 3.抗震横墙间距要限制:一般纵向长于横向的砌体房屋,其纵向的抗震能力优于横向,横向抗
5、侧力构件主要依靠横墙,因此横墙间距不能过大。同时,纵墙在平面处需要支撑,一定距离内的横墙就是纵墙的侧向支撑,因此间距也不能过远。 4.局部尺寸要控制:控制局部尺寸有三个目的:其一是使各墙体受力分布协调,避免强弱不匀时“各个击破” ;其二是防止非承重构件失稳;其三是避免附属构件脱落伤人。 5.结构体系要合理,多层砌体房屋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2) 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水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且纵横向墙体的数量不宜相差过大;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均匀。墙面洞口的面积,6、7 度时不宜大于墙面总面积的 55%。 (3)房屋
6、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 70100mm:a.房屋高差在 6m 以上;b.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 1/4;c.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4)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5)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6)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屋盖。(7)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筋的附墙烟囱及出屋面的烟囱;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予制挑檐。 三抗震地区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措施: 抗震地区砖混结构房屋最主要的抗震措施就是按抗震规范设置
7、一定数量的构造柱和圈梁,并通过马牙槎砌筑和水平拉结钢筋与墙体紧密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结构,构造柱通过与圈梁的配合,形成空间构造框架体系,使其有较高的延性和结构的整体性。当墙体开裂以后,以其塑性变形和滑移、摩擦来耗散地震能量,它在防止墙体开裂限制裂缝宽度和避免破碎墙体散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摩擦墙体能够承担竖向压力和一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保证了房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至倒塌。具体构造措施如下。 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的做法通常是先砌内、外墙,在纵、横墙交接处留出马牙槎并在墙内甩出水平锚固钢筋,当一层墙体砌筑完后,再浇注配筋构造柱。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 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
8、砌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的纵筋上下贯通。构造柱的具体设置和构造要求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执行。 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圈梁的作用: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
9、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圈梁的具体设置和构造要求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执行。3. 墙体间的拉接:多层砌体房屋的墙体,必须加强相互间的拉接,以增强结构墙体的整体性。震害宏观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墙间无拉接或虽有拉接但咬接较差,均能加重震害。 4.楼盖、屋盖构件具有足够的搭接长度和可靠的连接。 四结束语 根据现行规范的规定,分别对砖砌体房屋结构布置及构造措施进行了简述。在总结本地区地震灾害以及深入研究相关权威理论基础上,在砌体结构抗震方面获得了宝贵的设计经验。 参考文献 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2 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 JGJ161-20082008 3 田宝林谈地震对砖混结构房屋的影响及地震构造措施 2006 4 傅传国砌体结构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