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5.50KB ,
资源ID:1718591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185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健康视角下的大学生失业群体问题研究.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健康视角下的大学生失业群体问题研究.doc

1、心理健康视角下的大学生失业群体问题研究摘 要:在职业危机面前,大学生失业群体面临巨大的心理应激,表现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为孤独感、焦虑、抑郁、低自尊、偏激、攻击行为和非理性情绪宣泄等方面,他们在承受生活窘困、身心痛苦的同时也可能对社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对失业大学生应该进行心理辅导,建立社会支持体系、注重预防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失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061-02 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社会转型期阶段、产业发展的结构、就业观念的变化等因素影响下部分同学面临着失业风险,失业会在

2、心理和行为方面带给大学毕业生一系列变化,影响到其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失业群体的心理表现 失业作为生活中的消极事件对于失业者的不良影响会引起紧张、不安和焦虑等反应,甚至可能引发社会问题1。大学生群体失业者尤其是被动性失业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孤独感。主要表现为社会关系排斥,即个人被排斥出家庭和社会关系,这种形式的排斥很大程度上是观念排斥在社会交往中的表现2。如果一个人在观念上认为大学生失业群体的成员都是无能的、 “啃老”的,会使他们疏离自己已有的社会交往网络。另外,失业群体不稳定的工作状态也不利于其社会交往。社会关系排斥要么会使他们禁锢在家庭中,要么会使他们逐渐形成一个“圈子” ,

3、这个“圈子”里的人在社会地位、生活经历、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同质性。这会造成封闭和孤独,与外界疏离。 二是焦虑和抑郁。这是大学生新失业群体中常见的应激反应,由隐性失业者到准失业者至显性失业者,反应强度依次递增。毕业生在失业状态下,往往高估和夸大负性后果,对生活和事业前途担忧、烦躁,极易造成失眠和食欲不振,终日郁郁寡欢、心灰意冷、情绪低落。他们中的一些人聚居一处,弥漫着消沉和无奈情绪,对事物持强烈的否定态度。三是自尊降低。失业对于大学生会有一种自我存在消失的恐惧感。原来自我期望比较高,在没有找到发挥长处的岗位时,自尊降低。毕业后离校成为必然,而找一个去处成为当务之急,几乎所有中国大城市的角落

4、成了他们的新去处。他们聚居一处,在屡试屡挫、四处碰壁之后,会制造出消沉、无奈的同感和共识,借酒浇愁,自我麻痹,悲观情绪弥漫,自信心下降,就业能力下降。 四是偏激。不公正现象是此类反应的主要应激源。现实存在的若干不公平现象,少数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讲人情、讲关系,使得一些毕业生发生归因偏差,把求职失败归因为外因,无权无势、生不逢时,认为世界上一切都不公平。这一认知模式把失业者的视野局限在不可改变的外部因素上,忽视了自己内在的可以改变的力量。在某些事件,特别是发生不公正的社会排挤事件的刺激下会加剧他们的反应,甚而引致各种形式的反社会行为。 五是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高强度应激下产生的激烈反应。失业者

5、在受到刺激时容易引发的一种极端心理,对生活状况不满的人比其他人更倾向于采取激烈手段来表达自己。假若不满情绪缺乏正常合理的宣泄渠道,失业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因自己的失势,别人的得势,在小矛盾的激化下,极易失去理智,将他人作为自己的发泄工具,而不管行为的结果如何。此外,攻击行为还表现在对他人口头上的恶意指责、恐吓、诽谤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人的生活、工作。特别是严重的暴力攻击行为对他人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六是非理性的情绪宣泄。就业挫折、焦虑、孤独等负性的心理感受给大学生失业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心理危机。这些大学生对于繁华与破败的对比,骄傲与自卑的落差体验更深刻,这形成了他们对社会主观

6、的看法,理想和现实的鲜明对比,使得内心的冲突和煎熬或许更激烈痛苦。由于网络和这一群体对网络的运用能力,也使他们很容易聚居成群体,在网络上自由表达观点,尽情发泄情绪,有言语相侵、人身攻击,也有揭露隐私、侵害名誉,甚至是侮辱、诽谤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侵扰,给当事人造成巨大伤害。 七是贫困大学生失业带来的心理危机。贫困家庭对学生期望值过高,迫切希望尽快就业有个好工作和不菲报酬,对就业竞争和失业的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在他们看来,既然读书付出巨大代价,那么总要想办法收回成本,而且对一些低收入甚至为读大学欠下外债的家庭来说,也只有寄希望于“收回成本” ,才能使生活回归正常轨道。但这种期望往往落空,导致一些贫困

7、家庭陷入绝望、焦虑、紧张之中,构成强烈的因贫苦而产生的应激刺激。在中国,仇富心理、仇官心理等观念近几年有所增多,或许与大学毕业生贫困群体的形成和扩大不无关系。 二、大学生失业群体的心理干预 失业(指非自愿性失业)带来的贫困、焦虑和紧张无疑是主要的应激物,会带来应激行为。因此,社会各方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降低失业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保证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一般可采取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来实现。 1.心理辅导。一般来说,失业持续时间越长,所受的应激反应越强,心理压力越大,焦虑感也越强烈,此时进行情绪疏导缓解也更为重要。其要点有:第一,理性看待当前的就业状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8、,毕业生数量已经保持在一个高位数字上运行,而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有限,加上就业信息发布范围有限,客观上求职者获得的岗位就受到了局限。第二,面对自己的就业能力和选择。大学阶段培养的就业能力是否具有竞争力,个人的期望如何等等,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这些方面和现实需要越吻合,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第三,引导注意转移,即辅导学生在失业后将注意力引导到另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中,有目的利用失业余时间,减少求职失败的自我负强化机会,从而对应激起缓冲作用。第四,给予积极暗示,避免消极断言,降低挫折压力;指导情绪宣泄,提供倾诉空间,将高应激压力转化为适度情绪反应。 2.社会支持。与在校大学生的管理、帮扶、

9、心理辅导相比,毕业后失业大学生的管理、支持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可谓真空,即使有也十分薄弱,亟待建立和加强。传统的社会福利偏重于通过收入的再分配辅助弱势群体,可以借鉴香港社区服务的做法,他们更重视弱势群体中的资产建设,这里的资产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资产,同时还包括社会网络等无形的精神资产3。也就是说,在对失业群体的社区支持上,不仅通过积极的就业协助,帮助失业者提高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获得工作收入;同时通过促进失业群体的社区参与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通过在失业者与非失业者,失业者与失业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和互助关系扩大失业群体的社会网络,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从而大大降低他们因为失业而遭到社会

10、排斥的可能性,并帮助他们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3.预防胜于补救。有学者研究认为,香港实行的是一种积极的就业政策,在这种政策主导下,就业服务主要是一项预防性的策略,以及早介入的方式防止失业者变为长期失业者,防止他们因陷入长期失业而成为福利援助的受助人,与此相比,保障性的社会福利政策只是一种最后的补救措施。这种预防胜于补救的理念,一方面可以减少福利资源的浪费,更加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从而降低失业造成的社会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人们自立自强的观念,减少人们对于社会福利保障的依赖。有鉴于此,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出现大学生失业之后相关部门如何及早介入,提供相关服务,发挥求职者自身主动性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夏侯宏,邹小华.大学生失业群体的游民化及其社会干预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6). 2 李晓婷.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现状与社会影响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8). 3 刘祖云,胡蓉.香港的失业群体及其社区支持J.广东社会科学,2010,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