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4KB ,
资源ID:1720430      下载积分:8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204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病害治理方法.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病害治理方法.doc

1、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病害治理方法摘要:永宁公路瑶岭隧道地质条件极差,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掌子面和拱顶坍塌及经过煤层段施工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 关健词: 不良地质 隧道病害 施工方法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永丰至宁都公路是永丰境内纵贯南北的一条主要公路,而瑶岭隧道又是该段的咽喉节上,该隧道全长 702m,地质条件差,施工十分困难,在设计、业主、监理、施工多方协作下,共同攻关完成了隧道的施工。现将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法作一介绍: 1.瑶岭隧道工程概况 该隧道是双向隧道,起始桩号为 K51+545K52+247 段,总长 702m;净宽 9.5m=0.75m(人行道)+0.5m(

2、左侧余宽)+3.5m2(行车道)+0.5m(右侧余宽)+0.75m(人行道) ;净高 5.0m. 2.地质概况 瑶岭隧道位于永宁线(永丰县境内藤田沙溪之间)南北两端为丘陵地带,隧道处于中低山区。穿越石炭系上统梓山组(C1)砂岩、粉砂岩、炭质砂岩和震旦系上统(Z2)千枚岩组成的中低山区,植被较发育,地下水丰富。不良地质主要有北洞口边仰坡岩土层破碎与松散,在老路运营影响下,存在失稳隐患,在进洞口段又发现废弃的煤层采空区,并贮满水。 3.施工情况 瑶岭隧道从 2005 年 10 月至 2007 年 6 月,经过 18 个月的艰苦施工,完成隧道的主体工程。 从施工的结果来看,实际地质情况比设计探测的地

3、质情况要差得多。类似的 III 级围岩 560m,而实际却一米也没有,全部都是 IVV 级的围岩。围岩破碎,结构不稳定,遇到爆破振动极易坍塌,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碰到了以下病害:掌子面坍塌;拱顶部位塌后形成一定的空腔;初期支护变形侵入二次衬砌范围及坍塌。 4.病害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4.1 掌子面坍塌 掌子面坍塌的主要原因是地质条件太差、围岩软弱,一经爆破振动就坍塌,主观原因是施工方法不当,开挖面不宜太宽。 对这种松散体充填整过工作面采用了如下处理方法 .首先用喷射砼封闭整过工作面,防止因渗水漏水使坍塌面扩大。 .采用注浆超前小导管424mm,长 5.0m 一根,环向间距 50cm布置,

4、搭接长度不小于 1.0m. .对工作面的松散体和临时支护外侧的围岩,采用注浆加固,使松散体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大体积固结体;临时支护外侧形成一环形加固圈,缓解对初期支护的压力。注浆采用水泥单液浆,标号为 42.5 级的水泥,水灰比为 1:1;最小注浆压力为 1.0Mpa. .注浆 24 小时后开始掘进,开挖采用台阶法加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开挖过程中采用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撑的方法进行,拱架采用 I18 工字钢,间距按 50cm 一榀进行安装,整个软弱面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 4.2 拱顶部位塌后形成一定的空腔的处理方法 .对坍塌面初期支护进行加强支护,并预埋二根导管插入空腔内。 .在初期支护稳定后

5、,用输送泵向空腔内灌注砼,灌注砼时不宜过快、过急,以免由于砼的自身重量又把支架压垮,要分次分批进行灌注,直到空腔处形成一层稳固的保护层后停止灌注砼。 .根据空腔的深浅确定砼的灌注量。 .尽快进行二次衬砌的施作,并在塌空区加大主筋规格。 4.3 初期支护变形侵入二次衬砌及垮塌 4.3.1 初期支护变形、垮塌的原因 .地质条件差,围岩松散、破碎,稳定性差;地下水丰富,因而围岩对初支产生较大的压力,导致初期支护局部变形、垮塌。 .初期支护结构形成不妥当,二次衬砌没有及时跟进造成此种原因。4.3.2 根据初期支护变形的大小,采用不同的补救措施 .侵入 5.0cm 以内,采用浇筑二次衬砌砼时加大主筋规格

6、进行补强。.大于 5.0cm,采取拆除初期支护,重新进行初期支护的安装。在拆除过程中,按每榀进行,用人工加风敲的方法进行拆除。 4.3.3 初期支护垮塌的处理 在初期支护垮塌部位,对初期支护进行补强设计,即由原来的 I14工字钢,改变为 I18 工字钢,间距由原来的 1.0m/榀,改为 0.5m/榀设计。并及时施作仰拱,使其初期支护成环。塌空处根据以上讲的方法相同处理,在二次衬砌浇筑时加大主筋规格。 5.值得总结的问题 该隧道不光是因地质条件差的客观原因,也有设计和施工的主观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该隧道第一次设计时净空为 8.5m,后由于设计上的新老规范对二级公路的不同要求

7、,进行改变。 .地质调查深度不够,误差大,造成设计、施工准备都不足。 .承包商经验不足、重视不够,抱着侥幸心理,轻估了隧道的地质条件差可能出现的问题。 .施工方法不当,引发了初期支护的严重变形。是上下台阶断面分段不合理,上台阶断面超大,使开挖、支护作业时间过长,二次衬砌没有及时跟进,围岩不能形成自稳应力圈,违背了新奥法原理。二是承包商没有正确领会施作及时、同围岩紧密贴合的内涵;初期支护是新奥法保护和调动围岩自承能力形成理想支护形式的最主要特征。因此,模注地段无法及时加固、密贴围岩,导致围岩应力作用于初期支护之上,引发初期支护严重变形就成为必然。 .业主、监理、承包商对隧道在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施工经验都不足,没有聘请有经验的专家作指导,造成施工不安全,得不偿失。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