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豆花叶病和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浅析摘要:大豆花叶病和胞囊线虫病在我国发生十分普遍,对大豆生产影响很大,甚至绝收。文章分别从发病症状、发病特点等方面加以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为保证大豆的稳产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花叶病;胞囊线虫病;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45-1 1 大豆花叶病 1.1 症状 大豆花叶病的症状,因品种、气候、感病时期以及病毒株系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常见的有皱缩花叶、黄斑花叶、顶枯、脉间坏死、卷叶、疱斑花叶等。其典型症状为植株显著矮化,叶片皱缩并呈现黄绿相间的花叶,叶缘卷缩,沿叶片主脉两侧有
2、许多深绿色的泡状突起。嫩叶比老叶症状明显。发病严重的植株不结实或结实率低。病株种子上常出现斑驳纹,斑驳纹以脐为中心呈放射状或通过脐部呈带状,其形状与品种及其感病程度有关。 1.2 发生特点 大豆花叶病病原为大豆花叶病毒。大豆花叶病以种子带毒作为主要侵染来源,带毒种子长出的病苗为田间的初次侵染毒源。由于大豆花叶病毒体外存活期较短,寄主范围窄,所以田间病株残体及蚜虫越冬作为初侵染源的作用较小。因此,田间病苗上的初始毒源主要通过蚜虫的取食活动传播进行再侵染,引起病害流行。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与品种的抗性、初侵染毒源数量以及传毒蚜虫的数量等因素有关。气候条件不仅影响蚜虫的发生数量和迁飞,也影响病害的潜育期
3、长短和症状的表现。蚜虫迁飞期如遇高温干旱,蚜虫活动猖獗,迁飞量大,花叶病发生严重。如持续有雨或降暴雨,蚜虫数量减少,病害明显减轻。温度对花叶病发生的影响最大,发病适温为 2030,超过 30病害不表现症状。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低,潜育期越长。温度越低,斑驳越重。 1.3 防治方法 1.3.1 建立无病留种地,培育无毒种子 可采用无病地留种,配合适当早播,早期治蚜,及时拔除病株,隔离种植等一系列措施,获得无病种子。 1.3.2 选用抗病丰产良种 可因地制宜的选用较为抗病的品种。 1.3.3 加强栽培管理 提倡适期早播,使感病的幼苗阶段避开蚜虫的迁飞高峰期;清除田间杂草,及时拔除种传病苗,压低蚜虫
4、的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毒源;避免在其他豆科(蔬菜地、绿肥地)牧草地等附近设置种子田;实行与高秆作物间套作等措施,加强肥水管理,都有利于减轻病害发生。 1.3.4 药剂治蚜防病 控制蚜虫传病是防治大豆花叶病的重要措施,应在搞好虫情调查和预报的基础上,及时施药治蚜防病。可用内吸性杀虫剂于播种时沟施,也可于苗期用 1.8%阿维菌素乳油 3 000 倍液或 40%氧化乐果乳油 1500 倍液喷雾防治。 2 大豆胞囊线虫病 2.1 症状 大豆发病后,地上部植株矮化,叶片发黄,生长瘦弱,呈点片缺肥或缺水状。受害植株花期推迟,花器丛生,花及嫩茎萎缩,结荚少而小甚至不实,严重的整株或成片枯死,地下根系不发达,根瘤
5、稀少,根表面附有许多微少的黄白色粒状物,为胞囊线虫的雌成虫,这是诊断胞囊线虫的主要依据。被害根部表皮龟裂,极易遭受土壤中腐生菌为害,而使根系腐烂,使植株提早枯死。 2.2 发生特点 病原为大豆胞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有生理分化现象,生理小种具有地域性差异,黄淮地区以 4 号小种为主。大豆孢囊线虫主要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带有胞囊的土粒在脱粒时混杂在种子间随种子贮藏越冬。贮藏条件下胞囊中的卵可保持生活力 34 年。春季气温转暖后,卵开始孵化,二龄幼虫破卵后进入土壤中,从根尖伸长区或根毛侵入,在根部皮层内发育,经过三、四龄幼虫期发育成成虫。成熟雄虫与雌虫交配后进入土壤中自由生活。雌虫腹部膨大,突破表皮
6、而外露,体壁加厚虫体死亡成为胞囊,卵于胞囊内发育。年发生代数因各地土温不同而有差异,适温条件下温度越高,线虫发育越快。当 5cm 土层的温度在 1824时,胞囊线虫完成一代生活史需要 2441 天。线虫在田间传播主要通过农事操作时农具和人畜携带有胞囊的土壤传播,排灌水流和未经熟腐的粪肥也可传播胞囊。调运夹带胞囊的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方式。发育适温为 1728,10以下不能发育,31以上幼虫开始衰退,至35幼虫不能发育成成虫。线虫耐干旱、耐湿性差,一般土壤湿度60%80%最为适宜,土壤湿度过高,氧气不足,线虫发育受抑制甚至窒息死亡。当土壤湿度饱和时,胞囊仅能存活一个月。通气良好的砂土和砂壤土,
7、有利线虫的发育和侵染,病害发生重。而通气性差的粘重土壤,病害发生轻。 2.3 防治方法 2.3.1 加强检疫,保护无病区 准确划分疫区和无病区,严禁病区种子外调,做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以防随带病种子的调运传入无病区。对刚刚传入的零星发病地块,应及时施药防治,防止病区扩展。 2.3.2 改善耕作栽培技术 轮作是防治胞囊线虫病的最主要措施。一般轮作不低于 3 年,5 年以上防病效果更为明显。山东实行粮豆、棉豆和粮棉豆轮作制,效果较为理想。轮作制中以水旱轮作为最好。同时配方施肥,适当增施农家肥,干旱情况下适当浇水,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 2.3.3 选育抗病品种 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抗病品种主要表现根部不形成胞囊或胞囊数量很少,但抗病品种不宜长期同地种植,应重视轮作及其他防病措施,轮作年限可适当缩短。 2.3.4 药剂防治 目前国内用于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药剂较多,但成本较高,大面积使用有一定的困难,应在老重病区或新发病的地区重点施药,以控制病区扩散蔓延。药剂可选用 5%茎线灵颗粒剂 23kg/亩,或 10%益舒丰颗粒剂 23kg/亩,播种时沟施,防治效果良好。 作者简介:马妍(1973-) ,女,本科,德惠市植物检疫站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