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傣族民俗旅游开发模式探讨【摘要】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云南傣族民俗旅游开发这一问题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 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北美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仿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 ,再现了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还举办了全国舞蹈节;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著居
2、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在国内,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汇集了全国几十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昆明云南民族村也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在广东,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和连南瑶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也是目前的关注热点。 1 民族旅游的概念 民俗旅游或称民俗风情旅游,是借助于各种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来开展的旅游项目,其旅游客体是以某个国家或地区、某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以其传承文化为载体,并通过发掘整理或复原再生或艺术加工的手段,呈现在今天游客的面前,使其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愉悦的享受。民俗旅游的主要类型包括与山水风光相结合的民俗风情
3、游、与民居和其他程式建筑相结合的民俗风情游、与饮食相结合的民俗风情游、与礼仪相结合的民俗风情游、与喜庆相结合的民俗风情游以及以大型民族风情园为拳头产品的民俗风情游等六大部类。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高品味、高参与的文化旅游。对民俗旅游资源本身而言,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它的魅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旅游事业的日益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民间古老文化、传统风俗的形式再现,更能迎合和满足现代社会里的人们求新、求异、求知、求同和寻根心理的需求。对旅游者而言,他们通过参观、参与、品赏各种民俗事象,可以了解、探讨、研究这些民俗
4、事象后所蕴藏着的代表某个国家、某个地域或某个民族的文化形态、历史传统、生活方式、美学情趣及其艺术取向。因此,民俗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旅游者的需求趋势,决定了民俗旅游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项目。 2 傣族民俗旅游的现状及模式 2.1 傣族古村寨旅游开发优势 2.1.1 傣族古村寨为游客提供了旅游“真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的成熟,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人工修建的“民族村” ,希望体验真实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傣族古村寨由当地民族村寨直接接待游客,为游客提供的是旅游“真品” ,游客得到的是原汁原味的高层次文化旅游享受。 2.1.2 傣族古村寨实现了其旅游“真品”的价值 典型的傣族自然村寨,要将其开发成为
5、一个民俗旅游接待示范村,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方面:其一,特色开发理念;其二,转变村民传统观念,树立民俗旅游的观念。为了使开发出来的傣族家庭接待户有特色,有魅力,能够对游客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在满足游客原汁原味的文化旅游需求的同时,满足当地社区傣族村民的经济利益受到保护以及民族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需要,我们的开发理念是“双向参与” ,即傣族民俗旅游接待村中的两个主体游客和村民都是参与性的。游客的参与是指让游客走进傣民家中,切切实实做一回傣家人,亲身体验傣族的家居生活,感受傣文化的魅力,体现原汁原味的傣族文化;村民的参与是指村民直接参与到旅游接待服务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旅游经济效益。 傣族是西
6、双版纳主体民族,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傣族村落文化的开发建设,是站在集西双版纳自然风光、傣民族文化为一体的高度,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大省,符合西双版纳州州委、州政府旅游兴州发展战略目标。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保护完好的傣族古村寨,不仅是西双版纳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属于西双版纳、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对国内外旅游者和科学工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为了使这份珍贵的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使之永放光芒,充分发挥其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争取到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应该合理地开发傣族古村寨,并对此更加地采
7、取保护措施。 2.2 傣族古村寨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2.2.1 现状分析交通区位劣势。云南处于我省西部地区,交通不便,距经济发达的旅游客源发生地相对较远,一般孤立开发一个村落的市场吸引力不大,宜尽量组合成旅游线路,可按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如山水古迹等进行线路组织。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从西双版纳到古村寨这一线路,更加方便游客的进入。 2.2.2 缺乏旅游营销手段。没有宣传就没有市场,傣族文化的旅游开发必须与宣传包装相同步,甚至宣传先行。苏州周庄以“中国第一水乡”为包装,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以“天下第一村”为包装,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傣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应注意运用独特的民俗风情、 大型节庆,电视专题片、宣传
8、手册等多种手段展开包装宣传,以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社会影响。 2.2.3 旅游产品单一。旅游购物是旅游消费中最有弹性的因素,民俗旅游商品的开发也要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大力发展具有纪念性,工艺性和实用性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食品、服饰和工艺品是开发重点,传统产品要巩固,新产品要大胆开发,在建设客家美食小吃街的同时,努力发展步行商贸购物街。 2.3 成功模式-丽江地区的纳西族东巴文化旅游开发 云南省丽江地区通过保护和发掘民族文化资源,给旅游注入文化内涵,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丽江的经验表明,民族地区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开发,文化是一笔不可忽视的财富。在社会主义市
9、场经济的条件下,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统一,是西部开发的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东巴经书、东巴古典舞蹈、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以及至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东巴文字等是纳西人民的骄傲,东巴文化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广泛吸收了汉、藏、白等兄弟民族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多元性和创造性。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纳西人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珍爱,东巴文化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纳西人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结论。纳西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珍爱和呵护让所有旅游者深为感动。但面对市场经济,纳西人也懂得,如果对老祖宗的东西一味消极保护,就会使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不了作用,同时也不能给老百姓带
10、来切身的利益,群众就会逐渐失去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相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会为进一步的保护提供更强有力地支持。这道理没什么深奥可言,但要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纳西人却做得很成功,丽江城边的黄山乡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傣族文化之所以没有纳西东巴文化这样获得蓬勃的生命力,主要是因为:1、傣族人对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意识还不够强。2、政府重视不够,没有出面来带领村寨解决问题。3、傣族人对待族文化保护意识不够。丽江旅游为什么能够攀升到新的高度?我认为,和国内同类的风景名胜区相比,丽江并无特别突出的优势,但纳西人民创造的东巴文化却是丽江所独有,再美的风光,多看几次也会归于
11、平淡,但独特的文化景观却意蕴无穷,令人回味。因此,丽江旅游业刚起步,地委就一直强调旅游业必须与民族文化相结合,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给旅游注入灵魂。反过来,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又为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保护和开发提供保障。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也取得长足发展,纳西东巴文化也再一次重获新生,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赵书虹、成竹.生态旅游示范村寨的设计与实践-来自西双版纳一个傣族村寨的调查报告J.思想战线,1998(增刊) ,173-177. 2苏丽春、李艳.云南民俗风情与旅游M. 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3杨美清、征鹏.西双版纳风物志M. 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 4杨寿川.云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李伟.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M. 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6杨桂芳、丁文婕、葛绍德.丽江古城旅游环境研究M. 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7邹统钎.旅游开发的规范M.广东:广东出版社.1999. 8钟敬文.没有文化认同,西部如何大开发J.民族团结.2000, (4). 9赵试林.论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传承J.思想战线.1995. 10杨桂华.民族生态旅游接待村多维价值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3, (4).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