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摘要: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时常出现温度裂缝的现象,温度裂缝控制成为了施工人员的技术难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总结了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技术,以达到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为类似施工工程提供参考的价值。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在城市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单次浇筑方量大,加上混凝土自身放热量大,若不能及时扩散,容易导致混凝土浇筑体产生了较大的内外温差,进
2、而温差引起的不均匀变形会使混凝土内产生了很大的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浇筑体内外均产生大范围温度裂缝,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整体性和耐久性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合理有效的温控措施,避免温度裂缝现象的出现,从而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 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由于结构断面大水泥用量大,水泥水化时释放水化热会产生较大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由此形成较为复杂的膨胀或收缩应力,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所产生的裂缝主要有两类。 (1)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热较大,使混凝土温度上升。当聚积在混凝土内部的水泥水
3、化热不易散发时,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明显升高。而混凝土表面通常散热较快,形成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表面裂缝。此外,当混凝土的坍落度较大时,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引起的体积收缩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表面裂缝。这种裂缝比较分散,裂缝宽度小,深度也很小,多为表面裂缝。当里外温差 15以上时就会发生这种裂缝,但内部温度下降时,有自封闭倾向。 (2)贯穿裂缝:大体积混凝土降温时,由于温度降低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同时混凝土多余水分的蒸发也会引起体积收缩变形。但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约束,结构内部便会产生巨大收缩应力(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
4、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整个截面会产生贯穿裂缝,或称为结构性裂缝,给工程带来很大危害。这种裂缝因构件尺寸、配筋和约束的类型而异。一般里外温差 25以上,就会有出现这种裂缝的危险。此外裂缝发生部位和根数也不一样,伴随着混凝土干燥收缩,裂缝宽度也会逐渐增大。 2 工程概况 某大厦工程占地面积 2017m2,总建筑面积 23081m2,地上 19 层,地下 1 层,建筑高度为 72.75m。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 6 度,抗震等级为三级。基础设计为钻孔灌注桩,地下室底板采用筏板和梁板式,筏板 1.6m,电梯井位置局部厚 3.2m,面积约1142m2,预计一次浇注地下室底板混凝土量
5、为 2500m3。经施工单位及检测单位对混凝土检验,确定了表 1 配合比。 表 1 混凝土配合比 2.1 混凝土拌合物温度计算 T0=TiWC/WC 式中:T0-混凝土拌合物温度;W-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重量(kg);C-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比热(kJ/(kg),Ti-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初始温度()。 表 2 混凝土拌合物温度 根据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如表 2。 2.2 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计算 混凝土入模 T1=T0+(Tg-T0)(1+2+n) 式中:T1-混凝土入模温度;T0-混凝土拌合物温度;Tg-施工时气温,取15;1n-系数。 装车系数 1=0.032;卸车系数 2
6、=0.032;运输系数,运距10min,3=0.032。 故混凝土入模温度 T1=(19.2+(15-19.2)0.096)=18.7 2.3 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 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按下式: T(t)=WQ(1-emt)/C 式中:T(t)-混凝土龄期为 t 时最大温升();W-每立方米中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kg/m3);C-混凝土的比热容,取 0.96(kJ/(kg);-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 2450(kg/m3) ;m-与水泥品种、浇筑温度等有关的系数,取 0.4(d-1);t-混凝土龄期(d) ;Q-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kJ/kg),取 330kJ/kg。 Tmax=504330/24
7、500.96=71 Tmax 为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当混凝土浇筑温度为 18.7,3d 龄期时的 取值 0.82,Tmax=710.82=58.2;故估算 3d 后混凝土中心温度为(58.2+18.7)=76.9。根据施工季节估计环境温度为 15,那么承台混凝土内外温差达约 61,远超过需控制的 25以内的温差,故应采取温控措施。 3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 3.1 测温仪器 采用合格的电子测温计(具有测温快速、准确的优点) ,并配备满足测温需要的温度感应线(一端有感应片,另一端留有插头与测温计连接) 。电子测温计技术指标:测温范围:-30130;测温精度:1;分辨率:0.1。 3.2 测温布点
8、在承台垂直方向埋设 7 根测轴,编号 A-G。测轴沿承台厚度方向设 5个测点(预埋式温度传感器),并设 1 个保温层温度测点及 1 个环境温度测点,共计 37 个测点。 3.3 保温和测温情况 测试方于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温度传感器预埋和调试工作。委托方对底板混凝土采用塑料薄膜加土工布进行保温养护工作。在混凝土初凝后,在混凝土表面喷上一层薄水,在其上覆盖一层塑料布,一层草袋,再覆盖一层塑料布,当测温结果证明还不足以控制里外温差在 25以内时,再增盖草袋或用碘钨灯加热。测试方自混凝土终凝后开始进行混凝土温度测定,每隔 2h 测温一次;在降温稳定期,每隔 4h 测一次。并及时向委托方通报测温情况,为委
9、托方调整保温控温措施提供依据。 3.4 温控指标和测温结果 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 25。表 3 列出了各测轴的最高温度、混凝土温升值的及里外最大温差的情况。 表 3 测温数据 3.5 温控变化规律 以 C 轴为例,将 C 测轴监测所得数据绘成混凝土最高温度及里外温差曲线(以时间为 X 轴,最高温度及里外温差为 Y 轴),见图 1。 图 1 C 轴温升温差 从图 2 升温曲线可以看出混凝土浇筑 12d 为升温期,升温速度较快,要特别注意加强此期间内的混凝土保温工作,2d 后达到最高温度74.6,这与之前估算的混凝土 3d 后的内部中
10、心温度 76.9相当接近,证明了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进行温度估算的可行性。稳定 8h 左右开始降温,降温速度较升温要慢,近乎匀速降温。从图 2 里外温差曲线可以看出整个温度监测期内,里外温差都控制在 25以内,证明了此次保温已达到预期效果。里外温差最大值出现在第 3d,较混凝土中心温度达到最高点有个滞后,这是因为当混凝土内部温升到稳定阶段散热较表面散热慢,拉大了里外温度差。里外温差是温度控制的一个主要标准,里外温差超过标准就有可能产生表面裂缝。由里外温差过程曲线可看出,内部平均温度 T 中心降温均匀,曲线平滑;里外温差的变化与表面温度则相关性很强,二者总呈反方向变化,即里外温差随表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表面温度的下降而增加,这说明表面保温是控制内表温差的关键。 4 结论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设计、材料、施工、温控技术等诸多因素。因此,为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出现,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优化配合比设计,采取合理措施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约束,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认真组织施工,从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昕,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J.施工技术,2011 年 S1 期 2 钱峰;吕晓刚;刘飞飞,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2 年第 14 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