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几点认识【摘要】:街区形象是街区的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街区客观实在的具体感知、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其中,街区的客观实在既包括街区景观、街道、建筑、公共设施等硬件形象,也包括街区居民行为、街区管理部门形象、社会风气、风俗习惯、治安状况等软件形象。 【关键词】:文化街区保护现状相关策略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历史文化街区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日益得到学术界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比如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文化报社、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自 2008 年启动至今,已评选
2、出 40 条历史风貌保护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已入选的 40 条街区中,有许多街道已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保护与发展的典范,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然而“历史文化街区”此一概念却系晚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都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一、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经济至上等因素,在我国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原本颇具地方特色或文化特色的街区,正在被保护造型无特点、似曾相识的规划和建筑所淹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特色危机。如有的历史街区不考虑地方特色,为了追逐现代化的脚步,热衷于高楼、广场的建造。例如,当三峡大坝将要蓄水,我们有幸参观了位于蓄水线下的秭
3、归、巴山等古县城,县城中建于隋朝的青石板路面,各式石雕、砖雕、木雕等具有巴山文化符号特色元素的民居建筑,伤痕累累地披着厚厚历史的尘埃。它们的命运怎样?等待着被江水无情的淹没?有些历史文化街区已经被改造的没有了历史的痕迹,我们看到的只是具有现代特色的广场,周围却全是仅有一丝历史残迹的建筑。这些重复的建筑带给游客的却是乏味感的增加;许多历史街区在进行改造时,没有结合自己的文化和地方特色,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策划,而是盲目拆除大量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建筑,讲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了完完全全的现代风格,但却割断了街区历史、文化、地方特色的脉络,损伤了街区的生机与活力。这样的做法给街区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了极大
4、的危害。 二、历史街区保护的要求 历史文化街区是范围广泛的有生命的肌体,是千千万万人民生活的环境。它是一部写满历史的线封书,带人们回到历史的诗情画意,意兴阑珊之中;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历史文化街区也是现实的一笔财富,供子孙后代使用。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不仅是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方面,更多的,是对民俗民风,人文环境的要求,以适应人们新的生活状态。另外,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也是充满了艺术色彩的,当然也有现实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效应和经济问题,这些问题都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到来了一定的困难,因而显得非常复杂,难度很大。 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相关策略 1.传统建筑内部的保护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
5、护中,对于古建筑保护的重点集中在外部形式,往往忽略了建筑物内部的构造,尤其是对 一些普通民居的保护。为了达到文化街区整体上的和谐统一,只对建筑外墙面进行保护修缮。实际上,普通民居的内部构造更富有历史气息,通过内部构造,人们仿佛再现了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与深宅大院比较起来,普通民居更富有生活气息。传统建筑内部的保护应当注重空间的分割和人员的安排,避免为了容纳更多的人而使建筑空间支离破碎。 2.民俗风俗的保护 根据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很多历史街区为了扩大景点效应,大量的增加以民俗为主题的项目,但是,据相关统计,这样做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给人滑稽之感。大量的事实表示,伪造的历史文化很难在旅游业中
6、立有一席之地。相反的,民俗风俗却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迁移。如今,已有现代文物保护专家提出古建移植,这样做,不仅能使得古建筑得到更好的保护,也能够让其成为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俗虽然是抽象的,感性的,但也能够通过特殊的方式移到适合的地区进行新的发展。当然,移植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历史街区的整体氛围,同时也必须考虑到街区的硬件措施,而对于这些活动的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 3.针对性的制定文化旅游方案 每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形成与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能够在岁月洗礼下生存和发展,必有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产业特色。大量的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文化与民俗民风,实现历史文化街
7、区的经济复兴,才能使历史文化街区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因此在业态选择上要结合传统文化,引进有特色、有内涵、有品牌、有聚集效应的商户;要积极鼓励回迁居民,以下店上坊、前店后坊等形式恢复传统器物的生产加工场景;要结合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元素,引进合适的业态,为游客提供配套服务。 4.保证文化生态载体不变 传统城镇格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经验总结下经过历史淘汰做出的规划,在城镇的选址与方位、地域性气候与自然环境的综合考虑、建筑功能的兼容性和自然简朴的地方材料运用等方面,不少经验反映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城镇传统格局不仅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而且其本身就具备重要的文化功能。因此,尊重传统格局,确保古城文化生态
8、延续大格局不变确实非常重要。 四、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发展趋势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它的保护与开发绝不是简单的规划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实践。因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应当认真听取历史、文化、旅游、规划等各个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的意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街区的居住、文化、旅游等多项职能,同时结合街区的建筑保护规划、街区发展历史渊源、区域城市规划等多种条件,明确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定位和发展方向。 一方面,各级行政部门应当通过制订历史文化街区的科学保护规划,从整体上做好其保护工作。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重点文物保护等文化遗产保护形式结合起来,
9、真正将各项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化保护格局。 另一方面,应当提倡在保护好文物建筑的同时,注重保护传统民居及其环境,将具有突出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纳入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实施整体保护。不仅保护物质文化遗产,还要保护与之相联系的、活态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如街区居民和睦的邻里关系、古朴的生活情趣和传统的节庆风俗等等,防止街区文化环境解体和空壳化倾向。其实,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生态环境恰恰是游客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对象所在,最大限度地保护保存街区的文化生态也就是在保护最为核心的文化旅游资源。 结语 在目前经济条件下,如果合理地进行产业化的发展,保护和开发完全可以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达到文
10、化保护和城市经济建设的双赢式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应体现在开发的方方面面。保护性不仅体现在依托遵循历史文化的科研基础研究,合理确定功能区划;也体现在遵循历史文化规律和人与文化和谐统一;更是体现在对资源环境的妥善管理和建设协调;最后,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体现在提高文化意识和自身的素质,珍视历史赋予人类的物质和精神价值,使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 王景慧.历史文化街区要活态保护J,中华民居,2010(8):84-89. 2 戴湘毅.历史街区的文化意象及其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7-10. 3 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25(10):25-32. 4 单霁翔.保护历史文化街区 延续城市发展文脉N, 中国文化报,2011-01-19. 5 陈平,姚远.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思考J.城乡建设,2003(9):57-58.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