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随着高速铁路运营线路的不断开通,高铁跟普通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高铁运营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作为设备维护单位,如何确保高速铁路设备的安全稳定,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全面分析设备、人、环境、管理四要素对高铁安全的影响,并从四要素出发,提出确保高铁安全应该重点卡控的对象,对维护设备状态处于正常,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铁;安全;系统安全;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U262 文献标识码: A 1 安全管理概述 1.1 安全的概念 安全的定义,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能够把人或者物的损伤和损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范围之内。安全和生产过程紧密联系
2、,存在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安全不是一个瞬间的状态或者结果,而是对某个系统在一个时间范围内、一个阶段过程中的状态的描述。 安全的概念,分为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两种安全观。绝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相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是相对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 1.2 铁路系统的安全研究 在铁路安全系统的研究中,基本上围绕着“人机物”三大要素基础上,加入管理要素,认为铁路安全系统是一个以“管理”为中枢、“人”为核心、 “机”为基础、 “环境”为条件所组成的总体性的以保障行车安全为目的的“人-机-环境”系统。
3、 2 京津城际运营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运用系统论的相关理论和观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相关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类:人、设备、环境和管理。 2.1 单个因素影响分析 将影响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因素分为“人、机、环、管理”四类,具有下列意义: 2.1.1 基于构成系统的最基本元素,从引发事故的最根本原因出发,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2.1.2 充分体现安全的重要性,涉及全要素、全员、全过程。具体来说,因为这其中的“人”是指与维护系统安全相关的所有的人, “机”是指由人所操控的所有对象的总称(包括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 , “环境”指人、机共处的工作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 2.1.3 充分考虑人、机
4、、环三要素以及两两之间、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系统安全的影响; 2.1.4 将管理作为最终的控制手段,使人、机、环之间的相互关系得以协调,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管理系统,从而使得安全管理方法得以改进,循环往复,趋于完善。 2.2 人为因素 2.2.1 人在保障高速铁路运营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在人-机-环系统中,人扮演了重要角色,掌握足够技能的工作人员能够发现并消除系统故障,然而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都与人相关,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在铁路运输工作的每项作业、每个环节中,人控制、操纵、监督各种设备,完成各项操作,使得人的因素在整个系统的安全中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 人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特殊作用可总结为下
5、述三点: (1)主导性。 (2)主观能动性。 (3)创造性。 2.2.2 影响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人员分类 (1)运输系统内人员,主要指铁路系统各个部门的各级领导人员、专职管理人员和基层作业人员,这些人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最关键人员; (2)运输系统外人员,主要指旅客、货主、铁路沿线居民、机动车驾驶人员等。系统外人员对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旅客携带违禁“三品”上车而引发事故; B、铁路沿线人员违反铁路安全法规,偷盗通信器材、破坏线路安全屏障、拆卸铁路设备和在线路上放置障碍物等。 与普通铁路不同的是,京津高速铁路是全封闭式线路,所以不存在铁路-公路平交道口,不可能发生机动车驾驶员
6、和道口行人不注观察,强行过道所致的道口事故。 2.2.3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对人员的素质要求 影响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人的因素,是指上述人员与安全相关的素质,对不同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不同的。 (1)铁路系统内人员的安全素质要求 A、思想素质;B、技术业务素质;C、生理素质;D、心理素质;E、群体素质。 (2)铁路系统外人员的安全素质要求 系统外人员不直接参与铁路运输相关工作,他们的安全素质要求,主要是要求他们严格遵守铁路运输有关的安全法规,并对其普及相关安全知识,使其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 2.3 设备因素 高速铁路相关设备是决定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设备的良好状
7、态是保证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影响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设备因素主要指相关设备的安全性能,包括设计安全性和使用安全性。 2.3.1 设计安全性,指设备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可维修性等。设备在投入使用的初始阶段,可靠性一般较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使用后,由于磨损、老化、生锈等原因,其可靠性会逐渐降低,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必然会发生故障。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相关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设备的可靠性,保证其得到及时修理或更换。 2.3.2 使用安全性。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包括设备的运行时间,维护保养情况等。设备运行时间越短,即设备越新,其使用安全性越好;设备维修保养得越好,其使用安全性也越好。 2.4 环境因素
8、影响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环境因素,包括内部小环境和外部大环境两部分。 2.4.1 内部环境 铁路运输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它是由系统工作人员、系统硬件、组织机构(管理机构、维修机构、运行机构等) 、社会经济因素等很多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构成。其内部环境从广义上来说,应该包括内部作业环境和内部社会环境,但从本文的研究角度出发,主要考虑内部作业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内部作业环境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的温度、湿度、采光、照明、噪声、振动等。 2.4.2 外部环境 影响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决定的而且人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对运
9、输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洪水、风沙、暴雨、地震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会威胁到铁路运营安全,本文主要考虑外部自然环境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影响和制约。 2.5 管理因素 影响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管理因素较多,主要有安全组织、安全法制、安全教育、安全信息、安全资金等。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概括的来说,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者消除运输事故及由事故造成的损失而采取的一切控制行为。具体而言,是指参与管理的人员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对系统内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从而达到减少或消除事故的目的。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功能,可以使得人、设备、环境等其它要素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
10、大系统。从表面上看,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设备、环境,但管理才是最根本和本质的原因,因为其它三个要素都是受“管理”支配,管理对运输安全的至关重要性,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得到体现和说明:管理有助于提高运输系统内“人、设备、环境”的安全性;管理能够协调人、机、环境之间的关系;管理具有优化运输系统的整体安全功能的能力。 3 京津城际安全管理方法内涵 3.1 对人为因素的控制 3.1.1 在人员的准入退出机制上坚持高标准定位。制定了高铁维修人员准入退出管理办法 ,明确了选拔标准、培养机制、退出机制。现有人员都是优选出来的具有高铁维修经验的拔尖人才,都经过了严格的条件筛选和岗位培训,通过严把入口关,确保
11、人员素质一流。 3.1.2 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平台。一是完善教育培训硬件设施建设。建立了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开发了在线学习平台,以方便职工进行学习;建设四大专业实训操作基地,用于入职培训、实兵演练、技术比武、现场教学、模拟故障处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应急故障处理能力。二是建立适合高铁特点的电子培训教材、正反典型案例、培训考试题库和科技攻关课题库,鼓励技术创新,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三是编制完成各专业作业指导书和京津城际专业手册 ,加强培训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2 对设备因素的控制 本着“巡测结合、重检慎修”的维修理念,借助先进的工装设备,确保基础设施设备常态优秀、安全生产有序可控。 3.2.1
12、 加强设备检查监测,准确掌握设备质量基础数据信息。 坚持“动态检测为主,动、静态检测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利用综合检测车每旬检查、人工及便携式添乘仪每日添乘检查,车载线路检查仪趟趟检查等形式实施动态监测,严密监控设备运行状态。二是利用安伯格绝对小车、日月明相对小车、电子道尺以及人工检查等形式进行静态监测。三是根据设备属性坚持日常巡检和周期检查相结合。对道岔及联结零配件每个作业天窗进行巡检,对特殊结构的桥梁进行状态周期检查。 3.2.2 开展设备质量分析与控制,探索设备变化规律。 一是圈定病害范围、制定方案。充分利用各种动静态检测数据和历史资料,结合设备图纸,分析各专业、各部位设备的质量参数,动态
13、监测缩小病害范围、静态监测圈定病害部位,制定整修方案,并认真执行方案修和设备等级认定、方案审批制度,如道岔可动心部分超过 3mm 的整修方案须报路局审批后才组织实施,确保了整修的程序规范和质量创优。 二是坚持日常养护维修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在日常养护维修中,坚持标准化作业、坚持作业流程控制、坚持质量验收回检制度。对于设备质量分析结果圈定的系统性病害和质量参数下滑的专业设备进行一次性集中整治。 三是开展科技项目攻关,掌握设备变化规律。随着设备质量分析的深入开展,在专业设备变化规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初步掌握了设备变化的当前状态和长期趋势,有效指导我们对关键设备的重点监控以及预防修方案的制定
14、,做到预防为主、有的放矢。 3.3 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3.3.1 对京津城际沿线环境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和不定期的检查,并按照要求建立台账、档案,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解决。 3.3.2 坚持日常添乘,尤其加强恶劣环境下的人工添乘监控。利用专业技术、人工感觉、工作经验,在添乘中密切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在出现大风、暴雨、冰雪、雷电等恶劣天气时,更是加强添乘次数,及时掌握实时信息,以便准确应对。 3.4 对管理因素的控制 坚持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为根本,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现场安全控制为重点,以“常态优秀、万无一失”为目标,通过建设“一八三一”安全管理模式,确保安全生产管理规范、运行有序、持续稳定
15、。 3.4.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适合高铁特点的制度体系。 根据铁道部、路局下发的 41 个技术、管理文件,结合京津城际铁路设备、管理的自身特点,基本形成了涵盖综合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教育培训等全方位的规章制度体系。 3.4.2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按照领导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构建安全生产责任制,明晰各层级之间的权责。一是建立领导负责制。明确主任对安全生产负第一位责任、全面负责,要亲自组织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二是按照“谁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分工负责制。明确成员和负责人的安全管理职责,形成分工负责、逐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机制。三是按
16、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专业负责制。四是明确各生产、管理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对管辖设备实行专业包保、划片包保、设备包保,做到事事有落实、责任到人。 3.4.3 加强安全关键项点检查监督。 围绕高铁安全关键项点卡控措施中的关键项点和“日必查”要求,明确了干部深入现场全过程盯控量化指标。突出对关键时间、关键设备、关键作业、关键人员、关键环节的卡控,不断提高现场检查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3.4.4 完善应急预案和故障抢修程序。有针对性的定期开展除雪打冰、防断、防洪应急演练,根据演练情况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修改,使各项应
17、急抢修预案具备很强的操作性、实用性和快速及时反映。 3.4.5 加强问题库建设和管理。采取定人定时全面排查隐患、包保负责,分层次、分轻重缓急进行梳理,建立问题库。真正把安全管理问题充分暴露出来,把影响安全的隐患反映上来,全面掌握安全底数,逐项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整改期限。按照“四不放过”原则(问题原因未查明不放过、整改措施未制定不放过、责任人未明确不放过、整改质量未达标不放过) ,自下而上盯住问题整改销号,确保隐患及时彻底消除。 4 结语 高速铁路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安全意识、技术能力沉积的过程,只有持续有效地做好设备的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培训,才能确保高速铁路运营的安全、稳定、高效,才能更好地避免和降低运营中事故的发生,确保高速铁路运营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一龙,加强我国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的思考J.科学时代下半月,2011(10). 2冯睿为,高速铁路紧急救援系统设置浅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2). 3田远,高速铁路安全防灾监控系统领域中国专利申请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08). 石瑞喜(1982) ,男,北京市丰台区,工程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