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错误一个“好”的理由一个错误其实能有许多理由,而你选的理由应该本着这个原则让孩子变得更好。然后,用正确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否则等于把孩子从一个错误拖进另一个错误里。 父母们聚集的地方,有一个话题经久不衰,这话题就叫:“如今的孩子” 。 “如今的孩子怎么这么懒,恨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如今的孩子自理能力真差,吃喝拉撒都要靠父母,将来走上社会可怎么办呀” 、“还指望孩子大了就懂事了,哪知道大了更操心。 ” 以下是家长提供的孩子们的表现: 女儿:“妈,我的那件白色的上面有 KT 猫的 T 恤你给我放哪了,我找不到了。 ” 妈妈:“你的衣服不都是让你自己放的吗?我怎么知道你放哪了呢,你自己
2、好好想想。 ” 女儿:“我都想了 N 遍了,几只衣橱都翻乱了也没找到哦。 ” 妈妈:“一直跟你说做事要有条理,你总是做不到,这会是找不到衣服,上午是找不到书,幸亏脑袋是固定在脖子上的,不然我真担心你也会找不到脑袋” 这只是众多事例中的一个,说起诸如此类的情况时,许多父母还有份委屈,即对社会评价的不满:人们大都认为是家长的包办代替和溺爱造成了孩子的种种毛病,可天地良心,我们虽然也有娇惯孩子的方面,但一是一,二是二,教育孩子方面一直未敢松懈,真的没有一味纵容孩子,就不明白孩子怎么就成这样了。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你拿着一把钥匙拧了半天没打开锁,那就说明你要不拿错了钥匙要不找错了锁。同样,
3、当父母们费了很大心力也不能使孩子改变时,可能也需要反省,究竟是自己找错了方向还是用错了力气? 其实,促进孩子的改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任何时候,肯定孩子的能力 肯定孩子的能力,这一方面绝大多数父母都确信自己做得很好:赏识教育嘛,大家都懂的,孩子表现好时我们都会及时肯定和奖励。但其实,如果父母只在孩子表现好时才去肯定他的能力,那只做对了一半。 重要的是,父母如何在孩子看似不具有某种能力,甚至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时仍能够肯定他的能力,并且这份肯定还真实,可信,不虚伪。 来看看这种情形: 一名五岁的男孩首次尝试帮妈妈拖地板,结果可想而知:地面汪着水,地板上拖把的痕迹一道一道的,像在画大花脸。 王妈妈:
4、“赶紧把拖把放下!妈妈刚把地板拖干净你就来添乱啦。我知道,你是想帮妈妈是吗?那妈妈告诉你怎么才是真的在帮我,那就是:别让妈妈的劳动白费,不要把衣服这么快又弄脏,不要把家里东西又摔坏或者又弄得乱七八糟,不要” 李妈妈:“哟,宝贝,在学妈妈拖地。现在看看地,是比原来干净了还是更脏了呀?哈哈,是更脏了对吧?你现在还小呢,还拧不干拖把拖不好地,等你再长大一点你就能做好了,好好吃饭多运动,你很快就能把地拖干净啦!” 值得肯定的是,如今父母对家庭教育都很重视,并且也愿意通过学习和再学习提升自己为人父母的教育水平,所以,那些简单、粗暴、用惩罚来管理孩子的行为已极少出现。 以上两位妈妈的言行是家庭教育中较为常
5、见的,通过并列比较,人们会看出其中的优劣:王妈妈以结果来评价孩子的行为,致使孩子拖地的良好愿望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否定和更多的限制;而李妈妈则以动机来评价孩子,故而肯定了孩子的良好行为,并用鼓励的方式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能力局限,同时激发孩子强身健体的愿望。 无疑,人们都会认为李妈妈的回应才是良好的。 那么,请问:李妈妈的孩子在短期内还会尝试拖地吗?当他做其他一些事情不如意时他会坚持吗? 答案也应该很明显:孩子在妈妈所说的“再长大一点”前是不会再尝试拖地了,而且,一旦某件事孩子尝试时结果不如意,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目前不具备做好它的能力,于是放弃。而事实上,当孩子生理成熟后,做好很多事靠的是信心和努力,
6、然而,由于早期的生活经验,孩子内部的心理加工模式已经这样形成。 或者这多少能说明为什么父母真心付出了许多心血去教育孩子,孩子仍然疏懒、畏难、消极应对。 如今有没有孩子持有阿基米德那样的信心: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如果仍会有这种孩子的话,我想他可能是安妈妈的孩子。 安妈妈:“孩子,你在拖地哪,真用劲,我都看到小汗珠了。可是,地板好像不领情,你看它拖干净了吗?没有。知道什么原因吗?那是因为你用的是大人的工具,如果你用的是适合你自己的工具,你会把地拖得像妈妈一样干净,甚至比妈妈拖得还要好。 ”事后,找出旧棉毛衫剪成条,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只小拖把,让孩子负责拖他自己的“地盘” 。 若孩子做不好某
7、件事时从父母那得到的是安妈妈式的回应,他就在任何时候都会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对其他的因素做出调整,他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父母不必担心是不是需要跟在孩子后面一个劲为他制作工具,事实上,只要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当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后,他会自己动手创造条件,不劳父母大驾。 多动手,少动口 当孩子摔碎第一只玻璃杯时,所有的父母都会叮嘱他:“小心点” ,孩子也会回答你“知道了” 。于是,当孩子再摔碎东西的时候父母必然地觉得自己有理由不满了:“告诉过你小心点 ,你也说知道了 ,那怎么又摔碎了呢?” 孩子自觉理亏,无言以对。其实,他大可以对父母说:“我只是说我知道了,我可没说我懂了,我更没说我会了。
8、 ” 蒙台梭利教育法有一句名言:“我听了,我知道了;我看了,我懂了;我做了,我会了。 ”相当精辟。 如果家长只是口头上提醒孩子怎么做时,对欠缺生活经验的孩子来说,他的“知道了”只是说他知道了你的态度和要求,而并不意味着他知道了应该如何去落实。 比如,他知道了他应该“小心” ,但怎么拿杯子才叫“小心”呢?小心是如何体现在动作上的呢?他并不懂。 所以,想让孩子懂得如何去做才是“小心” ,父母必须“做”给孩子看,即用实际操作来演示:水接七成满,右手持杯,左手托底。演示时遵循“说时不做,做时不说的”守则,不要一边做着动作一边嘴巴不停解释,给孩子造成干扰,无法形成专注。 但孩子“懂”了仍然不代表他“会”
9、了,就如你通过观摩懂得了司机是怎么驾驶车辆的但不代表你也会开车一样,若想让孩子会,必须让他亲自操作,操作中即使孩子做错了也不要强调他的错误,可以温和而平静地对他说:“看妈妈再做一次” 。想让孩子巩固练习,也微笑着对他说:“你做得很好,请再做一遍。 ”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即使是同一种错也未必是同一种原因,如果孩子已经学会“小心”地端水杯,下次又摔碎杯子时家长仍然要了解原因,或者,这次是因为接的水太烫了。那么, “小心点”就需要打个“补丁”在杯底垫上隔热垫。 身教重于言传,父母需用指导的方式而不是用评价的方式去帮助孩子取得进步。 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孩子做事拖拉,孩子不守时,孩子没条理当孩子不良的
10、行为习惯已经形成一段时间后,父母只是指出这些是不够的,孩子需要的是我们针对某一具体目标提供的具体建议和帮助。 比如,若想让孩子变得有条理,就示范给孩子看如何分类分区域安放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如何通过贴标签、记备注,建立生活档案等方式来使生活变得“有条理” ,带领孩子一同实施部分环节,再协助孩子达成目标,在实施中,允许和鼓励孩子按自己的喜好做出调整和更改。 另外,就是当孩子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错误时,父母不给孩子外加的批评和惩罚,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承担由于他的不当行为直接导致的后果,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到不愉快甚至痛苦,从而促使孩子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的自然后果也称为自然惩罚法,是由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 比如:当孩子作业拖拉时,父母可以将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安排在吃饭的上一个时段或他喜欢的电视节目的上一个时段,若到时间作业仍没有完成,父母不去催促和责备他,而是自己先就餐,孩子完成作业后自己热饭吃;或者因为拖拉而错过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又比如:当孩子因为疏懒将衣服积攒后一次性洗掉,恰逢天气不好上学要穿的衣服没有干时,父母不去帮他烘衣服或买衣服,由他自己面对:是想办法把衣服烘干还是借用爸爸或同学的衣服穿。 只有当自己酿的苦果由自己品尝时,孩子才会自发产生改善自身行为的意愿,即我们所说的内驱力。当他愿意去改变时,新貌才能真的发生。 编辑:成韵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