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问题及发展途径探讨摘 要: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中主要问题的深入探讨,找到一条适合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发展 本论文为 2013 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建立河北特色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基地的途径探讨研究论文。课题编号:JRS-2013-3033 随着我国工业的大力发展,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也随着经济形势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高职院校
2、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现象不可忽视,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1.1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外部问题 1. 高职教育外部协调机制仍需完善。首先,各级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经贸部门对校企合作工作的宏观调控、监督管理和统筹指导需要加强,相关部门不能及时有效的提供政策扶持。由于缺乏对企业的激励性政策,企业部能在职业教育中受益,也就导致企业的支持和合作积极性下降。 2.政府统筹力度薄弱, 管理体制不顺。办学管理体制不顺,各类职业学校的学制和培养目
3、标不明确,学校布局结构不尽合理;高职院校校际合作较少;区域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变化不匹配,这些导致了高职院校低水平重复及资源浪费。 3.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认识不够。高技能人才只能从技术工人中脱颖而出的传统观念仍较普遍, 形成了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观念障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价值评价一直存在着传统的“重学历, 轻能力”和 “重科技, 轻技能”的倾向; 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持不够, 热情不高,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途径流于形式。 4.政府资金支持不足。高职教育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对教学硬件的要求高于普通高等教育。然而政府财政对于高职院校的投入却低于普通高校。对于一
4、些地( 市) 办高职院校, 既无生均经费投入, 也无基建、专项设备经费投入, 只能靠学费和贷款维持低成本运作。这种状况已造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材开发、师资培养等基础工作的严重滞后, 长此以往, 势必会严重影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1.2 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高职院校内部问题 1.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严重匮乏。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多数都是高校毕业直接到教学岗位,没有到企业工作的经历,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体会,缺乏对当前行业企业先进设备、设施、理念的掌握和运用。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技能、动手、实践方面, 大多数是纸上谈兵。真正能承担起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教师,除了是传统意义上的 “双师型”教师
5、, 还应自身也成为一个技能人才, 甚至成为 “技术大师” 。 2.忽视高技能人才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应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质、社会技能和综合素质。但近几年来很多高职院校过度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普遍存在着基础文化课设置越来越少,甚至有些课程已经被踢出必修课范围。使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下滑,影响其在工作岗位的稳定表现。 3.教材开发落后,与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不匹配。主要体现在: 一是基础课教材还是多个专业公用,不能与专业紧密结合。二是教材内容陈旧,特别是新兴行业教材严重缺乏
6、。三是实践技能培训教材不足,多数的实践技能培训还是有教师自己随机拟定计划。 4.校企合作方面的问题。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多数仍处于不断探索与改进之中。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训操作脱节,校企之间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上,学校名义上聘请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校企合作洽谈会,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但实际运行中不好操作、没法操作, “校热企冷”现象依然存在。 2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途径 解决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建立科学适宜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政府的外力支持和高职院校内部体制另方面共同改进。 2.1
7、 改善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外部环境 1.完善政府协调机制,理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宏观管理体制。高技能人才培养已列入国家人才战略体系。支持高职院校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完善跨部门的协调机制, 使教育、劳动、人事等多个部门能及时有效的沟通, 。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应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得较好的高职院校及合作企业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奖励, 引导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进一步深入, 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 3.提高社会的认识与重视程度。高技能人才培养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 特别需要健全激励机制, 出台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导向性政策以提升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 引导全社会积极支持高技能人
8、才的培养。 一方面加强舆论引导, 另一方面通过大幅度提高技能型人才收入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到高职院校学习,使高技能人才队伍后继有人。 2.2 完善高职院校内部人才培养机制 1.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构建适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可通过在校内建实习工厂或公司,引进合适的项目任务进行校内实习;或者在企业中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实现校企共赢,从而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校企双方有了一定的合作基础,相互了解对方的需求,才可以进一步研讨专业建设、教材开发、科研开发、师资共享、实习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等一系列问题,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2.培养一支适宜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可通过引进兼职教师和鼓励校内专任教师深入企业动作双方面来加强教师队伍培养高技能人才所需的技术能力,密切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关系。 3.优化课程设置, 加强教材建设。应根据不同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加强专门的教材建设, 注重教材的实用性与先进性,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相统一, 部分教材可以依托行业企业编著, 并尝试建立起电子化、立体化的教材体系。 3 结语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和高职院校内部共同努力,相信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都将得到较好的解决,高职院校将会培养出一大批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