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贸易开放度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我国 1991-2011 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贸易开放度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对城乡居民消费有正的影响作用,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更大,贸易开放度每增加 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加约 1.6 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加约 0.9878 元;城镇居民消费对贸易开放度的敏感度存在明显地区差异,而不同省份农村居民消费对贸易开放度的敏感度没有很大差异。因此,政府在制定扩大内需及鼓励消费的相关政策时,要注意城乡消费差异、不同省份消费差异,分别对待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贸易开放度 居民消费 面板线性回归 引言 随着 2008 年美国次贷
2、危机爆发,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与蔓延,世界各国经济均出现下滑,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出口需求和国内投资需求增长速度下降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扩大内需,不仅要扩大投资需求,最重要的是要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重要性尤为凸显。 但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一直不振, 中国消费率水平持续下滑,屡创新低,从 2000 年的 62.3%下降到 2012 年的 35%左右,下降了 27.3 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中,城镇居民消费率相对平稳,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在城乡二元体制和经济结构环境下,中
3、国城乡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其中城乡居民巨大的消费差距更引起了政府和学者的广泛关注。 据王智(2011)估算,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城镇居民至少要滞后 10 年至 15 年,他认为扩大消费的重点在农村。从消费者行为理论出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相关的理论有 Keynes(1936)的绝对收入假说、Carroll(1992)和 Deaton(1991)的缓冲式储蓄理论。Giles(2007)利用中国农村面板数据分析了预防行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决策影响。Marcos and Eswar(2010)认为教育、住房、医疗是都是中国年轻人和老人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Dreger an
4、d Reimers(2012)利用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财富之间的长期关系。 国内学者对于如何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这一问题已有很多研究,将西方消费理论应用于中国城市与农村的消费情境,得到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也提出了很多措施和政策建议。李文星等(2008)利用中国1989-2004 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臧旭恒、李燕桥(2012)在一个扩展的 C-M 消费函数框架内,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消费信贷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关于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研究文献也很多。文晓巍(2011)认为现有的农村流通体系的诸多弊端,抑制了农村消
5、费需求。刘灵芝、马小辉(2010)借鉴坎贝尔和曼昆的 假说理论研究了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阶层结构和平均消费倾向。杭斌(2009)对持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和流动性约束假说进行修正以解释中国农民的消费行为。 贸易开放度对中国经济增长、收入、消费、就业、金融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张立光等(2004)对中国外贸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做了实证检验。黄新飞、谭秋梅(2007)利用 14 个行业构造两种产业专业化指数,运用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法来分析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林江等(2011)以 Patrick Low 的修正外贸依存度来度量贸易开放度,以王少平和欧阳志刚提出的泰尔指数度量城
6、乡收入差距,结合 1992-2007 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和贸易开放度的关系。王军英、朱晶(2011)从价格传导角度实证分析了中国贸易开放对农户消费支出的影响。高凌云、毛日 (2011)认为实际消费性支出规模的变动则是由贸易引致的负向劳动力流动、地区规模和抚养率引起。 由于中国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政策的选择上对城乡要进行分类,本文利用 1991-2011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面板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贸易开放度对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就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比较,为扩大国内居民消费的政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模型设定与检验方法 采用面板线性回归模型:
7、 i=1,2,N;t=1,2,T (1) 用 F 统计量来进行模型形式设定检验,假设: h11=2=N h21=2=N;1=2=N 若接受假设 h2,则样本数据符合不变系数模型;若拒绝 h2,则需检验 h1;若接受 h1,则符合变截距模型;否则,符合变系数模型。在假设h2 下检验统计量 F2 服从相应自由度下的 F 分布: 在假设 h1 下检验统计量 F1 服从相应自由度下的 F 分布: s1 为变系数模型估计的残差平方和,s2 为变截距模型估计的残差平方和,s3 为混合回归模型估计的残差平方和,N 为截面数目,T 为时期数目,K 为解释变量数目。 确定模型采取变截距模型时,用 F 统计量检验
8、时建立混合估计模型还是其他变截距模型。检验是否采用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在本文中,选取 CC“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作为城镇居民消费指标;CI“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作为城镇居民收入指标;NC“农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作为农村居民消费指标;I“农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作为农村居民收入指标;TD开放度(进出口贸易占 GDP 百分比) 。 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及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样本涵盖了 1991-2011 年 30 个省(市、自治区)(除重庆)及全国平均数据。 城镇与农村居民关于贸易开放度的边际消费差异 (一) 城镇居民关于贸易开放度的边际
9、消费分析 设贸易开放度为进出口贸易占 GDP 百分比,建立城镇居民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前期消费、贸易开放度之间的面板线性回归模型: CCit=it+1itCI+2itTD+ 3itCCit-1+it (2) 利用 1991-2011 年中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及全国平均值的样本数据,得出关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前期消费、开放度之间线性关系的估计结果(见表 1) 。 由于 F=8.5106F(18.568)=1.92,从而应该采用模型(变截距时点固定效应) ,即: (3) 1(t=1992,1993,.,2010)分别为-128.6845,47.00812,259.1610
10、,206.0027,-38.5648,-108.4079,-247.8081,-134.7736,-72.31092,-144.0268,66.21874,-74.08567,23.8001,38.66043,-97.10077,240.0012,140.9474,-9.887795,33.29044,为截距时点固定效应。 显然,贸易开放度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不存在明显地区差异,贸易开放度对城镇居民消费有正的影响作用,贸易开放度每增加 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就会增加约 1.6 元。 (二)农村居民关于贸易开放度的边际消费分析 本文的贸易开放度仍为进出口贸易占 GDP 百分比,建立农村居民消费与人
11、均纯收入、前期消费、贸易开放度之间的面板线性回归模型: NCit=it+1itI+2itTD+3itNCit-1+it (4) 本文利用 1991-2011 年中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及全国平均值的样本数据,得出关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前期消费、开放度之间线性关系的估计结果(见表 2) ,只有 2 种模型估计结果通过检验。 城镇与农村居民对贸易开放度的敏感度分析 (一)城镇居民对贸易开放度的敏感度分析 设贸易开放度为进出口贸易占 GDP 百分比,建立城镇居民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前期消费、贸易开放度之间的面板线性回归模型: logCCit=it+1itlogCI+2itTD
12、+3itlogCCit-1+it (5) 由于 F2=1.482F(120.496)=1.41,F1=1.56F(90.496)=1.47,从而对该面板线性回归模型采用变系数模型。利用 1991-2011 年中国 30个省(市、自治区)及全国平均值的样本数据,得出关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前期消费、开放度之间线性关系的估计结果(见表 3) 。 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对贸易开放度的敏感度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有的省份对贸易开放度的敏感度为正,有的为负,且敏感度相差比较大,贸易开放度每增加 1%,内蒙、吉林、湖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敏感度为较大,分别为 0.13、0.1、0.12、0
13、.31、0.25、0.22、0.18 个百分点,而山西、江西、河南、山东、西藏敏感度为负,分别为-0.18、-0.2、-0.32、 -0.13、-0.27。通过分析各省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可以发现发达省份城镇居民对贸易开放度的敏感度不高,而一些欠发达的或进出口差额较大的省份反而敏感度较大。 (二) 农村居民对贸易开放度的敏感度分析 设贸易开放度为进出口贸易占 GDP 百分比,建立农村居民消费与农村居民纯收入、前期消费、贸易开放度之间的面板线性回归模型: logNCit=it+1itlogI+2itTD+3itlogNCit-1+it (6) 由于 F2=1.7764F(120.496)=1.4
14、1,F1=0.199 F(30.555)=1.64,从而建立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利用 1991-2011 年中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及全国平均值的样本数据,得出关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前期消费、开放度之间线性关系的估计结果(见表 4) 。由表 4 可知,贸易开放度没变动 1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率略微降低,约 0.02 个百分点,即农村居民消费对贸易开放度的敏感度较小。 结论及建议 本文利用中国 1991-2011 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度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通过建立贸易开放度对中国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面板线性回归模型得出:贸易开放度对城乡居民消
15、费有正的影响作用,由于进出口贸易实际发生主要在城镇,从而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更大,贸易开放度每增加 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加约 1.6 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加约 0.9878 元。 城镇居民消费对贸易开放度的敏感度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有的省份对贸易开放度的敏感度为正,有的为负,且敏感度相差比较大,内蒙、吉林、湖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敏感度为较大,山西、江西、河南、山东、西藏敏感度为负。通过分析各省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笔者也发现发达省份城镇居民对贸易开放度的敏感度不高,而一些欠发达的或进出口差额较大的省份反而敏感度较大。不同省份农村居民消费对贸易开放度的敏感度没有很大差异。贸易开放度每变动
16、 1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率略微降低约 0.02 个百分点,即农村居民消费对贸易开放度的敏感度较小。 一般地,进出口贸易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进口越多说明人们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消费越多,另一方面,出口越多可以增加人们的收入,进而会增加消费。当然,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而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弹性、边际消费率等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政府在制定扩大内需及鼓励消费的相关政策时,一定要注意城乡消费差异、不同省份消费差异,分别对待才能达到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1.Carroll, C. D. The Buffer-Stock Theory of Saving:Some Macroe
17、conomic Evidence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2 2.C. Dreger and H.-E. Reimers. The long 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vate consumption and wealth: common and idiosyncratic effectsJ . Port Econ J, 2012, 11 3.Chamon,Marcos,Prasad,Eswar.Why Are Saving Rates of Urban Householdsin China Risin
18、gJ.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Macroeconomics, 2010,2(1) 4.Deaton.A.S. Saving and Liquidity ConstraintsJ. Econometrica, 1991 , 59 5.Giles J. Yoo K. Precautionary behavior, migrant network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decisions: a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household panel data from rural China.J.The Rev
19、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7,89(3) 6.高凌云,毛日.贸易开放、引致性就业调整与我国地方政府实际支出规模变动J.经济研究,2011(1) 7.杭斌.习惯形成下的农户缓冲储备行为J.经济研究,2009(1) 8.黄新飞,谭秋梅.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影响机制分析J.学术研究,2007(10) 9.李文星,徐长生,艾春荣.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1989-2004J.经济研究,2008(7) 10.刘灵芝,马小辉.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对总消费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11) 11.林江,黄亮雄,孙辉.贸易开放度与城乡收入差距
20、存在倒 U 型关系吗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非参数估计J.学术研究,2011(5) 12.王智.对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和消费品市场走势的基本判断J.调研世界,2011 13.文晓巍.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与农村流通体系的完善J.学术研究,2011(8) 14.王军英,朱晶.贸易开放、价格传导与农户消费J.农业技术经济,2011(1) 15.臧旭恒,李燕桥.消费信贷、流动性约束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基于 2004-2009 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2(2) 16.张立光,史有军,李华.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效应J.财经科学,2004(1) 作者简介: 王彦(1971 年-) ,女,湖北恩施人,博士,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