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6.50KB ,
资源ID:1728339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283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陕西就业服务体系由行政化向市场化的转变.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陕西就业服务体系由行政化向市场化的转变.doc

1、论陕西就业服务体系由行政化向市场化的转变摘 要:由于受中国的固有体制方面因素的影响,陕西省人力资源市场也同样存在着行政事业单位特有的通病。旨在立足于陕西省的就业服务现状,在借鉴国外比较成功的就业服务体系市场化改革的前提下,探讨如何从各个环节上促使陕西省的就业服务体系的由行政化向市场化转变。 关键词:就业服务体系;行政化;市场化;陕西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052-02 一、背景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完善,陕西省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大量公私就业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市成立,基本上形成了涵盖市、区县、街道(乡镇)

2、 、社区四级的就业服务网络。但是,由于受中国的固有体制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市场也同样存在着行政事业单位特有的通病:一方面,政府投入大量财政拨款建立和发展公立就业服务机构,并寄希望于这些公立机构在就业与再就业方面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从而为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公立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属于行政事业编制,薪酬福利方面比较稳定,这一因素使工作人员缺乏工作动力,导致一些机构和人员对于就业服务工作流于工作形式,不讲工作效果,从而使促进就业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无法落到实处,进而影响了陕西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相关研究回顾 纵观之前的研究可以发现,

3、中国的相关研究人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公共就业服务进行了探究: 1.中国劳动力失业原因的探讨。顾昕(1998)将制度性的失业问题归结为中国单位体制所特有的问题1。纪军(1998)则将中国的就业问题归结为各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将问题大致归为两类:一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就业岗位逐步减少;二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相当于国家用大量的财政支出来养活本应该失业的人,这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运作效率的提高2。纪军的观点为中国失业问题原因的深层次探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孙学工(1998)则认为当前就业难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市场容量不够大3。 2.国内外就业服务理论和实践的系统介绍与分析。刘燕斌(

4、2000)在其书面向新世纪的全球就业中指出,就业是当今世界面临的突出问题。其在总结世界各国就业机制和政策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研究成果:国外加强职业培训,强化就业服务的措施、做法和经验;国外非正规部门多方促进就业的做法及效果;转轨经济国家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等4。其研究成果全面反映世界就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各国的主要政策、促进就业的做法和经验,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对从事就业问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中国就业服务体系改革变迁方面的研究。陈秋华(2000)在其著作体制转换结构变迁与就业从改革与发展的视角研究就业的问题,综合运用政府调控理论,并且通过定性、定量研究及实证、规范研究,对就业服务体

5、系转换、结构变迁与就业变动的通常规律进行探索,逐步构建促进就业的体系转换与结构变迁的政策法规体系5。 综上所述,前人对于就业服务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从宏观方面对中国就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的探讨,而缺少立足于特定国情及省情,如何对就业服务体系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的研究。 三、成功经验的借鉴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就业服务是一项基本的工作,了解分析成熟的就业服务体制,对于陕西省在就业服务领域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在国外的成功经验中,澳大利亚政府在就业服务体系方面的市场化改革最为成功,并为其他很多国家所借鉴。澳大利亚的就业服务体系改革并不是将公立就业服务机构私有化,而是对其进行

6、市场化改革,旨在建立更为行之有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其市场化的改革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互为补充,统一于一个整体6: 第一方面:就业服务需求者由政府开支的“受益者”转变为市场的顾客。通过就业服务体系的改革,大量的社区和私营机构等非公立就业服务机构参与到了与公立就业服务机构的竞争中,无论是去公立还是非公立就业服务机构接受公益服务,都是由政府为其买单。各类服务机构通过相互之间的竞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而争取到政府委托的服务机会,从而获得财政拨款。 第二方面:公立就业服务机构从公益性组织转变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寻求利润最大化的机构。改革后的公立就业服务机构与非公立就业服务机构一样,开展公益性的

7、就业服务活动是有报酬的,这些活动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等,费用方面由政府支付,比如对一个失业者的强化支持,政府可补贴高达 1 万多澳元,低的也有 4 000 多澳元。前提是公立就业服务机构必须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争取到政府委托的公共就业服务机会。这就从利益动力的角度推动了公立就业服务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 第三方面:政府从就业服务的直接供给者转变为竞争性就业服务市场的推动者与仲裁者。改革前的澳大利亚公立就业服务机构是由政府对其人员、财务、配备、基础设施建设等直接管理,政府通过公立就业服务机构向社会提供公益性的免费公共就业服务。改革后,政府对公共就业服务的管理方式由政府全过程管理与付费转变

8、为由政府来购买就业服务,意思就是,政府不再支付公立就业服务机构的业务经费,让公立就业服务机构与非公立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竞争,将原来的业务经费等财政拨款转化为依据这家机构具体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与服务人数而获得政府的拨款。从而建立财政支出与服务效果之间更为直接的联系。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不再需要对公立就业服务机构全程负责,所以可以将精力放在就业服务市场的监管工作上,如组织并完善对公立或私立就业服务机构的招投标活动,制定就业服务机构的等级评价指标等。 四、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改革优势 1.可能遇到的困难。陕西省在借鉴澳大利亚就业服务体系市场化改革中可能会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将公立就业服务机构推向市场的

9、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阻力。公立就业服务机构属于事业单位,享受政府财政拨款,其工作人员属于行政事业编制,薪资报酬较为稳定。一旦将其推向市场,服务机构必须自负盈亏,并且如果将工作人员的编制和报酬由行政事业编制和财政拨款转变为市场化,势必会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进而影响到陕西省就业服务体系市场化的进程。 (2)在公共就业服务的招、投标活动及就业服务机构的等级评价活动中,可能出现作弊行为,影响就业服务市场的公平性,进一步影响就业服务质量,使就业服务体系的市场化改革目标无法达成。 2.陕西省在就业服务体系市场化改革方面的优势。针对陕西省的省情,在就业服务体系由行政化向市场化转变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两方面优势:

10、(1)与澳大利亚相比,中国福利水平较低,所以在改革包括就业服务在内的政府福利项目中遇到的阻力会相对较小。 (2)陕西省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澳大利亚的各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均衡,所以无法针对性的选择就业服务市场化改革的试点地区,但是陕西省既有西安这种国际化城市也有陕北一些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所以我们可以先在经济比较发达,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比较齐全的发达城市进行就业服务体系市场化改革的试点工作,并进一步完善,待试点取得经验或是成功后再向其他地区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昕.单位福利社会主义与中国的制度性失业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8, (4). 2 纪军.就业问题与中国改革大局J.新华文摘,1998, (9). 3 孙学工.当前就业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和对策思考J.经济改革与发展,1998, (3). 4 刘燕斌.面向新世纪的全球就业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5 陈秋华.体制转换结构变迁与就业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52. 6 李震,黄华波.公共就业服务市场化 受益者向顾客的转变澳大利亚劳动力市场改革的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 (2). 责任编辑 陈丹丹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